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 是一種榮譽,更是城市進步、人民幸福的標誌。
畢節七星關區地處烏蒙腹地,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是畢節試驗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
這裡,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初夏時節的七星關,樹木挺拔秀麗、蒼勁青翠,溪水清清,花草遍野,鳥語嬋鳴,一草一木都顯得綠意盎然。
晨曦初露,迎著朝陽漫步在倒天河畔、碧陽湖邊,一幅幅山水畫卷讓人身心愜意;暮色漸濃,攜家人在人民公園、同心公園、德溪溼地公園散步,天藍、水清、地綠、路暢、城靚,處處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漫步城區,繁花似錦,綠意醉人,秩序井然的車流與文明禮讓的行人有序行進,環境優雅的小區與怡然自得的居民和諧共生,人們沐浴在文明的春風裡。
步入鄉村,「小青瓦、雕花窗、轉角樓、白灰牆、穿枓枋」風格的黔西北民居鑲嵌在山水間,村道整潔,環境優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畫卷,處處彰顯出「鄉風純、產業興、百姓富」的喜人景象。
今天的畢節七星關,嶄新的城市風貌、整潔的大街小巷、四通八達的交通幹線、文明有禮的市民,匯聚成了168萬人民群眾的文明「底色」,彰顯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喜人成果。
作為畢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主戰場,七星關區圍繞「創建為民、為民創建」這一主題,堅持高位推進、部門聯動、行業參與、群眾主體的工作思路,舉全區之力,以提高市民素質為根本,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為重點,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為基礎,以利民惠民為根本目的,不斷加大創建投入力度,統籌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紮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提升城市整體文明水平,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努力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融合,為打造文明、宜居、宜業的大美七星關而不懈努力奮鬥。
在3412平方公裡的七星關大地上,文明之風處處清新撲面,文明的力量如潮奔湧,磅礴前行……
八大工程 刷新城市顏值
「文明城市」是最具價值的城市無形資產和城市形象品牌,是一個城市管理能力、綜合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綜合體現。
2017年2月27日,七星關區召開「五城同創」大會,提出了「五城同創」目標。擂響戰鼓催徵程,策馬揚鞭再奮蹄。七星關區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統領「五城同創」工作,定人、定崗、定責、定區域,細化工作任務,突出規劃引領,實施「八大提升工程」。
實施市民文明素養提升工程。開展「學習文明規範,爭做文明市民」專題宣傳教育活動,突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突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學習教育,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志願服務制度化,突出誠信建設制度化,突出市民出境遊文明素質的提升和勤儉節約的宣傳教育,切實豐富和充實市民文明素質的思想道德內涵,努力讓文明創建基本知識家喻戶曉,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通過在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各媒體平臺開設「曝光臺」,發動全社會找陋習、評陋習、改陋習,抓拍「文明與不文明」行為,並在媒體上曝光。開展「遵守市民守則,告別生活陋習, 爭做文明市民,共建文明城市」活動。大力宣傳凡人善舉,引導人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爭做文明市民。組織開展「文明小天使勸導行動」、「文明創建志願者進樓棟行動」、「文明創建大講堂進社區行動」、「文明創建我承諾我踐行」等行動,引導人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建文明城」。
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工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重點從理想信念、道德實踐、素質教育、成長環境四個方面著手,開展「中國夢·我的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方面進行系統化推動,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內涵。
實施創建硬體設施建設提升工程。通過「19456」工程、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白改黑」等工程的實施,加強對城市公園、公廁、農貿市場、廣場、車站、便民服務、社區文化活動場所、體育設施、無障礙設施與主幹道、街巷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設施硬體設施的投入,提升了城市創建的核心競爭力。
實施文明創建服務質量提升工程。在各級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提升服務效率,爭創文明誠信單位」活動;在醫療、郵政、電信、移動、衛生、銀行、稅務、公安等各個行業,紮實開展「讓窗口更亮麗,讓服務更便捷,讓群眾更滿意,讓城市更文明」主題創建活動,爭創「星級文明窗口」,營造規範、守信、公平、公正的服務環境。
實施精細化管理提升工程。啟動數位化城管工作,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重點抓好清畢路、威寧路、桂花路、洪山路等主次幹道和商業大街的精細化管理,使之成為文明示範街道,輻射和帶動全城文明創建工作。按照「範圍全覆蓋、服務再提升」的要求,堅持「一把掃帚掃到底」,進一步強化對背街小巷、樓群院落的管理,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
實施社區小區建設提升工程。在城區70餘個社區(居委會)設立「一站式」社區服務站,每個社區(居委會)有一個圖書閱覽室、一個文體娛樂室、一個衛生服務站(含殘疾人康復室)、一個勞動和社會保障站、一所市民學校、一個室外文體活動場地。組織開展新老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整治「小菜園」和亂搭亂建現象,加大硬體設施投入,建立健全物業管理,使各小區達到道路硬質化、背街小巷亮化、應植樹地段綠化、地上地下工程規範化、杆線條理化、技防達標化等「六化」標準。
實施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工程。強力推進城區綜合環境秩序整治,為廣大群眾創造安全、舒適、滿意的居住環境。序化交通環境,組織實施「文明交通工程」,引導廣大幹群文明走路,文明乘車,文明騎車,文明行車。美化市容環境,抓好「衛生死角」清掃工作。繼續抓好「門前三包」、「店內達標」工作,大力整治建築環境,創建文明工地。抓好倒天河河道一、二、三期綜合整治,打造「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的生態之城。取締馬路市場,遷出環城路木材市場、取締沿街洗車場、佔道修車、廢舊收購等經營場所,規範沿街門店的經營行為,維護充好市場秩序。
