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與歸元寺躍然月餅之上 中秋糕餅掀文創「漢潮風」

2020-12-25 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黃鶴樓、江漢關、歸元寺等武漢地標躍然月餅之上,帶著「武漢味」的節令食品正在成為新網紅。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在臨近中秋節時,市場上新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糕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禪寺、武昌起義紅樓、武漢大學櫻花城堡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

業內稱,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文章,隨著文創風的興起,中秋糕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時候講述特殊的武漢故事,傳播荊楚文化,吹起中秋食品的「漢潮風」。

中秋月餅變成武漢地標

今天,在江夏文化大道的一家連鎖超市裡,月餅貨櫃區前有不少市民在挑選自己心儀的月餅。「這個月餅上的圖案不是長江大橋嗎?很有點意思咧。」市民劉小姐被一塊造型獨特的月餅吸引:「跟一般看到的月餅確實不一樣。」

記者注意到,這樣的月餅上除了長江大橋,還有黃鶴樓、江漢關、歸元禪寺等圖案和造型,是湖北老字號揚子江的文創月餅。「把武漢的地標做到月餅上,這個創意不錯,可以展示武漢的風採。」圍觀的市民朱先生說。

除了月餅本身,包裝盒上也繪製了武漢的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漢大學等名勝地標,並冠以「武漢印象」進行文字介紹,整體感官具有「國潮風」,好像在用月餅講述武漢的城市故事。

外形設計與餡料同創新

與造型上創新的漢味國潮風一樣,文創月餅在口味上將年輕人喜愛的口味與傳統月餅口味進行了融合創新。

「文創禮餅屬於第一次研發,口味上還是在傳承荊楚糕餅的口感和品質基礎上進行創新。」記者聯繫上揚子江食品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老字號的傳統糕點製作技藝是湖北省武漢市省級、市級「非遺」,對武漢地標的文創月餅研發也注重了傳承,既有奶黃、櫻花、可可等創新口味,也有蓮蓉、紅豆、芋泥等傳統口味。

其中,櫻花餡用蔓越莓、櫻花醬等做成,蓮蓉餡用洪湖蓮子與秭歸倫晚臍橙融合,紅豆餡則內含雪媚娘,香軟Q滑,芋泥餡甚至集合了芋泥、紫薯、鹹蛋黃網紅歐包餡料的三大標配,走上了新舊結合的混搭路線。

文創食品傳播地域文化

探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秋月餅開始興起文創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敦煌博物館等先後跨界推出文創月餅,北京稻香村的京味文創月餅也在今年問世,湖北的老字號揚子江則開啟了武漢月餅的文創潮。

「高顏值、有文化,使文創月餅受到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歡迎。」業內人士介紹,武漢的文創食品目前還很少,湖北的老字號糕餅企業以武漢地標為對象,在月餅上進行非遺文化創新,既滿足了年輕人對新口味、新玩法的需求,又傳遞了荊楚文化,算得上是一種有益的突破。

武漢食品烘焙界的人士表示,文創食品正逐漸走入生活,表明人們更願意為品質買單。當詩詞歌賦、名勝古蹟被印上了食品,變成舌尖美味,有故事講,有文化秀,傳統文化就變成了衣食住行中的潛移默化,能較好促進企業市場拓展和社會文化傳承的「雙贏」。

