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髻山下:革命基點村大連遊記

2021-02-23 i溪口

☀ 我們將定期推送溪口新鮮事或更多資訊,絕對讓您不虛此行。

微信號:xmxktxh

  大連村是省定革命基點村,位於溪口鎮東南方向約2.5公裡,地處杭川第一景山雙髻山南麓,東與石銘村敦下相鄰,系三溪村焦坑接壤,南以大厚毗村鄰,北以大池鎮的大和坑在雙髻山隔山相連。全村總面積1684.33公頃,擁有山林面積23000畝,耕地565畝。全村油大嶺下,蓮塘裡,箭竹隔,洋頭四個自然村組成,全村有廖,吳,丘,卓,江,陳六個姓氏,其中吳,廖兩姓人口較多。

【基點村介紹】

  大連村的四個自然村都是革命基點村。在革命戰爭年代,大連的基點村農民鬧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擴紅支前,參軍參戰,反「圍剿」,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當年,基點村村民支持紅軍遊擊隊展開與雙髻山為中心的閩西遊擊戰爭,遭到敵人血腥鎮壓,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大嶺下被迫「六次移民」和「蓮塘慘案」,駭人聽聞,堅持革命,直到解放。

  大嶺下是抗日名將廖海濤和遊擊隊老幹部廖乾祥的故鄉。1941年11月28日廖海濤時任新四軍16旅政委和蘇南抗日根據地軍政委員會主席,在江蘇溧陽塘馬與日偽軍作戰壯烈殉國。

  大連人民經歷血與火的考驗,為革命20年紅旗不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27人評為革命烈士。

  該村的小河溪發源於雙髻山下的老虎坑,清澈乾淨從北向南穿越全村,流向大厚、大豐,再匯入黃塘河。

  平均海拔410米,南北相距6公裡,交通便捷,處在上杭到龍巖的613縣道旁邊。

  村民與管山護林為主,耕作農田為輔,如今村民種植了大面積的生薑增加了經濟收入。

  如今在大嶺下,仍然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手工製造土紙作坊,土紙暢銷福建廣東沿海地區。

  大連村盛產天然紅菇和野生靈芝等名貴野生菌類。

  改革開放後,大連村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下,憑藉山多的優勢大力發展毛竹產業,為增加農民收入。村裡有各類竹、木加工小作坊六家。

  全村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村主幹道,自然村村道全部水泥硬化,戶戶通電、通來水。

  全村90%以上村民住上了紅磚水泥結構的新樓房。

  大連村投資180萬元,新建海濤公園,與村部、學校、革命紀念亭融為一體,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海濤公園內,古木參天,鳥語花香,生機勃勃,是村民夏天納涼避暑的好去處。

  走進新建的革命紀念亭,面對英烈肅然起敬,這塊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被上杭縣人民政府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附:大連村相關史料

  藉此,我想告訴所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閩西上杭的東南方有個叫「溪口」的鄉鎮,那裡民風淳樸、風景優美、資源豐富,是紅色足跡旅遊革命老區,這裡的客家居民熱情好客,歡迎朋友們前來旅遊觀光、投資創業。溪口人民歡迎您!

