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中西融通傳詩意 別樣水墨繪江南

2020-12-18 濱海高新


津門著名油畫家、國畫家郭鳳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

 


畫家郭鳳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

 

    開欄語:師情是中華文化之傳統,畫意是中華文化之神思,師情畫意,融鑄道德與性靈之美——王書平

    編者語:為營造濃厚天津文化氛圍,打造本市文化產業新亮點,《今晚報文化產業版》特別推出《師情畫意》專題欄目。該欄目由天津北方文化產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天津市今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天津美術家協會山水畫專業委員會特別支持。該欄目將邀請本市當代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書畫藝術家及其學生,將多年來培養傳承藝術的經歷以及師徒攜手推動書畫事業發展創新的事跡與成果進行展示,以推動書畫藝術界的「傳幫帶」和津派書畫的傳承發揚。

  天津美術家協會山水畫專業委員會、天津美術網特別支持。
  特別提示:《師情畫意》欄目將於每月在今晚報《文化產業》版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欄目運營總監: 楊利民 13820725788

    文/宋雁南 攝/包仲川

 

    近日,天津著名油畫家、國畫家郭鳳祥與其弟子們做客今晚文化「師情畫意」欄目,書畫名家張禮軍、趙俊山、楊利民、王惠民、李根友、陳之海、卞昭宏、李建華、張永生等隨行雅集,舉行書畫創作交流。

 


·著名畫家郭鳳祥山水畫展將於11月7日亮相鼓樓鶴藝軒

 


畫家郭鳳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

    郭鳳祥簡介

  郭鳳祥,天津市人,1980年畢業於天津市美術學院版畫系,曾任天津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美協油畫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多年來從事油畫、水墨畫創作。主要作品有:油畫《那個年代》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油畫《走向勝利》入選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油畫《太行春早》入選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油畫《暖冬》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水墨畫入選《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眾多作品在全國刊物上發表。

 


畫家郭鳳祥接受「師情畫意」欄目記者宋雁南採訪。

 


畫家郭鳳祥接受「師情畫意」欄目採訪。


  中西結合 繪盡水鄉

  郭鳳祥老師的專業是版畫,善繪油畫,屬於西畫的範疇。他到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工作以後,因為工作的需要,要求對整個天津美術界有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於是開始研習水墨。郭鳳祥老師說,現在想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郭老師在習畫的過程中,將傳統和現代結合起來,中西融合,繪出的水墨畫有一種獨特清潤的意境。他研習水墨畫也是從臨摹開始,郭老師博採眾長,時時開悟,在水墨山水畫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說到題材,郭鳳祥老師這十幾年主要喜畫江南水鄉,走訪了周莊、烏鎮、安徽宏村、皖南等水鄉並進行寫生,繪出的景致經常是小橋流水、老樹人家,在煙雨濛濛中很有味道,看到郭老師的畫,就仿佛融入到當地幽靜閒雅的詩意生活中。在繪畫中,郭鳳祥老師在水墨中融入水彩,中西結合,別有趣味,給水墨畫帶來創新之處。舉例來說,在畫完一幅水墨後,在點染畫的時候,郭鳳祥老師發現石綠總是那麼亮,過於跳脫整幅畫的意境,經過不斷和名家切磋頓悟,加上赭石後,色彩自然踏實下來,恢復了水鄉的恬靜安然。

 


畫家郭鳳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左起:杜淑騎、於文、王昕、郭鳳祥、劉忠榮、楊利民、卞昭宏、王亞民、宋雁南、胡瀟。

 

  造型得當 水墨傳神

  在天津,研習山水畫的中老年人比較多。郭老師在教授大家如何把水墨畫畫好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也有著獨特的見解。

  他認為,學習山水畫,首先要解決基本功的問題,再考慮山水語言技巧,在傳承過程中,郭鳳祥老師始終堅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表示,光靠臨摹別人的一草一石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畫畫要學到骨子裡,而不是表面功夫。在提高造型能力方面,先短期學習素描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學習素描有利於將水墨畫的結構畫得更加準確、到位。而郭鳳祥老師恰好是版畫專業西畫出身,能夠在素描方面給予學生恰切的指導,這對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有很大幫助。

