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荷馬的大海:濃鬱深沉的酒色之海

2022-02-01 希臘羅馬漫話

荷馬史詩中,大海被形容為喧鬧的、響亮的、灰暗的,但大海最令人難以忘懷的修飾詞當屬「葡萄酒般濃鬱深沉的」。這一形容語意不明,令人費解,卻也使人陶醉,使人浮想聯翩。「酒色之海」,似乎會颳起讓人微醺的海風,似乎會吞吐神秘莫測的暗湧。可是這一形容究竟是什麼意思?大海為什麼會讓荷馬聯想到葡萄酒?它能揭示古希臘人關於大海的怎樣的認知呢?

在古希臘語中,「酒色大海」這個形容詞是οἶνοψ πόντος,是οἶνος "酒"和ὄψ"眼睛"或 "臉"的複合詞,字面意思是酒樣的,似酒的。古希臘世界的酒主要指紅葡萄酒。荷馬史詩中,酒通常是黑暗的、紅褐色的、明亮閃耀的。因此,酒色的大海應當是深紅色的,而與澄澈、碧藍、翠綠等觀感毫不相關。οἶνοψ πόντος廣為流傳的英文譯法wine-dark(葡萄酒般深沉濃鬱的)出自Henry Liddell和Robert Scott編纂的,於1843年首次出版的古希臘語-英語詞典。(利德爾是牛津大學的副校長,也是《愛麗絲漫遊奇境》的繆斯愛麗絲的父親。) 根據詞典,οἶνοψ的意思是 "葡萄酒色的"。荷馬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只用該詞來形容牛群和海。大海和牛群怎麼會呈現同樣的顏色?這片酒色的海洋一直困擾著讀者。

十九世紀的英國首相威廉·格萊斯頓(William Ewart Gladstone)在《荷馬和荷馬時代研究》中提出過一個比較荒謬的理論,認為古希臘人有一種色盲症,他們對色彩的認知只限於黑色和白色,可能還有紅色。另一個理論是,一種藻類的繁殖,即赤潮,使荷馬時代的愛琴海變成了酒紅色。在20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古希臘人習慣將酒與水混合飲用,而伯羅奔尼撒半島常見的鹼性水會使紅色的葡萄酒變成藍色。另有學者,觀看過火山爆發後火山灰瀰漫天空時的海上落日,被當時的海水濃厚的顏色所震撼,因而認為「酒色之海」正是指日落時分晚霞籠罩下的紫褐色海面

荷馬史詩中的大海,形色多變,暗含情緒。《伊利亞特》中第一次提到大海,是老祭司意欲贖回被俘的女兒,遭到拒絕,「沉默中,他沿著狂暴的大海踱步」。當引發戰爭的海倫恥於自己帶來的災禍,她述說「但願我的母親在生下我的那一天,在惡劣的風暴中將我拋棄在山上,或洶湧的海浪中。在那裡,狂躁的大海會在一切發生之前將我捲走」。當一隊希臘人完成了歸還俘虜的任務,心滿意足地乘快船返程時,「船頭撥開閃亮的黑色波浪,風隨著船行而高歌」。當阿喀琉斯俘獲的女性戰利品布裡塞伊斯被聯軍首領強佔,阿喀琉斯感到悲傷且恥辱,他走向海邊,呼喚他的母親——海仙女忒提斯。他流著淚,伸出雙手,向「酒似的大海」哀號。聽到兒子的呼喚,忒提斯「像水霧一樣,從灰色的鹽海中升起」。當雅典娜幫助剛成年的忒勒馬科斯啟程,去打聽生死未卜的父親奧德修斯的消息,她「送來順風,勁吹的西風,歌唱在酒色的大海」。

忒提斯安慰海邊的阿喀琉斯,Thetis Consolling Achilles, Giovanni Tiepolo, 壁畫, 1757

可見,荷馬的大海並沒有固定的色彩。它是霧蒙蒙的、黑暗的、灰色的,也可以是明亮的、深沉的、動蕩的、轟鳴的。它的意象隨著人物的情緒和故事的場景而多變。暴躁的大海是悲傷的祭司祈禱的背景,是愧疚的海倫用來贖罪的葬身之地。閃亮的海面助力著輕快的航行。灰色的大海深處則是神明和神秘生物棲息之地。晦暗不明的酒色大海映襯著阿喀琉斯矛盾的心緒,也昭示著忒勒馬科斯充滿未知的旅程。

