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高通量測序揭示和表徵人轉錄效應因子

2020-12-17 科學網

科學家利用高通量測序揭示和表徵人轉錄效應因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5:34:28

美國史丹福大學Lacramioara Bintu和Michael C. Bassik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利用高通量測序揭示和表徵了人轉錄效應因子。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2020年12月15日的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研究人員研發了高通量檢測方法HT-recruit,其將蛋白質文庫招募到報告基因,並通過測序測量其轉錄作用。使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可以測量數千個結構域的基因沉默和激活。研究揭示了KRAB結構域抑制功能與進化年齡之間的關係,發現Homeodomain抑制因子的強度與Hox遺傳組織共線,並確定了功能未知的多個結構域活性。

利用對CRISPRi KRAB的深度突變篩選,研究人員描繪了共抑制因子結合表面圖譜,並鑑定出可提高穩定性/沉默的代替物。通過檢測238種蛋白質,研究人員發現了短至十個胺基酸的抑制因子。

最後,研究鑑定了新的激活因子結構域,包括不同的KRAB。這些結果提供了包含效應因子等600種人類蛋白質的資源庫,並揭示了探究蛋白質結構域功能的可擴展策略。

研究人員表示,成千上萬的蛋白質定位於細胞核;然而,尚不清楚哪些蛋白包含轉錄效應因子。

附:英文原文

Title: 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Transcriptional Effectors

Author: Josh Tycko, Nicole DelRosso, Gaelen T. Hess, Aradhana, Abhimanyu Banerjee, Aditya Mukund, Mike V. Van, Braeden K. Ego, David Yao, Kaitlyn Spees, Peter Suzuki, Georgi K. Marinov, Anshul Kundaje, Michael C. Bassik, Lacramioara Bintu

Issue&Volume: 2020-12-15

Abstract: Thousands of proteins localize to the nucleu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ich containtranscriptional effectors. Here, we develop HT-recruit, a pooled assay where proteinlibraries are recruited to a reporter, and their transcriptional effects are measuredby sequencing. Using this approach, we measure gene silencing and activation for thousandsof domains. We fi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ressor function and evolutionary agefor the KRAB domains, discover that Homeodomain repressor strength is collinear withHox genetic organization, and identify activities for several 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Deep mutational scanning of the CRISPRi KRAB maps the co-repressor binding surfaceand identifies substitutions that improve stability/silencing. By tiling 238 proteins,we find repressors as short as ten amino acids. Finally, we report new activator domains,including a divergent KRAB.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source of 600 human proteinscontaining effectors and demonstrate a scalable strategy for assigning functions toprotein domains.

