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董事長:商業地產價格低位是餐企擴張良機

2020-12-20 聯商網linkshop

面對火鍋市場一片紅海,逃離、縮減規模是正常反應。而小火鍋鼻祖呷哺呷哺卻不退反進,繼續以平均4天一家新店的速度高歌猛進,並計劃2019年門店數量達到1000家。這種逆勢而上的做法似乎是在為巴菲特的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做出註解。上周,在「呷哺+十八變」品牌升級發布會上,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公布了全方位品牌升級計劃,希望憑藉高性價比在中低端火鍋市場形成「壟斷」。

啟動品牌升級計劃

誕生於1998年的呷哺呷哺,因首創了將「火鍋」與「快餐」相結合的吧檯式休閒小火鍋商業模式而一炮走紅,迄今門店已達550家,並於2014年底登陸香港聯交所,成為「連鎖火鍋第一股」。就在呷哺呷哺迎來18歲「成人禮」之際,董事長賀光啟宣布正式啟動呷哺+品牌升級計劃,對品牌LOGO、店面形象、產品種類、顧客體驗等進行全方位升級。

全新改版的品牌LOGO去掉了原來的黑色框線,符合新一代消費群體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同時,呷哺呷哺還推出了文藝小清新、小資輕奢華、極簡工業風和現代中國禪4種全新店面風格,作為升級版餐廳首批亮相的風格,「未來,還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推出更多新版本。」賀光啟說。

升級版餐廳還重新規劃了散臺和吧檯的比例,大大增加了散臺的數量,帶給顧客更多的私密性。產品升級也是此次品牌升級計劃的重要部分。升級版餐廳中,新增了源自北美的牛上腦和來自澳洲的牛肉粒,並引入了包括珍珠奶茶、水仙烏龍茶、紅茶、綠茶等正宗臺式手搖茶。

平均4天一家新店

門店升級的同時,呷哺呷哺還將繼續保持當前平均4天一家新店的高速擴張態勢,計劃2019年門店數量將達到1000家。

亮麗的經營業績是呷哺呷哺大舉擴張的底氣所在。據賀光啟介紹,目前,呷哺呷哺單店投資約為120萬元,店面每平方米的年產值為2.1萬元,平均投資3個月即可收支平衡,15個月單店成本回收,現金回報率高達82%。從2012年到2015年,呷哺呷哺銷售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為17.1%,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為24.2%。從資本角度看,對於這種投資少、回報快、回報高的企業,快速開店無疑是獲取利益的最佳選擇。

當前商業地產價格的相對低位,也為呷哺呷哺的門店擴張提供了機會。賀光啟坦言,全國商業地產供給量日增,又受到電商衝擊,導致價格整體處於低位,「我們也會利用這個機會快速展店,等到經濟復甦之後,就將是呷哺呷哺的收穫之時」。

不過呷哺呷哺的擴張絕非盲目。據介紹,呷哺呷哺進入的城市,年營業額必須達到3000萬-5000萬元以上,公司還會對城市規模、消費能力、餐飲份額、顧客需求等做通盤考量。「我們不會只開一兩個店,因為成本划不來。」

欲「壟斷」中低端市場

經過前幾年的井噴式增長,當前火鍋市場呈現紅海特徵,競爭空前慘烈。根據中國烹飪協會近日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和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2015年,火鍋是惟一一個負增長的業態。大批火鍋店在競爭中敗下陣來,卻反襯出呷哺呷哺近20年來深耕火鍋市場積累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呷哺呷哺在全國有130條物流線路,為全國52個城市的550家餐廳進行每日配送。通過「農餐對接」系統,蔬菜從農場採收、運送到上桌,全部在24小時內完成,確保真正新鮮。像呷哺呷哺備受好評的經典秘制調料,選用的是百分百魯花非轉基因花生;羊肉也堅持與最好的產地合作,國內選擇內蒙古,國外選擇紐西蘭,肉品全程零下18度冷鏈配送。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為顧客持續提供好的品質、價格、服務環境,才是呷哺呷哺真正的經營之道和存在的價值。」賀光啟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超高的性價比,能夠在中低端火鍋市場形成『壟斷』。」

