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馬香玉 獨立魚電影
這年頭,光看熱搜都能追完一部劇。
這不,最近爆紅的《以家人之名》又衝上了熱搜第一。
親情變愛情,凌霄向賀子秋攤牌,李尖尖無語凝噎。
這哪是修羅場,分明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微博評論區一邊倒全是吐槽。
「有病吧」「不能接受」「被編劇氣死」
好好地拍親情不香嗎,為什麼要搞成三角戀?
編劇把一手好牌打爛,口碑潰敗已成定局。
其實,兄妹「骨科」不是不能拍。
問題在於怎麼拍才能讓觀眾心服口服。
有一部20多年前的港片,就把骨科拍成了影史經典。
今天香玉就來聊聊它——
《縱橫四海》
這部片有多經典?
豆瓣評分8.8,TOP250榜單常駐選手。
30多萬人打分,超過一半都給了五顆星。
得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王晶還拍過一部同名港劇。
最大的看點,肯定是陣容——
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三位大明星擺在那裡就是王炸。
其實假如沒有這三位主演,這部電影根本就拍不成。
當年,導演吳宇森正值事業低谷。
拍完《喋血雙雄》之後,他因意見不合,離開了幫助他締造《英雄本色》的徐克電影工作室。
然而,接下來的闖蕩並不順利。
《喋血街頭》不僅慘烈賠本,口碑也不盡如人意。
吳宇森備受打擊,甚至一度不想再拍他最擅長的槍戰片。
這個時候,仗義的老搭檔周潤發找來張國榮一起說服他拍攝新片,還拉了好友鍾楚紅入夥。
劇本由港式喜劇片專業戶高志森(《家有喜事》《花田喜事》)操刀。
於是,吳宇森一改《英雄本色》以來的悲劇基調,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劇槍戰片」。
成功重振雄風,以3000多萬票房高居香港年度票房榜第四名。
頂級的陣容、歡樂的畫風、刺激的劇情,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愛情元素,成就了這部百看不厭的經典。
咱們先從人物說起。
缽仔糕、阿佔、紅豆,都是孤兒出身,被曾江飾演的大騙子收養。
從小就被迫學習偷雞摸狗的技術,做得不好還要被體罰。
年紀最小的紅豆被禁食,兩個哥哥就偷偷地省下飯菜給她吃。
即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仍然心地善良。
偷麵包救濟無家可歸的阿婆,卻不巧被朱江飾演的警察逮了個正著。
朱江不僅沒有懲罰三兄妹,還好心地做了他們的第二個養父。
長大後,三兄妹成了曾江的「得意門生」,專做偷盜名畫的大單。
紅豆一直想要金盆洗手,回歸平常生活,無奈缽仔糕和阿佔總是經不住酬金的誘惑。
作為一部盜寶片,《縱橫四海》給三個主角的分工非常明確。
發哥飾演的缽仔糕,先到博物館踩點偵查;
紅姑飾演的紅豆,負責對接客戶,兼任翻譯,必要時利用美色;
哥哥飾演的阿佔,則是動作戲擔當。
和技術流的好萊塢盜寶片不同,本片走的是無釐頭路線,盜竊手法相當之不拘小節。
標記裝有目標名畫的木箱,靠的是小狗撒尿;
為了運走贓物,直接在車底打個大洞;
事成之後,慢悠悠地操作降落傘跑路。
對於三兄妹來說,偷畫就是一場遊戲,樂在其中還有錢賺,何樂而不為。
三人打配合,成功偷到鬼才畫家莫迪裡阿尼的名作,賣給了一個法國人。
法國人眉開眼笑,立馬拋出更大的單子——
賞金200萬,去古堡裡偷出法國畫家特魯伊貝爾的名作《赫林之女僕》。
據說,這幅畫極其難偷,各路江洋大盜都敗在它頭上。
紅豆本想勸缽仔糕和阿佔收手,但最終還是約定做完這最後一單。
立下這麼大的flag,成敗在此一舉了。
缽仔糕和阿佔半夜潛入古堡,而紅豆先到機場等待。
這段盜寶戲既刺激又搞笑,兩人端著酒杯,無比風騷地躲避紅外線,堪稱港片最經典橋段之一。
然而,他們脫身得並不順利,缽仔糕在一場激烈的火併中「身亡」。
紅豆在機場苦苦等候,卻只等來了阿佔。
兩人默默咽下悲痛,到國外隱居。
經歷了這段艱難的日子,紅豆和阿佔走到了一起。
但同時,她對缽仔糕也仍有感情。
接吻時鏡頭一轉,眼前人變成了缽仔糕,再一轉,又變回了阿佔。
養父曾江那邊,假裝和法國人完成交易,轉頭就將其殺害,將名畫據為己有。
他的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已經暴露無遺。
一天,早已「身亡」的缽仔糕,居然坐著輪椅出現在了曾江的面前。
卻被殘忍地推下臺階,十分狼狽。
他找到了正在和紅豆一起逛超市的阿佔,兩人相對無言。
他們沒能履行諾言金盆洗手,而是又接下了新任務。
原來,曾江把那幅《赫林之女僕》託管給了拍賣行。
他想讓阿佔把畫偷出來,這樣既能收回畫,還能敲詐一筆巨額賠償。
紅豆很擔心阿佔再次負傷,便找到缽仔糕請求幫忙。
幾年過去,他還是跟從前一樣,一點都沒變。
一見面,就把人家拽到大腿上。
