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身高真的有兩米嗎?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如果真如《史記》所說長「九尺六寸」,那麼孔子就高出眾人約60釐米,和籃球明星姚明幾乎一樣高。

作者丁四新,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武漢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哲學系教授,長期從事先秦兩漢哲學、出土簡帛文獻和周易經學的研究。

關於孔子的身高,學界向來多有爭議。有的說2.2米多,有的說1.91米,還有說1.92米。追究起來,這三種推測都以司馬遷「九尺六寸」的說法為依據。《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北京大學李零教授等人曾說孔子身長221.76釐米,尺量採用的是一尺為當今尺23.1釐米。一說孔子身高191釐米,認為古一尺為當今尺19.91釐米。據說,北京孔廟的孔子像採用的是1.91米身高。而曲阜孔廟採用的是1.92米身高,相較前者略有增益。

這幾天,由於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畫有孔子像並記有孔子身長尺寸的屏風,大家對這一問題又變得興奮起來,網絡上多有討論。關於海昏侯墓出土屏風所記孔子身高,先後傳出兩種說法,先是說「九尺六寸」,同司馬遷的記述;後來(11月18日),「新浪網」等發文《專家推算孔子身高1.82米,昏侯墓又出新發現》則說:「該屏風上記載孔子身高『七尺九』。」中國社會科學網即予以轉載,看來這一說法的可能性更大。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孔子畫像屏風。

不過,在筆者看來,孔子無論身高「九尺六寸」還是「七尺九寸」,都應看作漢人的記述,甚至造說,未必真的就如此。

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討論:其一,漢人對於孔子身高之具體尺寸的說法,真的完全是客觀如實的記述嗎?其二,在「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這兩種說法中,哪一個更為合理,或更為真實?其三,漢人為何要將孔子的身高「定製」為「九尺六寸」,或者「設定」為「七尺九寸」,這其中又有何種依據和特定的涵義?

在討論這三個問題之前,值得指出的是:根據考古發現,從東周到兩漢的一尺相當於今尺23.1釐米,此為學界定論。而所謂「古一尺當今尺19.91釐米」的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因此,說孔子身高「1.91米」或「1.92米」的意見,自然不能成立。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即漢人對孔子身高之具體尺寸的說法是否完全客觀如實?筆者完全認可孔子生前是一個身長十分出眾的高個子的看法。這一說法是有充分根據的。除了《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為「長人」、人皆「異之」外,山東東平出土的漢代孔子壁畫和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屏風所附記的文字都說明了這一點。不僅如此,在先秦,荀子曾說「仲尼長,子弓短」。(《荀子·非相》)根據《史記·孔子世家》的相關記述可以推論,孔子生前似乎對於自己身為「長人」曾流露出些許自鳴得意的神情。

不過,關於孔子的身高具體是多少尺多少寸,傳世及出土先秦文獻都沒有絲毫記載。然而到了漢代,卻可以看到《史記》不但有「長人」的說法,而且具體說孔子身長為「九尺六寸」,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屏風也說其身長為「七尺九寸」。在此,筆者不禁要追問,這兩個尺碼是千真萬確的嗎,是孔子生前身高的如實記載嗎?筆者認為,身長「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的兩種說法都包含著一定的真實性,是對「長人」的量化,但很難說,這兩個尺碼就是孔子生前真實而具體的身高!簡言之,無論是司馬遷所謂「九尺六寸」的說法,還是海昏侯墓出土屏風所記「七尺九寸」的尺碼,都不是對孔子生前身高完全客觀、完全真實的反映。

山東東平漢墓出土孔子見老子壁畫。

第二,在「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之間,是否存在哪一個更真實、更合理的問題?筆者認為,這兩種尺碼雖然未必就是對孔子生前身高的實錄,但在兩者之間,存在何者更為真實合理的問題。根據古尺一尺當今尺23.1釐米,可知九尺六寸就是221.76釐米,七尺九寸就是182.49釐米。而在春秋至戰國時期,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男子的平均身高約為163釐米。如此,身長「七尺九寸」意味著孔子高出眾人約20釐米。由此可以稱為「長人」,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如果像《史記》所說長「九尺六寸」,那麼孔子就高出眾人約60釐米,和籃球明星姚明幾乎一樣高。這一尺碼即使放在今天,也會給普通人帶來一定程度的壓迫和緊張感,犯「恐高症」。相比之下,將孔子的身長設定為「七尺九寸」、182.49釐米,這是比較合理的,也更為真實。我們看到,在多種出土的漢墓孔子壁畫或石畫像中,孔子大約高出他人20釐米的樣子。至於它們是不是根據「七尺九寸」的標準來繪製的?這是可以討論的。

