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的相機水平日益精進,相比於相機的笨重,易於攜帶的手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捕捉更美好的瞬間。那麼,在越來越負責的拍攝場景中,對手機的攝像配置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在我們的需求就是看到好的事物或者風景想記錄的時候拿出手機隨手去拍。而各大手機廠商也絞盡腦汁的通過硬體也好還是算法也好,去更加完善的帶給我們更好的拍照體驗。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目前的手機攝像頭該怎麼看參數,這些參數代表的什麼意思?
像素
如今,我們購買手機最常問到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手機是多少萬像素?」,好像我們對手機的像素有執念似的,不管高端機或者中端機型,都想要更高的像素。其實這種問法是沒有問題的。手機攝像頭的像素可以說是基礎,舉個例子來說,你的手機像素是30萬,那麼,即使你有再牛的傳感器或者更好的算法,那它的基礎就是30萬,到具體成像時也不會太驚豔。所以說,更高的像素會帶來更好的解析力,更多的細節和更到的圖像尺寸,對後期的修剪或者更改都有很重要幫助。
光圈和廣角
這方面的知識可能就要藉助下物理知識了。其中廣角與焦距成反比,廣角越大,焦距越短。焦距與鏡頭的厚度成正比,焦距如果越短那鏡頭模組的厚度就越小。大家看起來可能比較暈。小編還是通俗易懂的給大家解釋一下。目前手機上搭載的超廣角鏡頭來舉例,超廣角鏡頭可視範圍更廣,那它其中的光學設計就要越複雜。光圈非常好理解,如果光圈的數值越小,則硬體上的光圈越大。大光圈可以有更大的進光量提高快門速度。
傳感器
如果大家經常看些數碼的評測欄目的話,應該會經常聽到「感光元件」這個名詞。不錯,感光元件就是相機的傳感器中的一種。目前,手機端搭載的感光元件基本是兩類CCD和CMOS。CCD的優點就是成像質量更好,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工藝複雜、成本高、功耗高等。已經不適合搭載在目前主流的機型上使用。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採用CMOS。通俗講,單位像素麵積越大,成像的效果就越好,但是,同等像素數目下,單位像素麵積大,感光元件的面積厚度也就會增加。所以,現在主流旗艦機型主要是在找一個平衡,整體手機設計上搭載多大或者多厚的感光元件和成像畫質上尋找一個平衡點。
鏡頭
傳統的數位相機鏡頭是由多鏡片共同組成,在實際應用中又分為不同的鏡頭組。而目前的手機鏡頭也是有多個鏡片組成的鏡頭組。在鏡頭參數中,大家要理解兩個重要的點。1、鏡片的材質,主流的就是玻璃和塑料。玻璃透光率更好,光學性能也更佳,但是跟塑料相比可塑性不強。2、鏡片數量,理論上鏡片數量越多越好,但是單獨的鏡片數量和鏡頭組是無法判斷成像素質的。
最後,就是軟體算法。如果說硬體基礎很紮實了,必須有更優化的算法做支持才可以發揮這枚鏡頭的最大性能。目前,主流的廠商有時候採用的攝像頭硬體可能是一樣的,但是真正到手機成像的時候就各有風格。這就是軟體算法的魅力。同樣,算法在成像素質上各大手機廠商拉開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