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掘金(ID:asia-gold)| 盆栽
1
近期,百餘名中國人自發來到馬來西亞,不是為了旅遊度假,也不是投資買房看項目,而是維權。
他們被馬來西亞一家名為「MBI」投資(傳銷)公司欺騙,多達數百萬人,損失總金額超過千億,從維權QQ群的規模,可見受害者的波及面非常廣泛。(沒有找到官方數據,金額待核實。)
而MBI網站資料顯示,這個傳銷帝國"MBI"的創始人張譽發,是馬來西亞籍第三代華人,祖籍廣東。行騙至今,他從不負責也沒有放棄過騙人。一路騙過來,坎坷但一直「堅持」著。(詳情見後文)
日前,受害者們成立了追債委員會,選出代表分13個團陸續從中國飛到馬來西亞,請求大馬政府和中國大使館幫忙討回公道。
據悉,維權者中有不少人是中老年,他們先到檳城涉嫌詐騙公司總部,趕到時,早已經人去樓空。
而後,他們在吉隆坡街頭,痛哭失聲、長跪不起、冒雨歌唱國歌,在中國駐馬大使館前拉起橫幅,控訴「MBI」集團騙走他們的血汗錢數千億人民幣。
這樣的行為確實引起了官方注意,但是要求當局介入調查,以協助他們追回被騙走的巨額錢款。
不知道說是天真還是傻?
但是對此,中國駐馬大使館給出了回應:
在職責範圍內全力維護在馬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並成立維權法律諮詢會,近日赴馬中國籍MBI涉案人提供法律諮詢,介紹與此案相關的法律知識,現場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並促請涉案人依法理性維權。
此外,鄭重提醒中國公民選擇正規、合法的投資渠道,不要參與無保障的高額回報投資。
同時提到,根據馬來西亞的法律,外國公民在馬聚眾示威屬違法行為。希望在馬中國公民遵守當地法律,不要從事與籤證種類不符的活動。
現在,打開大使館官網,關於MBI的消息赫然在目。
2
表面看騙子的套路千差萬別,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
金融遊戲真是個委婉的叫法。
公開資料顯示,MBI的運作手法完全符合傳銷的行為特點,其運行的手法本質就是龐氏騙局、擊鼓傳花的金錢遊戲。
實際上,MBI集團早已在2016年被我國警方定性為傳銷。
而把MBI帶入中國並宣傳推廣的,把他們帶入深淵的卻是中國人何振球。
2012年,何振球加入了MBI組織,在明知道是傳銷的情況下,還在中國發展會員,最後被中國警方以傳銷罪判處8年有期徒刑,罰款60萬元。
其他11名骨幹人員在2016年9月8日,被徐州市沛縣人民法院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分別判處1年半到8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0萬-60萬不等。
他們先是在網上設立「MFC遊戲理財平臺」,打造虛擬貨幣,通過在線商城購物、線下商家交易等方式,給公眾造成一種可以正常流通假象。
MBI承諾,投資MBI虛擬貨幣,可以獲得高額回報。但投資計劃被設計得非常複雜,使得人們難以搞懂其中規則。
最近幾年陸續暴雷的詐騙案,其實一向如此,就是讓你搞不懂他們的運行規則。
而新人必須要申購價值700到35萬元不等的「M幣」虛擬數字貨幣(2016年初更名為易物點)才能成為會員,而後可以參與理財平臺獲得收益。
在高大上的宣傳下,很多人都投資了這種虛擬貨幣,來作為理財產品。
隨後他們專挑中老年人下手,展開各種線下的遊說,利用信息差不斷地給洗腦,甚至公開宣傳投資虛擬幣只漲不跌等違反經濟理論的謊言。
目前,該組織在國內發展會員已經超過200餘萬名。
依靠線上拉線下,人頭拉人頭的傳銷式傳播,瘋狂吸取中國數以萬計受害者的「血汗錢」。
你看,咱們總結一下:
(1)故意把投資說得高大上、用複雜的規則繞暈你;
(2)繳納會員費、通過拉人頭來分層發報酬;
(3)宣傳只漲不跌這種違法經濟規則的空頭支票;
(4)看不到任何實際的產品,無論是無形的知識產品還是有形的貨物,這些通通都沒有。
這就是赤裸裸的傳銷,而非什麼投資理財行為。無論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曝出來的傳銷行騙案,都是這個德行。
在本次的維權活動中,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報導,一名中國大叔因為被騙千萬元而傾家蕩產,妻子孩子對他不再理睬。
這次來馬來西亞討債也是迫於無奈,機票住宿費都是跟其他朋友借錢籌來的。
另外一名女受害者則稱,自己被騙100萬元以上,家中三個孩子都在念大學,現在銀行貸款無力償還。
2017年5月,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52歲的張譽發被當地法院提起公訴。
張譽發是MBI創始人,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旗下擁有40多家產業鏈,「MBI」傳銷是馬來西亞恩必愛集團(MBI國際集團)旗下的社交理財平臺。
這個身材發福的中年男人在當地有著「兩重面孔」。
(來源:中國反傳網 )
早前馬來西亞媒體爆出其有詐騙前科,曾經身陷另一次傳銷案件,並被判入獄。但在MBI的說辭中,這只是履歷光鮮的張譽發一次遭人構陷的冤獄。
今年5月份時,BMI的微信群都在轉發MBI張譽發說的一段話:
從這段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MBI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要變賣各種資產,但是變賣資產不一定能解決現狀,有可能會重頭再來。
