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復旦大學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上,中國一帶一路網採訪了中國雲體系聯盟秘書長、清華智能網絡實驗室主任沈寓實博士,請他就「一帶一路」與新基建的關係發表看法。
▲ 沈寓實(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沈寓實認為,新基建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主題,在中國國內適用一盤棋模式,這不能直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推廣,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具體的合作方式。插上數字翅膀的「一帶一路」建設,將會發生質的變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中國新基建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正式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三大領域: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在近日媒體發布的「2020中國經濟十大關鍵詞」中,「新基建」位列榜單。
中國一帶一路網:新基建具體指什麼?
沈寓實:新基建也就是新型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將新一代網絡空間技術作為核心基礎設施來建設。新基建有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所謂「新」是區別於傳統基建,即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的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衛星網絡、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雲計算平臺、邊緣計算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等。
第二個層面,深度融合、賦能傳統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道路、橋梁這種交通傳統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和重構。
第三個層面,是指更底層的研發創新型的基礎設施。目前我們正面臨一個科技大變革的時代,所以研究院類型的更基礎的創新也屬於新基建的範疇。
中國一帶一路網:新基建與「一帶一路」有什麼關係?
沈寓實:建設新一代的信息基礎設施不僅是中國在解決核心技術突破、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也是全球的一個發展主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說,自然也具有重大和核心的意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肯定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力發展和推廣。
實際上,現在我們與有關國家在這方面的合作已經在探索之中。比如我們幫助當地建設新型的通訊網絡、通訊設施、大數據平臺等等,這些合作已經初步落地。
不過,「新基建」是中國國內的一個提法,它包括了從政策到投入到產業推動,甚至資本化運作,是一盤棋的模式。在國內我們可以做一盤棋的設計與推廣。但是,是否能用一盤棋的形式直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其他主權國家進行推廣,以及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的落地模式,這個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用新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來帶領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模式的提升和升級,這是大勢所趨,只是需要因地制宜。
中國一帶一路網:新基建這種一盤棋的模式為什麼不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推廣?
沈寓實:10年、20年前,網際網路剛剛起步,是個人主導的消費網際網路。現在網絡空間已經是與國家主權、企業產權和個人隱私緊密結合的「第二空間」,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網際網路進入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階段。現在大家在這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烈了。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網際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治理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國家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資金和資源調度的能力不足,需要在發展網絡空間方面進行合作。雖然很多國家的需求很強烈,但同時也有顧慮。顧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一些國家擔心主權受到損害。新基建是咱們自己國內的建設,我們可以做一盤棋的統籌設計,它不涉及到主權的問題。但如果你去別的國家推進,或者幫助別的國家或者聯合別的國家去推進,這其中就會涉及到網絡空間的主權問題。
第二,可能會有來自美國等國家施加的壓力。針對這一點,很多國家都明確表示不希望選邊站。他們覺得我是主權國家,所以我希望能夠按照我自己的利益訴求來進行多邊合作。
中國一帶一路網: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和應對?
沈寓實:我們需要針對此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因為網絡空間成為國家治理與經濟提升的核心力量,這個話題也是這幾年才逐漸被認識到的,所以沒有現成的規則可遵循。網絡空間具體應該怎麼合作,這個問題本身有很多可以探索和發揮的空間,也有很多要避免的潛在的陷阱要注意。
對此,中國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概念,要建立網絡空間的共享共治共贏的機制,反對網絡霸權。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一個集體實踐場所,是最好的實踐基地。
新的事物沒有現成的直接經驗可以借鑑,但首先在理念上和認識上,中國就提出了高瞻遠矚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個理念是非常先進的,代表了大的發展趨勢和各國真正的呼聲。
中國一帶一路網:具體來看,我們應該如何打消這些疑慮?
沈寓實:我覺得可以從多個層面著手。首先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們可以提供技術,或者聯合當地進行這種新技術的開發,但是運營等工作可以交由當地來做,也就是從技術的所有權、使用權、運營權這些層面去著手。
其次是從機制層面。建立多邊共贏的機制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因為多邊參與,所以會涉及到不同的主權,我們要探索如何能夠在滿足不同主權訴求的情況下實現共贏。但這個共贏不是通過強權來推進,而是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下得到實現。
為「一帶一路」插上數字翅膀
2017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提出了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的概念,強調要順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發展趨勢,共同把握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
中國一帶一路網:您怎麼理解數字絲綢之路?
沈寓實:「一帶一路」之前更多強調的是傳統合作,比如貿易、金融投資。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其實是看到了信息基礎設施,看到了信息流對傳統的貿易流、金融流、物質流的相輔相成甚至是反控的這種重大的作用而提出的,就是用數字流來引領這些傳統合作的發展。數位化建設本身對提升效率、打通壁壘、跨界融合,都起到了傳統模式無法實現的重大推動作用,甚至是質的提升的作用。
將數字基礎設施這個概念和這方面的實踐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等於是為「一帶一路」建設加上了數字的翅膀,如虎添翼。
中國一帶一路網:應該怎麼建設數字絲綢之路?
沈寓實:建設數字絲綢之路,主要可以從基礎設施、貿易、金融、民心、政策這五個切入點進行。其中,基礎設施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後續一切發展的基礎。
建設數字絲綢之路,我們要以積極開放的態度,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其他國家達成廣泛的合作。同時我們還需要具有前瞻性,準備好接受新技術、新經濟形態的出現,並且提前部署。此外我們還要有深入發展的決心,依託「一帶一路」探索新的經濟形態。
目前,國內的新基建浪潮滾滾而來,「一帶一路」建設應積極吸取國內新基建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國內形成聯動之勢。尤其是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應該助力沿線國家共享網際網路發展紅利,推動傳統產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升級。
獨家丨作為企業,我們是這樣乘借「一帶一路」發展東風的
海外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企業在泰投資分析
關注丨疫情之下利潤飆升10倍,這家外貿企業靠的是啥?
來源丨中國一帶一路網 作者丨劉婷 校對丨杜俊知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王志樂:共建「一帶一路」如何應對合規風險?
獨家丨何烈輝:我在非洲建經濟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