(北京商報記者 徐慧)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賣火鍋底料價格超海底撈 擴張後遺症顯現
    (原標題:呷哺呷哺開賣火鍋底料價格超海底撈 公司擴張「後遺症」顯現)
  • 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鍋三年海外擴張計劃:擬年底設新馬泰首店
    原標題: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鍋三年海外擴張計劃:擬年底設新馬泰首店   呷哺呷哺旗下的中高端火鍋
  • 布局新賽道 餐企變身投資客
    業內分析認為,作為現金流充裕的行業,傳統餐飲盈利空間有限,餐企試圖通過投資布局新賽道尋找新的增長點。而與餐飲業關聯最密切的食品及上下遊產業,也成為餐企投資的熱點所在。面對行業整體進入微利經營的新常態,不少餐飲企業除了把資金運用到門店擴張外,也開始投資餐飲行業上下遊產業,希望拓展更廣闊的盈利空間。本次海悅投資雪榕生物也正是海底撈對上遊產業的投資。業內專家認為,海悅投資通過該筆投資也能使海底撈在產品的調度、採購等方面獲得相關優勢。且海底撈是一個輸出平臺,雪榕生物藉助這一平臺進行市場擴張的同時,作為載體的海底撈同樣能獲得不菲收益。
  • [專訪]海希房產董事長陳大淦:專注商業地產
    [專訪]海希房產董事長陳大淦:專注商業地產    XMHOUSE(文/鄭武煒)他入行雖然比較晚,2005年11月接觸房產中介行業,2005年12月隨即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中介門店——蓮花店。
  • 【經濟】呷哺呷哺為何上市跌破發行價
    和快餐相比,這三項指標又都相對偏高,但呷哺呷哺在各大城市的門店選址仍然多在西式連鎖快餐店附近。結合快餐和火鍋特色的休閒餐廳,這樣一個特殊的定位就形成了。 落座點餐,顧客一般都會震驚於湯底的標價:除了清湯營養鍋底是2元一份外,餐單上只有米飯和它一樣便宜了。
  • 武漢知名餐企湖錦、太子轉投房地產 抵擋餐飲業寒流
    大批中小餐企因成本上漲、租金幾何數翻倍等原因,利潤微薄無以為繼;而一些武漢本土品牌餐飲大鱷,則更多的把視線投向房產、酒店業等,欲藉此重啟籌謀多年的上市之旅。  然而今年全國性的餐飲寒流波及面甚廣,武漢品牌大餐企難以獨善其身。隨著餐飲投資增速放緩,他們旗下的一些地產項目是否也放慢了腳步呢?
  • 呷哺呷哺押寶的湊湊火鍋,現在怎麼樣了?
    呷哺呷哺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止2019年6月30日,湊湊在大陸有61家門店,包括今年上半年新開的13家——這意味著湊湊僅2019年下半年,新增門店39家。據呷哺呷哺披露的財務業績,2017年湊湊虧損2490萬元;2018年開始實現盈利,全年經營利潤6480萬元,營收佔集團年收入12%。2019年上半年,湊湊經營利潤達6880萬元,而2018年同期經營利潤為2280萬元,同比增長201.8%。湊湊扭虧為盈與其財報顯示的加快開店擴張速度不無關聯。
  • 呷哺呷哺:一家小火鍋,一年銷售22億,淨賺2個億!
    隨著規模的擴大,呷哺呷哺吧檯式的經營優勢開始體現:吧檯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鋪的顧客容量,同樣的店鋪面積比傳統火鍋店增加了30%以上。除了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密集地區是呷哺呷哺另一個選址重點。白領去呷哺呷哺最主要的原因是便宜,其次,小火鍋分餐較衛生。這兩個特點使得在呷哺呷哺就餐,基本可以算得上一次小小的商務餐,比請同事或客戶吃普通快餐正式得多。
  • 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鍋極速擴張 火鍋+茶飲靠譜嗎?
    湊湊極速擴張張振緯表示,湊湊五一期間將同步進入上海和深圳兩地,上海首家店面將進駐來福士廣場。目前在北京也有多家店面正在裝修,分別位於望京西路的NOVO、大興綠地繽紛城和龍德廣場。同時在華南地區也有多家店面正在進行密集地談判,全年預計將在華北、華東、華南及西北開設20家店。
  • 呷哺呷哺副牌湊湊開店提速 未來或單獨上市
    12月26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呷哺呷哺集團董事長賀光啟這樣表示。湊湊是港股上市企業呷哺呷哺於2016年拓展的副線品牌。是年6月,該品牌於北京開出首家門店。據呷哺呷哺最新透露,目前湊湊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100家。呷哺呷哺中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湊湊的門店數量為61家。
  • 港資商業地產商深耕內地20年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什麼?
    回想起2015年上半年恒隆地產董事長陳啟宗先生在中歐國際商學院做講座時講到的:「中國大部分的商業地產項目都是垃圾」,「18個月之內蓋好的商場絕對是垃圾」, 「全國有水平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只有6家」。當時贏商網報導了陳啟宗董事長這些評論後,許多網友在網上評論質疑說陳啟宗董事長太自負了。