最後,漢人為何要將孔子的身高「定製」為「九尺六寸」或「七尺九寸」?其中有何種特定涵義嗎?筆者認為,這兩個尺寸都有其特定的數理依據,是漢代的哲學思維和經學詮釋觀念的一種曲折反映。

實際上,孔子的形象在漢代經過了一次持久的聖化和神化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多個方面,對其身體的聖化和神化乃是其中之一。孔子的聖化和神化類似於「肉身成道」或者「道成肉身」的問題,而這個「道」,在漢代是以「天」、「陰陽」和「五行」來表示的。而且,「身體」的神聖化,往往是通過「天」的「象數化」來表示的。戰國以來,儒家常常通過此一方法來聖化和神化堯、舜、禹、文王和孔子等人,並上升為一種信仰。而在讖緯神學中,這種聖化和神化先師的做法表現得最為突出。吳龍燦教授說,出土屏風所記孔子身長「七尺九寸」的說法乃董仲舒所說「人副天數」(《春秋繁露·人副天數》)之一徵。筆者贊成這一看法。不僅如此,為了確定自家書籍的權威性和經典性,儒家也採取了同樣的論證手法,認為「經傳篇數皆有所法」(《論衡·正說》)。例如,關於「大衍之數的揲蓍法」,《周易·繫辭傳》說:「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又如,關於《尚書》「二十九篇」之數,漢代經師認為其二十八篇數法象四七宿(二十八宿),其一法象北鬥。

那麼,孔子身長「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這兩種數字,是否為歷代相傳的實錄,或者純為漢人無意識的設定?都不是!首先,這兩種尺碼已自矛盾,不能兩可。在古人的意識中,九、六或者七、九都是很重要的數字,具有特別的宇宙論涵義。在漢人那裡,九、六分別表示老陽、老陰之數;在《周易》文本中,九、六分別用為陽陰爻題,並分別表示「陽」和「陰」。這一點,今、帛本《易傳》說得非常清楚。對於「九尺六寸」,中國人民大學楊慶中教授有一種說法:「九、六寓意天地之間孔子最大。」這個解釋符合漢人的觀念,值得參考。至於七、九兩數,它們分別為少陽、老陽之數,也是對天道的反映。比較這兩組數字,九、六兩數陰陽相配,符合「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原理;而七、九兩數則均為陽數,可以表現西漢中後期儒家之「尚陽」的觀念,當然這一尺碼可能還顧及了「長人」的現實性和合理性問題,出土的多種漢代孔子畫像顯然考慮到了這一點。

山東嘉祥齊山出土漢畫像石局部-孔子老子相見。

至此,我們還需要追問,既然「九尺六寸」是一個極端的尺碼,那麼司馬遷為何要採用這一尺碼來「極端地」刻畫孔子的身高呢?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促使他如此作為?筆者認為,可能還有具體的歷史原因。《史記·孔子世家》說:「鮒弟子襄,年五十七。嘗為孝惠皇帝博士,遷為長沙太守,長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安國為今皇帝博士,至臨淮太守,蚤卒。」孔子的後人孔襄亦為身長「九尺六寸」!司馬遷的老師叫孔安國,孔安國曾為武帝博士;孔安國的曾祖父叫孔襄,孔襄曾為惠帝博士,他的身長也被《史記》記載為「九尺六寸」!筆者相信,這個數字很可能是由孔安國親自告訴司馬遷的。如此,我們可以說,孔子身長「九尺六寸」的尺碼,乃是由孔安國和司馬遷二人共同設定的。而他們二人是否已知「九」、「六」二數的天道寓意?答案應當是肯定的。

總之,孔子屬於所謂「長人」,這是可以肯定的。目前看來,關於孔子的身長,無論是《史記·孔子世家》的「九尺六寸」說,還是海昏侯墓出土屏風的「七尺九寸」說,都很難說是可靠的、如實的。在筆者看來,它們不過是漢人根據當時天道觀的數理而將孔子的身體形象予以「人副天數」,進而神聖化的結果。其中,「九尺六寸」這一尺碼,使用的是老陽、老陰之數,而「七尺九寸」使用的則是少陽、老陽之數。不過,比較起來,設想孔子身長為182.49釐米(「七尺九寸」),似乎更合乎所謂「長人」的常情。另外,一個人一生的身高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兩種尺碼究竟是在說其壯年的身長,還是在說其70歲左右的身高——這也是在客觀地認識孔子的身高時,我們需要注意的問題。