實施鄉鎮(街道)文明程度提升工程。按照「城鄉一體,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要求,深入開展「鄉村環境大整治,共建美好新家園」活動。各鄉(鎮)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成果,確保整治範圍內實現「三無三到位」目標,即無暴露垃圾、無亂堆亂放、無破舊搭建,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到位,垃圾收運系統運行到位,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到位,使集鎮和縣鄉幹道兩側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清清爽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人人參與 「創文」氛圍濃厚
「從我做起,不粗言穢語,注重公共文明行為……。」
2017年3月5日,七星關區各街道同步舉行文明籤名活動,廣大市民在「文明承諾書」上簽名,承諾「說文明話、做文明人、辦文明事」, 營造了全社會關心、關注、支持、參與「創文」的良好氛圍。至此,全區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
為使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人心,七星關區充分利用一切宣傳陣地進行宣傳動員,城區街道的老舊小區、樓群院落,統一設置《創建文明城市宣傳專欄》、張貼《文明城市宣傳畫》;施工工地、報刊亭、候車廳、戶外LED、網站首頁等,隨處可見文明公益廣告的身影,人人知曉「創文」、人人參與「創文」的氛圍濃厚。
今年4月是我國第32個愛國衛生月,畢節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崔英魁、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敬斌率區四大班子領導分別到自己包保的片區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紮實推進「五城同創」暨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向縱深開展。
在洪山街道洪山社區的院落裡,崔英魁手握掃帚帶頭行動,快速地清掃起冰棍的包裝紙、掉落的樹葉、牆角的塵土、花壇裡的垃圾,只要發現衛生死角,他都會認真仔細地清掃。
「文明是一個城市的核心靈魂!城市文明見諸每個市民一舉一動,良好的環境衛生離不開大家的精心呵護!」在市東街道百花社區,七星關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敖祥身穿紅色志願者服務馬褂,揮舞掃把,從街道路面清掃到社區院落,邊清掃邊對幹部職工們說。
「同志,請不要在草坪上玩,創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責!」
「同志,請把菸頭拾起來,請支持環衛工人們的工作!」
七星關區自「五城同創」工作啟動以來,無論是在城市公園、還是在大街小巷,只要有人坡壞綠化草坪、亂丟菸頭、亂扔果皮等不良行為,都會有人上前進行勸導。
文明從我做起,隨著「創文」的成效不斷呈現,幹部職工志願服務逐步社會化、常態化、制度化,市民參與志願服務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如今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七星關區很多交通路口和公交站臺,都能看到一群手臂上戴著紅袖章、手拿文明出行指示牌的志願者,他們或勸導闖紅燈的行人,或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或向行人發放文明知識問答手冊,每個周末,各級各部門的幹部職工都要上街去打掃一次環境衛生,開展一次文明勸導,爭當文明創建標杆和先鋒。
他們中,有超過60歲的白髮老人,有朝氣蓬勃的大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志願者服務隊,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文明勸導員,這群活躍在街頭巷尾的紅色身影,成為七星關區的一道靚麗風景。
德耀七星 引領文明新風尚
「道德是文明的基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深挖和塑造典型,讓道德模範引領城市文明風尚,是創建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作為宣傳部門分管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領導,七星關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湯志剛深有體會。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七星關區深化「德耀七星·鑄魂圓夢」主題實踐。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公民道德規範。以典型塑造為引領,挖掘選樹道德模範,持續推進「最美七星關人」、「新時代好少年」、身邊好人評選,加強「積德榜」建設,深入開展向先進學習活動186場次,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好兒女」「好婆媳」「好鄰居」等創建評選活動76場次,激勵全區幹部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縱向涵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通過採取「講」「習」「評」「幫」「樂」「慶」的方式,以志願服務為主要形式,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社情民意,通過「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的方式,建立了「主題式、項目式、點單式、活動式」志願服務項目3380個,成功打造了「成長陪伴」、「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91.2就要愛」、「四點半學校」等精品志願服務項目112個,廣泛開展學習教育、宣傳宣講、文化活動、移風易俗等活動,達到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移風易俗的目標。共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分中心72個,實踐所43個、實踐站508個、實踐點688個。
大力實施志願服務行動。充分利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契機,用好鄉鎮綜合文化服務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春苗樂園、心晴家園等陣地資源和農村文藝表演隊、健身隊、舞蹈隊等隊伍資源,廣泛引導吸納10萬餘名群眾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扶貧幫困、文藝表演等志願服務活動3200餘場次。
實施移風易俗行動。聚焦農村天價彩禮、豪華葬禮、濫辦酒席等,大力開展陋習整治行動2100餘場次,狠剎攀比風,引導婚喪從簡成為群眾自覺。發揮黨員幹部「關鍵少數」作用,帶頭抵制不良風氣。同時,加大執法執紀力度,依法打擊幹部群眾利用婚喪嫁娶斂財、不贍養老人、遺棄未成年人等違法行為45起;深入開展「預防早婚早育、樹立文明婚育觀」活動189場,營造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的氛圍。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 林全舉、張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