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新中國路-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2020-12-16 浙江新聞

  開元路,東起中山中路,西迄南山路,長約一公裡。儘管此路成形至今僅百年餘,但因地處老城區,兩側巷陌及建築均頗有年頭,歷史遺存多多。尤在風雲激蕩的近現代,這條幽靜的馬路曾發生不少或讓人激奮、或令人喟嘆的歷史故事。1966年,此路改名為新中國路,時間長達15年,至1981年恢復開元路原路名。名稱中嵌有「中國」「新中國」詞語的城市道路,今昔杭州唯此一條。

  1.拆除旗營築路,遂成軍政要地

  開元路道路的最初成形,是在民國初年。之前,這裡為清旗營南城牆的牆基。辛亥革命後,清旗營被拆除,在原南城牆的牆基上新闢道路,西至今南山路(當時亦為拆城牆而建),東連至青年路(原名杭縣路)。因道路中段橫跨浣紗河上的開元橋,故名開元路。開元橋,清時稱蓮花橋,橋址在今開元路與柳營路交叉口附近。

  1913年9月,袁世凱封時任浙江都督朱瑞「興武將軍」爵位,令朱瑞都督全省軍務,朱瑞遂翻建原清旗營將軍署,改名為「興武將軍署」後入駐,開元橋改名為興武橋,開元路一度也被稱作興武路,至1928年,又復稱為開元路。開元路形成初期,西段南側是貫通湧金閘的浣紗河上遊水道,道路與水道並行,水道上架有竹橋,河道邊還有河埠多處,景色宜人。水道通西湖處為湧金閘,或曰湧金水門。據傳康熙皇帝在四十八年南巡杭州,曾乘御舟從行宮前碼頭下船,順此水道進入西湖。1971年這條水道與浣紗河一起被填平,開元路拓寬,開元橋從此湮沒。

  興武將軍署與開元路之間另有一條次寬道路,原為旗營內通道。旗營拆除城牆後,因在將軍署之內,命名為將軍路,東與慈幼路相連。辛亥革命後,興武將軍署先後被改用為浙江都督府、浙江督軍公署、浙江省軍事廳。至抗戰開始,原將軍署一直是全省軍事機關所在地。抗戰勝利後,改作浙江省訓練團團部。1949年5月杭州解放,它又成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駐地,直至1956年省政府遷至彌陀山下今址。省府遷走後,此地遂為杭州市委、市政府駐地,至1995年11月市委市政府遷武林門環城北路318號。1966年,將軍路、慈幼路合併,改稱人民路。2001年因蕭山撤市設區,全杭州市區地名統一,整條人民路又復稱將軍路,以與蕭山區內的人民路相區別。

  筆者曾多次進入當年的這處市委市府大院。院內綠樹成蔭、幽雅安謐,不高的圍牆卻隔開了市聲。綠樹甬道間均為兩三層建築,興武將軍署原先的建築已經無覓,唯留一泓周長約170米的池塘,池中有一小島,可從池畔通過小橋走入小島。2000年,原市委市政府地塊建成元華商城,興武將軍署的所有遺存徹底消失。

  2.國際性組織、重要會議曾擇此地駐辦

  因緊靠湖濱和鬧市區,開元路新闢後,很快熱鬧起來。1919年,由美國基督教女青年會的麥凱主持設計的杭州基督教學校女青年會(1922年更名為杭州基督教女青年會)會所,就落成於開元路8號,會所佔地約4畝,為兩層花園洋房。杭州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前身,由司徒雷登之母司徒瑪麗創辦。該會是一個具有基督教性質的國際性社會服務團體,主要培養婦女德行、引導婦女投身社會活動。19世紀後期傳入中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創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全國婦聯」)時,該會為三大初創單位之一;同年,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簡稱「全國青聯」)成立時,該會又成為4個團體會員之一。

