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老人說,懷孕前3個月是不能說出去的,說出去對胎兒不好。記得當年,大S二胎懷孕1個月就被曝光後也曾氣憤回應,「我目前才懷孕1個多月,根本不該說!」 為什麼我們說懷孕3個月內不能說呢?
不能說是因為「胎神」?「寶寶小氣」?
懷孕頭三個月不能公布,是民間的一種「約定俗成」,具體原因,老人們有不同說法。
有的是說,懷孕後孕婦和寶寶就由「胎神」護佑,如果孕婦搬動家具、亂動土就會犯著「胎神」,前3個月說破也會失去「胎神」庇佑,造成流產。
還有一種說法,才懷上的寶寶不經念叨,送子娘娘會生氣收回孩子,孩子也很「小氣」,如果說破,他就會離開媽媽,等等。
不論是以上哪種,其實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可是很多人還是「寧可信其有」,默默遵守著這個「規矩」。
說法雖不靠譜,但卻反應了一種客觀現象,懷孕前3個月是很容易流產的!據科學統計顯示,大約80%的意外流產發生在孕期前3個月。
:
「胎神」能科學地解釋嗎?
「胎神」在中醫理論中可以理解為「胎氣」,之所以不讓孕婦搬動家具、動土,因為那些都屬於比較重體力的勞動,並不適合孕婦。而孕前3月不能廣而告之,大概是因為當時的醫學沒有辦法解釋流產率高的原因,而孕婦又怕「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和醫者之間形成的默契。
但,現代醫學發展神速,已經可以解釋前3月流產率高的現象,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前3個月流產率高的原因
1.染色體異常
因為染色體異常引起的流產在孕12周內佔有較大的比例。就像產科醫生經常說的,「如果是好寶寶就一定沒事兒」。而那些「不好」的寶寶,指的就是染色體數目或者結構異常的。這大概就是大自然最簡單的「優勝劣汰」吧。
2.胚胎發育不全
染色體異常多來自遺傳因素,而胚胎發育不全則因為偶然。據說胚胎發育不全的寶寶流產後見不到原始胚胎組織,不過寶媽一定傷心透了……
3.子宮變形
正常的子宮形狀類似一個倒置的梨形。輕微的子宮變形並不影響懷孕,但是在孕初期會增加流產的概率。變形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生育。
4.內分泌失調
懷孕後,孕媽媽在體內的孕激素、雌激素等疊加作用下,容易出現內分泌失調。蘇州母嬰指南提示:在不同種類的激素作用下,最常導致3種情況:一種是影響受精卵著床,另一種是造成子宮收縮,還有一種是影響胎兒發育,這些都會導致流產發生。
5.孕媽媽情緒不佳
懷孕會讓孕媽媽產生害怕、擔心、興奮、焦慮等不同情緒,而一些負面情緒就容易影響人體的植物交感神經,促使子宮收縮。而孕早期的一些反應也加重了對孕媽媽的刺激,孕吐「想來就來,誰也帶不走」,更容易讓孕婦產生消極想法。
6.外傷
外傷導致流產很容易理解,就像一個裝滿水的袋子,在受到外力撞擊、擠壓等情況下,就容易破裂。胚胎雖然不是「裝滿」子宮,但受到外力作用時,子宮的肌肉也會收縮,進行自我保護,導致流產。而搬重物、劇烈運動,也同樣會造成子宮肌肉收縮。
7.習慣性流產
有過人流經驗或自然流產的媽媽,再次懷孕時要特別注意,子宮的「疲態」很容易造成再次流產的發生。應該及時到產科做詳盡的檢查,聽從醫囑,該臥床的就臥床休息。
孕3月內的科學做法
1.告訴親人或上司等方便妥當安排你的工作量
首先,做為相信科學的新新人類,不應該迷信「胎神」的說法。不告訴別人,人家怎麼能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護寶媽,繞著走、不碰肚子、不安排重體力活啊?相信自己,也相信醫生那句,只要是好寶寶就沒事兒。
2.養成科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開始科學的優孕之路,從飲食、生活等方方面面為健康快樂的寶寶出生做準備。孕媽不要吃容易流產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保持心情愉悅,定期參加產檢、早期禁房事、用積極的態度處理孕吐等麻煩,準爸爸及家人也要及時進入角色,給予孕媽足夠的關懷照顧。
分享你的痛苦,痛苦就會減半,分享你的幸福,幸福就會加倍。懷孕帶給準爸準媽的喜悅可以早點兒與家人、同事分享,特別是勞心勞力的職場女性,更應該讓主管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好頭3個月的保護工作,並不是忽略孕中後期,不同階段有不同「任務」,寶爸寶媽們,準備好帶著「任務」出發吧!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呵護小寶貝的愛)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