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村的蝶變——解碼獨特的景德鎮「三寶」現象

2020-11-27 珠山區昌河街道

位於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三寶村,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北宋時期,三寶湖田窯創燒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鎮瓷業興盛千年的基礎。然而,隨著近代以來瓷土資源枯竭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三寶村逐漸衰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寶村通過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古村落煥發出「年輕態」,成了千年瓷都與世界對話的又一張新「名片」。


獨特的「三寶」現象

流水潺潺,樹木蔥蘢,風和日麗。11月13日上午,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三寶村,仿若人間仙境。人文依存自然。驅車直行,記者注意到,在10公裡的三寶村村道周邊,「景致」「真如堂」等陶瓷類文創機構,或依山而建,或逐水而棲,成功勾勒出「山水身邊走,人在畫中遊」的美好意境,濃濃的鄉愁隨處可見。

穿行在三寶村採訪,來自全國各地的創客和不同膚色的國外藝術家不時可見。偏處一隅的三寶村,如今已吸引了近200家文創機構入駐。以陶瓷文化為內核,來自全球的工藝美術人才、網際網路營銷人才等各類人才,在這裡創新創造,追夢圓夢。統計數據顯示,在戶籍人口只有767人的三寶村,目前常住「景漂」有3000多人。

有評論說:「作為國內外文藝青年們的網紅打卡聖地,如今的三寶村,已成為景德鎮極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號之一。」

「10多年前的三寶村,道路破爛、河水渾濁,人居環境惡劣,發展十分落後,大量村民外出務工,甚至直接外遷,僅馬鞍嶺村小組52戶人家就外遷了40戶。」聊起三寶村的歷史變遷,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國強有許多話要說,「10多年前,三寶村村民生活普遍困難,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願望,一直都很強烈。」

「我們遇上了一個好時代!」三寶村曾經的貧困戶王寶生自豪地說,「去年,我在家門口自主創業,賺了10多萬元。」對此,胡國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2年到2019年,三寶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從6500元增加到2.6萬元,增長4倍;村集體收入從11.71萬元增加到421.68萬元,增長36倍;9戶貧困戶27人,2016年底全部脫貧,提前4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小康之路上邁出了最為堅實的一步。


「三寶」現象解碼

從資源枯竭、發展落後的「舊三寶」,到如今繁榮興盛、人民幸福的「新三寶」,三寶村究竟走過了一條怎樣的發展之路?

優化環境,厚植髮展潛力。2014年,以厚重的陶瓷文化底蘊為依託,珠山區開始致力於將三寶村打造成集陶瓷藝術交流創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三寶國際瓷谷。珠山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改造環境、治理髒亂差入手,該區不斷完善村莊功能,同時還堅持不砍樹、不挖山、不填河,始終保持三寶村的原生態,讓三寶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充滿發展潛力的「大花園」。

文旅興村,激發發展活力。據介紹,珠山區還通過引進和培育洛客·設計中心、三寶蓬藝術聚落等一批國際化的孵化平臺,帶動、吸引國內外文創企業和「景漂」等來三寶村交流合作、創新創業,陶瓷文化的張力效應、集聚效應得到充分彰顯。此外,通過「陶瓷+旅遊」「陶瓷+網際網路」等方式打好融合牌,不斷激發新經濟新動能新業態,帶動村民就業創業,持續增收致富。

改革強村,凝聚內生動力。2018年,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珠山區又在三寶村馬鞍嶺村小組,按照資金股、資源股、技術股「三股分紅」的「三個三」模式,啟動實施了「閒雲澗·馬鞍嶺」項目。珠山區國資公司出資2100萬元註冊成立閒雲澗文化產業公司,村小組及村民以山林、土地、水系等資源作價入股分紅,讓村民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受益者。

珠山區國資公司董事長張躍軍告訴記者,在國資平臺投入1300餘萬元對馬鞍嶺的旅遊設施等進行打造後,三寶村又吸引了茶鼎軒、侃山堂陶瓷工作室等一批經營實體落戶,馬鞍嶺也被評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旅遊人數與日俱增。張躍軍表示,「三個三」模式喚醒了沉睡的馬鞍嶺,生態環境變成了發展環境,文化優勢變成了發展優勢,村民們的就業創業熱情高漲,許多原本已外遷的村民紛紛回流。如今的馬鞍嶺村小組村民,或在入駐馬鞍嶺的企業就業,或在家門口開辦陶瓷作坊、民宿等,收入都得到大幅提升。


