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紅茶,以它金毫顯露和特有的香高味濃的品質稱著於世,是世界茶葉市場上著名的紅茶品種。滇紅外形條索緊結,幹茶色澤烏潤,內質湯色豔亮,香氣鮮鬱高長,滋味濃厚鮮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滇紅並不是古法傳統制茶,它是在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誕生的,是時勢和機遇造就了它。
1938年秋到1941年秋,著名的紅茶專家馮紹裘調查、反覆研究並改進工藝,成功創製滇紅名茶,開啟了我國「滇紅」的歷史。
國難當頭,遍尋茶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大片國土相繼淪陷。國內工廠機構紛紛遷往西部,戰火綿延我國東南各省茶區,重點茶區相繼淪陷,茶葉產量受到制約和破壞。傳統的出口創匯產品——祁紅、閩紅(均為小葉種茶製造)等紅茶貨源被切斷,為了維護中國紅茶在國際上的現有外銷市場,中國茶葉公司便開始尋求開闢新的出口紅茶貨源基地,並在西南各大茶區組織擴大茶葉生產,繼續茶業出口換取外匯,購買武器等軍需支援抗戰。1938年夏,中國茶葉總公司安排專員鄭鶴春、技術員馮紹裘前往雲南調查茶葉產銷情況,以求擴大茶源,增加出口。
臨出發前,負責國民政府貿易茶葉產銷的吳覺農找到馮紹裘、鄭鶴春談話,吳覺農說:「茶葉是中華的國飲,茶葉經濟十分重要,尤其是現在戰事緊張的時候,為了挽救中華民族,政府需要充實經濟資源,亟待謀取大後方的發展。茶葉成了國防物品,它可以換取軍需,贏得戰機。後方特別是雲南茶葉的發展可以彌補戰區各省的茶葉損失,維護華茶的國際市場和國際經濟地位。紹裘,今天我把鶴春你們二位找來,就是要把這個十分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倆,你倆考慮兩天來答覆我。」
馮紹裘和鄭鶴春接到這個任務後,心情十分複雜,雲南的人文、氣候、地理狀況和茶葉生產方式,茶葉的品種都與中原一帶有很大區別,不要說制茶困難,單是交通就很艱難。然而,為了能給國家爭取到更多的外匯,為了爭取抗戰的早日勝利。第二天,他們就表示,無論前面的道路有千難萬險,無論雲南茶區環境有多惡劣,他倆將勇往直前。
1938年10月中旬,馮紹裘一行由昆明沿滇緬公路往西乘車三天到達底下關,再由下關一路騎馬、步行十來天,於11月初到達順寧(今雲南鳳慶)。時屆秋末冬初時節,卻見鳳山茶樹成林,一片黃綠,茶壯葉肥,白毫濃密。頂芽長達寸許,成熟葉片大似枇杷葉,嫩葉含有大量黃素,產量既高品質又好,這些雲南大葉種茶的特點,非常適合制茶。馮紹裘一行人欣喜若狂。
一向不生產紅茶的雲南,能否生產出好的紅茶呢?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採用大葉種茶創製出好的紅茶,作為國內有名的制茶技師,馮紹裘懷著滿腔熱忱,決心一試創製。據後來一些知情的老者回憶,馮紹裘基本上是按製造「祁紅」的工藝來操作的,其間根據大葉種茶的性變,也作了一些工藝上的改進和創新。也是由於這一工藝,滇紅既有祁門紅茶之香氣,又有印、錫(斯裡蘭卡)紅茶之色澤。
次日,他請鳳山茶園試採「一芽二葉」樣品,親自動手試製紅茶、綠茶兩個茶樣。開湯品驗,兩個茶樣,看去一紅一綠,宛如一金一銀,使人不勝欣喜。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豔發光(桔紅),香味濃鬱,為國內其它省小葉種的紅茶所未見。綠茶樣:滿盤銀白毫,湯色黃綠清亮,葉底嫩綠有光,清香悠長。亦為國內綠茶所稀有。
於是,他採摘5000多克一芽兩葉的鮮葉,親自製作了紅茶、綠茶各500克,寄往香港茶市,隨即被譽為紅、綠茶中之上品。
艱難試製,催生滇紅
馮紹裘將順寧茶區茶葉產銷情況和試製的紅綠茶樣品向民國政府雲南省經濟委員會匯報。
1938年12月6日,民國政府中央經濟部與雲南省經濟委員會合資,創建雲南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開辦順寧實驗茶廠,負責紅茶的試製生產和運銷工作,擬將紅茶取道滇越、滇緬出口換匯。