相關焦點

  • 黃鶴樓與歸元寺躍然月餅之上,中秋糕餅掀文創「漢潮風」
    楚天都市報記者曹磊 黃鶴樓、江漢關、歸元寺等武漢地標躍然月餅之上,帶著「武漢味」的節令食品正在成為新網紅。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在臨近中秋節時,市場上新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糕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禪寺、武昌起義紅樓、武漢大學櫻花城堡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 業內稱,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文章,隨著文創風的興起,中秋糕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時候講述特殊的武漢故事,傳播荊楚文化,吹起中秋食品的「漢潮風」。
  • 黃鶴樓與歸元寺躍然餅上 中秋月餅吹起文創「漢潮風」
    手繪黃鶴樓圖案的文創月餅□楚天都市報記者 曹磊黃鶴樓、江漢關、歸元寺等武漢地標躍然月餅之上,帶著「武漢味」的節令食品正成為新網紅。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在臨近中秋節時,市場上新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月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寺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業內稱,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文章,隨著文創風的興起,中秋月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時候講述特殊的武漢故事,傳播荊楚文化,吹起中秋食品的「漢潮風」。
  • 武漢市場中秋月餅融入漢文化元素
    黃鶴樓、江漢關、歸元寺等武漢地標躍然月餅之上,帶著「武漢味」的節令食品正成為新網紅。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在臨近中秋節時,市場上新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月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寺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
  • 東湖評論:漢潮月餅為節日文化做「加法」
    中秋節臨近,市場上出現了以武漢地標為造型圖案的中秋月餅,用黃鶴樓、江漢關、長江大橋、歸元寺等形象來講述武漢故事,帶著「漢味」的節令食品成為新網紅。過往月餅多在口味上做創新,隨著文創風新起,中秋月餅也成為文創的時令載體,在特殊的時候講述武漢故事傳播荊楚文化,傳起了中秋食品的「漢潮風」。在月餅包裝上做「減法」,在月餅造型中融入文化元素,無疑是讓月餅輕裝上路,不僅深受消費者喜歡,更是為月餅市場打開了銷售市場,這也是復工復產後月餅廠商走出的文創產品新路子。
  • 十一黃金周黃鶴樓熱度超高,別忘了預約哦!
    ——《末路狂歡》您定製的黃鶴樓公園最新大事件已發貨請注意查收!其中,湖北景區受免費政策影響,熱度極高,黃鶴樓公園更是超過了上海迪士尼等景區,成為國內景區熱度第一名。國慶中秋8天時間,一天一個主題,共將獻上47場盛宴,陪你玩轉江城。
  • 黃鶴樓超越迪士尼,成為國內黃金周熱度排名第一景區
    其中,湖北景區受免費政策影響,熱度極高,黃鶴樓公園更是超過了上海迪士尼等景區,成為國內景區熱度第一名。國慶中秋8天時間,一天一個主題,共將獻上47場盛宴,陪你玩轉江城。小編上線:詳情請關注「公園客」4黃鶴樓、江漢關躍然月餅之上,中秋糕餅掀「漢風」
  • 2020中秋博物館文創月餅大賞,你pick哪一款?
    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快到了除了放假、出遊吃月餅也是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項目而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口味的變化月餅也不再只是應季的食物也開始彰顯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許多博物館也順應潮流推出了文創月餅結合自身特色讓小小月餅,也充滿了別樣意味
  • 月餅模子:中秋民俗文化的符號
    是融生活和藝術於一體的傳統工藝月餅模子是早前製作月餅的工具,也叫月餅印子。月餅模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雖然遠古時代就有祭月、拜月的古老風俗,唐代以後也開始盛行中秋賞月的民俗活動,但都並未與月餅掛鈎,有文字可考記載月餅的歷史大約在南宋,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裡有出現「月餅」一詞,北宋年間詩人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
  • 臺灣物價上揚月餅漲價 糕餅業推出新口味抗衝擊
