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使魚兒的活動和覓食受到嚴重影響,進入「冬眠」狀態,少吃少動,造成釣魚困難。但是,在冬季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魚類仍然在活動、覓食,釣魚人仍然可以進行垂釣。一般來說,冬季中上層魚類深藏水底不吃不動,比如:鰱鱅、草魚。底層魚類在深水區活動頻繁,如鯽魚、鯉魚、鯰魚等。這魚情告訴我們,在嚴冬釣魚,首先要確定垂釣的對象魚,必須是抗寒能力強的鯽、鯉、鯰等魚類。而且,首選對象魚應當是活力最強的鯽魚。如果你違背時令釣鰱鱅、草魚,雖然不能斷言條魚也釣不上來,但是,釣上來的概率確實很低。
一、出釣天氣
在冬天,晴天的前夜氣溫會很低,第二天,氣溼緩慢回升,水體表面在日照的作用下,溫度也在上升,但這種水錶溫度上升時間短暫,隨著陽光的消失,水錶溫度也迅速下降。魚兒對這種氣溫和水錶溫度的較大波動,很難迅速適應,這就是在冬季大晴天,氣溫看似上升,人也感覺暖和,而魚卻難釣的主要原因。冬天出釣首先要排除氣溫忽高忽低、波動較大的天氣,選擇氣溫相對比較穩定,水溫也相對穩定,這種天氣持續時,魚兒已經比較適應,穩定在水體中的一定泳層活動,而不是像大晴天那樣忽上忽下、無所適從,因此比較好釣。另外,小雨天、下雪天和寒潮到來前夕,氣壓穩中走高,雲層釋放熱量,水體各層溫度沒有什麼波動,非常有利魚兒的活動和覓食,也是釣魚的好天時。總之,冬釣要選擇穩定的天時,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有魚也釣不到。
二、用餌技巧
冬釣用餌要突出一個腥字,嚴冬使魚兒的行動受到較大影響,活動和覓食能力降低,嗅覺等感官能力也隨之下降,清淡的食物難以引起它們的注意,而濃腥的餌料,有比較強烈的刺激味覺和嗅覺的作用。而且,濃腥之物富含冬季魚兒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和脂肪,從而調動起魚兒的食慾。
因此,冬釣首選釣餌應是蚯蚓,鯽魚、鯉魚和鯰魚都喜歡。用商品餌料,也須加大「腥」的分量,在商品餌料中摻入一定量的蝦粉、蠶蛹粉、蚯蚓粉及血粉之類添加劑,以突出「腥香濃」的特點,刺激魚兒就食,增加釣獲量。
三、釣點選擇
冬釣的釣點要選擇比較深的水體,一般而言,釣4~8米的深度比較適中。冬季寒冷的氣溫使水體表面受到直接的持續影響,水錶溫度較中下層要低,而下層水溫整體上高於中上層。所以,在冬天,魚兒大多深藏在水底活動。釣點除了選在深水區外,在一個深淺差不多的平底塘,可在平坦中找坑,淺中找深,往往也會產生奇效。在平底塘的崖坎下、石頭邊、草叢處等也可以選作釣點,因為這些地方大多是魚兒的棲身之地。
四、垂釣技巧
冬天出釣,幾乎不用短手竿,而是使用5.4米以上長手竿或者磯竿。 是輕便,二是較長就可以了。不論是手竿還是磯竿,其釣組的調釣原則是:釣組要輕盈,調釣要遲鈍。與輕型長竿相匹配,釣組應以輕墜、小鉤、小漂和細線的組合,突顯釣組輕盈的特點;而調釣要走遲鈍的路子,即調釣得鈍一點,使鉤餌臥底、子線彎曲,此時釣目大於調目,比較遲鈍。因為,冬季魚兒活動量小,行動緩慢,攝食動作輕,這種組合正是適應了冬季魚情特點,著眼減少魚兒吞食鉤餌的障礙,使其能夠從容吸食鉤餌到位。
冬季嚴寒,上魚艱難,一旦上魚,應特別注意操竿。由於冬季魚兒行動緩慢,開口小,吸食動作很輕,鉤餌到達魚兒口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在釣法上釣鈍,必須使鉤餌完全吞入魚兒口中,出現明顯的「中鉤」漂相或黑標時,再抖腕提竿,而不能像在標準池那樣,漂有下頓動作時就立即提竿,以「慢」求「穩」,提竿慢一點,獲魚多一點。
喜歡請收藏關注,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