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作詩寄蘇軾,這是蘇軾的和作。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主簿,未到任即中進士。他與蘇軾赴京應試路經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於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又要經過澠池,因而作《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澠池懷舊注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的一生到處奔走像什麼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出人生之感。查慎行、馮應榴以為用禪語,王文誥已駁其非,實為精警的譬喻,故錢鍾書《宋詩選注》指出:「雪泥鴻爪」,「後來變為成語」。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轉眼它又遠走高飛,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奉閒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裡面去了,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老僧:即指奉閒。壞壁:指奉閒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並題詩僧壁。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jiǎn)驢嘶。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連那頭陂腳的驢都受不了了。蹇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蹇,跛腳。
蘇軾的主要作品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上元侍宴、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東坡、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行香子·過七裡瀨、自題金山畫像、守歲、蝶戀花·密州上元、留侯論、浣溪沙·詠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陽關曲·中秋月、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行香子·秋與、臨江仙·送錢穆父、海棠、後赤壁賦、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阮郎歸·初夏等。
《和子由澠池懷舊》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