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說起表裡山河,就會想起山西省。山西為什麼會被稱為表裡山河呢?表就是外面的意思,我們經常說外表,表面等,裡就是裡面的意思,所以,表裡山河其實就是指外面有大河,裡面有大山,代表著一塊地方地勢險要,確實,能夠擔得起這樣稱號的地方不多,山西就是最典型的這樣一種難得一見的地形。
山西在黃土高原的最東部,我們一聽歌唱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就以為是陝西,其實,陝西只有陝北那一部分,大約佔了三分之一,才是黃土高坡,有三分之二都不是,甚至還有三分之一是屬於南方,真正的整個都是黃土高坡的是山西,海拔基本在1000米以上,也叫山西高原,山西的地形很像一個菱形,菱形的左邊就是黃河,黃河從青藏高原沿幾字形向東流,幾字形的東邊緊緊貼著的就是山西,所以,山西在古時候也叫河東,其西南部都緊緊靠著黃河幾字形的右邊及拐彎處。
山西西部裡面沿著黃河與之平行的西部還有著名的呂梁山脈和雲中山脈,東部邊界與這兩條山脈平行的是著名的太行山脈,外部就是河北的華北大平原了,北部就是陰山山脈,秦朝時就修築有長城防守北方的遊牧民族南下,再往南一點橫著北嶽恆山山脈和五臺山脈兩座大山脈,南部沿著拐彎過來的黃河橫著中條山和王屋山與河南隔離開,所以,山西基本四周都是大山與外省隔離,裡面也有不少山。
山西內部各種山中間分隔有五個大的盆地,最北部的是大同盆地,有桑乾河流過,隔著恆山往南是忻定盆地,再往南隔著繫舟山就是晉中的太原盆地,然後又隔著太嶽山往南是晉南的臨汾盆地,再往南隔個不高的韓原就是最南部的運城盆地,山西母親河汾河在中間譁啦啦流過中南部的這三個盆地。除了這五個大的盆地外,晉東南的上黨高地內部也有兩個小一些的盆地,就是長治盆地和晉城盆地。因此,山西主體就是兩山夾一川,東部太行山脈,右部呂梁山脈,中間隔著五個盆地,汾河也從中間流過。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是發源於黃河流域,其實,更具體一點就是中下遊流域,就是幾字形右部的拐彎那一帶,即陝西的渭河平原、山西的運城盆地和臨汾盆地、還有河南與山西和山西交界的那一塊。我們現在都被稱為華夏兒女,我們現在認可的中華文明第一個朝代夏朝,其創立者大禹就是現在的運城人,他前面的兩個老大堯和舜也分別是臨汾人和運城人,後面的周朝,周的先人也是從運城到關中去的,所以,夏商周最早的三朝,有兩朝都是山西人創立的,只有商朝的成湯是河南人,當然,周人後面在關中生活久了,周朝也創立在陝西。
春秋時期的晉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最強大的國家,後來,戰國七雄山西就佔了三個,這三個都是從晉國分出去的,即魏、趙和韓,戰國初期魏國最強大,經常吊打秦國,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才強大起來,魏國衰敗後,趙國強大起來,仍然可以與秦國抗衡,兩國後來在上黨地區的長平決戰,兩個都傾全國之力,開始幾年難解難分,後來趙國錯換了穩重的老家廉頗,才被秦國的白起打敗,秦國這一戰後才領先其他的國家,奠定了統一的基礎。
因此,在先秦時期,山西南部是中華民族活動的主要地方,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現在運城還有夏縣,臨汾還有堯都,考古也證明在人類跨入文明時代的新石器時期,山西南部有人類長期穩定居住,並從事農業種植、飼養家畜,打獵捕魚等等,還能從事手工活動,製作陶器等。
山西為古代中華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在全國絕對排在前幾名,除了堯舜禹外,還有荀子、廉頗、藺相如、李牧、衛青、霍去病、關羽、尉遲恭、武則天、狄仁傑、薛仁貴、王勃、柳宗元、狄青、關漢卿、還有代代相傳的楊家將等等。中國最早的銀行業創立於山西,晉中的太谷、祁縣和平遙在清朝時期甚至是中國的金融中心,號稱中國華爾街。晉商富甲天下,走西口的傳奇往事與山東的闖關東、閩南的下南洋並列為近代三大群體性移民創業。
當然,山西近百年的發展已經落後於國內大部分省份,表裡山河,華夏搖籃,山西,創造如此燦爛文明的神奇地方,期待你再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