忒勒馬科斯與偽裝為老者的雅典娜來到卡魯普索的海島,Telemachus and Mentor Discovered by Calypso, Edward Scriven, 1810

此外,古希臘人對色彩的感知似乎也與我們不盡相同。荷馬史詩中,常見「綠色的蜂蜜」、「黃銅色的天空」、「身著藏紅花色裙袍的黎明」等奇異的表達,卻沒有任何表示「藍色」的詞語。 

對此,今天最被廣泛接受的解釋是,雖然荷馬時代的希臘人能夠區分顏色,但他們沒有描述顏色之間細微差異的詞彙。在一種語言發展的早期,或許只存在若干詞語來形容最基礎的顏色,甚至只足以描述深色和淺色的區別。隨著詞彙的豐富,人們才開始更細緻地表達色彩的差異。那麼大海應當是什麼顏色呢?海水是透明的,大海的萬千種色彩只取決於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光的反射。因此,荷馬或許無法從語義準確表達大海的顏色。「葡萄酒般的大海」可能描述的並非大海實際的色彩,而是象徵著猶豫不安的情緒,晦暗不明的前路。

希臘人深深依賴著的海洋的確如這「酒色之海」,美麗誘惑卻難以捉摸。他們鄰海洋而居,以海洋為獲取資源和文化溝通的通途。但同時,海洋中也危機四伏,能輕易使人喪命。海是親切熟悉的,也是危險莫測難以駕馭的。

《奧德賽》中,奧德修斯根據神諭的指示,為了向海神波塞冬贖罪,需在回到家鄉清理門戶後再次踏上一段艱難旅程,去到遠離海洋、遠離文明的人們中間:

「去吧,帶著一支形狀優美的槳。

直到你去到那些對海一無所知的人們面前。

他們不吃摻了海鹽的食物,

不識紫色船頭的船,

也不知充當船的翅膀的好槳。」(《奧德賽》11.121-125)

荷馬的世界裡,與海之間的距離能夠衡量一個民族與文明的距離。

米諾斯文明行船場景壁畫,Ship Procession Fresco, Akrotiri, 約2000-1500BC

爭奪雅典命名權的神話裡,波塞冬曾送給雅典人一眼海水泉。它能預測風浪,使雅典人能夠駕馭大海,通過海路徵服世界,將其文明遠播。

對於色諾芬和其他經歷了長途跋涉的希臘僱傭兵而言,陸地代表著異國他鄉、孤獨和艱苦,而當他們終於在陸地的盡頭看到了大海,他們激動地大喊「海!海!」,因為海水將載著他們回到久違的家鄉。

當然,希臘人也深知海上航行的危險,也畏懼海神的暴怒。赫西俄德寫道:「如果你把你那顆誤入歧途的心轉向貿易,並希望擺脫債務和飢餓,那麼,大聲咆哮的大海將向你展示它的懲罰。」在詩人看來,走投無路的窮人才會去海上冒險,「因為財富對貧困之人來說意味著生命,但同時,在海浪中死去是令人畏懼的」。

海難,The Shipwreck, 威廉·透納,1805

海洋帶來貿易交通,也帶來災難和毀滅。荷馬描述的希臘青銅時代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崩潰,其原因仍有爭議,但當時的記錄提到了「海上民族」的襲擊。

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遺址皮洛斯宮殿,出土了一批刻有線性文字B的泥板。泥板提到了「守衛沿海地區的守衛者」及人員的部署。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皮洛斯宮殿被燒毀。不知縱火者是否是那神秘的「海上民族」?不知沿海的守衛者,是否曾高度警惕,瞭望著葡萄酒般深沉的大海?

