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Lyra和小夥伴們分享了衝繩賞櫻指南
傳送門:# 衝繩季節限定之賞櫻指南 #
這次我們接著來說另一個衝繩限定:觀鯨~
求求各位大神,收了神通吧,Lyra被你們帶的
觀鯨賞櫻……觀鯨賞櫻……觀櫻賞鯨……
每年的1-3月份,在衝繩可以看到世界最大型的鯨魚——座頭鯨
座頭鯨也叫大翅鯨,名字聽起來很怪,是源於日文中的「座頭」,其實是琵琶的意思啦
每年春夏的時候,座頭鯨會在北部的阿拉斯加海域吃吃吃
說到吃,也是比較心疼座頭鯨
因為鯨魚分齒鯨和鬚鯨,齒鯨有牙,直接咬下去就能吃到了,座頭鯨是屬於鬚鯨類的,沒有牙,只能尋找大範圍的魚群,啊嗚一口吞下去,然後張一點點小嘴,把水吐出來,再把魚吞下去,是不是顯得特別呆萌
不過這是遇上了大魚群的時候,如果魚群比較零散怎麼辦呢?
說出來嚇死你們,實在是太機智了,用的是「氣幕大法」
什麼是氣幕大法?
這種大法要求隊友間的充分配合,一般三五個座頭鯨一起捕食的時候會用
其中幾頭鯨魚會在魚群周圍打轉並吐出氣泡,氣泡一直上升到海面形成從上到下的氣泡簾幕
這時候魚群就被逼在這個氣幕中間,不停的往海面聚集
然後就會有一頭座頭鯨從中間往上張開大嘴,啊嗚一口,就吃到了好多魚
緊接著,這個啊嗚完一口的座頭鯨會回到小夥伴身邊,接替小夥伴的位置,讓小夥伴也去氣幕裡面啊嗚一口,這一鯨一口的,一會兒魚群就沒了
從上往下看基本是這個樣子的
這時候抬槓的小夥伴可能就要冒出來問Lyra了
孤獨的座頭鯨怎麼捕食呢~
嗯…孤獨的座頭鯨往往可以獨立完成捕食,因為只要從魚群的下方螺旋式的旋轉,同樣也可以製造出氣幕
大概是這個樣子
人家祖先5000萬年前就在地球上混了,怎麼吃還用我們擔心嘛~餓不著的
我們不用擔心座頭鯨怎麼吃,同樣也不用擔心他們怎麼生寶寶
在座頭鯨補充夠營養後,北邊的海域差不多就是秋季了,海域溫度開始下降,座頭鯨就會到南面更溫暖的海域去生寶寶,一般出現在小笠原諸島和衝繩周邊的海域
據說這個移動的距離基本上是9000km,9000km是什麼概念?
我們地球的赤道周長是40000+km,也就是說北極到赤道的直線距離10000km
座頭鯨為了生娃,基本上跑過了半個地球哦
不過也正是有這個習性,所以在每年冬春交接,也就是座頭鯨麻麻帶著座頭鯨寶寶一起返回北邊的時候,都會成為衝繩地區觀鯨的高潮,運氣好的話是可以看到大小鯨魚一起遊泳的場景的
如果那時你正好在潛水,還可以聽見「鯨歌」哦~
Lyra給大家截了一段母子遊泳的聲音
「鯨歌」是鯨魚按照一定的節拍和音階發出來的聲音,在水下20km以外還可以聽見,相當神奇的體驗
雄性的座頭鯨每年大概有6個月的時間都在唱歌,當然是為愛發聲啦~
不過大部分人會選擇比較簡單的乘坐觀鯨船舶出海觀察
衝繩比較著名的觀鯨地點是在衝繩本島西側的渡嘉敷島及座間味島周邊的慶良間近海,在衝繩北部的伊江島也能看到
而日本民間在這些地方也會有很多自發組織的協會
協會設立的初衷基本上是出於鯨魚的自然保護和繁殖
一般而言,協會首要的任務是對人類船舶的活動進行指導和限制
比如合理控制觀鯨船舶的數量,並且要求船舶在靠近鯨魚300m的時候減速,不要進入鯨魚活動100m範圍,並且不要出現在鯨魚遊動的方向上等等
同時,協會對鯨魚本身會進行觀察記錄,將信息整理髮布來
有空Lyra再給你們搬運這些文章,可好玩了,完全可以看出觀察者的心情~
既然都要出海觀鯨了,有些東西就不能不給大家科普一下了
科普的分割線
觀鯨其實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尋找
環視海面,找一個能發現座頭鯨的地點,這點就不需要我們來操心啦,當地人都比較清楚,他們一般會追蹤鯨的「足跡」,因為座頭鯨體積龐大,向下深潛之後,會看到海面上留下的超大的水圈
第二階段:等待
等待一個你們發現的鯨群慢慢靠近遊船,在前面提到的安全距離內觀察座頭鯨,小夥伴們準備好相機就好啦~不要打擾座頭鯨哦
最後一個階段:觀看
如果小夥伴們能看懂座頭鯨的一些動作,在現場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哦
出海不是那麼簡單的,專業方面要聽從船員的指導和安排,不要耍性子
同時,也要準備一些東西
首先是防曬
雖然是冬天,但是衝繩天氣晴朗的時候,也是會曬傷的,所以要備上一些防曬乳液、帽子、太陽鏡之類的,如果要下水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塗抹乳液在身上,會汙染海水
其次是暈船藥
沒有在海上坐過船的小夥伴們可千萬長點心,有一次居然暈了大半船人,可憐巴巴的又想看又想吐的
最後是著裝
這個時候的衝繩還是有點小冷的,海風吹吹容易受涼,最好能帶上條小毛巾之類的,萬一濺上海水也不用擔心,不要穿高跟鞋,船一晃直接崴腳
最後給小夥伴們放出BBC紀錄片《40噸座頭鯨躍出海面捕食 騰空而起砸出巨大浪花》
(友情提醒:可以直接拉到1分35秒的時候)
好啦,今天就到這兒,記得關注無料旅行哦~
↓↓↓ 更多文章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