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兩幫兩促」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青少年健康成長
從今年5月開始,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以下稱「團省委」)以 「兩幫兩促」行動為總牽引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精準聚焦相對貧困青少年開展學業幫助、就業幫助、體質健康促進、心理健康促進四個方面工作,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助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
創新實施「青年雲支教」 服務3000多名貧困生
冬至時節已來,湛江坡頭南三鎮的農田裡依然一片碧綠,薯苗青青,微風輕拂,泛起層層綠浪。往常周末閒暇時,在南三鎮麻弄小學讀四年級的冼真賢,都會幫母親幹點農活,或者和姐姐一起呆在家裡。
不過,現在周末的晚上,冼真賢多了一個「雲端」之約,嶺南師範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李舉光會固定上線與冼真賢互動,在2小時的時間裡,他們通過微信,用圖片、文字、語音等各種方式交流學習,甚至聊天、講故事,分享生活。
李舉光是團省委「青年雲支教」廣東鄉村學子健康成長計劃的一名普通志願者。今年疫情特殊時期,團省委創新實施「青年雲支教」項目,詳細摸查了全省4217名貧困青少年學業情況,首批組織了華南師範大學等10所高校3999名優秀大學生志願者對接粵東粵西粵北13個地市3295名相對貧困青少年學生,為有學習困難的貧困青少年提供「一對一」「多對一」學業輔導,打造一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庭雲教師」志願者隊伍。
「雲支教」的青年志願者們用心備課,耐心答疑,不僅幫助這些相對貧困家庭的孩子築牢學業「雲梯」,也打開了多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激發了孩子們對學習的憧憬,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更架起了「夢想雲梯」。
開展「展翅計劃」
助力貧困學子順利就業
洪卓琳是廣州一所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2020屆的應屆畢業生,現在一家科技公司從事外貿專員的工作,「工作比較穩定,也跟我的專業對口」,洪卓琳說。
而在此前,洪卓琳曾經十分的迷茫和無助。這個潮汕妹子來自於貧困家庭,從去年底開始海投簡歷,卻很少得到企業的回應。疫情發生後,簡歷更是「石沉大海」,她逐漸感到焦慮不安。
這時,團省委持續開展8年的「展翅計劃」項目團隊工作人員主動聯繫了洪卓琳,表示可以幫她建檔入群,並根據她的求職方向幫助推薦就業。「一開始我以為只是走過場,半信半疑,沒想到真的給我推薦了,通過面試我得到了這家公司的實習機會,並順利留下來就業,我的內心充滿感激。」洪卓琳說。
這是「兩幫兩促」行動中,開展「展翅計劃」促就業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團省委針對在冊貧困生建立「一對一」「一對多」精準幫扶機制,目前全省840名團幹已完成結對工作,已為2461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幫扶並順利就業。
推進健康扶貧
身心健康齊關注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貧困家庭的最大隱憂。廣東共青團以「健康直通車」「青年文明號」、陽光助殘扶貧行動為抓手,組織全省青年醫生「上山下鄉」,探索建立健康扶貧的長效機制。
在實施「健康直通車」鄉村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行動中,全省團組織積極對接衛生健康部門開展相對貧困青少年體檢、健康檔案建立和特定疾病篩查工作,目前已為3673人開展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近期手術治療脊柱側彎患者12人、視力障礙12人,結對幫扶殘疾青少年80人。
提升鄉村貧困家庭青少年體質水平,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讓鄉村的孩子們在身心健康中茁壯成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成色、擦亮底色。」團省委負責人如是說。
為此,廣東共青團打造了全省統一接聽的「12355」平臺,以傾聽青少年心聲、結對心理輔導、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講、書信陪伴鄉村學子成長等方式,深度介入鄉村青少年「心理扶貧戰」。目前共接到電話及網絡心理諮詢71655個,服務279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
■新快報記者 黃聞禹 通訊員 嶽青 李拉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