DOI: 10.1016/j.cell.2020.11.02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541-5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由此不斷產生出巨量的分子生物學數據,這些數據有著數量巨大、關係複雜的特點,以至於不利用計算機根本無法實現數據的存儲和分析。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多細胞生物擁有不同大小的基因組,比如人的基因組比秀麗線蟲的大30倍,它們卻擁有相似數目的蛋白編碼基因。蛋白分子一直被認為是生命活動的載體和執行者。近年來隨著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的發展,研究表明80%的人類基因組序列雖然能夠轉錄表達並產生RNA ,卻不能編碼和翻譯成蛋白。由此產生了大量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其基因數量(近2萬個)和蛋白編碼基因相當。
  • 科學家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鎖定關鍵因子
    11月25日,我國科學家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用目前精度最高的生物技術對這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約530個GB的數據。」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合作,通過分析單細胞測序技術獲得的基因表達數據,從上萬個細胞中找到了年輕皮膚細胞與衰老皮膚細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區別,鎖定了決定年輕與否的關鍵因子。
  •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有袋動物胚胎發育和X染色體失活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的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5:43:54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ames M. A.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腫瘤新抗原是一種純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每個人的腫瘤上面都有特異性的抗原,研究人員由此預測新抗原,並進行針對性治療。新抗原的存在性和抗原性檢測是基於DNA而非基因表達做出的,這就需要結合單細胞測序來確定新抗原的表達強度,從而實現快速篩選。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近年研究發現,轉錄因子、轉錄中介體Mediator和RNA聚合酶等轉錄組份通過液-液相分離形成轉錄凝聚體(transcriptional condensates),激活下遊基因轉錄【1-3】。但是當沒有受到轉錄信號刺激時,這些液-液相分離的轉錄因子與其他轉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調控的尚未被闡明。
  • 科學家解碼人類皮膚衰老機制
    ,系統地揭示了皮膚衰老過程中細胞類型特異性轉錄網絡的變化。介於皮膚不同類型細胞的高度異質性和動態性,傳統的RNA測序(RNA-seq)往往只能提供細胞和組織基因表達的總體或平均水平,難以真正揭示出皮膚衰老的相關機制,而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的出現則為從單細胞水平探索皮膚生理和病理情況下轉錄組的變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 B肝新型PCR製備法,韓國科學家研發,穩健可重複高通量
    關於B肝病毒(HBV)基因組的創新製備方法,2020年8月24日發表於科學雜誌《Viruses》給出科研進展,這是一種適用於HBV基因組的高通量PCR定量DNA製備法,由韓國科學家牽頭完成並發表(見下圖)。
  • 專家論壇|袁正宏:HBV cccDNA轉錄代謝調控機制及沉默清除策略
    其他參與cccDNA形成的因子還包括Polκ、Polα等宿主DNA聚合酶、DNA連接酶Ⅰ/Ⅱ以及DNA拓補異構酶Ⅰ/Ⅱ等。近期一項體外生化系統的研究[4]提示,HBV cccDNA的形成至少需要包括人增殖細胞核抗原、複製因子C複合物、Polδ、flap內切酶1和ATP依賴性DNA連接酶Ⅰ 5個因子參與。
  • 中山大學團隊首次對人體15個器官測序,共繪製了252種細胞
    此外,T細胞和B細胞受體庫的比較和軌跡分析揭示了在不同組織之間具有不同發育狀態的T細胞和B細胞的直接克隆共享。此外,新的細胞標誌物,轉錄因子和配體-受體對在維持組織中人類細胞的體內平衡方面具有潛在的功能調控。
  • 曹雪濤院士組:揭示巨噬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它的經典活化需要IFN-γ(幹擾素-γ)預處理(啟動)和隨後的TLR(Toll-like receptor)刺激(觸發)。IFN-γ的啟動效應可促進巨噬細胞分泌更高水平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和更低水平的抗炎細胞因子,提高巨噬細胞殺菌和殺腫瘤的活性。然而,IFN-γ對巨噬細胞活化的啟動效應的潛在分子機制,仍然尚未被完全了解。
  • 貝瑞和康學術西部行 西北七省共話高通量測序
    大會邀請北京協和醫院遺傳學實驗室負責人郝娜、西京醫院醫學遺傳學實驗室張建芳教授、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遺傳中心郝勝菊主任,分別從高通量測序實驗室建設的質量控制、醫學遺傳學實驗室技術組成以及高通量測序平臺在遺傳病檢測中的應用等幾個方面,為參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寶貴經驗。貝瑞和康產品經理田川則為大家匯報了目前NextSeq  CN500基因測序儀在全國範圍內的共建實驗室的運行情況。
  • 我科學家鎖定關鍵因子
    11月25日,我國科學家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用目前精度最高的生物技術對這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約530個GB的數據。」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張維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合作,通過分析單細胞測序技術獲得的基因表達數據,從上萬個細胞中找到了年輕皮膚細胞與衰老皮膚細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區別,鎖定了決定年輕與否的關鍵因子。眼瞼皮膚蘊含你的年齡秘密「在全身的皮膚中,臉部皮膚的衰老非常明顯。」
  • 科學家有望利用晝夜節律激素—褪黑激素來治療乳腺癌!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西和美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一組在某些癌症類型(尤其是乳腺癌)中被褪黑激素(melatonin)潛在調節的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或能用來幫助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個體化療法。
  • 32歲華人學者獲青年科學家獎特等獎
    作者 | 唐鳳 科學網前不久,Science和SciLifeLab頒發的2020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32歲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曹俊越成為全球唯一特等獎獲得者,以表彰其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以及發育生物學方面的傑出成就。
  • 真邁生物發布新款國產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專家齊聚共話中國...
    10月12日,真邁生物在深圳召開了以「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為主題的國產測序平臺及應用創新論壇暨真邁生物新品發布會。會上,真邁生物重磅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款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開啟了國產基因測序儀在科研和臨床應用領域加速普及和落地的新徵程。
  •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Slide-seqV2可實現近細胞水平的高靈敏空間轉錄組學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9 13:16:42 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Fei Chen和Evan Z.
  • 科學家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
    科學家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16:53:02 日本九州大學Katsuhiko Hayashi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利用轉錄因子重建卵母細胞轉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