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門口」的養老網讓老人綻開笑容

2020-12-24 新華網上海頻道

 

    小東門街道鄰家屋裡廂東街家庭生活服務站位於黃浦老城廂康家弄內,面向兩個居委5000多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圖為志願者幫助老年人測量血壓。 記者 蔣迪雯 攝

    6月的一天上午,天氣晴好,8點鐘不到,83歲的王志華阿婆從家裡出發,沿著熟悉的街道慢悠悠走了10分鐘左右,就來到了掩映在南京路繁華商圈背後的外灘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我家就住在馬路斜對面,過來是真的方便!」獨居的王阿婆是中心內設的日託站的常客,每天一早趕來報到,往往一待就是一天。

    作為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如何突破空間和資源制約,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是擺在上海主政者面前的一道考題。在「9073」基本養老格局之下,近年來,密布於上海社區、街鎮和村居的各類為老服務場所越來越多且密,一張「家門口」的養老網正發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一碗湯距離」內養老

    像王阿婆一樣,越來越多的上海老人習慣早上入託、晚上回家,在「一碗湯距離」內享受包括助餐、洗浴在內的多種便利的社區養老服務。

    這是上海近年來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的一個縮影。「見縫插針」地布局在街頭巷尾的長者照護之家、日間照料中心等場所,成為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尤其在疫情期間,老年人的「獲得感」更為明顯。位於普陀區的章家巷老年食堂,是上海第一家全年無休的老年食堂,共為周邊20多個居民區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即便堂食服務一度暫停,但食堂仍堅持每天為周邊的剛需老人送餐上門。疫情期間,上海針對社區剛需老人的上門送餐,日均達到了1.3萬客。

    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1020個助餐服務場所,其中社區長者食堂累計建成210家,集中用餐的老年助餐點共有810個,全市日均老年供餐量達10.1萬餘客。隨著疫情好轉,目前上海的社區養老服務也在有序恢復,並逐步擴大規模。據統計,目前全市上門助餐每日服務量已恢復到5萬客。

    相比城區,上海郊區養老設施較為薄弱,養老服務面臨著不能很好滿足老年人需求的窘境,社區養老的需求同樣迫切。

    為解決養老設施供給問題,近年來,松江等地探索租用農村閒置宅基地房子底樓改建為「幸福老人家」,為老人提供集中照護、上門護理等服務。

    在農村版「養老綜合服務體」內,即便不離鄉土,農村老人也能享受到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和市區老人一樣,他們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做手工,一整天同樣充實而有趣。「這樣的生活,原來我們郊區老人真是想都不敢想呀!」一位老人感慨地說。

    無論市區還是鄉郊,這張「社區嵌入式養老」網絡正編織得越來越密。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樞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68家,社區老年人助餐場所1020個,還有400多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為30多萬人提供居家上門照護服務。

    在此基礎上,今年上海還將引導建設一批示範街鎮社區,全面構建各個社區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根據規劃,到2022年,本市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在街鎮全覆蓋的基礎上數量實現翻番,不少於400家;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場所總量將達到1600家。

    社區養老注入新動能

    為了讓老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精準、全面的養老服務,在提供助餐等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合作,正源源不斷為社區養老注入新動能。

    在普陀區萬裡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歲的姚桂英老人坐在電動輪椅上,操控按鈕「行動」自如。「我前段時間摔了一跤,走路走不遠。這種輪椅現在在社區也能租了,挺方便我們老年人的,開心!」

    針對姚桂英老人這樣行動不便的群體,上海去年推出了社區康復輔具試點項目,通過將養老資源引入社區,讓有需求的老年人隨時租賃品質優良、性價比高的康復輔具,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

    這一試點今年將繼續推進,租賃網點在去年70個的基礎上,再增加80個。同時,上海初步培育建立起一支康復輔具技術諮詢師隊伍,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指導。