  1947年,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在杭州召開代表會議,共有25個會員國參加。在杭州近代歷史上,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國際性會議。需要一提的是,杭州基督教女青年會與杭州基督教青年會是兩個不同的組織,後者於1912年由杭州地方基督教會人士發起成立,位於青年路的舊址至今仍存,被改成了一處旅館。兩個機構的會所僅一箭之遙,亦可證明此地在民國後愈見繁盛。

  除了外來的教會機構,開元路及周邊還有若干與軍政機構相關的建築。事實上,開元路南的靈壽寺巷、橫飲馬井巷等巷陌間,南宋時朝廷的「六房」就設在這裡。「六房」即是聞登檢院、聞登鼓院、糧料院、審計院、官告院、進奏院的統稱,串起這六房的還曾有一條六房巷。可知,以前這裡便是官府機構麇集之地。

  1939年3月,浙江省臨時參議會在省府內遷地永康方巖成立,並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議。抗戰勝利後,浙江省府還治,1945年12月5日起,浙江省臨時參議會第二屆第四次大會在杭州舉行,杭州會場及臨時參議會辦公處均設於毗鄰開元路之今青年路。

  3.繁華街衢巷陌,英雄與平民同住

  三元坊巷北至開元路,南宋時屬修義坊,俗名菱椒姜巷,估摸與售賣此類物品有關,因巷內又多宰場肉鋪,民間喚作肉市巷。三元坊巷的得名應是在明代。明代,嚴州府淳安縣人商輅曾在此居住。商輅天資聰慧,21歲拿下鄉試第一名,31歲時又在會試和殿試中接連拔得頭籌,成為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者,巷名也由此而得。商輅先後任翰林院學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等職。當北方瓦剌民族南犯時,商輅與時任兵部尚書于謙一起,反對朝廷撤出北京南遷,主張堅決抵抗。時人欽佩其品格,曾在三元坊巷口豎立青石牌坊,上鐫有「三元坊」字樣。

  三元坊巷過開元路後即為羊血弄,兩條巷弄隔路對接。羊血弄北至積善坊巷後,東西可達今中山中路(宋時稱御街,後又稱大街)和青年路,長約200米。南宋《乾道臨安志》有載,此巷稱「眾樂坊,南棚巷」。又俗稱虎跑巷,俗稱來源不詳。清稱羊血弄,民國時稱玄壇裡、玄壇弄,建國後復稱羊血弄。

  羊血弄地名之由來,乃因一則巷陌傳說。南宋時在此有一戶人家,家貧,無以為生,見附近的羊市街有多家賣羊、宰羊的店鋪,宰羊後必定留下羊血,量大價廉。民間有羊血能止血、祛瘀、解毒之功效,該戶人家便將羊血悉數購入,又把羊血與同樣廉價的豆腐放在一起,做成一碗碗羊血豆腐,設鋪售賣。久而久之,這戶人家的羊血豆腐出了名,生活日趨富足。設有羊血豆腐鋪的這條弄堂遂被喚之羊血弄,流傳至今。

  南宋年間,緊鄰御街的羊血弄、積善坊、三元坊一帶頗為繁華,為臨安城「銷金鍋」中盛極之所,「眾樂坊」一名由此而得。這裡聚集了臨安十大宮觀之一的龍翔宮、遊樂場所大瓦子,上百戲巷則聚居了不少戲伎藝人。臨安城裡曾有8家官辦酒庫,其中的「中酒庫」即在眾樂坊,中酒庫還附設官辦大酒樓「中和樓」,設備豪華,夏天還提供降溫用的冰壺,冬天則提供取暖用的火箱,而餐具均由金銀製作;內設廳閣,隔成密間,酷似今日之包廂。當然還僱有吹拉彈唱之官伎,為達官貴人佐餐。迷醉於此者最多的是官宦子弟,「五陵年少事豪華,一鬥十千誰復較」(宋·楊炎正《錢塘迎酒歌》)之句,描述的就是這一景象。

