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4942位百歲老人,其中成都數量最多——
□華西都市報記者 吳冰清
根據省老齡辦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底,四川有4942位百歲老人。其中,數量最多的城市是成都,806名百歲老人中,73人來自金牛區,而一向「稱霸」長壽榜榜首的都江堰則退居第二。
金牛區快滿105歲的餘師問,穿衣、吃飯都自己來;104歲的勞蔭祖,每天還看《科學畫報》……金牛區的百歲老人為何這麼多?他們有什麼「長壽經」?9月2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進金牛區的多位百歲老人家中,一探壽星們的長壽秘訣。
A
長壽有秘訣
年輕時賣菜寫對聯 百歲後走路不要人扶
還有三個多月就要滿105歲的餘師問老人,住在成都撫琴西路。2日上午11點過,記者來到老人家裡,老人拄著拐杖,自己從臥室來到客廳,坐在「專屬」的藤椅上。「他都不用人扶的。」77歲的女兒餘春秀說。
雖然年過百歲,可老人聲音依舊洪亮。他布滿皺紋的手上,還有不少厚繭,這是年輕時留下的。那時,餘師問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將大頭菜切好放進竹籃子裡,從福興街附近的家走兩公裡的路來到2號橋附近叫賣。微薄的收入,難以養活家人,於是寫得一手好字的他,靠寫對聯貼補家用。
如今,苦盡甘來,可老人卻保持著自立的習慣。直到幾年前得了白內障,眼睛不好使了,他才「服老」,同意讓女兒來幫他做飯、洗衣。「但他吃飯、穿衣還是自己來。」
生活規律有度 保持好心態
快到中午,女兒餘春秀來到廚房準備午餐。二兩掛麵煮軟,再放點鹽、醋,等晾涼後,老人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必須是二兩,少了他要鬧,多了又要挑出來。」餘春秀說,父親一向很有度,「肥肉燉湯每次只吃一碗,絕不貪嘴。」
規律有度的生活習慣,也是勞蔭祖的長壽秘訣。
已經104歲的勞蔭祖,是家裡的「記憶王」,家裡的棉絮在哪裡、啥時候該去繳水電費了,都是老人在提醒家人。每天堅持用放大鏡看《科學畫報》,這是老人從年輕時就有的習慣。
在勞蔭祖家裡,貼著一張作息時間表。6:30起床聽新聞聯播、7:00鍛鍊、8:00吃早餐、9:00看報……老人會嚴格按照時間表安排生活。
除此之外,兩位百歲老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好心態。「快樂地去生活」一直以來是勞蔭祖的座右銘。
B
長壽大數據
注重健康養生 都市型長壽成為新趨勢
在金牛區,像餘師問、勞蔭祖這樣的百歲老人還有很多。根據成都市老齡辦發布的《成都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14年,金牛區百歲老人有73人,比長壽之鄉都江堰多15人,成為成都市百歲老人最多的區。
對於奪下成都市的「第一」,金牛區老齡委的工作人員表示,「可能是基數比較大而已。」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根據各區百歲老人在其60歲以上的戶籍人口的佔比,金牛區為0.45‰,最高的是錦江區,為0.64‰。
不過,都市型長壽確實已成趨勢。2014年初,成都市老齡委對截至2013年底全市範圍內762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其中生活在城市的有328人,佔比43%,而在2012年,這一佔比為40.5%。
「都市型長壽,正在成為新的長壽人口發展趨勢。」老齡委工作人員分析,先進的醫療衛生條件、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即時的健康、養生信息,都是都市的優勢所在。
破除「陰盛陽衰」 新晉百歲老人男女佔比相當
記者從金牛區老齡委了解到,截至2015年6月底,金牛區百歲老人從2014年底的73人變為71人,其中有13位老人是今年加入百歲老人行列。也就是說,半年中,有15位百歲老人去世。
如今還健在的71位百歲老人,年齡多集中在100-103歲之間,其中,101歲的老人最多,有21人。目前,金牛區年齡最大的老人是家住西安中路的胡宗文老人,3個月前,他過了109歲的生日。該區百歲老人最多的,是駟馬橋街道,達14人。
百歲老人「陰盛陽衰」的現象在金牛區並不明顯。71位百歲老人中,男性32人,女性39人,基本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