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624380939@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立冬
九月十九 星期二
立,建始也,冬季自此開始
冬,終了也,萬物開始收藏
……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十九個節氣,
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此時節,天氣還不算太冷,
菊花盛開、楓葉正紅、
黃葉飄落,柿子滿樹……
不論在城市和鄉村,
都可以看到萬紫千紅的秋景。
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
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地始凍:立冬後五日「地始凍」,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藹藹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雉入大水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雀入大水為蛤」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落水荷塘風聲枯。
冷絮清霜凍醒骨。
細雨未乾沾溼袖。
逐光暖行時漸疏。
萬物收藏斂舊谷。
蟄蟲休眠伏不出。
牆外紅葉藏不住。
庭前一杯茶烹壺。
橙香橘黃酒初熟。
暖陽閒話小火爐。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在現代,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南方,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被凍傷,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
在我國多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北京:涮羊肉
民間還熱衷於吃涮羊肉。老北京的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薑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裡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裡這麼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醬料裡那麼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臺灣:羊肉爐、薑母鴨
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南京: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以抵抗冬季溼寒,減少疾病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鬱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福建、潮汕:吃甘蔗、炒香飯
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 】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