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與臺灣寺廟

2021-02-17 小岞論壇

臺灣寺廟因大多為移民去的福建閩南人所建,所以與福建關係很密切。惠安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崇武古鎮,面臨臺灣海峽,距離臺中九十七海裡,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歷來關係極為密切。

據記載,明末清初就有惠安人到臺灣定居。現在的基隆窟仔底「大岞新村」,淡水八裡溫地區的「港乾四房村」等就是惠安人在臺灣的聚居村落。隨著交往的發展,惠安人也把石雕藝術帶到臺灣。

據傳,20世紀初,崇武著名石雕師蔣龜音就到臺灣開石雕店。後來,臺灣仿照大陸習俗修寺建廟,崇武五峰等地有更多的石雕工人應聘去做工。改革開放之後,海峽兩岸關係的溝通,民間往來逐漸增多,臺灣修建寺廟更是青睞於惠安石雕。

石雕是一座寺廟精美的指標,臺灣寺廟史上有許多例子顯示原來木結構為主的寺廟,因為信徒捐獻石雕,而逐漸改建成為具有豐富石垛的寺廟。通常,寺廟的前殿石雕最多,來訪者及善男信女很容易看到石雕,而廟門左右的石獅、石龍柱及麒麟等亦都以質地較好的石材所雕成。石匠師的地位有時不下於大木匠師,因為石匠掌握著地面重要尺寸。從石階、石砛、地牛、櫃檯腳、御路、柱珠、門枕石、抱鼓石乃至石柱、石楣等都屬於石匠施工的範圍。

臺灣寺廟的石材,在清代初期多自福建、廣東運來,包括所謂泉州白石、青草石或漳州青石。到了清代中葉,開始運用本地所產石材,例如北部所產觀音山石,或山區的砂巖。臺灣的石材質地不如泉州花崗石堅硬,所以只能作牆基或鋪地面。如果要雕石獅或龍柱,大多仍取自閩、粵。不過也有少數例子,如新竹北埔慈天宮的二十四孝石柱,用的是當地所產的砂巖,歷經百年而人物形貌仍然清晰可辨。

石匠師雕琢石料,依深淺與層次差異,可以區分為以下七種雕法,運用到不同的部位。

素平雕法:將石面雕平可細分為單遍鑿、兩遍鑿或三遍鑿。鑿多遍則很平,也可以加水磨亮有如鏡。例如臺南孔廟的抱鼓石。
(圖為臺南孔廟)

水磨沈花:在光亮的石面上雕刻陰紋圖案,俗稱為陰刻,凹入線條也可打細點,作深淺明暗之分,臺北龍山寺前殿即有豐富的水磨沈花雕法。


(圖為臺北龍山寺浮雕)

壓地隱起:在磨平的石面上,將圖案以外的地鑿凹,以突顯圖案本身。臺北三峽的清水祖師廟護室牆壁最多,水平奇高,乃出自畫家李梅樹之設計。
(圖為臺北三峽的清水祖師廟)

剔地起凸:將圖案雕出圓體,其餘的地全部凹入,可以突顯主題,也稱為浮雕。一般寺廟常見的麒麟垛或龍虎垛即屬這種雕法。北港朝天宮的御路即用剔地起凸。

內枝外葉:與上述的剔地起凸相似,但更強調凸出與凹入的對比,並且將層次表現出來,顧名思義,即將葉子浮雕出來,而枝幹深藏於內。如果枝幹太細,很容易折斷。近代有些龍柱即採內枝外葉雕法,如臺北龍山寺正殿。
(圖為臺北龍山寺)

雙面見光:有些門窗採用內外兩面皆施雕之法,抱鼓石也屬於雙面見光雕法。

四面見光:即四周圍皆施雕之法,如石獅、石龍柱或石雕神像。
(圖為清水祖師廟龍柱)

以上七種雕法要穿插運用,才能使一座廟宇的牆面顯得主從分明,輕重有別。一般而言,地面為素平雕法,地牛與櫃檯腳用剔地起凸,抱鼓石及石門枕用雙面見光或剔地起凸,麒麟垛用剔地起凸,腰垛用水磨沈花,窗子用內枝外葉或雙面見光,龍柱用四面見光,門楣用剔地起凸,御路也用剔地起凸。

惠安因盛產質優的白石(崇武的峰白)及青草石(黃塘的玉昌湖),打石為業者眾,所以名匠輩出,而以崇武五峰村最為出名。臺灣的寺廟大多聘請惠安匠師來臺承雕。最著名的有臺北龍山寺、臺北青山宮、新竹城隍廟、竹南慈裕宮、彰化南瑤宮、彰化威惠宮、鹿港龍山寺、鹿港天后宮、嘉義城隍廟、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臺南南鯤鯓代天府及臺南大天后宮等皆可欣賞到最優秀的青石雕建築裝飾及石雕傑作。來源:《惠安石雕》 