「三寶」現象啟示

近年來,三寶村的鄉村振興實踐,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吸引了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調研。專家學者們認為,「三寶」現象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他們還指出,三寶村最重要的特質是文化,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文化。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三寶村沉澱的文化資源被盤活,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這種文化帶動、文化賦能,不僅讓整個村莊的人文環境得到改善,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同時也提升了鄉村的生活品質、品位,提振了村民的精氣神,涵養了小康的亮色,使三寶村從一個凋敝的陶瓷古村落,變成了一個令人嚮往的世外「陶」源,堪稱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的典範。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脫貧智慧」三寶村的蝶變——解碼獨特的景德鎮「三寶」現象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王景萍)位於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三寶村,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北宋時期,三寶湖田窯創燒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鎮瓷業興盛千年的基礎。然而,隨著近代以來瓷土資源枯竭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三寶村逐漸衰落。
  • 古村落煥發「年輕態」 ——解碼獨特的景德鎮「三寶」現象
    位於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三寶村,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北宋時期,三寶湖田窯創燒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鎮瓷業興盛千年的基礎。然而,隨著近代以來瓷土資源枯竭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三寶村逐漸衰落。
  • 景德鎮:三寶村和三寶國際陶藝村
    三寶國際陶藝村,其實是一片依山傍水而建的老式農宅陶瓷作坊院落。行走在青石板路上,間或有陶瓷碎片組成的圖案鑲嵌其中,石礅和房瓦上長滿青苔,愈加增添古樸、寧靜的氣息。李見深是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畢業於美國紐約州陶瓷學院並獲陶藝碩士學位,先後在日本、加拿大、美國、荷蘭等國舉辦個人陶藝作品展。在國外十幾年的經歷,讓他似乎明白了什麼是陶瓷。1998年,他在這裡買下一個叫「四家裡」的幾幢老房子。這幾幢用土牆、木頭建起來的老房子,就是今天的「三寶國際陶藝村」。
  • 景德鎮:因瓷再興,三寶村的「蝶變」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布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這是一片晨曦中老樹青竹小草互道早安的山谷,綿延近十公裡,位於「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的東南山麓。它叫三寶村,相傳從宋代開始出產瓷土,因每日出產的優質瓷土價值三個金元寶而得名。
  • 從小山村到「國際範」——江西景德鎮三寶陶藝村20年蝶變
    2018年10月19日,三寶國際陶藝村工作室中,李文英(右二)正在向來自英國的陶藝研學團成員介紹紫砂壺的製作步驟。新華社記者田耘攝李文英見證了這裡20年的蝶變,她說:「我的人生是和三寶一起成長起來的。」
  • 中國瓷都之地,被譽為景德鎮瓷谷:三寶村
    而中國古代制瓷業鼎鼎大名的地方,就是咱們江西的景德鎮了。在距景德鎮市區十餘公裡處,有個叫「三寶」的小山村。2012年此地正式更名「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博物館」。獨特的原始風情和國際遊客的紛至沓來,使三寶國際陶藝村成為遠近聞名的世外桃源。這裡的一瓷一罐,一草一物,都充滿著原始的味道,在此繁衍演變了上千年的瓷文化,散發出它獨特的令人難忘的氣息。
  • 江西景德鎮三寶村:陶瓷古村落煥發「年輕態」
    來源:光明日報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丘陵山谷之間,有一個聞名遐邇的陶瓷藝術之村——三寶村。它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隨著近代以來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和制瓷中心的轉移,這個小村落曾一度衰落。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山谷裡的世外「陶」源 三寶村處處是「寶」
    相傳三寶村從宋代開始出產瓷土,因每日出產的優質瓷土價值三個金元寶而得名。但是這座曾經的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主要瓷土原料地,隨著近代以來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一度衰落,凋敝不堪。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給了這座世外「陶」源蝶變的良機,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和良好的自然生態,讓「三寶人」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山谷裡的世外「陶」源 三寶村處處是...