  4.杭州近代「新聞戰」的主角之一創辦於此

  清時,羊血弄西側曾有一處八旗會館,民國後改為幽冀會館,經常聚集來自今河北一帶的商賈。國民革命軍基本穩定杭州局勢後,1927年3月,《民國日報》在此租房創辦。《民國日報》雖冠以國民黨黨報的名義,但其主事者大多傾向於共產黨。同年4月,國民黨發動「四·一二」政變;次日,原主持國民黨黨務的共產黨員宣中華在滬被捕,幾天後英勇就義,《民國日報》遂被國民黨右派接管。後來相繼主持該報的有許紹棣、葉溯中、胡健中、陳果夫、劉湘女、杜紹文等,大多為教育文化界人士。

  當時杭州有近10家報紙編印機構,除了開元路羊血弄的《民國日報》,還有報館設於今青年路的《國民新聞》,由國民黨軍事系統主辦。兩家報紙曾為了搶佔讀者市場,競爭激烈,甚至互相攻訐。可見杭州近代的「新聞戰」,最初的發生地即在這一帶。為了把發行地盤擴大到東南各省,也為了撇開國民黨黨報這一身份,1934年6月,《民國日報》改名為《東南日報》,並於1937年報社新廈落成後,從開元路搬遷至眾安橋。1949年5月杭州解放,杭州版和上海版《東南日報》均停刊,房屋、財產、器材等無一損毀,並得以完好移交。

  《民國日報》及其後的《東南日報》在開元路期間,為該報的鼎盛期,當時成立的「東南日報股份有限公司」,在經營上很有一套,最高發行量達到3.5萬份,還開闢了上海版《東南日報》,報紙行銷浙江、蘇南、閩北、皖南、贛東等地區,為杭州同行所無法企及,其影響一度直逼老牌的《大公報》,時任社長胡健中為著名報人,曾與《大公報》社長胡政之並稱「南北二胡,一時瑜亮」。

  只要稍看一看下列這份報人和作者陣容,即可知當年的《民國日報》及其後的《東南日報》的實力有多麼強大:學者胡道靜、陳友琴、陳大慈、袁微子、王季思、鍾敬文、錢南揚、張其昀、齊思和;名報人胡秋原、曹聚仁、許君武、錢穀風、趙浩生、查良鏞(金庸)、鍾沛璋;翻譯家徐蔚南、楊鎮華、董鼎山、董樂山、孫用、蔡振揚、黃鴻森、任明耀;作家章廷謙、高陽、許廑父、姚蘇鳳、蔣文杰、謝獄、沈達夫、朱馥生;中共黨員唐公憲、宣中華、楊賢江、戴邦定、馮雪峰……

  5.曾經的杭州銀行最集中的街區

  民國之前尚無開元路,三元坊巷通過其他街巷與今中山中路相通。三元坊、羊壩頭一帶商貿向來活躍,清末有多家錢莊、銀行在此開設。開元路成型後,沿開元路以及周邊開設的銀行更多,如四明商業儲蓄銀行、鹽業銀行杭州支行、浙江興業銀行、中國銀行杭州分行等,為商賈提供服務的機構有湖南會館、筆墨商業同業公會等,頗為興盛,成為開元路及周邊之一景。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由寧波幫金融人士發起成立、總部設於上海的四明商業儲蓄銀行(簡稱「四明銀行」)成立,民國年間在開元路設立杭州支行。四明銀行是民國時期主要的商業銀行之一,經營一般商業銀行及儲蓄、信託、倉庫等業務,房地產投資亦較多。杭州支行是該行在沿海地區為數不多的支行之一。把杭州支行設於開元路,意味著昔日開元路一帶商貿活動已頗為活躍。新中國成立後,四明銀行與其他私營銀行合併組成公私合營銀行。

  鹽業銀行杭州支行位於三元坊(今中山中路271號)。這塊地皮原屬邵姓業主名下之「瑞芝堂」。1929年1月,總部在北京的鹽業銀行在杭州開設支行,並於次年從邵氏手中買下該塊地皮,1931年7月建成此大樓。大樓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坐西向東,北側主樓與南側輔樓連成一體,呈矩形平面。主樓高四層,具有鮮明的文藝復興風格。牆面則採用清水紅磚實牆,花飾鋼窗柵和花飾護圍欄杆,優雅而浪漫,室內樓梯和欄杆扶手均為進口鋼材,豪華又不失莊重。