信息整理:小岞論壇(www.xiaozuo.com)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投稿、吐槽、話仙

可利用微信發送給我們。

相關焦點

  • 惠安石雕藝術與臺灣寺廟建築
    臺灣寺廟因大多為移民去的福建閩南人所建,所以與福建關係很密切。惠安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崇武古鎮,面臨臺灣海峽,距離臺中九十七海裡,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歷來關係極為密切。據記載,明末清初就有惠安人到臺灣定居。
  • 解析:惠安石雕藝術與臺灣寺廟建築
    臺灣寺廟因大多為移民去的福建閩南人所建,所以與福建關係很密切。惠安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崇武古鎮,面臨臺灣海峽,距離臺中九十七海裡,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歷來關係極為密切。據記載,明末清初就有惠安人到臺灣定居。
  • 明末清初就有惠安人到臺灣定居,石雕藝術與臺灣寺廟建築
    正文▼ 臺灣寺廟因大多為移民去的福建閩南人所建,所以與福建關係很密切。惠安與臺灣僅一水之隔,崇武古鎮,面臨臺灣海峽,距離臺中九十七海裡,是祖國大陸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歷來關係極為密切。據記載,明末清初就有惠安人到臺灣定居。現在的基隆窟仔底「大岞新村」,淡水八裡溫地區的「港乾四房村」等就是惠安人在臺灣的聚居村落。隨著交往的發展,惠安人也把石雕藝術帶到臺灣。
  • 惠安石雕西方三聖雕塑寺廟西方三聖石雕佛像-承接寺廟古建工程
    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凱巖石業石雕西方三聖就是佛像裡面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石雕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在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邊大勢至菩薩,右邊為觀世音菩薩組成。石雕西方三聖的價格就要看他的材質,不同材質價格也不一樣,不同規格的價格也不一樣,還有雕工的工藝來決定他的價格。石雕西方三聖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大型,通常供人們參拜供奉。石雕西方三聖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湖北寺廟石雕觀音像加工廠——梨樹新聞
    湖北寺廟石雕觀音像加工廠——梨樹新聞這般慈悲的形象標準,對於石雕觀音菩薩的雕刻要求是非常高的。石雕觀音佛像多用漢白玉雕刻,也有天青石、花崗巖等石材雕刻。有33種姿勢,神態各異形象生動。因菩薩曾經發願,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菩薩的聖號時,即會得到菩薩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菩薩。再蒙佛、菩薩護念而得,長命安樂。
  • 黃金海岸,世界石雕之都,福建惠安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惠安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臺灣海峽,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與晉江、南安,合稱泉州三邑。惠安歷史悠久,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置縣,取「以惠安民」之義稱惠安。惠安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素有「海濱鄒魯」、「雕藝之鄉」、「世界石雕之都」等美譽。
  • 惠安石雕滴水觀音坐像石雕滴水觀音菩薩寺廟佛像雕刻
    佛教菩薩造像眾多,觀世音菩薩像是很多人所熟悉且信奉的一尊神像,石雕滴水觀音佛像是觀音菩薩像中寺廟恭造最多菩薩造像,滴水觀音,又稱灑水觀音,手持淨瓶遍灑甘露,神態莊重慈愛,普救眾生。石雕滴水觀音-凱巖石業
  • 「大唐•弘風」福建首屆佛文化雕塑大賽將在世界石雕之都惠安舉辦
    為進一步擴大福建雕藝影響力,弘揚佛文化藝術,發揮「世界石雕之都」惠安在服務中華傳統佛文化、提升國際影響力的積極作用。惠安縣人民政府、福建省財貿輕紡菸草醫藥工會工作委員會、泉州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泉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泉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泉州市總工會、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福建省輕工業聯合會、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福建省雕塑學會將於2020年10月13日到19日在「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的泉州大唐石刻有限公司舉辦「大唐· 弘風」福建省首屆佛文化雕塑創作技能大賽。
