養老服務業的發展關乎著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近年來,養老問題成為了眾多市民關注的熱點。目前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情況如何?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我市養老服務事業有所發展
點擊播放 GIF 0.0M
我市是全省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山區城市。至2018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約88萬人,佔比16%,而我市養老機構有178間(其中公辦122間,民辦56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523個,養老床位26778張。
近年來,我市養老服務業得到一定發展,養老服務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梅州市民辦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實施辦法》以及《關於建立梅州市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津)貼制度的通知》、《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設立「客家壽星獎」的通知》等養老惠老政策文件。同時,我市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不斷加大公辦養老機構投入,加強民辦養老機構扶持,積極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致力健全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按省要求,目前我市已在省平臺完成錄入民政對象老年人的基礎信息,搭建了梅州市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為民政對象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線上基礎服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養老。其中,梅江區和蕉嶺縣南磜鎮政府已為當地共500多戶特困、低保老人購買了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的需求,提供緊急呼援、定位服務、電話回訪等線上基礎服務。
各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現有「星光老年之家」、農村老年人活動場所等為老服務設施,積極整合街道、社區服務等各種資源,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站)等的功能銜接,發揮綜合效益。梅江區江南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根據街道特點和居民服務需要,以社區為依託、以居民服務需求為導向,針對社區長者開展健康倡導、琴棋書畫、照料技能培訓等服務,不斷提升長者的生活幸福指數。不過,目前我市社區養老服務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在功能設置上側重於老年人文體康樂、關愛巡訪等,還不能解決社區老人日間照料(養老機構在白天給老人提供休息室休息、餐飲、洗澡等有償照料服務)的養老服務需求。
養老服務新模式層出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走訪我市的一些養老機構中,記者發現我市養老機構普遍規模不大、設施環境簡陋、功能單一。然而,也有部分養老機構在逐漸轉型,積極探索新的養老模式,逐漸完善功能。目前,我市獲評廣東省養老機構星級評定的有13家,其中,一星級1家、二星級4家、三星級5家、四星級3家。
市福利院的老人在活動室娛樂。(王麗莉 攝)
坐落於百歲山下的梅州市福利院是一家四星級的公辦福利院。記者看到院內環境優美,老人公寓樓道上裝有木質扶手,老人生活的房間鋪設了橡膠防滑地板,何時對老人進行翻身、洗澡、餵水等都有詳細的記錄……據該院院長饒勇介紹,該院入住人員主要以政府兜底對象為主,即服務對象是需要社會保障的孤殘兒童、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不過,在承擔有需求的政府兜底供養城市特困人員的同時,該院還承擔著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積極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轉型,拓寬服務對象,擴大服務範圍。「2018年4月,我們在保證政府兜底供養對象的100多張床位的基礎上,對社會開放了60張床位,不到一年就已經爆滿了。這兩種類型的老人享受的是同樣的養老服務。」饒勇表示,該院入住的老人多數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該院提供的養老服務也從傳統的靜養模式向醫養結合新模式轉變,2018年1月起該院還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更優質專業的護理團隊,為該院的服務對象提供更專業的護理服務。
近兩年,養老不離家的「日間照料」養老模式、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漸漸出現在我市的部分養老機構。位於梅城江南的梅新老年公寓不僅積極探索助餐配餐服務試點,利用自身設施和服務資源向社區老人提供養老服務,還提供日間照料服務,位於松口鎮的頤福善養老院除了「日間照料」,還向社區老人免費提供活動場所。此外,我市還出現了「候鳥式養老」的新型養老模式,五華縣萬福頤養院就有老人「候鳥式」入住,他們因季節變化等原因到養老院住2、3個月享受養老服務。「不過這種還比較少。」 五華縣萬福頤養院院長鄒少權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