3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或者都不能算歷史,「MBI」傳銷案,每年都在頻繁的發生。
(來源:中國反傳網)
這兩年來,各地警方先後破獲多起「MBI」傳銷案,但仍有無數投資者執迷不悔,被高額回報誘惑而入坑。
看看下面這些例子,時間從2015年開始,往後每年都有發展MBI公司涉嫌傳銷被各地執法部門查處:
2015年7月,重慶警方破獲MBI傳銷案
重慶巫溪警方歷時7個月,跨7個省市、行程上萬公裡,破獲一起在無實際交易情況下,採取繳納入會費、拉人頭、許諾高額紅利等形式邀請數百人加入MBI遊戲理財公司的網絡傳銷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
2015年12月廣西警方破獲MBI傳銷案
平樂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查獲涉案金額百萬餘元。兩名主要嫌疑人涉嫌組織領導傳銷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兩名男子利用國外MBI虛擬幣理財公司,採取購買虛擬幣、拉人頭、許諾高額紅利等手段,在廣西桂林平樂縣從事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
2016年1月,泰國警方破獲MBI傳銷案
泰國泰文「鮮得新聞報」報導指出,泰國司法部特別案件調查廳是在南部的宋卡省的馬來西亞商投資的MBI集團所屬的一家酒店內查獲兩大皮箱的美元和人民幣現鈔,經過清點總值達到8300萬泰銖(約新臺幣8290萬元),依規定全部沒入充公。
2016年8月臺灣警方破獲MBI傳銷案
臺灣臺中警方破獲一起跨境詐騙吸金案,馬來西亞籍嫌疑人宣稱只要投資100到5千美元購買MBI公司「遊戲代幣」,就可獲得高達125%的年利息,穩賺不賠。檢調人員初步估算,這個集團3年來詐騙吸金超過10億新臺幣。至少有上千名投資者上鉤,其中不乏退休的老年人。
2017年11月上海警方破獲「MBI」特大網絡傳銷案
抓獲犯罪嫌疑人40餘名
2018年4月17日 重慶市酉陽縣警方破獲一起「MBI」重大網絡傳銷案
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涉案金額高達近6千萬元。11名犯罪嫌疑人以及被酉陽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判處該11人6年6個月到1年5個月不等有期徒刑,並處罰金50萬元到5萬元不等。
2019年7月11日 四川攀枝花市警方通報一起「MBI」特大網絡傳銷案
經過辦案部門歷時4個多月的縝密偵查,一起涉及四川、雲南、貴州、湖南、上海等多地數萬人的傳銷大案浮出水面,目前涉及該案的27名骨幹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成功抓獲,扣押、凍結涉案資金1.4億元。
一次次的衝擊,終於讓這些受害者認識到自己是被騙了,但當他們來的現場,人去樓空……能做的或許也只痛哭流淚,長跪不起,歌唱祖國……
至於追回的可能性,大概每個人都是心知肚明,卻還是殘留一絲僥倖的希望。
中國工商、公安等部門已明確認定MBI國際集團為傳銷組織,並提醒民眾請自覺遠離和抵制此類傳銷,請大家提高警惕,遇到此類投資誘惑,可以到當地公安經濟犯罪偵查部門、工商部門諮詢或舉報。
(反MBI聯盟)
想想那些維權QQ群的規模、從案件頻發的時間之長,範圍之廣,可見深受「MBI」荼毒的受害者的數量巨大。
這一波維權可能只是一石激起的千層浪,目前我們沒有找到官方數據,數千億的金額還有待核實,但是這個傳銷帝國之下的「海深」應該是超出想像。
現在打開中國裁判文書網,最近的10月份一則消息是,這位「MBI」第一人之稱的何振球先生,不服上訴之後獲得了減刑9個月。
中國現在有數以億計的傳銷難民,這次「MBI」千億傳銷大崩盤,不過是幾年前的把戲,甚至連名字都懶得換……
「BMI」就是這麼猖狂,捲土重來,又賺的盆滿缽滿,而受害者倒是不一樣了,更新了一波。
不過一樣的是依舊損失慘重。唯一的解釋大概就是,這些受害者,是真的不太看新聞,也不相信自己是會被騙的那一個。
雖然,「MBI」傳銷騙局已經大崩盤,但類似「MBI」模式的龐氏騙局還在層出不窮。
聯想到去年到今年國內頻繁爆發的P2P暴雷、非正規私募無法兌付、各種「XX幣」「XX鏈」事故爆發,承諾的收益背後,隱藏的風險點都是類似的。
那些能在這個騙局損失上千萬、上億元,拿出幾十萬買個房子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家」難道不好嗎?
最起碼,不要為了賺快錢,把資產押注在一個籃子裡。
憑運氣賺到的錢,最後都會虧出去。
或許,唯有傾「家」蕩產的痛苦,才能讓他們清醒過來,識破這些「金融創新」背後的陷阱;只有自身財產受到損失,才會明白這就是盲目輕信天花亂墜的承諾代價。
「投資都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不應該是一句空話,而是時時提醒你的警鐘。
歡迎關注東南亞掘金(ID:asia-gold),東南亞財富資訊第一門戶
你敢來關注,我敢讓你富。
支持你喜歡的東南亞小金,防止失聯的關鍵一步「設為星標★」
戳一下「在看」,你離財務自由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