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的幾個小孩子都在看《彼得兔》,一開始看的時候是幾隻兔子和狐狸的鬥智鬥勇,並沒有感覺什麼不對的地方,反而感覺是一部教育孩子的好動畫。可是往後看,感覺越來越不對。
主兔公是一個叫彼得的兔子,帶領他的兩個小夥伴,除了和狐狸之間算是鬥智鬥勇外,其他的故事我幾乎可以用胡作非為來形容。
我們的童年都是從動畫片過來的,很多動畫片都是通過兒童喜歡的小動物經過擬人化而後教育孩子。可以說,大部分動畫片都是這個模式。《彼得兔》這不動畫片也不例外,在這部動畫化片正面形象的主角彼得兔用作者的話是一個正義、勇敢的化身,為了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的好兔子形象。
我為什麼說這部動畫片裡,除了和狐狸的之間的鬥爭還是正面意外,其他幾乎都是胡作非為呢?
這部動畫片除了幾隻兔子、狐狸,還有一個農場主。這幾隻兔子一道沒東西可吃或者想要好吃的東西的時候都是跑到這個農場主的農莊裡去偷東西,時常將農場村和他的貓耍的團團轉。而且每次都極為愉快的成功了。
作為孩子童年的必備之動畫片,我不真的不知道《彼得兔》為什麼會受到歡迎,一整部動畫片都是在偷換概念,將兔子偷東西的行為形容為勇敢、機智。
這種動畫在我大中華竟然能夠審核通過,著實令我大感意外。我們整天說要傳播正能量,這部《彼得兔》全篇上下幾乎都是偷東西是一種勇敢、機智。可以說極端了扭曲人類的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這種極端負能量的動畫片,不禁止卻還在我們熒幕橫行,不得不說是文化產業的悲哀。
試想,我們的孩子如果被《彼得兔》輸入這種價值觀,每個人都已偷東西為榮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又用什麼傳奇我們的正能量。在道德日趨走向邊緣的今天,還在大肆傳播這種榮辱部分的動畫片,勢必將人類道德打入谷底,那將會是一幅多麼可怕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