攝影 | 羅先生

部分圖片翻拍自《上杭革命基點村簡史》

END 

客家講古 講述你我身邊的故事

本微信公眾號開通「講古」欄目,是為了講好溪口人自己原汁原味的故事。樂觀、積極、親切又動聽,傳遞著正能量,引發廣大溪口同鄉和關心溪口的朋友們熱切關注。

客家講古,講述你我身邊的故事。溪口故事,從這裡講起。

歡迎投稿:6474403@qq.com

服務熱線:18950002006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並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閩西革命基點村巡禮【17】​新羅區大和村:雙髻山裡唱響新「致富經」
    村莊雖然不大,為革命貢獻卻不小。接著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並成立農民協會,紅色赤衛隊組織。廖培恭、廖江順、楊隆昌為領導人。不久,敵郭鳳鳴、羅操部進剿大和鄉,進行慘無人道的燒、殺、搶,全村房屋被燒毀六座約八九十間,群眾廖森順等3人被殺害,耕牛被宰,財糧損失不計其數。幸黨組織領導村民及時轉移,才減少損失。5月,大和村赤衛隊配合紅軍出徵上杭白砂、舊縣一帶,取得了卓越的戰果,但犧牲了一位旗手傅觀英。
  • 廣西武宣東鄉鎮,雙髻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
    在廣西武宣東鄉鎮境內,有一座雙髻山,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夏日休閒玩水的好地方。在廣西武宣東鄉鎮境內,有一座雙髻山,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夏日休閒玩水的好地方。在廣西武宣東鄉鎮境內,有一座雙髻山,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夏日休閒玩水的好地方。在廣西武宣東鄉鎮境內,有一座雙髻山,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夏日休閒玩水的好地方。在廣西武宣東鄉鎮境內,有一座雙髻山,山下有一條雙髻河,是天然泳池,避暑勝地。夏日休閒玩水的好地方。
  • 登上杭雙髻山,賞雲海日出佛光
    上杭雙髻山,也是我經常登山的去處,主要是路途不遠且車可直達山上寺院,爬山登頂較輕鬆。前些時間,上去拍片,人品不錯,遇上較為難見的雲海佛光。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雙髻山,在福建省上杭縣蛟洋鎮貴竹村、溪口鎮、龍巖市新羅大池鎮大禾坑交界處,是福建省上杭縣第一高峰,海拔1441米;因山頂兩座山形似二八佳人的雙髻而得名
  • 用這種方式,看不一樣的寶蓋山和雙髻山……
    名聞遐邇的寶蓋山巍峨雄壯,北面緊鄰的雙髻山與之相為呼應,兩山之間如今有峽谷旅遊路,風光無限好。《閩書》記載,寶蓋山又稱作「大孤山」,雙髻山又稱作「小孤山」,也稱「金鞍山」「天馬山」,兩座山相得益彰,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有道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賞一座山的雄姿,有多種角度。
  • 用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看寶蓋山和雙髻山
    除了爬山賞景,寶蓋山和雙髻山還有什麼樣的「打開方式」呢? 1 臥佛幻象 活靈活現 近日,市民糊紙藝人黃榮宗先生爆料,在雙髻山南側隔著峽谷旅遊路遠眺寶蓋山,可見寶蓋山上有臥佛幻象,為一探究竟,我市文博工作者組織相關人員赴雙髻山開展田野調查。
  • 上杭溪口紅軍醫院、美麗鄉村陳屋村、蓮塘慘案革命紀念亭一日方案
    上杭溪口紅軍醫院、美麗鄉村陳屋村、蓮塘慘案革命紀念亭一日方案溪口是上杭縣著名的革命老區,全鎮有26個革命基點村,佔上杭縣(137個)18.9%,革命烈士512人,」革命」五老「人員(老地下黨員、老交通員、老遊擊隊員、老接頭戶、老蘇區鄉幹部)78人;是開國中將羅舜初、少將邱相田和抗日英雄廖海濤及上杭縣縣委書記兼首任縣長張昭娣等革命老前輩的故鄉。
  • 思鄉之作:夢訪雙髻山
    夏日山風,格外清涼,初次登上雙髻山,如臨仙境,呼吸、身體、心靈與雙髻山的空氣、雲霧、溫度逐步融為一體。奇形怪狀的山石,姿態萬千,任君想像,像古代女子躲藏在綠幽幽的草叢或灌木之中露出髮髻,略顯嬌羞。高起山頂兩座發射臺、數不盡的奇石,低至池塘、寺廟、一天洞,一幅天然「聚寶盆」油畫映入眼帘。走過一天洞,感覺一步步進入油畫中。
  • 上杭雙髻山,閩西勝景名山
    雙髻山主峰海撥1441米,位於上杭蛟洋鎮、溪口鎮、白砂鎮及新羅區大池鎮交界處,山上怪石嶙峋,常年大霧瀰漫,早在明代就有「閩西勝景名山,杭川古剎音堂」之美譽。今天,應龍巖龍城戶外的幾位驢友相約再登雙髻山。
  • 雙髻山丨雙峰出霄漢,一室貯煙霞
    發現城市之美實地走讀,記錄和傳播中國原生態文化雙髻山又稱曾山, 是潮陽人心目中的聖山。 古人給山取名的靈感往往來自觀察山形, 雙髻山有兩座山峰, 而這雙峰又像極了古人頭上挽的髮髻, 便有了「雙髻山」這個名字。
