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過三樣,明月、月餅、還有思鄉的遊子……

2020-12-24 成都美食微攻略

中秋不過三樣,明月、月餅、還有思鄉的遊子。見過很多畫中秋的畫,也無非是是這三樣,一輪明月懸於空中,底下站著個不知所措的遊子,身邊小桌上擺著三四個凌亂的月餅。這就是中秋畫作。

中秋的明月是圓的。天漸漸黑下來,只見東山上露出一點點銀光,那是月的邊緣,稍後,半個月亮已從東山的包圍中掙脫,將皎白的月光灑向略有蕭瑟的大地,點亮了山的邊沿,使東山的輪廓起伏顯現出來。終於,月亮完全掙脫群山的包圍,將自己完美的酮體完全展現,似一輪碩大的白玉盤,鑲嵌在漆黑一片的天穹中,毫無保留地散發出它積蓄了一年的光。在此時的黑夜中,猛然出現這麼一輪月,照亮了天上,照亮了人間。

中秋的月餅是甜的。月餅是中秋一絕,可現在基本上買不到老月餅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花式新月餅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專賣店裡,口味各異,蛋黃蓮蓉的,芝麻核桃的,奶油草莓的,還有燕窩的,西湖牛肉的等等,真佩服人類有如此創意。可每次,我總是到處尋找,買那麼一盒老月餅,回味回味老匠人、老手藝。吃著新式的月餅,總覺得人們太關注外表,而少了裡面餡料的古樸味道。但吃著老月餅,多了一份香甜的思念,多了一份傳承的濃厚。

中秋思鄉的遊子是苦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八月十五,圓月掛於天幕,華燈初上,本是一家團圓的日子,可那些仍在城市各個角落為建設做出貢獻的務工人員們,在工地上吃頓飯,喝點兒小酒,也算是頓團圓飯了。在這每年的八月十五,月下到底有多少鬱郁獨行的背影呢?我們是數不清的。那些人,怕看見月亮,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呦;甚至怕抬頭,因為抬頭就會見著那明月,因此他們往往帶著一頂鴨舌帽,變得不健談了起來。我曾經見過很多這類人,看著他們奔走在大街小巷的背影,那一刻,心裡悸然一動,大概是同情,或許還有其他的吧……

情緒至此,遂作詩一首:

月兒圓圓凌枝頭,月下遊子一人愁。

品賞月餅覺無味,不是懷人是悲秋。

我懷念這樣的中秋。

相關焦點

  • 中秋 明月 月餅 茶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 中秋月餅 全球華人思鄉符號(組圖)
    …而對全球華人而言,中秋月餅成為思鄉的特殊符號,一塊小小的月餅,成為華人吉祥、團圓的象徵。中秋節或始於唐朝八月十五賞月唐詩達111首月亮崇拜、月亮神話與中秋祭祀的習俗在周代以前就產生了。「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也稱「中秋」。
  • 故鄉中秋明月啥模樣
    父親讀過私塾,小時候每逢中秋常教我幾句古詩,諸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朦朧淡月雲來去」「中天月色好誰看」之類。後來進了大學中文系的門檻,在圖書館裡抄了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還有「十二度月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等等。以前認為故鄉的中秋是和月亮連在一起的,現在又認為故鄉的月亮是和詩連在一起的。
  • 中秋節想家的句子,但願月圓人亦圓!
    一、中秋,是一扇厚厚的門,門內是故鄉,門外是遠方。二、中秋時節月圓圓,離鄉遊子思爹娘,願得人人票一張,背起行囊返家鄉。祝中秋合家團圓、美美滿滿。三、月兒圓圓是家鄉的源泉,股股甘甜把夢實現﹔月兒彎彎是思想的客船,載著遊子把夢尋遍。願天下有夢的人中秋節夢圓!
  • 望月懷遠 月餅香溢中國城
    同一個中秋夜,同一輪浩瀚月。明月千古總相似,卻引發了多少離人淚,牽動了多少父母心。在中秋節這個合家歡聚的日子裡,分散在海角天涯的親人、友人,只能共同仰望那一輪明月,來思念、回望曾經歡聚一堂、共品中秋月餅的親朋好友。
  • 【我們的節日·中秋】遊子話中秋:明月升處是故鄉
    古再麗努爾教孩子們用超輕黏土做月餅。  天山網訊(記者王娜 王晶晶攝影報導)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中秋回家已非每個人的唯一選擇,有人熱切期盼回家吃頓團圓飯,有人卻為了夢想留在他鄉,每一個不能團聚的背後都有一個溫馨的正能量故事。  為給一群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把黏土揉圓,再輕輕按扁,想像一下你們吃的月餅長啥樣?」
  • 月餅、白酒、大閘蟹仍是中秋送禮「老三件」五芳齋等品牌銷售靠前
    其中,月餅、白酒、大閘蟹是「孝心單」的主菜,中秋送月餅是首選;大閘蟹自己吃不到,但可以買了送親人;53度飛天茅臺成箱買,無論是送家人還是送朋友都買的毫不手軟。月餅消費上,美心、稻香村等知名品牌是海外遊子送親人的首選。口味上,流心奶黃、榴槤、冰皮等非傳統新口味更受歡迎,地域性十足的「鮮肉」現烤月餅、與傳統文化結合的網紅文創月餅也被用來寄託鄉情。
  • 中秋習俗記:丹桂飄香八月半,仲秋時節好風光,一輪明月寄相思
    中秋節是一個與月亮有關的節日,作為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靈寄託,八月十五夜空中的那一輪明月,就像遊子熱切盼歸的心情,總是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談起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和思鄉情懷,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古詩詞。
  • 中秋佳節在古代是怎麼形成的,和外國有關係嗎
    而如今,疫情得到控制,眼下又是雙節將至,大家把積壓在心底的那份團圓的心情,要在十一與親友訴說,中秋的祝福在家人團聚乾杯的美酒裡,在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歡聲笑語中,此時天上高高懸掛的明月照亮了團圓的家與思鄉的人。讓我們在把酒言歡中,談談中秋佳節的來歷與人們為什麼在中秋節寄託思念。
  • 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
    中秋賞月風俗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對中秋圓月賦予極大的熱情,留下了很多以望月、賞月為題的詩歌。如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抒發了詩人於「三五二八夜」在城西門官署中賞月之時引發的「客遊厭苦辛,仕子倦飄塵」情緒。全詩風格清麗柔弱,詩的末二句「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表達出對玩月之夜的無限留戀和對知音的深切懷念。
  • 一輪明月一盒月餅一壺老酒喜迎中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秋佳節,自古都有聚飲、賞月、品餅的習俗,更流傳下來了許多優雅的詩詞名句傳頌至今。可見,美酒、美食配上飽含相思的圓月,都能讓人心曠神怡,怦然心動,詩興大發。    中秋很短,思念很長。每逢中秋佳節,那塊小小的月餅,勾起了許多人深深的思念。
  • 創意月餅盒|設計師的浪漫,盒子秒變「明月高臺」,美到尖叫
    中秋將至,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身體中思鄉的細胞仿佛被喚醒似的,開始掐著日子等待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光。在月圓下,與家人、朋友圍桌而坐,賞月、吃月餅、時光縫隙全被歡聲笑語所填滿。今天推薦一款最具詩情畫意的月餅—明月入懷月餅禮盒要介紹這款「明月入懷」月餅,用詩歌就足夠了。「高臺望明月,長空舞雲煙。」
  • 湖南邵陽池敏華:話中秋·望明月·思家鄉·想親人
    」三「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玉食皆入口,此餅乃獨絕。」中秋節祭月、賞月、吃月餅,其實這月餅起源有多種說法,略舉幾例:一、據說始於元代。當時中原人們不堪忍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聯合各路義軍,計劃在八月十五起義。
  • 古今共明月,美食話中秋——「吃貨」的文學修養
    古今共明月,美食話中秋。 中秋將至,佳餚當前,「隱忍」了一個夏天的俊男靚女秒變「吃貨」,開啟「貼秋膘」模式。不過,「吃貨」自古有之,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的「吃貨們」在追求美食上就與今人毫不遜色,甚至更勝一籌。
  • 中秋節思念親人的詩句古詩說說 中秋表想家思鄉的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思念親人的詩句古詩說說 中秋表想家思鄉的句子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月夕、秋節八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我國乃至整個漢文化圈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曆八月十五,人們紛紛團聚一堂,聚會賞月,慶祝豐收,祈福美滿。
  • 葡萄牙華人:疫情阻擋不住中秋思鄉之情
    「中秋」是中國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寓意著「團圓」,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用月亮寄託深情。遠在大洋彼岸的華人,在中秋佳節之際,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思念,同時外國友人也對我們送來了殷切的祝福。潘武葡萄牙裡斯本華僑潘武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因為新冠疫情,葡萄牙華人以及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這個中秋送什麼?元祖雪月餅是首選!
    在外遠行的遊子不約而同地表示:「當然是合家團圓的中秋了!」中秋佳節,「遊子歸鄉,家人團聚」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早已刻入中國人的骨髓。然而中秋回家,給親朋好友帶些什麼呢?元祖雪月餅適時出現,前來解救選擇困難症的你。
  • 今日中秋節|古詩詞裡的中秋與明月
    中秋賞月風俗約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對中秋圓月賦予極大的熱情,留下了很多以望月、賞月為題的詩歌。如南朝宋文學家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抒發了詩人於「三五二八夜」在城西門官署中賞月之時引發的「客遊厭苦辛,仕子倦飄塵」情緒。全詩風格清麗柔弱,詩的末二句「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表達出對玩月之夜的無限留戀和對知音的深切懷念。
  • 中秋佳節將至,除了月餅還有哪些應節食品!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季節各式各樣的美食佳果都會被呈現在大家面前。大家一起來聊一聊你的家鄉都有哪些讓人惦記的應節食品!中秋月餅在廣東,首選就是中秋月餅!廣式月餅受眾程度越來越高,現在不僅僅是廣東人喜愛,全國各地都會在中秋時品嘗一番廣式月餅。
  • 今年中秋怎麼過? 吃家鄉菜、DIY家鄉月餅、搶紅包
    2016年9月17日訊,今天是中秋小長假最後一天了,京城的人們也在以各種方式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吃家鄉菜、自製月餅,和家人一起搶紅包…… 昨天,小林她們幾個老鄉特地挑了一個安徽菜館,而且特意選擇了一個距離大家都比較近的,「你看我住大東邊,還有個老鄉在海澱中關村那邊,還有在望京的,這次就匯聚在中間吧。」到了菜館,小林說,還真碰上了幾桌老鄉,「一聽說話就是自己家那邊的口音,聽著特別親切,上前一問都能攀上關係。」據小林說,當天菜館裡熱賣的菜餚都是家鄉特色菜,「臭鱖魚、炸酥丸子都賣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