  跟郭老師學習的學生都感慨和老師學到很多東西。於文表示,一是學習老師的做人,謙和、真誠;二是學習老師對藝術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三是創新精神,老師有著紮實的油畫和水墨功底,把一些西畫元素有機地融入到國畫中,使作品給人以超凡脫俗的全新感覺。王亞民表示,郭老師的江南山水畫中不同於傳統國畫之處的是,他敢於大膽潑墨,大塊的色墨相破,自然滲化出奇妙的肌理效果,再以細膩精煉的勾勒皴擦完成點和面的整合,其乾濕濃淡隨意的筆墨變化,點線面巧妙的章法處理加之和諧的設色使那樓閣、水鄉、小徑、和風細雨、水波蕩漾靈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畫家郭鳳祥與卞昭宏、王亞民、於文、杜淑騎、胡瀟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在郭鳳祥老師傳承繪畫的過程中,油畫、版畫、水墨畫是互相影響的。學生們喜歡郭鳳祥老師的水墨畫,多是因為被那種獨到的意境感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國山水畫發展中所傳承的創作理念,也是郭老師在江南風景畫創作所追求的境界。

  中國畫講究筆墨、線條,郭鳳祥老師說:「我的學生在畫水的時候,將水的波紋畫得太直,我就告訴她水波蕩漾,水是流動的,很少有直線。當然,水、樹、石、橋……也是各有特點,講究前後的層次關係和虛實得當。」

  郭鳳祥老師經常說,教授繪畫要服務於人民,只有了解人民的需求,才能有更強的生命力。刻瓷的學生喜歡學習水墨小品,將水鄉的景色和人物都畫成黑白色,這對刻瓷來說很實用,也和版畫接軌,郭鳳祥老師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弟子。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年底還集合學生作品製作水墨檯曆用於饋贈親友。所以,郭鳳祥老師的藝術傳承非常接地氣,用他常說的話就是「為人民服務」。

 


畫家郭鳳祥與宋雁南、王亞民、於文、杜淑騎、胡瀟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師情畫意」欄目採訪郭鳳祥弟子王亞民、於文。

 


郭鳳祥弟子王亞民在作畫。

  

    郭鳳祥弟子 王亞民

    我從學校畢業後就忙於工作,時隔多年後在一次參加活動中,看到了畫家們揮舞著畫筆在做畫,不遠處有一幅江南水墨山水畫吸引了我,便走上前去觀看,當時讓我喜出望外原來是出自我的老師之手,老師還是那麼的低調,沉穩,看的出老師對江南水墨山水畫的情感始終如一。老師以他深厚的繪畫功底以及多年來的研修感悟,融匯了東西方的繪畫技法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老師的江南山水畫是對祖國大美河山的歌頌。

 


郭鳳祥為弟子於文、王亞民分析作品。

 


郭鳳祥與弟子於文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郭鳳祥弟子 於文

   我學習繪畫的進程中有幸遇到兩位恩師。首先我師承著名山水畫家郭金標先生學習山水畫近十個春秋,從基礎到臨摩,從成畫到創作,受益匪淺。後來在參觀天津美術館幾次大型展覽和天津畫院舉辦的美展中,看到了郭鳳祥老師的作品,被他的畫風,包括水鄉的墨韻、蘆蕩的生動深深吸引,就開始翻閱郭鳳祥老師的畫冊、書籍,著魔似的臨摩郭老師的作品,時刻調整構思,拓寬繪畫風格。郭老師講畫時,耐心、專業、認真,讓我非常感動。

 


郭鳳祥與弟子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左起杜淑騎、王亞民、郭鳳祥、胡瀟、於文。

 


「師情畫意」欄目組記者採訪杜淑騎。

 

    郭鳳祥弟子 杜淑騎

    我學畫有6、7年,也是在退休後開始學習的,學習山水畫的時間也不長,喜歡郭老師的畫畫風格,意境深遠,讓人對大自然充滿嚮往。每次看到郭老師畫的江南水鄉都有身臨其境之感,在雲霧飄渺中靜謐安詳,讓人們進入情景交融的世界。郭老師的畫很耐看,將北方人很少見到的水鄉景象描繪得很美妙,他用畫家的眼光將生活中美好的景致提煉出來,繪於筆端,所以我作為他的學生也在學習觀察和表達。

 


畫家郭鳳祥與卞昭宏、王亞民、於文、杜淑騎、胡瀟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郭鳳祥與弟子胡瀟、杜淑騎在「師情畫意」欄目。