在試製紅茶的期間,由於順寧地處山區,交通困難,百餘裡山路,只能靠騾馬馱運,機器設備必須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馬幫馱運到鳳慶,來回需費時半月。馬幫在金舵從大理至鳳慶之間的路程中,有一條五尺寬的石板山路,必須在江邊放下馱子,商人們乘竹筏而過,馬自己鳧水到對岸。為了早日試製成功,馮紹裘等人土法上馬,使用人力手推木質揉茶桶,腳踏烘茶機,竹編烘籠烘茶等辦法,保證「滇紅」試製工作順利開展。
1939年,第一批滇紅約500擔終於試製成功了,當時沒有木箱鋁罐,先用竹編茶籠裝將紅茶運到香港,然後再改木箱鋁罐包裝。
首次亮相,一舉成名
順寧試驗茶廠精製部樓西側
烘培房正面和精製樓一角
馮紹裘起初定名「雲紅」,意同安徽「祁紅」,湖南 「湖紅」,故云南所產紅茶可稱「雲紅」,又因雲南早晚天空多有紅雲,稱為「雲紅」也將此種自然美景暗喻其中,但云南省茶葉公司方面提議用「滇紅」雅稱,借雲南簡稱「滇」之典故,又借巍巍西山龍門之下早晚霞映紅的滇池一水,馮紹裘遂將「雲紅」更名為「滇紅」。
首批500擔滇紅茶經香港而出口到英國,首次亮相國際舞臺,滇紅以它的形美色豔、香高味濃轟動世界,一舉成名。國際茶人紛紛誇讚:「雲南茶葉以此為最。」首批茶便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價格售出,創下國際紅茶市場價格新高。從此,滇紅成為搶手的貿易商品,身家一路高漲。
出口創匯,支援抗戰
戰爭是物資的消耗,是交戰中物資和補給力量的較量。由於抗戰時期盟國提供給中國的援助物資大都要求以中國的農產品和礦產品作擔保,當時中國出口貿易的農產品中主要以茶葉為主。當時出口滇紅所創的高額外匯,被用於購買大量的軍火和軍需物資投入了抗戰,並換回大後方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資,緩解了大後方的物資緊張,對保障民生穩定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滇紅是在抗戰需要中催生的,在抗戰歲月中發展,出口後又換回了一大批軍火、原材料、機器設備及其它物資,有力支援了抗戰。因滇紅與抗戰結下的這份深厚情緣,滇紅茶又被稱為抗戰之茶。
1952年春季在大曬場進行陽光萎凋
揀剔工藝
篩茶工人用麻索將組篾篩吊在竹竿上抖茶
技工用專用布袋大打頭子茶
制箱工人在初制部樓下釘成品茶箱蓋
新中國成立以後,滇紅不斷試驗和改進生產工藝,使其品質不斷提高,多款精品屢次刷新世界紅茶市場的最高賣價,成為祖國茶史上一朵燦爛的名茶之花。
20世紀五十年代建蓋的工夫紅毛茶倉庫
滇紅茶一直出口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在當時,有「一噸『滇紅』換10噸鋼」的說法,出口滇紅茶,在高峰時一度佔領雲南茶葉出口額的85%以上,為當時國力相對薄弱的國家經濟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9年開始,滇紅被國家定為外事禮茶,定型定量生產,供國務院使用,直至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內銷。
1986年時任雲南省省長和志強將「滇紅茶」作為國禮贈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到昆明訪問,滇紅特級工夫茶被作為禮品饋贈給英國女王。
新廠大門
現在,滇紅以其優秀的品質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013年6月25日「印象中國.滇紅皇家品茗會」在英國倫敦皇家肯辛頓宮舉行,滇紅集團董事長王天權將贈與英女王的禮品交給卡特裡娜公主,滇紅茶與英國王室再續前緣。
中英友好茶園採茶
如今的滇紅,正在續寫著自己與抗戰的傳奇故事,繼續堅守初心,傳承愛國情懷,努力為國家創造新的輝煌!
雲南滇紅茶創始人馮紹裘銅像
滇紅集團全貌
滇紅集團小青樹
有機茶園
滇紅集團窪子寨茶園
【END】
供稿:劉存江、任超
原標題:《滇紅的前世今生與抗戰傳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