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也是古典小說中從以《水滸傳》為首的綠林小說,進入江湖俠義小說世界的開始。這部武俠小說的鼻祖在古代小說史上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也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小說中的很多橋段有著古典名著小說的影子,作者藉此向明清小說的前輩們致敬。而故事中的很多經典段落又被後來的武俠小說家們借鑑,成為很多後世武俠小說的模板。由此可見作者在創作這部小說前,也是做了相當大量的準備工作,深諳明清小說的創作套路,才有了這部傳唱數百年的作品。
小說的作者石玉昆是清朝嘉慶年前後的人,在歷史上被認為是評話家,而《三俠五義》便是其代表作。這部小說在原明朝的《包公案》基礎上再創作,跳出了公案類小說的套路,又融入了綠林小說中江湖俠義的情節,成為了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故事的情節曲折離奇,卻又深入到了民間的三教九流之中,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市井中人的生活百態。從小說的細節可以看出,作者對明清小說時非常熱愛的,對各種名著也是耳熟能詳。他把這些古典名著的經典橋段融入到《三俠五義》的情節中,又不直接寫明其出處,成為了古代的玩梗大師。
這部小說中最著名的梗便是陷空島五鼠的故事,這也是小說作者向古典名著《西遊記》致敬的表現。陷空島五鼠是小說中重要的黑道人物,也是《三俠五義》中的五義。整部小說的前半部分都是圍繞著五鼠和南俠展昭的故事展開,是小說中最為重要的篇章。小說中的陷空島處於松江府華亭縣,是江上的一個小島,島上有個盧家莊。莊主便是五鼠的大哥鑽天鼠盧方,他與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和錦毛鼠白玉堂結拜,是江湖上有名的黑道高手。後來因白玉堂不忿展昭得到御貓封號,前往東京汴梁城尋仇,引出了五鼠鬧東京的故事。
從小說情節來看,這個陷空島的設置明顯是對應了《西遊記》中的陷空山無底洞。陷空山無底洞是唐僧取經路上的一難,主人是金鼻白毛老鼠精,被稱為地湧夫人,是託塔天王李靖的義女。《三俠五義》中陷空島的很多情節與陷空山無底洞相似,有著明顯的借鑑味道。比如無底洞中機關重重,陷空島上也是機關陷阱遍布。無底洞的主人是金鼻白毛老鼠精,陷空島的主人正好是五鼠,而白玉堂的外號是錦毛鼠,這顯然有對應之意。從這個設置來看,作者對《西遊記》的陷空山無底洞是情有獨鐘的,否者也不會在這裡使用。
除此之外,五鼠中老大盧方的人設也很有意思,他對應了《水滸傳》中玉麒麟盧俊義的形象。盧俊義是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名第二的頭領,是河北綠林道上有名的高手。由於家財萬貫,在大名府有不少產業,所以被稱為盧員外。盧方是水上的豪雄,對面的丁家劃江而治,平分了松江的漁業資源。小說中盧方雖然行走江湖,但多是商人和富翁的做派,求和而不惹事,受到很多黑道名人的推崇。盧俊義在大名府也是如此,是受到地方豪強推崇的土豪,名頭非常響亮。這兩位盧員外在很多地方非常相似,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
翻江鼠蔣平是五鼠中的智囊,也是五鼠鬧東京劇情的幕後推手。小說中白玉堂和展昭的對立,挑釁開封府,都是蔣平故意挑撥離間的結果。蔣平是武俠小說中少有的水戰高手,其水下功夫不在《水滸傳》中浪裏白條張順之上。很多人以為蔣平是以張順為原型,實際上不對,因為蔣平的梗來自於齊天大聖孫悟空。
蔣平在小說中體現出來的除了水戰之外,買更多的是智力和瘦弱的外形。江湖上的朋友都稱其為」病夫「,因為他外形是一副癆病鬼的樣子,這正好與孫悟空的形象相對應。而蔣平智力高超,水戰能力卓越,號稱翻江倒海。這正好是孫悟空在《西遊記》中的成名作,也是石玉昆向《西遊記》致敬的表現。
站在陷空島五鼠對立面的南俠展昭是俠義道上重要的角色,也是小說中俠義概念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有趣的是,石玉昆給展昭賦予了一個頗具道教意味的字,叫做熊飛。於是展熊飛成為包拯身邊最為重要的助手,是破解各種疑難案件的關鍵所在。從展昭在小說中的地位來看,以」熊飛「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封神演義》中的主角姜子牙。姜子牙道號飛熊,是西伯侯姬昌的軍師,也是周武王姬昌伐紂的主要操盤手。而《三俠五義》中,開封府涉及到江湖的案子,都是由展昭入手,其地位與姜子牙頗為相似。
小說中開封府中還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四大護衛,是包公出場的重要龍套。其中趙虎的角色非常關鍵,在很多案子中都成為主要的配角。趙虎的性格很莽撞,是江湖上非常典型的,不講道理的渾人。可是他卻傻人有傻福,常常碰巧的撞上了關鍵證據或證人,幫助包公破解各種疑案。
這個角色形象很有趣,可熟悉古典小說的人一眼便能瞧出他的來歷,這是來自於《說嶽全傳》中牛皋這個角色。故事中除了趙虎與牛皋在性格、行為上相似外,兩人的名字和排名也有所指。因為牛皋是財神趙公明的黑虎下凡,而牛皋又在嶽飛兄弟中排名第四,這就對應了趙虎被稱為趙四的人設。
《三俠五義》的江湖世界中有很多閒散自由的俠客,其中北俠歐陽春可謂是典型代表。這個角色很明顯是石玉昆向《水滸傳》和《虯髯客傳》致敬的表現,歐陽春的形象便是梁山好漢中紫髯伯和虯髯客張仲堅的融合。歐陽春雖然號稱北俠,但卻常年在江南蘇杭一帶活動,外號叫做紫髯伯,形象卻是北方胡人。這個設置中北方胡人、紫髯伯等形象是來自於《水滸傳》中的紫髯伯皇甫端,而虯髯和活動於蘇杭則來自於虯髯客張仲堅。在《虯髯客傳》中張仲堅是揚州富商之子,長期活動在江南地界。
除了上述人設上借用了其他古典名著的元素外,在很多劇情上也是引用和改編自古典名著。比如在倪繼祖的情節中,就引用了明朝著名戲劇小說《羅衫記》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同時還出現在《西遊記》中唐僧生世的橋段中。從史料記載來看,這個故事的原型來自於北宋初年的紀實小說集《太平廣記》。
在開封府情節中,太師龐昱請妖道在太師府的後花園做法暗算包拯的故事情節,也是來自於《封神演義》中陸壓道人用釘頭七箭書暗算趙公明的故事。當然包拯因為有展昭的護駕而安然脫險,但趙公明卻被暗算殺死,這是因小說主線劇情不同而進行了改編。
可是說石玉昆創作《三俠五義》時有很多都是借鑑過往的古典小說的,採納了不少經典名場面。這些劇情模板根據小說的需要進行改變,融入了俠義的元素,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後世的小說家們也會常常使用這種創作技巧,借錢前人設計的劇情模板,在故事情節中玩梗,以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因此在文學圈子裡,玩梗也逐漸形成了潮流,很多經典故事情節反覆在不同小說中出現。但是玩梗在創作中也要適度,決不可喧賓奪主,更不可全盤抄襲。因為這是一種創作技巧,也是文學情懷,但不是侵權盜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