    郭鳳祥弟子 胡瀟


    我習畫時間也不是很長,在初學的過程中畫得比較平面,立體感不強,通過和郭老師學習,在構圖和層次方面已經有很大進步。通過理解、觀察郭老師的畫作,總能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我在學習中感悟水墨畫的用墨深淺、前後關係都是很講究的。看郭老師畫畫不疾不徐,平時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平易近人,做人很平實不浮躁,我還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左起:李建華、趙俊山、陳之海、張禮軍、王惠民、李根友、卞昭宏、楊利民、郭鳳祥、張永生、劉忠榮、於文、杜淑騎、胡瀟、王亞民、翟洪濤在今晚文化「師情畫意」。

 


左起:卞昭宏、翟洪濤、李根友、李建華、郭鳳祥、張禮軍、楊利民、張永生、趙俊山、陳之海、王惠民、劉忠榮在今晚文化「師情畫意」。

 


天津北方文化產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與郭鳳祥在「師情畫意」欄目組交談。

 


畫家郭鳳祥在「師情畫意」欄目。

 


郭鳳祥在「師情畫意」欄目。

 


畫家郭鳳祥與弟子王亞民、於文、杜淑騎、胡瀟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劉忠榮、趙俊山、李根友、李建華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趙俊山、楊利民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張禮軍、楊利民、陳之海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張禮軍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張永生、李建華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王惠民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李根友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陳之海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翟洪濤在「師情畫意」欄目組創作。

 


左起:李根友、卞昭宏、翟洪濤、張永生、郭鳳祥、張禮軍、王惠民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左起:張禮軍、楊利民、郭鳳祥、趙俊山、卞昭宏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左起:翟洪濤、王惠民、李根友、陳之海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左起:劉忠榮李建華在「師情畫意」欄目組。

 

 


·著名畫家郭鳳祥山水畫展將於11月7日亮相鼓樓鶴藝軒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郭鳳祥作品

 

 

 

 

 

 

 

 

↓延伸閱讀↓



·著名畫家郭鳳祥山水畫展將於11月7日亮相鼓樓鶴藝軒


·今晚文化《師情畫意》欄目組與南開畫院共同開展書畫聯誼


·郭永元做客「師情畫意」欄目:取法自然繪山河 耄耋三正傳師情


·孫長康做客「師情畫意」欄目:天道酬勤 卓然成家


·劉蔭祥做客「師情畫意」欄目:大道至簡筆墨趣,境由心生師意真


·「師情畫意滿堂彩 墨韻山水情滿春」書畫聯誼活動在高新區智慧山舉行


·始於藝術夢 忠於育人心——紀振民做客今晚文化「師情畫意」欄目


·李毅峰做客「師情畫意」欄目:由心入筆繪山水 師者風範勵傳承


·向中林:情系「巴山蜀水」 傳承「師情畫意」


·津門「牡丹張」張錫武:四代作畫為傳承,親情更是師生情


·今晚文化「師情畫意」欄目亮相 首期聚焦津城著名山水畫家姬俊堯

 

 

 


 

 