  • 呷哺呷哺與海底撈,是100億與1600億的差距嗎
    (呷哺呷哺門店結構 來源:興業證券)呷哺呷哺擴張採取滾軸式發展戰略,即通過集中資源於幾個重點商業地區從而進入該市場,並逐漸滲透周邊地區。公司最早進入北京、上海、天津市場,並在城市內開多家門店進行深耕。此外,呷哺呷哺還不斷下沉進入東北、河北等其他地區。
  • 天津市商業地產分析 市級商圈將成熱點
    一、08年天津商業地產市場發展態勢解析   1、商業供給方面   08年天津商業地產市場新增供應達77萬平米左右,同比去年來說有明顯下滑趨勢。08年上半年的新增項目中,多以社區商業為主,且規模普遍偏小;下半年雖然不乏一些大型商業項目入市,如位於商業旺區的濱江道財神道、歐樂時尚廣場、小白樓的朗香街以及海河沿線的天津灣商業廣場等。
  • 贏商網獨家:2019年1月福建商業地產大事件盤點
    事件點評:   2018年正榮地產正式上市,首年合約銷售額就突破千億,躋身房企千億陣營,縱觀這一年來的「成績單」,是正榮證明自己所具備的巨大持續成長潛力,也說明了業界和投資人對正榮地產的關注和認可。
  • 呷哺呷哺上半年預虧超2億
    對此,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日前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已經做好了相應規劃以及準備了風險規避措施。  防疫舉措影響業績  事實上,呷哺呷哺2019年的業績就算不上靚麗。根據其今年3月底公布的2019年業績報告,得益於集團致力擴張餐廳網絡,其去年收入同比提升了27.4%至60.3億元。而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及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加之市場競爭激烈,其去年實施更多促銷活動以刺激消費者消費,因此2019年全國呷哺呷哺餐廳同店銷售減少1.4%。
  • 商業地產新戰場 正榮陽光城泰禾怎麼玩
    閩系在住宅領域的快速崛起,讓各種榜單中不乏閩企身影,閩企敢闖敢拼的精神也在住宅發展中顯露無疑。表:2015上半年銷售額TOP50的閩系房企商業地產(專題閱讀)戰略這些閩企卻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其一是以世茂、旭輝為代表,早期已制定全國戰略,並已布局全國,在他們身上似乎很難看到閩系的標籤了。而第二類則是立足於福建本土,近幾年快速崛起,並逐漸開始圖謀全國戰略的閩企,例如泰禾、正榮、陽光城等。兩方閩企戰略不同,但在住宅領域表現都很搶眼。商業地產:愛拼敢闖還能否奏效?在住宅領域順風順水的世茂,在商業地產領域卻碰了壁。
  • 呷哺呷哺:把臺式火鍋模式帶到大陸
    吧檯式的店面布置好比迴轉壽司的樣式,服務員被顧客包圍起來「四面出擊」,接受顧客點餐、買單、續湯底等要求。吧檯式就餐布局可以增加店鋪的顧客容量,同樣的店鋪面積比傳統火鍋店增加30%以上。  除了提高單位面積的顧客容量,翻臺率也是一個「加速」的指標。翻臺率即每個單位餐桌的使用率,即商家通過各種方法,讓新增加的餐桌客流量保持並超過原有餐桌水平的考核指標。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疫情下的商業動態、萬達再現高管變動…
    ,港企跟進。   【商業地產動態】   美國西蒙地產36億美元收購零售商塔爾曼集團   2月12日,據外媒報導,西蒙房地產集團(Simon Property Group)宣布將以36億美元收購美國零售商塔爾曼集團(Taubman Centers),收購完成後,西蒙地產將成為美國最大的零售業主。
  • 東三省商業地產發展論壇商業地產招商大會8月14日長春啟幕
    近年,由於一二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市場基本飽和,房企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二線城市的郊區和三四線甚至五線城市的中心。有人說東北地區城市規模加速擴容,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零售品牌積極擴張,以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等為主的二三線城市,商業地產的發展可謂迎來「春天時代」 。
  • 呷哺呷哺:2019仍將持續開店擴張 翻座率下滑引發盈利前景擔憂
    中國網財經4月8日訊(記者 段思琦)呷哺呷哺日前發布了2018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內,營收同比上漲29.2%達47.34億元,利潤同比上漲12.3%達6.09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呷哺呷哺同期原材料及耗材、員工成本、物業租金及折舊攤銷成本等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公司方面坦承「收入上漲主要得益於擴張餐廳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