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尹星雲)記者今天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去年,北京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6.9萬畝、城市綠地710公頃。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3.5%,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8.5%,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8.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3平方米。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增綠23.5萬畝
改革開放40年以來,首都園林綠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北京市近70%的土地被綠地覆蓋。而綠色連通性不足,森林綠地生物多樣性不豐富等問題成為了新時期園林綠化建設的巨大挑戰。「為了讓首都的綠色更完整,更有活力,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的重大決策,全面對接城市總規確定的綠色空間格局,並在2018年實現了良好的開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鄧乃平表示。
北京市在綠化隔離地區,通過騰退還綠,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化面積4.1萬畝,建設了13處城市公園、5處郊野公園,兩道綠色項鍊不斷閉合。在平原地區,綠海蔓延成片,建設大尺度森林11.7萬畝。淺山區啟動造林綠化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整治違建大棚房,完成造林綠化8.7萬畝,進一步夯實了首都的生態屏障。工程全年共完成造林綠化建設23.5萬畝,植樹 1012萬株,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
據介紹,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堅持用生態的方法解決生態問題,高質量建綠成為最大特色。比如,在規劃設計、地塊選址、工程建設各個環節,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首次提出「無界」森林概念,讓森林與山、水、城、田有機融合,共建成千畝以上綠色板塊40個、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溼地6處,打造綠色風景走廊50公裡,相互連通的綠色打通了生物遷徙的通道,豐富了生物多樣性,使森林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在造林綠化建設中利用建築垃圾和資源化處理再生骨料及衍生品480餘萬方,利用原生植被、園林廢棄物等生態措施實施裸露地治理兩萬餘畝。首都園林綠化從「綠起來」、「美起來」,到「活起來」的歷史性轉變正在發生。
20處城市森林種進市中心
去年,北京市全年完成「留白增綠」1600多公頃,建成豐臺嘉囿、石景山何家墳等城市休閒公園28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121處,隨著房山南水北調、通州鳳港減河等111公裡健康綠道的建成,全市綠道總裡程已達到821公裡,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也由2017年底的77%提高到80%,而東城新中街、西城常樂坊等地新增的20處充滿野趣的城市森林,更是讓市民感受到了「樹上有鳥、林下有草、草間有蟲」的自然之美,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高水平綠化產品。
北京市還進一步推廣應用落葉緩掃等管理措施,用帶有溫度的新管理理念,為市民親近自然提供更多的便利。
城市副中心三年增綠16.8萬畝
隨著2018年安排的45個綠化項目穩步推進,自2016年以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累計完成綠化建設16.8萬畝,其中新增林地綠地6.6萬畝、改造提升10.2萬畝,建成了5處大尺度郊野公園和森林溼地,建成各類公園16個,生態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為市級機關搬遷營造了優美的生態環境,也為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京津冀三地林業合作持續走向深入,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加快推進,「我們啟動了豐臺天賜園郊野森林公園、門頭溝永定河濱水森林公園建設,新增造林5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太行山綠化等國家級重點生態工程完成人工造林3.4萬畝,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再增綠10萬畝,累計已造林90萬畝」鄧乃平介紹。
生態美產業興 京郊農民再添綠色福祉
北京市全年通過加強村莊道路綠化、村頭公園建設、環村片林建設,在10個區、229個村實施村莊綠化4651畝,創建首都森林城鎮6個,首都綠色村莊50個。
鄉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全市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力度不斷加大。「全年發展現代高效節水果園0.8萬畝,全市果品產量6.6億公斤,果品收入40.4億元,28萬戶果農戶均果品收入1.5萬元」鄧乃平告訴記者,全市花卉種植面積達到7萬餘畝,產值12.7億元,促進農民就業1000餘戶。同時,北京市還持續開展養蜂精準幫扶工程,重點幫扶335戶低收入農戶發展蜂產業,1萬戶農民走上致富路。新發展林下經濟3.68萬畝,帶動農民就業1.43萬人。
(責編:尹星雲、高星)
2019年北京各區重點工作都在這兒! 北京市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等16個區的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2019年,北京各區的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工作都將有大動作,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區在2019年都有哪些重點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