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東:最初的文明

2020-12-13 百家號

西方文明的起源地

說到西方文明的發源,我們知道主要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那麼這兩個文明又受到哪的啟發呢?在近東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它屬於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文明的一部分,這被當地人稱作瓦卡爾,其石丘的古建築群中就有烏魯克遺蹟。這就是被古代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現在位於伊拉克的南部。

西方文明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近東,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古埃及人創造了能與現代西方文明相聯繫的思想和制度。那麼在此之前,人類的生活方式又當如何呢,我們必須要去了解人類的起源並考察史前文明。

最早的人類

我們翻開歷史書,能看見裡面介紹到,人類起源於大約150萬年前的非洲,由於某種原因遷徙到歐洲和亞洲。然後會給你介紹人類的演化,從最早的南方古猿到直立人到智人,然後到尼安德特人,最後大約在公元20萬年前出現的現代智人。這是一個什麼過程呢,其實我們人類有很多親戚,如果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分的話,尼安德特人就屬於人科下面的一個種,但是由於環境、競爭和其他原因最後就只剩下我們了,現代智人。

尼安德特人

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從舊石器時代的狩獵採集到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文明,並演化出了家庭和社會關係。隨著農業革命的到來,又迎來了青銅時代和後來的鐵器時代。隨著工具的改進,社會衍生出來軍隊並開始出現了帶圍牆的城市,城市文明正穩步到來。

文明的出現

早期的人類出現了小規模的群體,並產生了簡單的文化。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更複雜的文明形式出現了。有一個箱子上刻著這樣一個場景,上面有國王、軍隊和戰車,每輛戰車有兩個人,一個駕車一個持矛。這是來自約公元前27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王室墓葬中所發現的刻在箱子上的「王室標準的生活情境」。

王室標準生活情境

在此期間出現了一個叫漢謨拉比的人,漢謨拉比法典就是他統治時期所創,由於他重新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便自稱自己為「巴比倫的太陽,四海臣服的國王」。

文明的發展離不開文字,與美索不達米亞同時期的埃及出現了楔形文字,其中有記載一段詩文叫作「尼羅河贈禮」。大意就是說,他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食物,是各種產品的創造者,是尊敬的神等等,這些類似的描述。

楔形文字的代表,錐形碑

說到埃及就不得不提它的宗教了,因為它是埃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埃及的神往往會和許多天體和自然力量聯繫在一起,比如太陽神和土地神。

對死者的審判

作為埃及文明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金字塔,就是用於祭祀死者的大建築群的一部分。大的金字塔是國王的陵墓,小的是皇族成員的金字塔。

吉薩的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古代埃及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一夫一妻是普遍現象,當然法老是有權妻妾成群的只是其地位不太一樣,在生活水平上普通老百姓和貴族還是有蠻大的差距。

埃及富人的生活
埃及普通人的生活

後來埃及遭到閃米特人的入侵,當然他們也為埃及人帶來了青銅器。隨著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的衰落,約公元前1200年,海洋民族的崛起帶來了新的國家模式,這些邦國最終將發展成為古代近東的大帝國。

