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大學生獨木舟環島行啟程 歷時一個半月(圖)
中新網7月5日電 臺灣海洋大學師生一行三十六人組成獨木舟環島長徵隊,四日在基隆大武侖沙灘誓師出發,預計花一個半月接力逆時針環臺島一圈,展開全程一千零六公裡的海上長徵,從海上描繪臺灣之美,記錄寶島海岸風光。
-
臺灣6名大學生為夢想啟航 24天完成獨木舟環島夢
完成獨木舟環島的東大學生,13日回到富岡港,露出挑戰成功的笑容。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夢想終於實現!」臺東大學體育系6名操舟勇士,以24天時間,完成獨木舟環島夢,昨天(13日)下午返抵臺東富岡港,受到英雄式的歡迎;先後歷經颱風及炮擊演習的威脅,面對滔天巨浪,他們堅定地說「不進則退,只能永不停槳!」「兩層樓高的大浪打來,眼前的夥伴們消失了又出現」,6名操舟勇士中唯一的女生許以亭,回憶起這24天的點點滴滴,曬黑的臉龐散發著自信的光芒。
-
另類成年禮 臺灣澎湖55位大學生海洋獨木舟跨島
另類成年禮 臺灣澎湖55位大學生海洋獨木舟跨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7日 0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六月十六日電 臺北消息:臺灣澎湖科技大學海洋運動與遊憩學系今年度為一年級學生辦成年禮很另類,十六日五十五位一年級學生參加駕獨木舟從馬公至大倉跨島活動,航行了全長五公裡水域。
-
「夢想號」獨木舟臺北淡水河下水
「夢想號」獨木舟臺北淡水河下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07 20:44 來源: 新華社 6月7日,下水前,獨木舟隊隊員和老師在「夢想號」獨木舟前合影。當日,由一群女孩手工打造的「夢想號」獨木舟下水典禮在臺北淡水河畔舉行。
-
臺東大學獨木舟環島成功 領悟不進則退
中國臺灣網8月13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東大學學生用了24天的航程,經歷了颱風、炮擊,實現了獨木舟環島夢。但讓學生最難忘的是海流拉力,真正體驗「不進則退」的道理。 「富岡港,我們回來了。」臺東縣富岡漁港今天傍晚響起掌聲,臺東大學師生在港口迎接環島24天的6艘獨木舟進港。
-
被稱「活的獨木舟」,用蘑菇培養出獨木舟,每次出舟總能長大一截
獨木舟,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吧,那麼你見過會自己長大的獨木舟嗎?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長大的獨木舟是什麼鬼吧,木頭成精?其實並不是,這是發生在美國布拉斯加州的一位女大學生的故事。這位女大學生名叫凱蒂·艾爾斯,她是一名研究生,而她利用蘑菇培養出來了一隻獨木舟,利用獨木舟的模型,然後讓蘑菇菌絲在船上生長,然後定型,最後就成了獨木舟的模樣。而這隻獨木舟還保持著活性,遇到水還會成長,所以被稱為活的獨木舟,而她也是經常坐在這隻獨木舟在滬上漂泊,而對於此事,網友也是議論紛紛,根本不怕迷路啊,吃的不愁啊。
-
浙江田螺山遺址發現獨木舟模型 填補河姆渡空白
這次發現的是迷你獨木舟,只是一個模型,不能在生活中實際使用。但意義卻很重大——模型都有了,難道還會沒有獨木舟嗎? 這個獨木舟模型,不僅填補了這3000年的空白,浙江史前文化也算集齊了三舟。而且,這個模型器做工細膩,十分講究,從中可以看到老祖宗的智慧。 在這裡,這個模型器要給大家說說自己的故事,而記者也採訪了相關考古人員,給小舟做一個補白。
-
臺16名中學生開展環島之旅 至少劃獨木舟550公裡
中新網7月1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臺東16名中學生16日起開展獨木舟+車程環臺灣島30天之旅,至少會在海上劃獨木舟550公裡。
-
【人生的獨木舟 】
正當這農夫陷入兩難時,突然看到附近有一棵大樹,於是就用隨身攜帶的斧頭把大樹砍下,將樹幹慢慢地砍鑿成一個簡易的獨木舟。這個農夫很高興,也很佩服自己的聰明,因為他很輕鬆地坐著自造的獨木舟到達了對岸。上岸後,農夫繼續往前走,覺得這個獨木舟很管用,如果丟棄在岸旁,實在很可惜。
-
臺"瘋狂教授"蘇達貞圓海洋夢 打造獨木舟環遊世界
2013年,蘇達貞帶領8名銀髮族,徒手劃獨木舟勇渡花蓮清水斷崖,創下臺灣紀錄。(臉書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什麼要航海?「因為海就在那裡啊!」熱愛海洋的教授蘇達貞不假思索地回答。現年62歲的蘇達貞被稱為「瘋狂教授」,他曾與學生組成獨木舟隊伍環臺,去年號召一群7、80歲的老人發起「不老水手」獨木舟之旅,今年他則親手DIY獨木舟,9月1日出發航行到日本,預計4年內完成環遊世界。
