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暢
5月5日,俄羅斯國際航空公司(簡稱俄航)發生11年來死傷最慘重的空難事故,造成41人死亡。儘管對俄羅斯人民來說,這是悲傷的一天,不過俄航在這起空難中的表現卻可圈可點。
據報導,客機迫降著陸後,機組人員在55秒內緊急疏散了生還乘客,這一效率比逃生程序中的90秒疏散高出不少——機長本人也是等到最後才逃離燃燒的飛機。
近年來,關於俄航的話題不斷,在很多人眼中,俄航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因此也誕生了很多「段子」。比如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在美國CBS電視臺的知名節目《艾倫秀》上,就曾講過一段乘坐俄航的驚險經歷。
「有一次,我在一架飛往俄羅斯的飛機上,結果飛機引擎爆炸,突然變成一團火球。結果我好像是唯一一個發現的人,然後用盡全力大聲詢問發生了什麼。等到空姐過來以後,她慢悠悠地說,有一個引擎壞了。鄰座的一名俄羅斯人問,『飛機上有幾個引擎』,『兩個,現在還剩一個,放心吧。』空姐說。」
關於俄航的「段子」,總結起來至少有3條,「飛行員開過戰鬥機」「飛前來口伏特加」「惡劣天氣都能降」。不過這些「段子」是真的嗎?真實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國內有一種說法是,俄羅斯是戰鬥民族,民航飛行員都是開過戰鬥機的,必要時可以直接擊斃劫機犯。對此,有30年駕齡的俄羅斯老飛行員安德烈·科羅裡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說:「目前俄航飛行員團隊裡的前空軍人員比例非常小。駕駛殲擊機、轟炸機的難度和負荷遠遠高於駕駛客機,差別很大,戰鬥機飛行員並不能直接轉型去開民航客機。而俄羅斯很早就有民航培訓學校,絕大多數飛行員是專業出身。」
此外,網絡上流傳這樣的視頻:俄航某航班的機長醉醺醺地從機尾的廁所裡走出來,一手拎著伏特加,一手拿著黑麵包,邊走邊問,「飛機要降落了麼,我們到哪裡了?」科羅裡表示,這完全是外國人對俄羅斯的思維定式。飛行前一天,飛行員就禁止飲酒,酒後駕駛不僅會被俄航開除,世界上任何一家航空公司也都不會僱傭一個醉漢做飛行員。所以如果飛前貪杯,飛行員的職業生涯肯定會毀於一旦。
如果說「開戰鬥機」「喝伏特加」都有些誇張的話,國人更為熟悉的是,不管是怎樣的惡劣天氣,俄航飛行員似乎都敢降落。2018年7月21日,上海遭遇颱風天氣,當所有航班都未敢著陸之時,一架來自莫斯科的SU208航班比預計時間提前20分鐘降落浦東機場;2017年7月14日,北京暴雨,當所有航班都延誤或者返航時,又只有俄航穩當降落;2014年10月25日,北京大霾,俄航盤旋8圈後安全降落首都機場……這樣的新聞不斷地將俄航「神化」。
對此,被稱為「俄羅斯民航教父」的蘇聯功勳飛行員奧列格·斯米爾諾夫表示,俄羅斯航空部門對降落的氣候條件要求很低,能見度和雲層高度為零也可以降落。此外,還取決於飛行員的訓練水平和飛機自身的配置,各種條件都滿足後是可以做到盲降的。
另外,盲降還需要機場設施先進。斯米爾諾夫認為,俄航飛行員都體驗過俄羅斯惡劣的飛行氣候和老舊的基礎設施,相較而言,中國機場設備普遍先進,這也是在中國盲降機率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兩位資深飛行員都表示,即使「藝高」也不能任性妄為,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在他們看來,安全降落是對飛行員最好的嘉獎。坐過俄航的乘客都會有一個「附加」體驗:在飛機安全降落時,乘客會報以熱烈的鼓掌。斯米爾諾夫稱,由於防彈艙門的阻隔,飛行員其實是聽不到掌聲的,但這些掌聲卻是對自己、同伴和機組人員最好的回饋。
事實上,根據航空事故數據評估中心的報告,2016年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排名中俄航位列第36位,2017年排名第37位,比國人更為熟悉的美國航空、大韓航空、韓亞航空等都要靠前。(劉暢)
[ 責編:秦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