  而位於開元路與今中山中路交叉口東北側的浙江興業銀行,其保存完好的建築更是一件精品,為中山中路民國風味街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全國文保單位。令人感慨的是,它目前仍作為金融機構而存在著,開設有中國工商銀行羊壩頭支行。浙江興業銀行的前身為浙江鐵路公司鐵路銀行,由金融家蔣抑卮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該大樓落成於1923年,坐西向東,平面呈方形,主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五開間,二層(四角和入口頂部為三層)的仿西洋古典式建築,地下室為金庫,這幢大樓建築用料之高檔在杭城可謂首屈一指,細部的做工亦精緻之極。怪不得,即便你如今走進該樓,仍會被其的富貴華麗所震懾,儘管此樓建成啟用已近百年。

  6.新中國劇院雖已歇業,大華書場正在演出

  筆者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在杭工作,常去各個影劇院看電影度過閒暇,開元路上的新中國劇院也多次去看過電影。與解放路上那座觀者甚眾、熱鬧非凡的太平洋電影院(已於2003年歇業)不同的是,新中國劇院雖然稍顯冷清,排片也靠後些,但這份安靜很是受用,並不豪華的觀影大廳裡往往只有幾十人,甚至更少。路名剛從新中國路改回開元路的這條馬路也是一番幽靜模樣,沿街悠閒步行絕對是一種享受,所以那幾年常去那裡,也曾邀人同看電影之類。那時當然不知這條馬路以及這座劇院的來龍去脈。

  事實上,若往上溯,新中國劇院的歷史已逾百年。前文已有所述,開元路北羊血弄內那處八旗會館,民國後被改為幽冀會館,主要接待河北一帶的商賈。同時,幽冀會館還闢有戲場,主要上演嵊州地方戲「文明戲」(又稱「的篤班」)。此時正是「文明戲」向越劇迅速演變的重要時期,曲調優雅,劇目繁多,杭州人頗為熱衷,幽冀會館遂成杭州城內重要的「文明戲」戲場。1946年,幽冀會館被改建成金門大戲院,其他劇種、各路戲班也在此演出,一時興盛。

  1953年9月28日,金門大戲院改名為新中國劇院並重新開業,主要承擔各類戲劇演出業務,兼放電影。上世紀九十年代電影院「關門潮」來臨之時,杭州城內的多家電影放映場所,如多米諾骨牌般紛紛跌倒,經濟效益早已不看好的新中國劇院自然也在劫難逃。開元路羊血弄一帶舊城改造時,新中國劇院被拆除,如今開元路40號杭州房產檔案館這個位置,即為原新中國劇院之所在。

  新中國路被改回開元路後,道路及兩側原路名的印記漸漸消失。38年過去了,筆者這一回專門沿路尋訪,只在開元路50號找到一處。這家中國銀行老網點仍冠以「中國銀行杭州新中國支行」之名稱,終於睹見,不禁心頭一暖。

  不過,雖然幽冀會館沒了,新中國劇院也消失了,但如同不少歷史建築仍然矗立,蕩漾在這一帶的傳統文藝氣息也未曾消散。2001年4月,曾在7年內遭遇6度搬遷的大華書場,遷入距開元路不遠的青年路48號2樓,且規模稍有擴大。以演出蘇州評彈、新編現代書等曲藝為主的大華書場創辦於1952年,在江南一帶頗具聲名。遷入青年路今址後,各類劇目有所增加,自2010年7月起,每周六晚又推出笑海相聲大會,杭州當地傳統曲藝劇目也接連推出。「打竹板,響譁啦,杭州相聲有了家,青年路,四十八,有個書場叫大華,逢周末,來大華,大華讓您樂開花,包袱好,手法新,大華就是快活林!……」這段由觀眾自編的順口溜,生動地描述了這家老字號書場如今之景象。