 END

相關焦點

  • 荷馬:你看過酒紅色的大海嗎?
    荷馬是色盲嗎?英國研究者格萊斯通(Gladstone)曾說:「荷馬筆下的天空或布滿繁星、或遼遠、或廣大、或似鐵如銅。可從來不是藍色。」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荷馬運用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準確描寫物體,卻唯獨在色彩詞彙的使用上出現偏差。古希臘與地中海其實《奧德賽》中的描寫顏色的詞並不多,但描寫大多很不準確。
  • 《顏色辭背後的故事》之一:荷馬的色彩感知與顏色描寫
    為了消除困惑,格拉斯頓對荷馬史詩中的色彩描寫進行了搜集和整理,細緻、審慎地對荷馬所用的顏色詞做了分析和總結。概括起來,有下面五個特點:荷馬用葡萄酒來形容大海和牛,用紫羅蘭(violet)形容大海、綿羊和鐵的顏色,例如ioeidea ponton譯成英語就是violet sea『紫羅蘭色的海』。
  • 古希臘人說「海」,是在說什麼
    所以,在探討「海權」一詞之前,我們不妨先談談「海」。 陳寅恪在1936年4月給沈兼士回信評論沈氏《「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時說過「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中國最早的可識文字是甲骨文。在近兩千個可識甲骨文字中,沒有海字。海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中。東漢許慎《說文》、劉熙《釋名》對海的解釋是:「天池也,以納百川者」;「海,晦也。
  • 48條關於大海的心情句子,送給從來沒有見過海的你!
    三、陽光下,海灘邊,把我們的名字寫下,讓浪花把它們帶走,大海也會記住我們的幸福。任何的美,消逝的瞬間,便定格為永恆。大海,不會忘記它們曾經絢爛過。 四、海的魂,以博大浩瀚所著稱,幾千年不變的姿態與胸懷,幾千年不變的熱血與潮汐。擊蕩,擊蕩如雪之浪,拍打著幾千年沉默如初的巖石。
  • 中國畫海第一人,一幅大海畫作32米長,網友:看,海的兒子!
    他生於洞庭湖畔,16歲入伍成為一名海軍戰士,乘威武的軍艦繞過地球一周半,閱覽過海的萬般姿態,在世界各大海洋留下足跡,當他沉入海底,深入漆黑一團的大洋深處……便牽動了他與大海之間無法言清的宿緣。獨創技法完成自己畫海的恢宏夢想,成為中國畫海第一人。
  • 荷馬的「盲」
    作為一個讀者,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荷馬是個盲人。因為明眼人寫不出他詩中那樣熱烈的顏色。大海是「葡萄紫」的大海,水面是「紫藍色」的水面,夜霧是「烏黑的夜霧」,手指是「玫瑰紅的手指」,羊群是「白亮的」,酒漿是「紅黑的」,「橄欖樹」是青綠的…,燦爛斑駁,全是極致的顏色。
  • 京海墨韻名家周智慧:乘軍艦繞過地球一周半,用一生畫大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海的遼闊給人無限遐想,很多時候也能賦予人們力量...提起大海,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周智慧出生於洞庭湖畔,16歲入伍成為一名海軍戰士,乘威武的軍艦繞過地球一周半,在世界各大海洋留下足跡,當他沉入海底,深入漆黑一團的大洋深處……便牽動了他與大海之間無法言清的宿緣。獨創技法完成自己畫海的恢宏夢想。如今,周智慧已是世界國畫畫海第一人...
  • 《博爾赫斯詩歌總集》之《深沉的玫瑰》「3」
    La Rosa Profunda深沉的玫瑰(1975)普洛透斯[1]在俄底修斯的槳手們尚未窮盡酒紅色的大海之時我猜度他不可捉摸的形體那個曾以普洛透斯為名的神。大海裡牲畜群落的放牧者和預言之才能的擁有者,他寧可隱藏起他所知之事而編造種種古怪的神諭。在眾人追迫之下他曾化身為一頭獅子或一團篝火之形或變成樹將陰影投向岸濱或是變成水在水中消溶。不要驚詫於埃及的普洛透斯,你這既是一又是眾的人類。
  • 荷馬史詩:荷馬文明,荷馬的神話
    大家好,我是盧天麗,現在麗麗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荷馬與《荷馬史詩》。邁錫尼文明之結束,是和希臘人的遷移運動相關連的。傾覆邁錫尼文化的多利亞人,原來居住在北希臘的伊壁魯斯,過著部落社會的生活。他們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情景,反映在「荷馬史詩」裡。「荷馬史詩」是研究公元前十一世紀至九世紀希臘歷史的珍貴史料。歷史學家把公元前十一世紀至九世紀這段希臘歷史稱為「荷馬時代」。也就是荷馬史詩中所反映的時代。荷馬吏詩《伊利亞特》、《奧德修記》,相傳是小亞細亞詩人荷馬所作。有關荷馬其人歷來爭論紛紜,莫衷一是。
  • 有關海的唯美句子 描寫海文藝句子
    9、瞧,遠處如一副畫卷的寧靜的海,有著零星的幾條帆船,一群群海鳥,仿佛時間靜止了!10、寬闊無垠的海面上,海風勁健的腳步走過,海濤陣陣,波濤洶湧,捲起千堆雪,那是大海奏起的深沉雄渾陽剛的樂章。11、直到現在,你在我的想像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者可以說是宇宙爆炸之前的渾屯。我不知道你能夠擁有多麼大的力量來容納這世間的一切。
