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龍鱗坡石林景色秀麗別致,讓人流連忘返,但使尋龍山風景區聲名遠播的,更是那獨具民國風貌的龍隱小鎮。出了石林往上稍微走幾十步,在山坡上有一片古香古色的古舊建築群,它便是龍隱鎮了。龍隱鎮初名北鬥鎮,最初是2000年左右為拍攝現代著名作家沙丁的長篇小說《淘金記》而專門修建的。後來因為又相繼拍攝了《王保長歪傳》《花殤》《誤入深山的女人》等電視劇使得龍隱鎮被許多人知曉,尤其是由著名演員李寶田扮演的王保長滑稽搞笑的形象更使得龍隱鎮聲名大噪。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鎮的大門。大門是一堵用石頭壘砌而成的牆,牆體中間開著拱形的門洞,門洞上面建有木質的門樓,門樓的梁上懸掛著兩個大鐵鐘。拱門正上方的垛口上架著一面鼓,鼓面上寫著繁體的「龍」字,意指龍隱鎮。拱門兩側楹聯寫著「王保長廣交天下朋友,三嫂子喜迎八方來賓」。整個門樓高可達七八米,昂然矗立,頗有氣派。
從拱門進入街市。街道由青石板鋪成,寬僅有兩三米。街道兩邊是兩面坡瓦屋,瓦屋木板牆面,屋頂青黛瓦片,並有翠竹掩映。房屋低矮,僅兩米多高,舉手可觸屋簷。這些房屋均作為鋪面,有瓦缸店、老油坊、裁縫鋪等,每個鋪面門前都掛著白布黑字的招牌。
沿著這些鋪面往前走十幾米,街道出現了拐角和分叉。往前直行上坡有悅來客棧和騾馬店,向左拐則是主街區。在拐角處有一精緻的水筒車,溪水沿山坡流下,帶動筒車旋轉。
向左拐入主街,先是看到「龍隱鎮保公所」和「關帝廟」。保公所門上掛著「天下為公」的牌匾,裡面的牆上掛著國民黨時期的青天白日旗和蔣委員長的畫像。關帝廟內塑著關羽手拿書卷的塑像。保公所旁邊斜岔出的小街道有木器店和名為「稻花香」的米糧店。沿著這條小街也可通騾馬店。
沿著主街道繼續往裡走,發現房屋變得高大起來,因為這裡多是二至三層的樓木質樓房。這些樓房大部分用作各種商鋪,如土特產品店、醫館、錢莊等,也有些作為煙館和妓院。每個門面都用大紅燈籠或綢緞裝飾著,顯示出當年繁華的樣子。
繼續往裡走,有潘家茶樓、魁星閣。這兩座建築都是各自獨立的,與其他商鋪並不連通。潘家茶樓為兩層木樓,大概是潘駝背開過的茶樓。魁星閣為三層建築,是這裡最高的樓房。魁星閣底層是戲臺,專門用來演戲。戲臺裡面的牆面上寫著「解放了、天亮了的標語,並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畫像」。登上魁星閣頂,可以俯瞰整個小鎮。從上往下看,所謂龍隱鎮不過是一個只有兩三條街道,數百間房屋的小小的村落而已。
往裡走還有號稱「天下第一保」的保長公所,這是王保長當年辦公的地方。公所門庭高大,門楣前懸掛著「天下第一保」的匾額,匾額上方的神龕上供奉著一尊威武的神像。門前還立著兩隻石獅,顯得氣派而威嚴。門樓頂上綠樹掩映,藤蘿披拂。門上掛著龍隱鄉農會和龍隱鄉軍管會兩塊牌子。想像當年王保長在此辦公,一定是神氣十足、威風八面。
再往裡還有李公館,李公館是《王保長歪傳》中李老栓的家,取名公館其實有點誇張,民國時權貴的住所才能稱得上公館,一個當地的小地主,實際是沒有能力住上如此豪華的公館的。此外,還有李宅,龍隱茶園等建築,不能一一盡述。
小鎮總體上小巧精緻,雖然是為拍攝影視劇而建,但多少也能體現出民國時期川西壩子農村的商業及民居乃至官衙風貌,這在西南地區並不多見。《淘金記》《花殤》《誤入深山的女人》等電視劇我都沒有看過,但《王保長歪傳》我曾在十幾年前看過。記得當時正在讀研,跟同學一起擠在宿舍裡觀看。劇中王保長等人用四川方言演繹的詼諧幽默的劇情,常常令人捧腹大笑,有時我們甚至會模仿王保長的口氣戲謔幾句,至今不能忘懷。不料今天竟然無意中親身來到該片拍攝的基地,也算是很幸運了。不過也有遺憾,因為是旅遊淡季,鎮上遊客稀少,也無人解說,我只能默默地欣賞那些靜態的建築與風景。據說,在旅遊旺季,鎮上通常有各種模仿劇情的橋段表演,遊客也可以參與其中,顯得熱鬧非凡。所以,明年我一定還會再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