  時光流逝,萬事萬物盡在變化中,一條路、某片街區、各色人群,然堅固的依舊堅固,銘刻在心中的不會輕易忘懷,更何況已滲入街道每個角落的無數史實。

相關焦點

  • 樂玩冬日-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2月17日訊 12月16日,在德清縣千秋外國語學校籃球場上,學生們在跳繩。責任編輯: 馬軼倫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
  • 科技助陣冬奧-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科技助陣冬奧 2019年12月20日 05:41:07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拍友 胡肖飛 攝)12月19日,武義縣浙江一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一排備戰北京冬奧會的電動衝浪板整裝待發。
  • 江離 - 江離-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江離 2014年12月31日 14:28:54來源:浙江在線   江離,1978年生於浙江嘉興。浙江大學哲學碩士,現為《江南》雜誌編輯,主要從事《江南詩》編輯工作,並寫作詩歌。與友人創辦民間詩刊《野外》、參與創辦《詩建設》、著有詩集《忍冬花的黃昏》、《不確定的群山》。曾獲「劉麗安詩歌獎」、「浙江省優秀青年文學作品獎」、「《青年文學》詩歌獎提名獎」,文學創作二級,現居杭州。
  • 養殖場變身大花園-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養殖場變身大花園 2019年05月09日 03:49:47來源:浙江在線拍友 邵勤旦 攝   浙江在線5月9日訊(拍友 邵勤旦 攝)5月7日,在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半壟村的花花世界現代農業觀光園,繡球花、月季花、歐石竹等花開正旺。
  • 熱帶甜龍竹落戶寧波-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責任編輯: 吳珂珺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
  • 開新卷書香濃-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舟山人網上逛圖書館 開新卷書香濃 2014年02月06日 08:27:55   浙江日報舟山2月5日電「快幫我查查有沒有漁民畫的書!」「我要看童話書!」今天一早,舟山市普陀區六橫島的一個農家小院裡熱鬧非常。
  • 公示-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明 浙江科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 禮(女)浙江裕欣紡織有限公司車間主任  韋金炎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建設公司經理  徐玲玲(女)浙江新華建設有限公司技術組長  童康祥 衢州市衢江區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  盧禮成 浙江青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 錳 衢州天澤水電建設有限公司施工員  張信大 岱山吉博力潔具有限公司職工
  • 盧大根 - 盧大根-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盧大根 發布時間:2015-04-16 16:57:23 來源:浙江在線   盧大根,1956年4月出生,浙江新東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 浙江首屆親子博覽會 家長和小寶都有的玩_新聞中心_浙江在線
    浙江省首屆親子博覽會暨浙江智慧童玩節(以下簡稱:親博會)今天上午在杭州和平會展中心隆重開幕。首屆親子博覽會是由浙江在線新聞網站主辦、政府指導和各界參與的特別的博覽會,也是一屆融合了產業、新品、親情和科技的博覽會。
  • 一抹古色寄鄉愁-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2月24日訊 (浙江在線記者 呂之遙 楊朝波 劉方 汪馳超 攝影報導)衢州全旺鎮樓山後村,一條仙泉溪緩緩淌過村子,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寄託著濃濃的鄉愁。  步入樓山後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朱紅牌坊,村容整潔村道寬闊,幾座涼亭點綴在仙泉溪邊。
  • 「問題奶粉」事件--浙江在線-浙江新聞