  • 惠安崇武峰前蔣氏鮮為人知的「俠客傳奇」
    南派雕藝 名匠輩出 崇武鎮五峰村在歷史上也是石雕名匠輩出之地。「據口傳和有關文獻記載,惠安最早的石匠姓李,乃五代閩將張悃的部下,原居青山下三李等村(今山霞東下坑),至第十三代有一支系遷往崇武五峰村。後來,峰前蔣氏得傳李姓的石雕技藝。」蔣清用介紹稱。
  • 福建石雕-寺廟石雕香爐及石雕香爐的價格
    石雕香爐鼎是我國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石雕香爐在各大寺廟中都能見到,大小各異,款式多種多樣,俗話說「燒香拜佛」,說起寺院香爐每個人並不陌生,凡是寺廟、佛寺等信封佛的地方,用於供奉天地、如來、觀音,在最受人矚目的地方都能見到寺院香爐的存在。
  • 惠安石雕龍是怎麼把龍珠放進龍的嘴巴裡面的呢!
    □ 弘揚石雕文化,促進行業交流。□ 全體中國石雕人一起找靈感,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 「無名匠」---中國南派石雕藝術創作之路
    去年,他去了一趟歐洲,參觀了不少當地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石雕古建,深深地被它們的古典浪漫氣息所打動,很多處都代表著當地獨有雕刻藝術特色。回國後,作為惠安雕刻世家傳承人,王向明陷入了沉思,「惠安石雕蜚聲海內外,然而惠安石雕的獨特性在哪裡?」「近年來一直提創新,會不會反而把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丟掉了?」
  • 石雕小香爐在生活中是否常用到
    寺廟石雕香爐是寺廟中很常見的一種用具,雖然說傳統的香爐材質上有很多種,有陶瓷的青銅的等,但你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寺廟,祠堂的地方所使用的香爐都會以石雕為主。除了一些大型的石雕香爐外,也是有一些小香爐。
  • 惠安新增一張省級名片!
    全縣海岸線192公裡有「雕藝之鄉」「建築之鄉」「漁業強縣」「食品工業強縣」「世界石雕之都」之美譽斑駁的城牆就是古城的典籍,迎風輕輕地翻過一頁頁史冊: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寶島臺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徵,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這是一座戰鬥的城。
  • 他被稱為「石雕皇帝」,誰有這麼大的口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臺灣的300多名石雕匠師中,三個師傅的手藝最佳,而張木成的功夫更是首屈一指,他承建完成的工程量,則佔了2/3:1950年承雕高雄代天府(哈瑪星);1955年承雕屏東媽祖廟、西港慶安宮;1964年承雕高雄三鳳宮;1965年承雕臺北、忠義、三峽等三地行天宮;1967年承雕澎湖白沙中村永安宮;1971年承雕嘉義地藏庵;1975年承雕板橋媽祖廟、慈惠宮,關廟山西宮
  • 惠安秘境首次集體亮相(覆蓋各鄉鎮)
    鄭成功在臺灣病逝後,施琅在清廷力主收復臺島,痛斥放棄臺灣的謬論,率軍渡海徵臺,收復臺灣。並且因此受封為「靖海侯」,施琅將軍墓坐北朝南,南北長137米,東西寬500米,佔地面積達6.85萬平方米。墓碑中刻「皇清光祿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將軍襄壯施公賜塋」,兩側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黃氏」。此墓為石結構,共三穴。
  • 惠安石雕三面觀音佛像大型石雕三面觀音菩薩雕刻
    石雕觀音菩薩對於大家來說都耳熟能詳,可是石雕三面觀音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陌生。石雕三面觀音在一些寺廟中還是較為常見的,石雕三面觀音佛像在製作上有千般面相,具體有三十三化身,而觀音菩薩石像的造型都是從這三十三種變化而來。
  • 寺廟裡常見的石雕作品
    佛像是中國傳統的藝術,我們製作佛像常用來擺放在寺廟中供奉,各尊佛像的形態,容貌大致屬於那種寧靜,祥和,莊嚴的。 石雕供桌寺廟佛臺石雕供桌用來放置香燭貢品牲禮之用,有分體式也有整體式,其設計構造大致可分為桌面
  • 惠安這座濱海小城除了擁有靈動的石雕,還藏著勤勞質樸的惠安女
    點擊播放 GIF 0.7M說到泉州惠安遊,你一定會到崇武古城走走,欣賞精緻靈動的惠安石雕,感受斑駁的城牆留下的歷史印記而惠安值得你去的理由還有一個,便是這全國範圍內僅存於惠安海岬的惠安女。別愁五一遊去哪?主播小姐姐這就帶你去惠安縣的大岞和小岞尋找風情萬種的惠安女,開啟【方言歡語】第一期的惠安之旅。
  • 惠安,泉州三邑,福建黃金海岸
    惠安縣是閩南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惠安海岸有黃金海岸之稱,沿海港灣密布。崇武港是國家中心漁港,半月灣、青山灣、淨峰惠女灣競秀爭豔,崇武海岸則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惠安縣以惠安女獨特民俗及石雕而聞名。縣境內北宋洛陽橋、明代崇武城均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霞光照耀惠安半月灣海岸。這裡的海水平平的深入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