相關焦點

  • 詩意!無錫融創萬達文華酒店,帶你走進煙雨如畫的水墨江南
    七巧玲瓏的設計,打造出最富魅力的無錫融創萬達文華酒店,萬達文華用詩意畫江南。右側的巨幅水鄉畫,於水墨淺淡之間表現出江南的繾綣怡然,也結合了「韻如是,心境自開」的品牌理念,詮釋了「禪心水境」的江南詩性文化。
  • 水墨江南,如詩如畫,這種江南中式別墅設計,清雅絕塵
    將一切美好,融於一房,這是家,更是飽含詩意的遠方。一束青植應天起,半塘青波春拂面。最愛園林式的中式別墅,進家後,關上門,便自成一格小世界,觀山觀湖觀樹觀心,好不自在。楓葉落紅,飛花若夢,將這般如詩般的美景請入生活,大概就是中式設計對此種美景的最大的尊重。
  • 水墨描繪唐詩意境,清代畫家奚岡繪《深山尋幽》
    王維還是一位畫家,他寫的詩很有畫面感,後代畫家在創作詩意圖的時候常常選用王維的詩句為主題。詩意圖不應該僅僅是圖解文字,還要用畫面表現詩中的情調,只有學養深厚的畫家才能駕馭這種題材。明清兩代畫家很喜歡畫詩意圖,明代吳門畫派的名家大多有深厚的文學底蘊,他們創作的詩意圖成為清代畫家的學習對象。清代中期江南畫家奚岡才學過人,詩書畫印樣樣精通,這幅《深山尋幽》是他根據《過積香寺》畫的一幅詩意圖。
  • 早知水墨園 何必下江南?
    早知水墨園何必下江南亭臺樓閣,樹木山石詩意盎然,一步一景兼具「北國雄風、情景江南」的意境,兼具「北國雄風、情景江南」的意境。因此水墨園最高的樓為雁鳴樓。
  • 水墨江南水鄉,雨中邂逅詩意古城
    初夏的北方江南小鎮,最容易和突如其來的一場雨撞個滿懷,不必慌張躲開,淡定的接受這場大自然的饋贈,賞雨中的古城,或是泡一盞清茶,看煙雨江南,如夢如幻。走在小巷裡看輕輕柔柔的風和著細細綿綿的雨掃在溼漉漉的青石斑上雨中江南的柔和繾綣一覽無餘一切都變得詩意起來了若是遇到雨再大些
  • 水墨蒼溪 那些詩意棲居的湖
    醉美梨鄉水墨蒼溪蒼溪,是一座水墨之城水潤山織,壯觀如斯從各種湖泊,就可以看出蒼溪老鄉對水的的喜愛白鷺湖的美,美在它的絢爛春天裡,有一片金黃的「海洋」感受萬頃騰金浪的別樣春色綠堤搖風,江邊垂釣時而有鳥雀輕吻它的臉龐它熱情奉送甘露時而有魚兒躍出它的懷抱它溫柔呼喚梨仙湖,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
  • 比蘇杭秀美,比廈門文藝,揚州才是最後的詩意江南
    《中國國家地理》是這樣解讀的:「把揚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揚州與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說揚州曾經比江南更江南。」04揚州 · 比廈門更文藝鑑真圖書館作為國內第一家佛教圖書館,在這裡看書稱得上是種別樣的人生享受
  • 簡訊|蒲風詩社「詩意長垣」系列採風活動第一站——水墨趙堤
    「詩意長垣」--趙堤行2019年9月15日,蒲風詩社「詩意長垣」系列採風活動在趙堤鎮進行,由鎮領導及村幹部帶領社員走訪參觀。2019年9月15日,長垣縣蒲風詩社「詩意長垣」系列採風活動第一站走進水墨之鄉----趙堤鎮。參加本次採風的有長垣縣文聯蘇尚兵;蒲風詩社於建奎,陶庭嵐,尹豔,馮進智,張小兵,邢海兵,苗廣峰,盧多峰,張豔利,陳淑琴,鄧紅琴,楊振偉等。
  • 通過實景寫生積累創作經驗,李可染繪《江南春雨》
    描繪江南風光是畫家喜歡創作的主題之一,尤其在20世紀60——70年代,很多致力於改革國畫創作技法的名家紛紛都把變革的突破口放到了描繪江南題材上。一方面是由於江南風光秀美,怎麼畫都好看,另外一方面江南特有的溼潤蒼鬱適合融入西畫中表現光影的技法。
  • 水墨那拉提:詩意冬雪
    天山南北好風光 【水墨那拉提:詩意冬雪】新疆是個好地方 入冬後的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那拉提景區銀裝素裹,處處充滿韻味,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
  • 第三百二十六期 江南是一幅水墨畫 江南是一首山水田園詩
    夢回煙雨江南周新紅記憶中的江南是一幅古樸典雅的水墨畫兒,飽蘸水的靈韻和墨的濃鬱。記憶中的江南是一首和諧雅致的山水田園詩,洋溢山的沉靜和田園的秀麗。的確,煙雨的江南,尤其在三月,宛如詩情畫意的水墨畫兒,處處洋溢春的氣息,讓我這個好久未曾夢見莊周的人,似乎也很難分清到底是山水融進了我的血液,還是我自己融入了山水的氣脈。環繞小城四圍的是無盡的連綿群山,它涵納了眾多的蒼天古木,也收容了滿山遍野的菁菁芳草,一山山的綠色牽連著、擁抱著,把人的心兒也給染醉了。