    湖州在線訊 從今天上午9時起,市衛生部門將在「96301」衛生監督投訴舉報熱線上,新增三聚氰胺汙染嬰幼兒奶粉事件健康諮詢功能,24小時免費接受群眾諮詢。據悉,該熱線由市、縣區衛生部門有關專業人員負責解答,將有效建立與公眾溝通渠道,及時解答公眾關於食用「問題奶粉」有關的健康諮詢和醫療救治等問題,科學地進行解惑釋疑,及時引導群眾正確就醫。
  • 紫菜苗下海記-紫菜-浙江在線-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9月08日訊天剛蒙蒙亮,洞頭縣霓嶼街道桐岙村漁民們在家門口支起棚子,擺放數十隻腳盆,忙碌著培育紫菜苗。這是紫菜養殖戶一年中最重要、最辛苦的日子,漁民們還要將紫菜苗掛上繩網,下海「耕種」。  紫菜育苗有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 啟程:上海—東京 浙江在線環保新聞網_環境保護_環保投訴_浙江第一...
    2018-02-11 10:52:10 來源:浙江在線
  • 西湖斷橋撈「蘋果」-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2月05日訊江先生是位攝影愛好者,前天下午他在西湖斷橋邊拍下了這樣一幕。  「位置是斷橋南面,白堤和斷橋交界處,靠近手划船停泊點的地方。我從橋上看過去,一撥人圍在那裡,有站的有蹲的。我鏡頭拉過去,噢呦,好像是在撈什麼東西。」
  • 挑著希望 - 挑著希望--浙江在線-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7月04日訊汪全樹今年51歲,是杭州石祥路運河碼頭年紀最大,磚頭挑得最多,也是挑得最開心的一個。他戴著一頂舊草帽,挑著一擔150多斤重的磚頭,走在窄窄的跳板上,汗水把後背的汗衫滲透,但臉上仍然露著微笑,因為他又為兒子讀書賺到了一擔磚頭錢!  汪全樹的老家在安徽安慶,家裡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 全省「美麗浙江十大特色體驗地」名單公示_浙江在線環保新聞網...
    浙江在線5月21日訊 根據《關於開展尋找「美麗浙江十大特色體驗地」活動的通知》(美麗浙江辦發〔2018〕1號),省美麗辦與浙江日報社於2018年5月共同發起尋找「美麗浙江十大特色體驗地」活動,在全省範圍尋找和徵集一批美麗浙江建設典型,樹立標杆,深度挖掘其在美麗浙江建設中的創新思路、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
  • 山海聯結打開致富路-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9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彥 張帆 水藍薇 梅玲玲 見習記者 王玉賓)歷時10年籌備建設,9月27日上午,衢寧鐵路正式運營通車。  在鑼鼓喧天、民眾載歌載舞的歡樂氛圍中,衢寧鐵路浙江段在慶元站舉行通車首發儀式。隨著「綠巨人」動車組駛離慶元站,衢寧鐵路上的第一段旅程開啟了。車上有一位特殊的「乘客」,本該輪休、特意調班過來的衢寧鐵路首趟列車列車長葉春燕,她以慶元人的身份和父老鄉親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她自豪地說:「火車直接通到家門口了。」
  • 浙江在線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初名「浙江省西湖博物館」,經過八十餘年的發展,她已發展成為浙江省內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形成了包括孤山館區、武林館區、名人舊居、文物保護科研基地等在內的多層次、廣範圍的陳列展示與服務社會的新格局
  • 浙江在線關於比價採購網絡安全設備及伺服器的公告
    浙江在線關於比價採購網絡安全設備及伺服器的公告 2020年04月30日 22:08:34來源:浙江在線   關於比價採購網絡安全設備及伺服器的  公告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有限公司為開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業務需要,根據集團和網站的招標採購的有關制度、規定,擬進行比價採購以下服務,歡迎具備相應資質和實力的供應參與報價
  • 浙報傳媒-頻道-浙江在線
    浙報傳媒以投資與經營現代傳媒產業為核心業務,負責運營《浙江日報》、《錢江晚報》、《浙江在線》等超過35家媒體和邊鋒網絡平臺,擁有600萬讀者資源和4000多萬活躍用戶,營收和利潤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產業規模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市值居滬深兩市傳媒板塊前列,先後入選上證公司治理板塊、上證180和滬深300指數樣本股,榮獲「2014年度最受投資者尊重的上市公司百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