    經濟不景氣臺中秋月餅漲價 推新口味刺激買氣  華夏經緯網9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中秋節腳步近,月餅市場口味推陳出新,不少消費者發現,今年的月餅變貴了,臺中市糕餅業者坦承,因應物價上揚,月餅價格約調漲一成,擔心買氣受衝擊,業界紛紛推出新口味,像是:慕斯銅鑼燒、黑森林松露及蘇式咖啡月餅等,讓消費者有多樣化的選擇
  • 中秋文創:企業扎堆造月餅,好看但是實用嗎?
    文|文化產業新聞今年的中秋來的相對晚了一點兒,但是各大品牌早已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月餅禮盒。頤和園的頤和一盒、故宮的月明滿地相思、梵谷博物館的花影中秋……各大博物館以各自藏品為原型,結合中秋文化設計出一款款精緻的月餅禮盒。
  • 朕的心意·故宮食品中秋禮杏花樓專屬款月餅禮盒發布
    10月1日是國慶節,恰逢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雙節」合一的雙喜相逢,註定與眾不同。朕的心意·故宮食品,傳統飲食文化的倡導者;杏花樓,老字號的跨界先鋒,使今年推出朕的心意·故宮食品中秋禮杏花樓專屬款月餅禮盒創造出「國文化· 超美食」的全新概念。
  • 武漢景點介紹 黃鶴樓 歸元寺 湖光閣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 今年中秋,哪一款月餅讓你怦然心動?
    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中秋佳節,自然少不了月餅為伴。自古以來,月餅就承載了很多美好意境與文化內涵,今年的月餅又有什麼新特色?哪一款月餅最受歡迎?有沒有顏值和美味雙雙在線的文創月餅?來來來,快隨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去月餅市場逛一逛,在「秀色可餐」中大飽口福吧。
  • 博物館文創瞄準中秋市場 嘗嘗說唱俑月餅如何?
    成都博物館文創月餅。 (成都博物館供圖)原標題:博物館文創瞄準中秋市場 嘗嘗說唱俑月餅如何?博物館文創瞄準中秋市場讓文物活起來,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中也不斷發力。中秋將至,記者從四川各大博物館獲悉,多家博物館文創專門瞄準中秋市場。
  • 文創月餅:莫以文創之名過度包裝
    但記者發現,即便在倡導節儉的新風尚下,「小餅裝大盒」的情形依然存在。 外包裝比月餅重數倍 前兩天,市民王女士收到了一盒文創月餅,8塊月餅裝在一個直徑約30釐米的六邊形紙盒裡。每塊月餅的淨重只有50克,所有月餅加起來一斤都不到,可算上紙盒和手提袋卻有將近4斤重。
  • 迪士尼授權系列月餅隆重上市
    上海2017年9月21日電 /美通社/ --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迪士尼為消費者帶來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月餅。 佰司卓快樂秋逸月餅禮盒 佰司卓快樂秋逸月餅禮盒:水墨風精美抽屜禮盒,以西方經典快樂靈魂融合東方古韻傳統文化,取出月餅後禮盒還可重複使用,美味與實用兼具,令中秋佳節的團聚更加圓滿難忘。
  • 中秋消費市場之月餅:現烤異軍突起,文創跨界成風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中秋將至,闔家團圓時總少不了詩酒助興,漂泊在外也可借月餅一解相思。作為中秋文化的重要載體,月餅自然成為中秋消費市場的主角。就月餅市場而言,百元價位仍是主流,現烤月餅初成規模,文創跨界掀起新一輪「國潮」。而月餅也可謂可鹽可甜,有顏有內涵。
  • 有文化、高顏值、黑科技、多功能……今年文創月餅的腦洞要逆天?
    中秋佳節,在這個團圓之日,定少不了月餅作伴。自2017年故宮文創推出飛天茅臺月餅以來,跨界做月餅成為各行各業的新風尚。從故宮到頤和園,從星巴克到喜茶,就連剛剛橫掃票房的吒兒也悄然加入文創月餅的行列。市面上各大月餅禮盒已讓人眼花繚亂,與過去過度包裝不同,現在的月餅越來越追求文化與創新。
  • 2019中秋為什麼吃月餅有什麼傳說故事 八月十五吃月餅有何寓意
    關於月餅一詞的由來和發展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月餅的出現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據說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在漢代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月餅的發展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爺望皎潔的明月,心潮,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傳開。月餅的盛行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
  • 新加坡月餅今年盛行復古風 經典包裝吸引年輕人
    新加坡月餅今年盛行復古風 經典包裝吸引年輕人 2015-09-25 10:56:50受訪業者表示,今年的傳統月餅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  層層酥皮包裹著爽脆的果仁,餡料散發著椒鹽獨有鹹甜香氣,這類海南酥鹽月餅的外型同廣東蓮蓉月餅相似,但餡料和餅皮的味道卻截然不同。  糕餅商紫晶閣老闆陳穎新30多年前開始向父親學習製作海南酥鹽月餅,承襲了父親的傳統手藝。他數年前採用紫色的硬紙餅盒,成功擺脫老舊的形象,成功吸引到年輕人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