    相傳三寶村從宋代開始出產瓷土,因每日出產的優質瓷土價值三個金元寶而得名。但是這座曾經的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主要瓷土原料地,隨著近代以來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一度衰落,凋敝不堪。   黨的十八大以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建設給了這座世外「陶」源蝶變的良機,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和良好的自然生態,讓「三寶人」走出了一條極具人文特色的城郊村小康發展之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陶瓷古村落三寶村的小康路
    中國日報10月26日電(記者/攝影 王健)三寶村,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因五代時期日產優質瓷土價值3個金元寶而得名,這裡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北宋時期,三寶湖田窯創燒出影青瓷,奠定了景德鎮瓷業興盛千年的基礎。隨著近代以來陶瓷原料配方的改進和制瓷中心的轉移,三寶村逐漸衰落。
  • 探尋景德鎮三寶陶藝村:古韻濃鬱世外"陶"源(圖)
    範文娟 攝    圖為景德鎮三寶陶藝村院內一角,青石板路上,間或有陶瓷碎片組成的圖案鑲嵌其中。 範文娟 攝   中新網景德鎮7月28日電(範文娟 李丹 熊穎)「英國人都有一個關於景德鎮的浪漫理想,在三寶,我找到了心中的景德鎮。」
  • 因瓷再興,三寶村的「蝶變」
    這是一片晨曦中老樹青竹小草互道早安的山谷,綿延近十公裡,位於「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的東南山麓。它叫三寶村,相傳從宋代開始出產瓷土,因每日出產的優質瓷土價值三個金元寶而得名。國慶假期,遊客慕名而來;很難想像,十幾年前這個村莊曾因瓷土礦關閉而凋敝不堪。「仿佛隱居在桃源,又不乏煙火氣。
  • 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的春天
    十幾年前偶然的衝動,旅美陶藝家李見深在 景德鎮 東郊三寶村購得幾戶農舍,隨即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造村過程。造村把最初的一些衝動、零碎的想法,在東西方之間走動的體會綜合到一個特定的空間。瓷片、窯磚、石塊、漿土,傳統的木結構與青山、翠竹、流水融在一起。
  • 慢慢漫遊景德鎮之一(夜市 陶溪川 三寶村)
    一個需要導遊的城市----景德鎮。最近去了景德鎮,在向朋友描敘時幾次聽到朋友那邊響亮的笑聲,哈哈哈哈哈,我不明白有什麼好笑的,我見到的景德鎮確實如此。到了景德市幾天之後,看到煙囪,腦子裡浮出一幅模糊的圖畫,遠近都是幾米高的煙囪,紅磚牆、泥地,身邊是一溜的地攤,攤上是各種各樣的瓷器小擺件。
  • 江西景德鎮: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
    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解碼·城市味道)本報記者 朱 磊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 「景德鎮印象」難忘陶溪川、瑤裡、古窯、三寶村的精緻行
    景德鎮!一個全國乃至世界都知名度很高的瓷器之都;一個有千年文化傳承的歷史文化名城;一個早期與漢口、佛山並列的幾大名鎮;一個文藝氣息濃鬱有著太多文藝青年的城市;卻也因瓷器產業日漸落寞苦尋產業升級的地級市!
  • 歷史感和創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青春常駐
    厚重的歷史感和靈動的創造力共生,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解碼·城市味道)本報記者 朱 磊《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第 12 版)核心閱讀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
  •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
    2015年,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切入點,景德鎮出臺《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推進御窯遺址博物館等重大文化保護項目建設,並對遍布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青春力量,釋放創新設計活力從景德鎮市區驅車,20分鐘後就到了三寶瓷谷。乍一看,這似乎只是平凡的山間小村,農人荷鋤歸來,黃狗相隨。
  • 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民宿上新,如程任享卡會員現可預訂
    大家最期待的上新又雙叒叕來了,這次如程網上新的是一家位於江西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的民宿——玖間半。陶瓷藝術是景德鎮永恆的主題,但說起三寶村,很多人最早是在紀錄片北緯30°《遠方的家》裡「古窯新風」所得知,並深深喜歡上了這個沾滿原汁原味藝術氣息的村子。
  • 陶瓷裡的文藝範——三寶國際陶藝村
    陶瓷,自古以來讓人一聽,便能想到的是景德鎮,今天聊聊位於景德鎮城東南十餘裡處,具有獨特的原始風情的世外「陶」源——三寶國際陶藝村。三寶國際陶藝村有一片農宅和陶瓷作坊,這裡你看不到鋁合金或塑鋼門窗,很多牆還是原始的「幹打壘」,什麼叫「幹打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