    與機構相比,社區在養老資源專業化方面相對不足。為此,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養老院等機構打開「圍牆」,向社區老人開放。位於閔行區的繼王敬老院,定期安排3名醫生和1名護士入駐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開展義診,頗受社區老年人的歡迎。

    在運營剛一年的錦頤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通過與街道3家三甲醫院、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專業康復機構等「醫療體」資源合作,為社區老人提供中醫理療、疾病預防、康復照護指導、健康體檢等服務,形成了「醫養結合」的特色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近年來,隨著「智慧養老」等產業的興起,科技力量也為家門口的養老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普陀區萬裡街道「愛照護」長者照護之家,依託計算機和數據分析技術,老人24小時全天候的活動軌跡顯示在後臺大屏幕上。

    「通過還原軌跡、數據倒推,可以改善服務、消除隱藏的風險點。比如針對老人易摔跤,通過倒查行動軌跡可以發現摔跤前發生了哪幾步,在哪個步驟上進行幹預或修正可以減少跌倒的概率。」管理團隊的談秋玉說。

    為了打通養老服務與老人之間的「最後一公裡」,從2018年起,上海還試行了「社區養老顧問」制度,請社區內熟悉各項民生政策,能夠整合、調配包括政府和社會在內各種民生服務資源的人,就近幫助有需要的老人。

    目前,上海已在全市街鎮、居村建立了1900家「社區養老顧問」點,擁有養老顧問2746名,去年總計服務15萬人次,服務實現了線下、線上、空中(電臺)多方位覆蓋。

    讓老年人的笑容更多

    時間一到,奉賢「睦鄰四堂間」的線上雲課堂準時開課,微信群裡,130多位社區老人互動熱烈。工作人員盧佳晨拿出準備好的講義,以語音授課的形式,教授老夥伴們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2月以來,雲課堂還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安排了剪紙、烹飪和廢物改造等13節課程,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激發了老夥伴們的興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老有所學。

    在上海,「老有所養」所指代的,絕不僅僅是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更是通過豐富的文化教育和心靈關愛,給予老年人有尊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在上海社區,多種多樣的平臺向老年人開放,幫助他們追求更為年輕和富有活力的老年生活。位於殷行街道的樂活空間,就是一處專門為社區老年人打造的集健身與娛樂為一體的服務平臺。

    69歲的劉珍子老人是這裡的常客,雖然體能不及年輕人,但在器械上鍛鍊起來,一點也不怵。「因為一些家庭問題,我一度陷入悲哀沮喪的境地不可自拔,健身後,身體健壯起來,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憧憬。」

    對另一群特殊的老年人來說,想要露出笑容並不容易。目前,上海有約20萬認知障礙老年人,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徵是遺忘和情緒反覆。為了精準關愛這一老年群體,上海於去年啟動了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

    出臺上海首份認知症友好社區標準的是長寧區,在位於虹橋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的「記憶家」平臺,志願者們通過認知刺激訓練療法,延緩老人大腦功能下降。「人老了總歸要變笨的,但是我想讓自己笨得慢一點。」一位接受治療的老人說的話讓志願者動容。

    某種程度上,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比年輕人更為迫切,遍布社區的各類睦鄰點,精準切中了老人的這一需求。街坊鄰裡組成的社區,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熟人社會,通過參加社區活動,老年人們得以保持一定的社會參與度。

    不久前,浦東新區芳香園睦鄰點終於恢復開放。見到闊別多月的老友們,李惠琴老人十分激動。「在家裡憋了幾個月,人都快鬱悶了,我們都盼著睦鄰點早點開門,可以一起做手工、拉家常。」當天,正逢社區內有老人過生日。大家還一起動手製作手擀麵,當作生日禮物送到了老人手中。(見習記者 顧傑)