  • 江南園林邂逅西昌陽光 黃聯關鎮「水墨江南」康養基地初具雛形
    詩意江南,水鄉情濃。說到江南美景,很多人都會想起白居易的那三首《憶江南》,自行「腦補」江南畫風。自古到今,如詩畫般的溫婉江南,總讓人魂牽夢縈,觸動內心最柔軟的角落。黃聯關鎮「水墨江南」是一個純江南園林風的康養精品度假基地項目
  • 李錦記舉辦中華美食文化匯 「煙雨江南水墨山青」意境菜展示中華...
    由李錦記主辦的「中華美食文化匯」6月24日晚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在悠揚婉轉的江南絲竹聲中,由京城頂級廚師組成的李錦記廚師隊,以「煙雨江南水墨山青」主題意境菜為各位來賓演繹中華千年文化和中餐烹飪技法的完美結合。
  • 江南煙雨,水墨中!
    江南煙雨,水墨中!初春的江南,總是有細雨陪伴,那種溼漉漉的氣息,遇見便是一片冷香在浮在眼底——隨著水霧而綻、隔著歲月而微笑,在指尖輕輕觸碰下且憑時光蕩漾!多少情懷,幾許清愁、在濃霧中一圈圈的蕩開……零落於亭臺上,你若來、撐傘走過矮橋,聽、輕風穿柳、雨音成詩、那詩一般的雨聲,會從水墨點染的畫軸中浮現,在惜春的婉約裡不停地演奏……白鷺的影子,依舊映照著千年的孤寂,不知誰人可解其中之迷?
  • 新風格新味道,趙少昂繪《出峽》
    趙少昂 出峽這幅《出峽》是嶺南畫派名家趙少昂的作品,他是畫派創始人高奇峰的學生。嶺南畫派的作品,體現出「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的特點。《出峽》中描繪的景色一看就不是畫家「臆造」的,傳統畫家畫不出來這樣逼真的峽谷。《出峽》在創作前需要進行大量寫生工作,從各個角度描繪江岸山谷,才能找準峽谷的特徵。走水路進四川會遇到高山深谷,結合畫中的氤氳霧氣,畫中應該是三峽風光。
  • 感受淨土喀納斯的深秋,多了水墨的詩意
    SEASONBEST AUTUMN EVER喀納斯深秋裡最後一波秋潮多了一抹水墨的詩意當我們走過喀納斯的角角落落,會對秋多一層的遐思與理解:喀納斯湖畔,因為喀納斯湖的潤澤,深秋的喀納斯還保留著絲絲秋潮,而禾木村,更多了一抹水墨的詩意,更渴望雪的到來。但很多人會忽略白哈巴,白哈巴可以說是喀納斯三地中任然秋潮澎湃之地,可能鮮有人往來,這裡也就變得格外靜謐,讓喀納斯的每個季節,都會在這裡保持地更恆久些。
  • 春日中國行(17):徽州的水墨江南
    「笑看春風十裡香」的江南,是無數人心中的天堂。然而,每個人心中的江南卻不盡相同。蘇杭的江南是小橋流水人家,揚州的江南是煙柳畫橋瓊花,南京的江南是秦淮風月樓臺。這些「江南」,因為柔柔的水波和文人的頌讚,都泛著溫潤婉約的光暈。
  • 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做客第一財經《主角大醫》欄目,敬請關注!
    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做客第一財經《主角大醫》欄目,敬請關注!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做客
  • 行走在婺源,那幅水墨丹青繪就的畫卷
    此文章來自於馬蜂窩博主——小墨旅行視界前言又是一年春三月,最憶不過 江南 的小橋流水,杏花人家,青石雨巷,有燕斜飛。北方的天氣裡依舊還蟄伏著料峭的寒意,而 江南 的陽光卻已溫暖到近乎熾烈了。回憶總是會溫柔嘴角的,想必 婺源 的野又已染成了漫山的黃,雖無三毛所說的風沙和故事,卻也不缺那份溫暖而詩意的浪漫。那就再去一次 婺源 吧,已記不得這是第幾次 婺源 遊了,彼年初遊至此時, 婺源 旅遊商業化的腳步才剛剛開始,一轉眼白駒過隙,時間如沙滑落於指縫竟不知流逝了年華幾多。
  • 夢見江南 明基江南系列手機賞新會
    BenQ這樣一個年輕3C品牌,卻喜歡不斷「嘗鮮」,曾將草書作品繪上Joybook筆記本電腦,將中西合璧的郎世寧國畫藝術搬上FP785+液晶顯示器,為產品注入了人文內涵。這一次,BenQ萃取桃紅柳綠、庭院窗稜為主設計元素,在BenQ-Siemens A53手機產品身上呈現出惟妙惟肖的江南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