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仙人黃公望

2021-02-19 藝術臺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


 

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中年當過中臺察院椽吏,後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帶賣卜。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


 


《富春山居圖》原(無用師) 33X680.87


 

黃公望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


 


《九峰雪霽圖》


 

黃公望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茂林虛閣 》 水墨絹本


 

黃公望創世名作《富春山居圖》已被燒成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稱《無用師卷》,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溪山圖》


 

南宋山水畫之變,始於趙孟頫,成於黃公望,遂為百代之師。繼趙孟頫之後,黃公望徹底改變了南宋後期院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一代風貌。


 


《水閣清幽》


 


《陡壑密林》


 


《天池石壁圖》 絹本設色 縱139.4釐米 橫57.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快雪時晴圖 (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29.7 x 104.6 公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快雪時晴圖 (局部放大)


 


《 秋山幽寂》


 


《山水》 畫於元順帝至正九年 (1349)。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名畫薈萃(冊)。


 


《山水》 畫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 (1351)。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集古圖繪(冊)。


 


《 溪山圖》絹本。縱161.8公分,橫46公分。

此幅度"淺絳山水"描繪出具有野逸氣氛的山水景色。山峰巍峨,野草茂盛,樹木成叢,林木氤氳,有小路蜿蜒其中,空靈曼妙。


 


《溪亭秋色》 (軸) 作於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 ( 又稱《剩山圖》) 尺幅:縱31.8公分,橫51.4公分。藏於浙江博物館。


 


《畫張雨山居圖》 冊 臺北故宮藏

 


《九品蓮花》卷  臺北故宮藏


 


《山水》


 


《山水》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富春山居圖》


 

2011年6月1日,黃公望的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圖》的兩半,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合璧。根據記載,《富春山居圖》在明代曾被著名畫家沈周、大書畫家董其昌所珍藏,後來轉入宜興收藏家吳之矩之手。吳死後傳給兒子吳洪裕。吳洪裕是狂熱收藏家,愛畫若至寶,臨死前要求兒子以畫「殉葬」。他的子侄吳靜庵從爐火中把畫搶救出來,但已燒去一些,畫也因此分成兩截。


 

 

歡迎關注藝術臺

精緻藝術,精緻生活

 