  • 古老世界的永恆詰問:荷馬史詩的故事
    荷馬史詩作為西方文學的開篇之作,它的鼎鼎大名可謂家喻戶曉。但人們往往對它持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態度,讓它在書架上默默積灰。實不相瞞,我第一次拜讀《奧德賽》的嘗試就碰壁了。不到第三卷(荷馬史詩在亞歷山大圖書館被分節抄寫在莎草紙卷上,一卷即約為現在書籍的一章),我就被複雜的人名和文鄒鄒的詩句繞得雲裡霧裡,慚愧地放棄了。
  • 鹿晗《勳章》歌詞與《荷馬史詩》
    ——鹿晗《勳章》讀過《荷馬史詩》的人一定知道奧德修斯與塞壬歌妖的關係。《荷馬史詩》分為兩部——《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奧德賽》講述的是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一路上歷經磨難,受盡阻撓,最終回到家鄉的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的故事。奧德修斯是英雄,但英雄回家卻遇到萬般阻撓。
  • 你們都看錯了,大海其實是「紫羅蘭」色的
    原標題:你們都看錯了,大海其實是「紫羅蘭」色的荷馬在描述藍色的時候使用了兩個形容詞:kuaneos,描述的是藍色融入黑色的暗影;glaukos,指的是一種「藍灰色」,最經典的用法是在雅典娜的名號「glaukopis」中,意為「她閃爍灰色光芒的眼睛」。他對天空的描述是廣闊遼遠、星辰閃耀,或者如同金屬或青銅(因為它們恆久不變的特性)。
  • 2021屆荷馬畫室迎新晚會之荷馬好聲音
    (好聲音搶先剪輯版)躁動的靈魂,律動的節拍狂歡的號角,青春的印記荷馬好聲音巔峰之夜·巔峰之夜HEMA GOOD VOICE | PEAk NIGHT聚光燈下,拿上麥克風這個世界都會為你吶喊·巔峰之夜HEMA GOOD VOICE | PEAk NIGHT沒有感受過人山人海的浪潮沒有體驗過血脈噴張的激動
  • 燃燒的大海——發光海的故事
    我知道你在開玩笑,但是作為一個醫生,我有義務告訴你:不作防護措施就前往發光海你就死定了,死——定——了!明白麼?
  • 研究發現鯊魚或是全色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9日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鯊魚極有可能是無法分辨色彩的全色盲,儘管它的近親銀鮫(又稱帶魚鯊、海兔子)都具有一定的色覺。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科學》雜誌上。色彩從何而來提到色盲,我們就不得不說說什麼是顏色視覺。
  • 打造夢幻之地 《海之樂章》攜手縱覽旖旎風光
    Q版即時MMORPG網遊《海之樂章》不僅將遊戲簡單的娛樂性進行升華,更使遊戲充滿了歷史與人文氣息,美輪美奐的航海風光讓每位玩友都能在遊戲中獲得更多享受!在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隨著玩家在世界各地的航行與輾轉,更多的城市與名勝,以及眾多充滿濃鬱地方特色的風土人情都將一一呈現在你的眼前!
  • 歐洲文學的鼻祖荷馬及《荷馬史詩》,歐洲文學童年期的結晶
    與之相對立的是以德國學者尼奇為代表的"統一說"。此說實質上是對有關荷馬的傳統看法的復活。他認為,荷馬確有其人,他生活的年代當不晚於公元前九世紀。他認為荷馬運用古代民間詩歌的材料,並重新作了加工、整理,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結構。古代曾有一篇《荷馬傳》流傳下來,那是紀元前後的人根據傳說杜撰的,不能當作可靠的史料。
  • 色盲玩家眼中的LOL是什麼樣的?
    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大概有三億人口受到色盲或者色弱的困擾,那麼在數量眾多LOL的玩家中,肯定也存在著相當數量的色盲或者色弱,那麼色盲玩家們眼中的
  • 《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荷馬詩歌與莪相詩歌
    在社會上處處遭遇挫折的主人公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歷,讓無數的人為之動容,為之落淚。美麗而憂傷的故事,獨特的藝術風格,激起了主人公與廣大讀者心與心的碰撞,也激起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成功的火花。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歌德引用了很多荷馬與莪相的詩歌。這些詩歌以及它們豐富的藝術內涵在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荷馬的詩歌清靜、莊重、明朗,而莪相的詩歌則憂鬱、朦朧、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