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張文順先生提出「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這八字來區分拜師的先後順序。
雲字科分別是:
張雲雷、欒雲平、孔雲龍、於雲霆、朱雲峰、嶽雲鵬、寧雲祥、李雲傑、李雲天、陶雲聖、張雲藩、於雲田、趙雲俠。
網友戲稱『十三太保』成名的雲字科能反哺各隊,未成名的厚積薄發,再不行的培訓新人,頭兩科基本都屬於半路出家。
老郭帶著這幫廚子、保安、大堂經理、扛把子、奧運會網絡工程師這幫傢伙,住著集體宿舍、養過狗、見過德雲社的興衰,基本都是兒徒,吃在郭德綱家、長在郭德綱家,吃他的、穿他的、用他的、花他的。用熟練的學來的一身本事,不驕不躁,不吵不鬧,用最原始的語言的藝術,得到廣大人民的肯定。
鶴字科分別是:
杜鶴來、曹鶴陽、劉鶴春、閻鶴祥、李鶴林、李鶴彪、劉鶴英、張鶴倫、高鶴彩、張鶴君、姬鶴武、吳鶴臣、孟鶴堂、楊鶴通、梁鶴坤、鍾鶴軒、馬鶴琪、張鶴峰、於鶴真、劉鶴清、張鶴雯、孫鶴寶、楊鶴靈、張鶴帆、齊鶴濤、郎鶴焱、關鶴柏、王鶴江、高鶴鵬、侯鶴廉、李鶴東、張鶴艦、金鶴年、房鶴迪、靳鶴嵐、朱鶴松、欒鶴華、張鶴欒、李鶴浦。
都是德雲社「第一批」對外招聘的弟子也可以說成是員工,入門時間比較晚,較比雲字科與九字科,鶴字科是德雲社成材率最低的,沒辦法畢竟那時候郭老闆還沒有重視弟子教育。鶴字科的學員們基本上就以雲子科的師兄們教導為主,欒雲平,高峰,張雲雷成為了鶴字科學員們的指導老師,太平歌詞基本上都是跟張雲雷學的。而郭德綱基本上就是偶爾的給鶴字科的演員們指導一下,跟雲字科的徒弟的待遇就已經是差別很大了。近40人的鶴字科,成材的也只有孟鶴堂、張鶴倫、閻鶴祥、郎鶴焱、曹鶴陽、李鶴東等,這幾位算是德雲社鶴字科曝光率最多的幾位。鶴字科要想成材,還需要創新,畢竟資歷比不過雲字科師兄們,年齡優勢有沒有九字科的正當年,只有創意才是唯一的出路。
九字科分別是:
張九齡、李九春、周九良、楊九郎、張九馳、王九龍、張九南、高九成、何九華、鄭九蓮、李九江、孫九香、劉九仁、關九海、尚九熙、李九重、劉九儒、劉九思、陳九福、陳九品、倪九濤、董九力、李九天、陳九桐、曹九臺、張九泰、孫九芳、韓九鳴、董九涵、張九林、梅九亮。
九字科的學員們想要學習德雲社的相聲段子,就只能對著師兄們的錄像了和演出視頻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德雲社九字科還特別出人才,尤其頭九,均修煉了「一語制勝」的技能,號稱「頭九沒慫人」。
雲字科,鶴字科是比較偏向於傳統的那種相聲形式。可是,九字科就變了天地,完全的是另外的一種樣子,要是第一次看的話,突然發現傳統的說學逗唱,變成了摸爬滾打。有時候是揪頭髮,有時候是騎在身上打,反正就是一言不合就是打。但是好多都很有老藝人那種沉穩的範兒。比如正常的周九良...
霄字科分別是:
秦霄賢、範霄琦、俄霄雄、趙霄元、王霄漢、陳霄華、張霄墨、楊霄鐸、肖霄雨、張霄白、康霄哲、王霄修、楊霄虹、李霄樵、孫霄堯、葛霄擎、吳霄澤、王霄凱、馬霄盛、馬霄戎、董霄業、李霄航、高霄費、王霄頤、姬霄桐、尉遲霄塘、樊霄堂,郭霄漢
2019年12月31,霄字科秦霄賢等六位郭德綱「霄」字科的徒弟,在北京展覽館劇場,正式拜師郭德綱,秦霄賢作為代表上臺發言,因為太過緊張,一度不知道該站在哪兒,還說錯了話,原本是代表六個人發言,說成了五個人。而今老秦終於可以告別「我們家先生」「郭老師」這些稱呼。此後,可以正大光明地喊一聲師父,也是有師父護著的人了。其實老秦在沒正式擺知拜師之前就走紅網絡了。秦霄賢的腦子那是一絕,不是太聰明了,而是太新了。
剩下『龍騰四海』目前還沒有徒弟。
其中龍字科馬上也要招生了,希望郭老師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八字科弟子全收齊的宏願。
屆時,這「八字科」弟子齊聚一堂的畫面,一定很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