相關焦點

  • 一代宗師、全真道士黃公望創「淺絳山水」,領銜「元四家」
    說到元代著名畫家,無法不提黃公望,他乃「元四家」之首,「元四家」即他和吳鎮、倪瓚、王蒙。他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元初大家趙孟指授。黃公望乃一代宗師,他創造了「淺絳山水」。黃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陸,名堅,字子久,號一峰,又號井西老人、大痴,常熟(今江蘇常熟)人。黃公望幼時父母雙亡,是個孤兒,後來被過繼給一位被人們尊稱為「黃公」的老頭。黃公看他聰明伶俐,特別喜歡他,就說「吾望子久矣」,因此給他取名為「黃公望」。黃公望中年當過官,為都察院掾吏,50歲後皈依「全真教」,別號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帶賣卜為生。
  • 「黃公望傳」黃公望簡歷附
    他就是《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他誕生750周年了。黃公望的籍貫在文獻上有9種記載,即江蘇常熟、浙江平陽、杭州、富陽、瑞安、永嘉、衢州、福建莆田、湖北黃岡。但未見黃公望完整的生平簡歷記載,這是否表明黃公望因幼年喪父而居無定所,似乎是一個籍貫不清、姓氏不明、門第低微、職位不振,又入過獄,最後出家當道士的升鬥小民?
  • 黃公望作品欣賞(二)
    《天池石壁圖》元 黃公望立軸 絹本 淺絳 139.4x57.3釐米收藏:故宮博物院藏《天池石壁圖》局部2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服膺全真教之後,號大痴道人,子久學畫師法董,巨,兼習李成,後得同時代趙孟頫指授,終成「元四家」之首。
  • 黃公望——元代書法家、畫家
    因黃公望父親得子後,友人來賀,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黃父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蘇常熟人。一說浙江平陽人,因他的《山居圖》自題落款為「大痴道人平陽黃公望」。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
  • 淺談黃公望畫作及其價值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黃公望,這位作為元四家之首的大畫家,曾一度令古人陷入其身世之謎的爭論,究竟是何其人物,其畫如何,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黃公望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畫家。元至元中時期,浙西廉訪徐瑛闢為書吏,被誣入獄,出獄後師事金月巖入全真道。曾住持萬壽宮,提點開元宮。後往來松江、杭州等地,賣卜為生。晚年住於杭州筲箕泉,86歲時逝世。黃公望作為道士,出過《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那麼又是大畫家的他,又有何著作呢?
  • 黃公望的涅槃——文/江海濱
    到了命名「黃公望」站點下,恰恰日頭當空,馬路邊一側是幽藍的富春支脈,一側便是黃公望風情小鎮及黃公望隱居地所在。路口有黃公望執筆躺臥雕像與小蓮池。沿著指示牌一路尋跡,必經公望路有黃公望村黨群服務中心,意外的是一個久遠的道家畫者名字,在這裡成為了主流民間一致性意識標牌,時時處處可見富陽人對黃公望的倚重和推揚。
  • 黃公望 | 國畫作品鑑賞
    《題畫》元·黃公望茂林石磴小亭邊,遙望雲山隔淡煙。卻憶舊遊何處是?翠蛟亭下看流泉。黃公望黃公望曾為中臺察院掾吏,一度入獄;後入全真教,往來杭州、松江等地賣卜。元大德三年(1299年),黃公望開始學畫,大約元貞元年(1295年)到至大三年(1310年)在杭州時受業於趙孟頫。工書法,通音律,善詩詞散曲。尤擅畫山水,得趙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水墨、淺絳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畫,氣勢雄秀,筆簡而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
  • 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曾有無數後人去富春江一帶尋找黃公望筆下的實景,甚至拍下照片回來作比對,一邊看一邊感嘆,黃公望畫出來的富春江秋初風貌,要比照片更有意境。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
  • 富春山居——元四家之黃公望畫選
    全真派道士。本姓陸(有待考證),名堅,漢族,平江常熟人氏;後過繼永嘉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後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道藏》收入金月巖編、黃公望傳《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同時,他著有《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等傳世。
  • 「黃公望傳」黃公望傳結尾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為了尋找精神上的慰藉,也為了找一頂保護傘(當時入道的人可以避免賦稅、兵役,還享受某些特權)改變生活境遇,他參加了全真教,與諸多懷才不遇的人士一道,過著名正言順的漂泊生活。這又讓他更廣泛深入地接觸社會現實,接觸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理論;掌握了表達大眾情懷的本領。
  • 黃公望精通《周易》:曾以佔卜為生
    黃公望出家當了全真道士,自號大痴道人。倪瓚出身於道士世家,初奉佛教禪宗,後入全真道。王蒙自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其思想深受信奉道教的外祖父趙孟頫影響。吳鎮號梅花道人,又號梅道人、梅沙彌、梅花閹主等,自題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墓,既信道,又信佛。
  • 全真教眾黃公望,50歲學畫,84歲完成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他的養父盼望能得個兒子很久了,一直盼到九十多歲,因為「黃公望子久矣」,就取名黃公望,字子久。黃家是讀書世家,可惜時運不濟,科舉制度被廢除。人到中年,45歲黃公望才成為一個文吏。他上司張閭激起民怨,導致農民聚眾起義。受到張閭牽連,黃公望蒙冤入獄兩年,出來時經47歲了。一日,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黃公望
    黃公望----天下唯公,德隆望重黃公望:黃姓,名公望,字子久,黃公望曾為中臺察院掾吏,一度入獄;後入全真教,往來杭州、松江等地賣卜。黃公望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於七十歲以後,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9釐米,高33釐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一帶的秋天景色。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
  • 藝林巨擘——黃公望山水畫再認識
    出獄後,自知仕途無望,於是投身道門,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過著賣卜為生,收徒為業,詩畫為伴,浪跡江湖,黃冠道服的道士生涯。黃公望入全真教當道士,既是他人生道路上生活和行為舉止的一大變化,也是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使他的生平增添了許多的神秘色彩,也對他的人生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名家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賞
    ▼《九峰雪霽圖》黃公望 元 紙本,墨筆,縱117釐米,橫55.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九峰雪霽圖》黃公望 元●《九峰雪霽圖》作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為黃公望作者以水墨寫意的手法匯集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體現了作者對道教全真教的崇拜。圖中繪高嶺競立,層巖峰起,丘壑嶢崢,凍樹蕭瑟,幾間鄉村民居房舍依山傍水座落於山坳中,周圍叢林茂密,銀裝素裹,表現隆冬臘月、氣候嚴寒的山區景象。中、近景以幹筆勾廓疊石,坡邊微染赭黃,遠處九峰留白,以淡墨襯染出雪山,山中小樹用細筆勾描,樹幹如「竹根」,樹枝如「花鬍」。
  • 黃公望:用畫筆讓自己的功名流芳百世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蹉跎了歲月,等從獄中出來的黃公望心是涼了,本以為一腔熱血,憑藉著滿腹才華也能夠在這人世間混出個名堂來。出獄後的的黃公望也算是看破了紅塵,入了全真派,做了一名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道士。
  • 黃公望的傳奇人生:80多歲創作出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
    山水畫長卷《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遺存後世影響最大的一幅作品,該作品充分體現了他傑出、超凡的藝術成就。富春山居圖局部黃公望簡介黃公望(1269—1354),本名陸堅,號大痴,字子久,與王蒙、倪瓚、吳鎮並稱為"元四家"。
  • 道士畫家黃公望的山水大作賞析
    山水畫大家黃公望乃是全真教道士,這是我們前面介紹的繼僧人畫家之後的一位道教的大畫家。黃公望為元朝人。是一位早年從政後又看破紅塵皈依道教的大藝術家,當時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並稱山水畫的大大師級人物。他的山水畫筆力雄渾、線條莽蒼富於變化,對山石的刻畫富於變化。
  • 一個黃公望 兩幅富春圖
    原標題:一個黃公望 兩幅富春圖   ■《富春大嶺圖》   黃公望名和字的得來據說是有典故的。黃公望本姓陸,名堅,幼年失怙,家貧無所依,被過繼給浙江永嘉一戶黃姓人家,因此改姓黃。
  •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五十歲學畫山水,八十歲畫出了這幅
    一代名師黃公望 黃公望,本姓陸,名堅,江蘇常熟人,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而改姓黃。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等。曾為小吏,因張閭案牽連入獄,出獄後歸隱不仕,皈依全真教,寄情於山水。常往來於杭州、松江、虞山等地。工書法、詩詞,善散曲,通音韻,50歲左右始畫山水。晚年變法後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