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動物科學,聽說第一批想當熊貓的人已經投胎成功了)
大家從新聞或者短視頻中,都或多或少對大熊貓有了一定的了解。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又特殊的食草動物,它作為食肉動物進化枝(食肉目),卻幾乎完全以高纖維竹子為食。但從某些方面來看,大熊貓吃竹子相當於在吃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熊貓植物飲食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與食肉動物相似,食肉動物從其他動物身上獲得超過70%的能量。而大熊貓的能量攝入量百分之50以蛋白質的形式存在,與野貓和狼相似。
通俗的講,根據大熊貓吃什麼,它們絕對屬於食草動物,但從攝入和吸收的飲食中的營養成分看,它們屬於食肉動物。這或許就是大熊貓作為食肉目動物,卻十分專注於吃竹子的原因,它們吃竹子相當於在吃肉。
那熊貓吃竹子怎麼相當於吃肉的呢?草食性飲食導致了熊貓處理竹子所需的牙齒,頭骨和假拇指的進化適應。但熊貓的腸道和消化系統幾乎沒有變化,這表明大熊貓只對其祖先狀態進行最小的進化修改用來處理竹子。它們的短腸使熊貓能夠消耗和處理大量的竹子,從而彌補了這種纖維飲食的低消化效率。
在這項研究中,還有其它表明熊貓是食肉動物的方面:大熊貓有消化道,消化酶和腸道微生物,類似於食肉動物,而不是食草動物;成年雌性熊貓奶水中的常量營養成分也將其直接置於其他食肉動物中。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解決有關大熊貓進化的長期問題,包括食肉動物分支成員向極端特殊食草動物的不尋常過渡。「實際上」研究員寫道,「這種轉變可能比假設的更為膚淺,只是結合了對新食品類型的實質性適應,而且常量營養素處理的變化相對較小。」
研究人員說他們將繼續研究大熊貓的進化和適應。而熊貓作為瀕危物種,這項工作最終也將應用於熊貓的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