於是,昔日的黃金搭檔重新聚首,再次許諾這就是最後一單。
缽仔糕一臉慈祥地看著阿佔和紅豆,還說等兩人生了孩子,他一定要做乾爹。
雖然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大家的感情沒有變。
過生日依舊要幼稚地用蛋糕整蠱壽星佬。
執行任務依然配合默契,跳支舞的工夫就成功偷得保險庫鑰匙。
到了偷畫的環節,沒想到安保系統臨時變更,阿佔被關在了保險庫裡。
缽仔糕趕忙下去支援,一路扔炸彈,兩人再次合力逃出生天。
他們約曾江交易,而這老狐狸又想故技重施,拿到畫之後殺人滅口。
最危急關頭,缽仔糕竟然突然飛出輪椅,來了一記漂亮的飛踢。
幾年不見,功夫長進。
原來是裝瘸,給自己備了一招殺手鐧。
最終他們將曾江移交警察。
種種情景,仿佛昨日重現,只不過這一次,守候在碼頭的紅豆終於等到了兩個人。
但是,缽仔糕沒有一同上船。
並不是真的不想,而是傲嬌。
阿佔太了解他了,便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
紅豆懷孕了。
於是三人開開心心地去到外國,回歸平常人的生活。
缽仔糕如願以償當上了三個孩子的乾爹,兼「保姆」。
六口之家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而那副《赫林之女僕》,被完好歸還給了博物館。
仔細想想,《以家人之名》和《縱橫四海》的設定簡直是驚人相似。
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在一個有著兩個爹的重組家庭裡長大。
兩個哥哥都愛著妹妹,其中一個和妹妹在一起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縱橫四海》被評價為「香港影史最佳三人行」;
而《以家人之名》卻是「難以接受」?
避免被罵登月碰瓷,香玉就不展開講演員了。
單說劇中人吧。
無論是兩位哥哥,還是紅豆妹,都對感情非常坦蕩。
他們知道彼此之間有超出兄妹的情愫,從來不藏著掖著。
給紅豆過生日的時候,缽仔糕瞞著大家給蛋糕做了手腳,把紅豆整得狼狽兮兮逃走了。
阿佔看得心疼,便認真起來:你這次玩過分了,快去哄哄她,她聽你哄。
缽仔糕老實照做,果然把紅豆哄得開心。
而他後來選擇假死,實際上也是在幫紅豆做選擇:
他和阿佔都愛著紅豆,而紅豆也對兩人都有好感;
但是,和自己相比,阿佔才是更能給她幸福的那個人。
影片裡的一段對話,充分體現了缽仔糕和阿佔的差異。
阿佔說,去偷畫不是為了那個法國人,也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紅豆的幸福。
而缽仔糕刻意忽略了對方的話裡有話,不想在此刻談兒女情長。
阿佔對這一點很不滿,直接指控他「對朋友比對喜歡的女人好」。
「你當她是提線木偶,忽冷忽熱,她對你多好是你不知道。我真希望我是你,你想沒想過她的將來和幸福?」
而缽仔糕的回答非常經典:
「有時太照顧別人的感受會失去自我,我喜歡東走走西逛逛,喜歡流浪。愛一個人,未必一定要跟她一輩子。我喜歡一朵花,未必一定要把它摘下來,我喜歡風,難道叫風停下來讓我聞一聞?我喜歡雲,難道叫雲飄下來罩著我?我喜歡海,難道就要跳海?」
他生性不羈愛自由,這和紅豆渴望婚姻家庭的願望是相悖的;
而阿佔則溫柔體貼,不僅是一個好男人,更擔得起「好丈夫」「好爸爸」。
所以,缽仔糕選擇了離開,正所謂「君子有成人之美」。
其實,故事的關鍵不僅在於如何處理「兄妹戀」,更在於如何處理「三人行」。
相依為命一同成長的三兄妹,彼此之間的感情早就從個體上升到了「家」的單位。
《縱橫四海》本意也是想致敬特呂弗的《祖與佔》——影史上最經典的三人行電影。
於是,影片中沒有你瞞我瞞的狗血三角戀,也沒有火藥味十足的愛情競賽。
相反,是三人之間的細水長流、溫情脈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種深刻的羈絆,超越了傳統親密關係的「排他性」。
親情和愛情之所以能夠共存,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放下了自私的「佔有欲」。
所以,影片才能走向如此完美的結局:三個人和孩子組成了一個家庭。
當然,這樣童話式的處理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中並不適用。
但無論如何,編劇都需要明白作品中最珍貴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是二男爭一女的狗血爛橋段嗎?
是遮遮掩掩地「以家人之名行苟且之事」嗎?
顯然不是。
最珍貴的,是讓人感到溫暖的兄妹之情。
愛情線並非不能寫。
但編劇的任務不是用愛情取代親情。
而是讓愛情與親情共存。
全文完。
原標題:《當下最火國產劇被罵上熱搜,不冤》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