來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身高2米21的孔子?身高九尺六寸,這是真的嗎
    影視劇中孔子再來看關於孔子的身高,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我們按照當時西漢的一尺來計算,是23.1釐米,孔子的身高竟然到達了驚人的2.21米,與姚明都相差無幾了,要是在現代,完全能去NBA打個中鋒還綽綽有餘。
  • 孔子身高多少米?一直爭議不斷,直到古墓出土一件文物,有了答案
    不可否認的是,孔子在教育方面非常優秀,可是他在為官方面就不行了。孔子的一直並沒有做多大的官,但是他仍然名留青史。時至今日,就連外國人也學習《論語》。從古至今,孔子的影響力一直沒減退過。那麼對於後人來說,孔子身上有一個謎題一直存在爭議。
  • 孔子身高2米!他的家鄉平均身高全國第一,據稱祖先是白種人!
    孔子身高2米!他的家鄉平均身高全國第一,據稱祖先是白種人!現在的人不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可能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身高能夠更挺拔一些,但我們也知道,身高的問題跟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因素,第一個就是遺傳問題,若是家裡的兩位父母,身高都不太高,那麼孩子想長高可能是有些困難,但也不排除有外來因素的幹擾。若是後期加強鍛鍊,再加上飲食合理營養,想長高可能也不是多大的難題。而且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 身長「九尺有六寸」 孔子身高如姚明?(圖)
    因此可以推想,在男子平均身材尚不高的古代,孔子如果長得偉岸似姚明,那肯定是了不得的事情,在《論語》等典籍裡難道會不記上一筆嗎?豈止是一筆,簡直可以大書特書。然而在先秦的典籍中,卻不見有「孔子長九尺六寸」的記錄。子貢、宰予等門徒在孔子歿後,要把夫子樹為「聖人」,假如孔子確是身高九尺六寸,他們豈會忽略這個足以顯示「聖人」高大形象的數據?不會的。
  • 呂布身高三米,關羽身高兩米七?別再被騙了,真相在這兒
    平時喜歡讀《三國演義》的小夥伴,總是被古代人物的身高所震撼。由於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豐富,中國人的男性人均身高已經到了170cm,這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水準了。但是在《三國演義》裡,呂布的身高接近一丈,關羽的身高九尺,張飛身高八尺,按照一米三尺的標準計算,呂布身高接近三米,關羽兩米七,張飛身高兩米四。這是作者自己為了突出人物形象才這麼寫的嗎?還是他們確實這麼高呢?根據《三國演義》成書時間來算,明朝的度量衡是一尺33.4釐米,可是世界已知最高的人是「奧爾頓巨人」,身高2.72米。
  • 史書中說諸葛亮身高近2米,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有多高?
    說到身高,很多人會想到這樣的一種說法,諸葛亮的身高可以折算成193釐米開外,接近兩米。那麼,諸葛亮的身高,真的有那麼高嗎? 比如孔子,其身高可以折算成197釐米,比後來的諸葛亮身高僅僅略低一點而已,楚霸王項羽,被視為古今第一神勇的武士,《漢書》記載,在烏江邊,楚霸王一個人斬殺漢軍四五百人,但是楚霸王的身高,並沒有孔子高,項羽的身高大約只有190釐米,甚至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身高也高達180釐米。
  • 周潤發身高1米82,黃曉明身高1米8,兩人同框差距一目了然
    周潤發身高1米82,黃曉明身高1米8,兩人同框差距一目了然娛樂圈的俊男美女有很多,關鍵是這些人不僅僅漂亮帥氣,就連聖身高也是非常的高,男星的官方身高基本上都使1米8左右,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當兩個官方身高差不多的人在一起的時候,看點就來了,比如說黃曉明和周潤發
  • 你知道七尺男兒有多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許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為中國古代人都長的很高。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
  • 被大禹殺掉的防風氏有近5米高,現今發現的巨人化石都是偽造嗎?
    寫在史書上的除了人名是真的,其他可能都是假的;而寫在小說裡野史裡除了人名是假的,其他可能都是真的!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刻意「讓你看到的」,而真正發生的事情從來不是簡單偶然! 天蠍帶你看點不一樣的,有趣的歷史........古代巨人是不是真的,現代的巨人化石都是偽造的嗎?我們被「科學」教育是猴子進化來的,你信嗎?
  • 漫畫|孔子是個文弱書生?你可能對孔子有什麼誤解
    一提到孔子,我們想到是個儒雅隨和,充滿智慧,文弱和氣的老爺爺。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好勇」的子路、江洋大盜顏涿聚等都心甘情願的拜孔子為師,靠以理服人嗎?為什麼55歲的孔子能徒步走遍各諸侯國?為什麼遭到圍困,絕糧之際,年輕的學生都已經站不起來,而孔子卻還能撫琴唱歌?
  • 到底有多高?姚明有七尺嗎?
