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潮網8月8日訊 韓國日前公布了5G移動用戶的月均流量:5月份的平均使用量達24GB,而4G用戶的平均使用量為9.1GB,整體市場平均值僅7.4GB。24GB的月均使用量分別是後兩者的2.6倍和3.2倍。
但由於數據的孤立性,及首批5G用戶的特殊性,該數據或不能成為未來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的5G流量消費指標。
國內方面,繼6月工信部向中電信、中移動、中聯通和和中廣電頒發5G牌照之後,三家電信基礎運營商也於近期上線了5G體驗套餐。
在政府以及市場各方推動下,5G離大眾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韓國首次公布5G用戶月均流量
據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韓國5G用戶總數達到134萬,佔韓國整體移動通信用戶的2%。但是,僅佔2%的5G用戶卻消耗了該國6月份移動數據流量消耗總量的6.4%。
韓國是全球最早開始5G商用服務的國家,SK、KT和LG Uplus三大運營商在2018年12月1日開始向企業用戶提供5G服務,並在2019年4月3日推出了面向個人消費者的5G商用服務,69天後5G用戶就超過了100萬,較4G用戶突破100萬所用時間縮短了11天。
據韓國通信部門預測,今年年底該國5G用戶可能會增加到400萬-500萬。
韓國5G普及速度超過了當年的4G。分析人士認為,這與韓國電信運營商的力推是分不開的。三大運營商為了爭取5G用戶,提供各種手機補貼和優惠活動,包括國際數據漫遊及會員商城優惠等附加服務,以及初期入網的資費折扣。
這些優惠補貼與之前出臺的5G套餐價格相抵消,用戶所花費的費用與目前的4G定價相當。
隨著5G的普及和越來越多人的使用,上述100多萬韓國5G用戶的數據消耗量是否能成為未來我們絕大多數普通用戶的流量使用情況的參考呢?
答案是:恐怕不能。
韓國運營商今年4月份才推出5G個人商用服務,早期用戶多是願意嘗鮮的科技發燒友。也就是說,他們在使用流量方面可能會有更多的玩法和消耗方式,因而消耗的數據量也會更多。
此外,目前僅有韓國的電信部門跟蹤並且首次公開了這些數據,而美國、英國、芬蘭等等已經開始5G商用的國家並沒有相關信息公布。因此,該數據可能不具備普遍性和參考性。
國內運營商上線5G體驗套餐
在5G商業化上面,韓國看起來跑得很快,但中國也並不落後。6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今年,三大運營商5G網絡將覆蓋各大省會、直轄市等40-50個的一二線城市。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也於近日先後上線了5G體驗方案。
其中,中國電信對外透露,其已在江蘇、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推出5G體驗包套餐。擁有5G手機的中國電信客戶,插入原有4G卡,並根據提醒完成設置,即可免費享受每月贈送的100G大流量,體驗期為兩個月。
中國移動較早之前就公布了「5G測試統一套餐」的內容,該套餐每月包含200G流量、1000分鐘語音、100條簡訊。不過該套餐僅供中國移動5G友好客戶測試使用。
中國聯通給的5G體驗套餐是提供給在8月、9月的新購買5G手機的用戶。達標辦理的人將能獲得每月100GB 4G/5G統一流量,其中在5G連接下能達最高1Gbps的下行速率。體驗包只包含流量,沒有語音和簡訊,該5G流量包會在9月底失效。
總體上來說,三家的方案基本相似,都是兩個月的體驗期,並且每月贈送不少流量。
隨著三大運營商5G體驗套餐上線,原本遙不可及的5G,就這樣來到消費者身邊。
對於5G資費如何,運營商還沒有明確說法。因此有網友擔憂,5G正式上線後,資費會否成為擋在用戶跟5G之間的一道牆?
實際上,三家運營商早前均已向市場拋出「定心丸」:雖然現在5G資費還沒有最後落定,但可以確定的是,5G流量費肯定不會高於4G。
更多科技生活相關信息,請關注公眾號「曉說通信」(ID:txxx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