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瑪拉·德·藍碧嘉的一張肖像 |
我熱愛穿著錦衣,享用夜生活,尤其與一位英俊的男人同行,聽他告訴我我是多麼美,多麼有才華,他牽著我的手。這就是我愛的生活!我需要這一切!藝術家塔瑪拉·德·藍碧嘉如是說。
在時裝與藝術學者吉歐雅·莫瑞(Gioia Mori)的著作《塔瑪拉·德·藍碧嘉與時尚》(Tamara De Lempicka and Fashion)中,作者用精美的手繪與值得玩味的文字描繪了這位 1920 年代女藝術家的世界。
藍碧嘉生於 1898 年,逝世於 1980 年,以驚人的才華和獨樹一幟的畫風,在爵士時代和裝飾派藝術領域獲得了一席之地。另外,囂豔妖嬈的美貌和絢爛奢靡的私人生活讓她成為"史上第一個成為大明星的女藝術家"。 《塔瑪拉·德·藍碧嘉與時尚》獨家發掘了藍碧嘉為法國時裝雜誌當模特的照片,以及她為德國《Die Dame》雜誌創作的時裝畫,因而被藝術界和時尚界共同關注。藍碧嘉用頗具辨識性的幾何形人物構圖和色彩搭配,描畫過褶襉的晚禮裙、薄如蟬翼的絲質睡衣、寬簷帽、鐘形帽、寬大的遮風巾、"女扮男裝"的雞尾酒服,儼然一幅上流社會女士風情畫。而這些關于美人與華服的圖像恰好記錄了 Elsa Schiaparelli、Madeleine Vionnet、Gres 等品牌的盛世繁景。
藍碧嘉出生在波蘭華沙的富裕家庭,她曾發誓"一輩子只過奢華的生活"。
她的人生雖然頗多跌宕,但最終還是兌現了自己許下的諾言。她16歲出嫁,又當過瑞典外交官的情婦,後嫁與奧地利男爵,期間還周旋於諸多情人之間。不過,因為從小天賦異稟,加之師從立體派名家安德烈·洛特(Andre Lhote)和莫裡斯·丹尼(Maurice Denis),藍碧嘉的繪畫才能為她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與名譽。 她用顏料、畫筆和顏料刀作畫,筆下的女性形象獨立、強烈、性感,具有明晰的線條、大膽的用色、立體主義和裝飾派藝術的強烈風格。她用女性獨有的感性、異域風情和逾越道德禁忌的性感,貢獻了 1920 年代藝術的女性品味。她的生活理念—一種無國界的、自由的、充滿創意的生命力—也通過作品反映出來。 藍碧嘉的創造力和情慾一樣,如同衝破鐵牢的野獸,猛烈咆哮著,震撼了整個藝術界與社交界。她曾談到自己充滿肉慾的畫面:"每一幅創作都是自畫像。"而她的靈魂、她的人生經歷與她的畫作高度地重合在一起,對後來者施以魔咒。時至今日,藍碧嘉的畫仍然是上流社會爭相購買的藝術品。麥當娜是藍碧嘉的忠實擁躉,她位於紐約的豪華公寓裡裝飾著藍碧嘉的佳作。她還自認為是"新時代的藍碧嘉",那種開到荼蘼的鋪張奢侈、要在幾十年中極盡絢爛的人生觀念,無不是對偶像的模仿。影星傑克·尼克爾森也對藍碧嘉的作品愛不釋手,他曾揚言要"不惜一切代價將塔瑪拉的作品收歸己有。"
時裝攝影師馬裡加納·格裡吉克(Marijana Gligic)曾以藍碧嘉的裝飾派藝術女人人像為靈感,創作了一系列時尚攝影:1920 年代的時裝風格,加上幾何立體感十足的背景設計,這系列作品亦被賦予了非常具有藍碧嘉風格的名字—《當死亡成為她》。
時尚界對這位女畫家最重要的一次致敬,莫過於 Dolce & Gabbana 2001 年的秋冬系列。其創作源頭來自設計師斯特凡諾·加巴納(Stefano Gabbana)贈與多米尼克·多爾茨(Domenico Dolce)的一幅油畫—由藍碧嘉創作的女性人像—畫中女人的連身裙有著完美的褶襉與體量,頗具裝飾派藝術的美感。設計師在 T 臺上呈現了深V領的透明裙、粗花呢的西服套裝、盧勒克斯金銀紗帽子、珠寶鑲嵌的貝雷帽、金色飾珠的細條紋大衣、流動感的褶襉,用1150塊皮草鑲拼起來的水貂皮大衣。
【關注搜狐新聞客戶端,訂閱《搜狐時尚》,贏取千元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