    很多文學作品和小說中描繪古代人的身高經常會寫到「堂堂七尺男兒」,然而現在的一尺大約是33釐米,那麼古代的男兒都有2米3之高嗎?在記載中七尺可能還算短的還有更為誇張的記載項羽身高八尺,現在算起來足足有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即有三米的身高。還有更加高的歷史記載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
  • 身高兩米四的中國第一巨人,站久了還會缺氧,網友:恐高怎麼辦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高越高越好,畢竟不論男女身材高大一些,總是能夠有更多的優勢,男孩子長得高大,更容易找女朋友,女孩子長得高挑更容易搭配出時尚感。然而如果身高高到超出常人,那也不是什麼好事情,畢竟人類會進化成現在這樣的體型,是有其道理的。
  • 古人到底有多高?我們的身高是究竟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我國古代的人有多高呢?追溯的遠一點,我們來看看孔子的身高,孔子生活的春秋戰國,距今兩千多年,孔子作為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人物,所以許多書籍上有記載他的相關信息,其中一條就是說他「九尺六寸」,這是什麼概念呢?
  • 關羽身高2米,呂布比姚明還高,你的身高放在古代又有幾尺
    那麼大家對曹操了解僅僅在於他有卓越的才智還是有頑強的意志,那麼大家知不知道他有多高呢?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描述物體的長度的單位是尺和丈。古代常說七尺男兒,那個七尺男兒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的七尺男兒和現代的猛男壯漢有什麼區別吧。相信大家都經常看過,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歷史電視劇都十分好看,劇情撲朔迷離,充滿著歷史氣息。
  • 同為身長八尺 為何諸葛亮身高一米八四而宋代的武松卻超過兩米五
    很多人對「三寸丁谷樹皮」這六個字都有誤解,認為武大郎是個腦垂體有問題的小個子。但是我們可能都理解錯了這六個字的含義,甚至可能是想歪了。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能理解錯了武大郎的身高:同為身長八尺,為何諸葛亮身高一米八四而宋代的武松卻超過兩米五?如果把三寸和丁拆開了說,那就很不合適了,而且也真的是有點小——這個咱們留著咱們以後有時間再說。
  • 身高真是一個「硬傷」,崑山有多少1米5左右的女生?
    身高對一個人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重要!非常重要!我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去形容身高的重要性了,一個人,若是特別的矮,那ta就不能任性的吃ta想吃的食物,稍微吃多一些,就開始橫向發展了,看起來更加的矮。那麼身高矮是什麼感覺?
  • 12歲身高2米21,父母皆兩米以上
    籃球這項運動,除了看重的是技巧以外,身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只要你長得夠高,足以在籃球界站穩腳跟。大家都知道,亞洲人種身高普遍不會太高,在籃球界也是很辛苦才能有所成績。目前中國女籃,有著雙塔這種強勢的陣容,李月汝兩米的身高,而另一位更是比李月汝還高,韓旭有兩米零六,兩個女孩現在年齡才二十歲不到啊,像這樣的話,她們可能還有提升的空間,可見這次女籃的實力大增了。就在清華附中,有一位年僅12歲的少女,身高居然有兩米二一,毫不誇張的說,按照這勢頭,超過姚明指日可待。
  • 沒有子路,孔子還可能周遊列國嗎?是子路成就了孔子才對
    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到各諸侯國遊學。提到孔子周遊列國就不得不提孔子的一個弟子,他的名字叫仲由,字子路。我認為沒有子路就沒有後來讚譽滿天下的孔子。首先介紹一下孔子,大家都知道他被稱為「萬世師表」,但是他的樣子可能跟大家想的有點不一樣,他可不是佝僂老頭,《史記—孔子世家》 說「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九尺六寸」是多高? 根據吳承洛先生《中國古代度量衡史》的推定,周代的一尺相當於今天的19.91釐米,孔子的身高就當於今天的一米九!而且孔子不僅禮、樂、書、數學得好,他的射、御二藝,也很好。
  • 從海昏侯墓看孔子究竟有多高?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此前文獻記載顯示孔子活到72~73歲,身高1.89米以上,但屏風上文字內容表明孔子有87歲,身高1.82米,專家認為不排除誤傳或工匠筆誤,因此屏風上的資料不能完全推翻現有史料。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漢尺(一尺合現在23.1釐米)計算,約為2.21米,和姚明個子差不多。
  • 奧特曼身高排名:迪迦53米,賽羅49米,有三個身高無法確定!
    奧特曼的身高能達到多少?四五十米算是一般的個頭了,而能達到六十米的就沒有幾人了。可是大家知道嗎,還真有幾個奧特曼的身高無法確定呢。其實昭和系的奧特曼身高都比較普通,尤其是奧特五兄弟,個子都是4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