相關焦點

  • 澳洲短尾矮袋鼠求抱抱 嘴角綻開大大的笑容萌化了
    澳洲短尾矮袋鼠求抱抱 嘴角綻開大大的笑容萌化了時間:2017-02-28 19:2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澳洲短尾矮袋鼠求抱抱 嘴角綻開大大的笑容萌化了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西澳洲Landsdale地區的坎貝爾 瓊斯(Campbell Jones)抓拍了一張短尾矮袋鼠的可愛近照。
  • 國民健康養老網正式上線 聚焦新時代養老產業發展
    11月21日,2017首屆國民健康養老發展研討會暨國民健康養老網發布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國內外專家、學者、機構代表和眾多行業同仁受邀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養老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老人生存問題,而是在社會倡導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前提下,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
  • 國家養老網將啟動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國養老》
    國家養老網將啟動大型人文紀錄片《大國養老》 原標題:   為了進一步解讀新時代中國特色老齡事業和產業的頂層設計及具體實施政策,全面展示各方力量尤其是社會力量對養老事業的貢獻,國家養老網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啟動拍攝大型人文紀錄片
  • 幸福養老網推薦機構:九如城康養中心
    九如城康養中心(高淳區收失能失智老人養老院)收費: 1900 元/月起床位: 200 張類型: 養老院地址:南京市高淳區經濟開發區滄溪路72號(古柏街道戴家城村)機構提供: 幸福老年養老網 - xingfulaonian.com/yanglao/u_4117.html
  • 200608「大連養老網」人到老年靠得住的三樣東西
    最終,大連養老網認為最好是有孩子來贍養老人。如果孩子不能照顧自己,更不能贍養老人,你也應該做好早期計劃。不要指望孩子為自己養老。應該提前為你的晚年做好各種準備。當你年老時,才不會和你的孩子一起受苦,可以有尊嚴地度過你的晚年。想要度過美好的晚年,早點準備沒有錯。
  • 在上海 市民驛站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溫馨港灣」
    從老年人看病取藥、日間照護、助餐助託,到滿足其文娛休閒、精神慰藉等需求……在上海,市民驛站已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溫馨港灣」。「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市民驛站設立的初衷。」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街道辦事處主任龔浩表示,隨著社區發展和舊區改造不斷推進,上海老城區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候鳥老人」。以北外灘街道為例,其社區老齡化程度達43.23%。如何讓老年人在步行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高效、優質、便捷的社區服務,是亟待破解的難題。記者了解到,市民驛站每天組織活動,讓老年人在此練書法、唱歌、跳舞、打桌球等。
  • 上海:市民驛站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溫馨港灣」
    從老年人看病取藥、日間照護、助餐助託,到滿足其文娛休閒、精神慰藉等需求……在上海,市民驛站已成為老年人「家門口的溫馨港灣」。「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市民驛站設立的初衷。」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街道辦事處主任龔浩表示,隨著社區發展和舊區改造不斷推進,上海老城區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候鳥老人」。以北外灘街道為例,其社區老齡化程度達43.23%。如何讓老年人在步行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高效、優質、便捷的社區服務,是亟待破解的難題。記者了解到,市民驛站每天組織活動,讓老年人在此練書法、唱歌、跳舞、打桌球等。
  • 他們的笑容最燦爛:美國攝影師阿魯法特拍攝的上海兒童
    他們的笑容最燦爛:美國攝影師阿魯法特拍攝的上海兒童 2020-12-10 0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煙臺萬達文華酒店送50盒「愛心月餅」給福利院老人
    水母網9月9日訊 9月8日煙臺萬達文華酒店管理層走進煙臺市芝罘社會福利院開展「月滿中秋,情系老人」中秋慰問活動,為福利院的老人們送去愛心月餅和中秋祝福。本次慰問活動中,酒店管理層為老人們送上精心準備的50盒「愛心月餅」,與老人們話家常,噓寒問暖,並且提前送上中秋佳節的關愛與祝福,使老人們深深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溫暖。在親切的祝福和聲聲的問候中,他們滄桑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感動之情溢於言表。