-
「尋根之舟」極像晉江古代獨木舟
水密隔艙傳承人陳芳財在打造「福船」模型,他希望「福船」也能橫渡太平洋,駛向法屬玻里尼西亞。 早報訊 (記者王昆火 文/圖)6名玻里尼西亞南島語族人駕著仿古獨木舟,沿著祖先的足跡橫渡太平洋到閩尋根一事引起了「水密隔艙」福船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芳財的關注。「我想他們的根,確實是在這裡。從他們所駕駛的獨木舟圖片來看,建造手法與晉江發現的古代獨木舟工藝非常相似。」
-
珠海獨木舟探險者啟程 擬橫渡臺灣海峽(圖)
冒韙 攝 中新網珠海8月13日電 (鄧媛雯 陳彥儒)中國海洋獨木舟探險記錄保持者閃米特再度啟程,13日中午兩點,他背著重達40千克的行李來到珠海九洲港乘船前往香港,計劃明天從香港乘早班飛機飛去臺灣,他此行是為明年橫渡臺灣海峽做準備。
-
大鵬所城有個獨木舟博物館,這艘獨木舟,竟是用「陰沉木」製成的
在廣東省深圳市內的一座博物館中,存放著一件特殊的古代獨木舟。獨木舟的質地極為名貴,居然是一種被稱為「帝王木」的木材,更值得人們驚嘆的,是古人對獨木舟的製作方式。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古人會用怎樣特殊的方式製作獨木舟?
-
獨守匠人心的加拿大獨木舟工匠
新華社多倫多5月2日專電(記者 晏忠華 李海濤)獨木舟是加拿大的象徵。但隨著材料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加拿大傳統的獨木舟製造工業漸漸消逝。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手工船匠僅有20多名,而採用與客戶攜手共同造船的只有兩人,福斯特就是其中之一。
-
閩侯古代獨木舟發現地附近又現獨木舟?(圖)
昨日,在閩侯荊溪鎮港頭村白頭自然村的江邊,二三十個漢子肩扛手拉,費力地把久浸江中的古代獨木舟抬上岸。獨木舟被送往閩侯曇石山博物館做進一步研究。據村民說,在距離獨木舟發現地的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個類似獨木舟的東西。 「前呼後擁」艱難前行 獨木舟在10日被發現後,因運輸困難,仍被暫放在江邊。昨日,當記者來到現場的時候,由於退潮,獨木舟大部分已經露出水面。
-
來羅湖與獨木舟面對面
獨木舟和書迷們合影。通訊員供圖 3月16日,暢銷書作家獨木舟攜全新散文集《萬人如海一身藏》做客羅湖書城,與現場書迷們進行交流分享,這也是獨木舟時隔三年再推新作。與平時不同的是,大多數都是獨木舟的書迷,其中不乏從外地特意趕來的,只為在下午的籤售會上跟獨木舟近距離見面。拿到「001號」的讀者更是凌晨5點出門,7點多就來到書城排隊。 籤售會上,獨木舟和書迷們進行互動,後者親切地稱呼她為「舟舟」,很多書迷站起來後都是話音未落就先紅了眼眶。面對書迷的花式提問和熱情告白,獨木舟大方幽默的回答引得現場笑聲不斷。
-
【第四期獨木舟培訓】香港西貢獨木舟考證四天露營之旅(AA)
香港獨木舟總會規定:獨木舟三星章才可以參加出海旅程,另外水上活動中心規定三星章,兩個人一起才可以自行租獨木舟出海。
-
【第三期獨木舟培訓】香港西貢獨木舟考證四天露營之旅(AA)
香港獨木舟總會規定:獨木舟三星章才可以參加出海旅程,另外水上活動中心規定三星章,兩個人一起才可以自行租獨木舟出海。
-
美國女大學生將蘑菇培育成獨木舟,每次泛舟後它都會長大一截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1日報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名女大學生出奇地將一種大型蘑菇培育成獨木舟的形狀,而且能當作真正的獨木舟來泛舟河上。每次她劃著這隻獨特的獨木舟下水蕩漿,它都會長大一截。28歲的凱蒂·艾爾斯(Katy Ayers)是內布拉斯加州哥倫布市中央社區學院(Central Community College)的一名研究生,她用蘑菇菌絲培養了一隻獨木舟,如今它已經長到8英尺(約2.5米)長。這隻獨特的獨木舟因為有活性,遇到水就會繼續生長,所以被她稱為「我的獨木舟」。
-
獨木舟,加拿大的「全地形工具」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朋】獨木舟被加拿大人譽為民族象徵,它是如今被稱作「第一民族」的加拿大印第安原住民曾經普遍使用的生產、生活工具。這些獨木舟用整段大樹的樹幹挖空製成,可以用於平靜、開闊水面的漁獵和運輸,也可上溯湍急、狹窄的高山河流,穿越險象環生的淺灘峽谷,深入人跡罕至、交通不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