  • 重走上杭縣蛟洋雙髻山,一定讓你不後悔
    第一次去雙髻山是去年的事了,本來晴好的天氣突然暴風驟雨,霧氣蒙蒙,能見度低,山路很不好走,且前方路況到底如何又不知,到山上還有多遠也不知,眾人商量,只好下山。 今天,重走雙髻山,看看險峻的路,回想去年好在沒有繼續往前走,真正危險的路還在前頭。
  • 大埔縣雙髻山蜜柚公園入選「廣東十佳最美果園」
    日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了「廣東最美田園評選活動」評選結果,「十佳最美農田」和「十佳最美果園」悉數亮相,其中大埔縣湖寮鎮雙髻山蜜柚公園入選「十佳最美果園」。此次入選的雙髻山蜜柚公園位於大埔縣湖寮鎮,擁有蜜柚種植基地1000多畝,2016年被評為「廣東省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和「富硒農業生產基地」。公園山林茂盛,林海秀美,沿著雙髻山修建的水泥旅遊公路漫步走向山頂,路途中風景美不勝收。公園以果園為中心,建設園林、生態、自然、休憩為主題、以柚為媒演繹生態公園,實現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完好的度假休閒景區。
  • 遊擊隊的故鄉—蛟洋貴竹村,今日民富山村美!
    上杭縣蛟洋鎮貴竹村位於雙髻山北面的山腳下,全村轄貴竹坑、羅心坑兩個自然村,都是省重點革命基點村。全村現有138戶、629人(其中黨員29人),有耕地480畝,山林9000畝,其中有毛竹林6000多畝。連通貴竹坑、羅心坑的水泥大道,往南可上雙髻山,往北可到清代著名畫家華嵒故裡華家村,並與省道308線相接,還有蛟一上高速公路自東向西也經過貴竹坑。
  • 這個角度的上杭雙髻山,您看過嗎?太美啦……
    不論時代怎麼變遷 科技如何發達 雙髻山至始至終都是如此的美!
  • 雙髻山,因為風景優美,吸引著一 個個名人,如,近代詩人丘逢甲
    深秋,我們一行數人騎摩託車,沿新鋪築水泥路面的山道登雙髻山。一路秋高氣爽,漫山林木蓊鬱,峽谷蕉茂菜綠,水庫碧波粼粼,清新空氣怡人身心。雙髻山,因為風景優美幽靜,吸引著一 個個名人,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就曾經到此登臨賦詩。
  • 登雙髻山,觀大風車:廣西武宣縣第一颱風力發電機組成功吊裝
    12月12日,武宣徒步愛好者黎明、陽光老太、漫步雲端、八面來風和秋水長天相約登臨雙髻山,觀賞大風車。我們徒步愛好者一行五人,早上9點從武宣縣城出發,驅車沿304省道,經東鄉鎮,華樂隧道,松響水庫,於9點50分,到達武宣合群風電項目部附近。停車之後,開始上山。
  • 深山鳳舞——記周寧縣老區基點村蘇家山村
    宋 高 宗 二 年(1108 年)建村。全村現有104戶448人,有耕地460畝,林地10388畝,其中,環村原始生態林4200畝。蘇家山村為老區基點村。1935年2月,葉飛、阮英平率領閩東獨立師在周墩、寧德一帶開展遊擊鬥爭。1936年4月,葉飛、阮英平對周墩、寧德一帶重新劃區,薴園坪、蘇家山一帶為六區。同年,蘇家山村先後成立蘇維埃政府、周墩第六區區委以及村黨支部。
  • 革命老區基點村發動鄉村振興引擎:北厝鎮湖南村探索「原生態+旅遊」之路,讓村民回「家」
    這些年,作為福建省革命老區基點村的湖南村也在積極探索「原生態+旅遊」之路,想讓在外的村民回「家」,並且留在「家」。「家」是什麼?這裡的「家」不僅指世世代代生活的家,還是可以自給自足、創業興業的一片熱土,一個發揮才華的創業舞臺。在林榮興心中,湖南村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了 40 年的地方。
  • 【革命史跡】浮濱鎮革命遺址
    舊址位於浮濱鎮三紅三坑村,山高地險。  舊址位於浮濱鎮宮下主村興廈樓。1944年姚叛變後,黨組織為安全起見,讓陳義之以經商名義暫時離開,又將地下黨員陳鎮良安插在宮下小學任教。這個學校革命基點,一直堅持到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上級黨組織寄給饒中隱蔽人員的進步刊物《華商報》都是通過宮下小學收轉的。1948年中共潮澄饒豐工委根據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指示饒中特派員黃若影立即組織隱蔽於饒中的地下黨員於清明節那天上山入伍,並約定部隊前往接應。
  • 「人間仙境」鵝髻山
    鵝髻山位於福建省南靖縣金山鎮319國道旁,方圓10平方公裡,主峰海拔889米。這裡群山環抱,山勢高峻,峰巒怪石,神奇突兀,高聳雲霄的主峰與次峰間隔相連,媲美爭秀,宛如鵝髻覆首而得名。鵝髻山又名鵝仙洞,俗稱仙亭,有雨林、峭壁、雲海、蝶群四大景觀,景區內環境幽美,人文古蹟薈萃,古人稱讚它「兼有泰山之雄偉,黃山之奇秀與廬山之蒼潤」,是閩東南極具特色的旅遊觀賞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髻山,因為有九仙賜夢的傳說而聞名遐邇。
  • 廣東「香格裡拉」:新豐雲髻山
    巍巍雲髻山,悠悠新豐江,濃濃客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