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上去北海道函館的列車,聽導遊介紹,我們將經過一條海底隧道。回來查了一下,才知道日本這條青函海底隧道竟然是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
據說,之前青森與北海道的函館兩地隔海相望,中間橫著的津輕海峽水深流急。兩地的旅客要想往返和貨運,除了飛機以外,就只能靠海上輪渡。而從青森到海峽對岸的函館,海上航行要 4.5小時,到了颱風季節,每年至少要中斷海運80次。 現在有了這條海底隧道,就方便了很多。不過,這條海底隧道的主隧道是於1971年4月正式動工開挖,經過12年的施工,1983年1月,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青函隧道的先導坑道才打通,1988年3月13日,青函隧道正式通車。青函隧道由3條隧道組成。主隧道全長53.86公裡,其中海底部分23.3公裡。其中也犧牲了一些施工人員,我們在最後一天在青森看到了他們的紀念碑。
我們乘坐的這列火車有點陳舊了,車廂內的設施感覺和國內的和諧號差不多.我們這節車廂上,一半是我們的團友,還有一部分是一隊日本老人,整個車廂中只有一個日本年輕人。日本老人都很安靜,一路上幾乎沒有聽到他們的聲音。
車廂中,有個賣小吃飲料的女孩子推著車來回走了兩三趟,每次都是輕聲細語地在兜售。座位上有北海道的一些雜誌,北海道的海鮮圖片,真讓人流口水啊。日本的日落時間比較早,天漸漸暗下來了,沒啥感覺,列車用時125分鐘就跑完了青函海底隧道。
5點01分,我們抵達了北海道的函館,下了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函館夜景,這是一個自費項目,要6500日元。去之前在網上查過,說這裡的夜景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那必須要看滴,所以根本沒有猶豫就報名參加了,對兩個不參加觀夜景的團友還很是不理解。
大客車在陡峭且彎度很大的山路上爬行,導遊這時也誇讚日本的司機技術如何過硬如何高超,的確在大連似乎還沒有這樣的山路。我沒有吃驚於司機的技術有多高,倒是在上山下山的路上,感嘆日本司機的謙讓精神。
因為山路沒有路燈,坡度和彎度都很大,我們這個大車每每要佔據兩排道才能拐過一些彎路。一輛下山的計程車遇到我們馬上停在路旁給我們讓路,發現大車還是拐不上來,幾乎都沒有猶豫就向後倒車十來米……以後,這種情況屢屢發生。這可能就是我們幾天下來,即便在狹窄的路段也看不到堵車的原因吧。
而且隨後幾天的路程中,除了司機間致謝的鳴笛外,一路上再沒有聽到過汽車鳴笛。真希望日本人規範行車和謙讓精神也能傳到我們國內來。
夏風姐,在看日本給我留下哪些印象,我要說日本人自覺規矩的行車和謙讓也是其中一個深刻印象。
上山的路上,導遊一直在宣傳函館的夜景如何如何美,世界三大+日本第一,可能是期望值太高了,等到山頂,俯瞰函館夜景,卻沒有給我多少震撼。也許我更喜歡像維多利亞港那樣的夜景吧。
函館的夜景,是世界級的,只有義大利的拿波裡與中國香港的夜色能與之相提並論,這三者並稱世界三大夜景。一邊是日本海,一邊是津輕海峽,中間大片的燈火就是函館市區,函館位於北海道的最南邊。從山上向下看,函館被星星點點的燈光點綴得一片絢爛。導遊比較懶,也不上來給我們說說下面都是哪兒哪兒~
我們觀夜景沒有乘纜車,據說纜車開始檢修了,這纜車一次滿載是120多人,後來導遊因為沒有乘坐上纜車而給我們退回了1000日元。可是團友們還是質疑為什麼這個項目要這麼貴,因為這裡也不收門票。
不知道是天氣的緣故還是我們對日本地理不了解的緣故,反正,我所聽到的都是有些失望的聲音,甚至還有些人羨慕沒上山的那兩位。
那天是我們在日本期間最冷的一天,北海道這邊早晚溫差比較大,加之靠海又是在山頂,所以風很大。我下車前,將薄羽絨服套在了身上,很多人看去看了沒五分鐘就回到室內了,我也就是為了拍照,才多呆些時間。這觀夜景的40分鐘,人們大部分都是在商店裡度過的。
我則是一半多的時間都在寒風中顫巍巍滴拍著函館,我換上了小豬跑,相機重加之風大且木有腳架,拍出來的片子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