相關焦點

  • 近東文明才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譬如說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古希臘文化之上的,這種觀點就是一種滯後的成見。事實上,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古希臘文化並不是一種母文化,而是近東文明的衍生和次衍生文化。換言之,撇開近東文明,所謂古希臘文化是不可想像的。早先,由於「歐洲中心論」的偏見,古希臘文化被吹噓成獨一無二且輝煌至極。
  • 近東詩歌的影響
    也許是由於有著局外人的優勢,他發現,現代西方古典學存在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那就是忽視古代希臘和"東方"文明之間的聯繫,並由此而展開了他的研究。在書中,他對整個現代西方古典學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認為古代希臘人在解釋自己文明的起源時,強調它和"東方"、特別是和腓尼基以及埃及的聯繫。伯納爾把這種解釋稱為"古代模式"。
  • 古代世界可劃分為幾大文明體系
    與亞歐非大陸相比,美洲大陸不僅面積要小得多,而且其南北狹長的地形使其不能像亞歐非大陸那樣交流方便,因此在海洋時代到來之前,美洲大陸的文明要遠遠落後於亞歐非大陸的文明。至於世界的孤島大洋洲、荒無人煙的南極洲更是被排除在古代文明史之外。因此亞歐非大陸上的文明史將是大航海時代到來之前世界古代史的重點。
  • 近東之文化 文明之初始——芝加哥大學近東博物館
    說來也巧,行前並沒有仔細做過關於這所博物館的功課,在住家問我是想去水族館還是近東博物館的時候,我幾乎沒怎麼考慮就選擇了近東博物館,這也是當時的一大幸運了! 芝加哥大學校園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下屬的近東博物館,展品包括了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波斯、敘利亞、古米吉多(現巴勒斯坦)等地的古老藝術品。
  • 講座︱李政:西臺人是如何成為古代近東地區的領導者的
    他們與之後的文明間有何種聯繫?這些又能帶給21世紀的我們哪些思考?2018年5月16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舉辦了以「西臺人與古代世界」為題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亞系的李政教授主講,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的歐陽曉莉副教授主持。
  • 人類的文明最初來自哪裡?不是古希臘,不是古埃及,不是古中國
    當拿破崙於1799年到達埃及的時候,他帶領他的學者們研究並試圖解釋這些古代奇蹟。他的一位官員發現,在靠近羅塞塔的地方有一塊石板,是公元前196年刻立的,上面用古埃及象形文字雕刻了一個宣言對古代埃及文字和語言的解讀,以及考古學的成就表明,早在希臘文明之前,埃及文明就有了很高的成就。資料記錄,在大約公元前3100年,古代埃及人就有了皇室和王朝,比古希臘文明早了整整兩千年。
  • 埃及、希臘與羅馬:古代地中海文明
    ◎ 編輯推薦☆本書自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後受到了廣大師生以及普通讀者的好評,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經歷了兩次全面修訂,補充了近20年間古代史領域的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始終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選擇☆作者曾廣泛遊歷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遺址,以旅行家的筆調將古代歷史娓娓道來☆書中共有88幅精美插圖、20幅詳細地圖、13幅建築平面圖,幫助讀者在視覺層面對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阿爾米納:希臘與近東文明交匯的集散中心
    邁錫尼衰亡後基本中斷的希臘與東方的文明交流活動,也從這一時期再度興起。希臘文明深受東方古老文明的影響,甚至有學者將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650年稱為希臘歷史上的「東方化時代」。在關於希臘殖民運動和「東方化時代」的研究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第一,希臘人殖民運動的足跡是否如傳統觀點所認為的主要集中於愛琴海東岸、黑海沿岸和地中海西部,是否進一步深入到利凡特地區?
  • 中外文化交流史:古代近東是偉大文明的搖籃(下)
    幼發拉底河距離尼羅河東北上千英裡,自北向南流向,而尼羅河卻是自南向北流向;但是幼發拉底河流域在很多方面同尼羅河流域極其相似,它們約在同一時間成為兩種相似的文明。在幼發拉底河發源地亞美尼亞山嶺,同時還有一條大河流出,叫作底格裡斯河。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嚴肅文學無書荒:西方經典書目推薦-神權時代(古代近東)
    這份書目的時間跨度很大,從西方古代時期到當代,每個時期都列出了一些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本身具有較高的審美趣味,涉及到宗教、哲學、文學、歷史及科學等各個領域。對於想要對西方文學有個全面性的大概了解的讀者來說,這份書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先給大家推薦神權時代的古代近東的經典作品。
  • 袁指揮:家庭術語形塑青銅時代近東外交
    外交出現在遙遠的古代,外交慣例和制度則出現較晚。在外交慣例或制度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間外交關係的定位問題。在青銅時代(前3400—前1200或前1100年)近東各國豐富多彩的外交活動中,各國借用家庭術語和家庭模式來定位彼此的關係。
  • 青銅時代的安納託利亞文明
    &nbsp&nbsp&nbsp&nbsp青銅時代的安納託利亞文明&nbsp&nbsp&nbsp&nbsp青銅時代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互動往往因為文獻和材料的缺乏而被忽視,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對古代安納託利亞文明研究的深入,東西方早期文明交流的圖景得以逐漸顯現。
  • 古埃及:最古老文明的發展以及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近東"文明研究的基礎上,擴大到地中海文明研究的新領域中,把埃及與希臘、羅馬文明聯繫在一起,而且還要在全球化視野中評價古埃及文明。第二是在繼續擴大埃及文明研究的新領域的同時,古埃及文明專門研究更加深入化。其中地中海文明中的古埃及文明的部分得到了肯定。並且地中海文明對研究周邊海域的文明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埃及、希臘和羅馬:古代地中海文明》中,C·弗裡曼強調,這是現代學者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 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流變及其特色
    作者:王鐵錚(系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   古代北非是多種古文明匯聚、碰撞與融合之地,不同文明在互為雜糅和兼容並蓄的過程中所凝聚的強大能量,推動著北非歷史的演進,並使其成為人類社會生活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古代北非多元文明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而每個階段的文明都在古代北非歷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 年度書單︱歐陽曉莉: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崩塌
    他還是美國近東考古學界的頂級期刊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簡稱BASOR)的兩位主編之一。對研究古代近東(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地中海東岸、小亞細亞和古代伊朗等主要文明區域)的學者而言,公元前12世紀堪稱一個分水嶺。
  • 約公元前7000年,通過錘打製成的銅製品出現在近東地區
    可能(有人至今仍然堅定地認為)向亞洲大陸更加先進的文明學習的過程也發生在愛琴海周圍地區,這也是解釋歐洲文明出現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近期考古技術的進步(最顯著的就是碳同位素年代測定法),另一些觀點給出了更具說服力的解釋。關於此類問題的討論激起了很久之前的一些爭論,使之死灰復燃。
  • 世界古代文明——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明,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前1450年。
  • 全球史丨最初的文明(二)
    在大河流域中,船早就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認為,最初的人們正是乘坐著小船橫渡航洋,尋找能夠生存的地方。顯然,人們在小河和湖泊中掌握一些航行技術之後,最初的探險家是漁夫。在大西洋的海水流進地中海之前,地中海東部沿岸的各個國家,可能已經擁有了在海上航行的船隻。獨木船是日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日石文化一起從地中海傳播到美洲。
  • 孫隆基反思四大文明古國說:勿將今日觀念投射於古代
    柴爾德那種解釋文明起源的模式,顯然是受了英國推廣工業革命模式的影響,英國工業革命是從一個中心向其他地區蔓延的,但不能因此就認為,古代文明也是這麼推廣的。  很明顯,所謂「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與印度,並不是發明農牧業的地方,其農牧文明是二手的,只有兩河地區和中國,才是發明了農牧業的地方,中國有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黃河地區的先民獨立馴植出小米,而大米的種植,也是中國最早。  雖然埃及並非發明農牧業的地方,但它地位可能更崇高,因為它直接影響了古代近東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此外,北阿拉伯的遊牧文化也受到尼羅河一個綠洲的文明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