  • 青山區鋼花村街多措並舉 為老人提供「家門口」服務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王揚帆 通訊員向宏坤)為了解決轄區內空巢、獨居老人在生活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多措並舉,為老人提供「家門口」的貼心服務。「我們老年人出行都不方便,平時我們想找一個磨刀的地方都不容易,現在能在家門口就免費得到服務,給我們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小困擾,感謝社區黨委帶來的貼心服務。」社區居民何婆婆說。活動中,110社區自己的藝術團隊——海燕藝術團給大家精心準備了舞蹈《卓瑪泉》,時尚姐妹舞蹈隊帶來了歡快的節目《吉祥歡歌》。
  • 首批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發布
    央廣網上海12月28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的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發布會今天(28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以及各區文化旅遊部門代表,共同見證了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授牌儀式。
  • 家門口的養老中心:關愛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工作人員悉心呵護老人。李燦麗是個獨生女,一直跟隨父母生活在郴州技師學院大院裡,平時兩口子上班以後,家中父母親相依照應也樂得其中。但自從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在精神上一下子失去了依託。「我們平時工作很忙,沒時間照顧,看著媽媽天天鬱鬱寡歡,心裡很痛。」就在上個月居住的社區裡辦了一個養老服務中心,李燦麗就把母親送來了。
  • AutoCAD繪製綻開的荷花
    【示例】繪製如圖1-1所示的綻開的荷花。圖 1-1 繪製綻開的荷花(1)輸入「C」按空格鍵,繪製一個半徑為50的圓。綻開的荷花就繪製好了。喜歡的就點讚或關注吧。@ 往期推薦
  • 上海「家門口的好去處」推薦及評選活動今天啟動
    央廣網上海10月21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今天,上海正式啟動「家門口的好去處」推薦及評選,公布了16個區推薦的124家候選空間。即日起,市民遊客均可參與投票。上海不僅有外灘、陸家嘴、豫園、迪士尼等上海地標性景區景點,還有朵雲書院旗艦店、月浦生態花卉基地、康健社區體育公園、「機遇空間」、畫家街等適合走走看看。
  • 八旬老人晚飯後家門口遛彎 不慎摔跤站不起來
    原標題:家門口遛彎 八旬老人摔跤    家住南豐路的張大爺,昨天晚上吃飯完出門遛彎,沒成想摔了,還好有熱心的鄰居忙前忙後的!    晚上八點多,拍客在中心醫院見到了張大爺,他的額頭和鼻子都有擦傷,腿上也有多處磕碰的痕跡,老人告訴拍客,晚上吃完飯,他到樓下遛彎,沒想到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 古詩七律|紅綠相間春色好,金秋收穫露笑容
    《石榴花》文/彭城五月枝頭一束火,初夏綻開萬戶春紅綠相間春色好,金秋收穫露笑容。《汐兒作品》文/彭城汐兒佳作頻頻,構思精妙新穎。語句珠圓玉潤,上乘詩賦尊品。但無華麗詞藻,字字鏗鏘有聲。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社區食堂一開就「火」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社區食堂建成後,依託其在社區助餐服務中的核心樞紐作用,街道還將對已有8個助餐點提質增能,並在有需求和具備條件的居委設立家門口微型助餐點,從而構建覆蓋全社區、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1+8+X』助餐服務網絡,不斷升級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社區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濰坊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
  • 煙臺巨浪拍岸 月亮老人海浪中笑容依舊
    波濤中的月亮老人 月亮灣通往月亮老人的石板路也幾乎被水淹沒,唯獨月亮老人屹立在海浪中,笑容依舊。
  • 轉角遇見小美好 上海家門口的好去處邀你投票
    、陸家嘴、豫園、迪士尼等地標性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家門口的公園綠地、文旅場所,親民便民、宜樂宜遊,成為市民遊客愛去的新型公共空間。今天上午,上海市文旅局推出「家門口的好去處」推薦評選,公布16個區推薦的124家候選空間,邀請市民遊客投票選出自己心中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