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千多年前,寧波人便開鑿修築了東錢湖。曾幾何時,東錢湖作為當地農業旱澇保豐收的守護神,持續為當地百姓服務。
如今,東錢湖俗稱寧波人的「西湖」,已經被列為中國湖泊生態環保試點,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
東錢湖,自古以來,水域遼闊,煙波浩渺。環湖一周差不多有45公裡,有人估算,面積也三倍於杭州西湖。
如同杭州西湖一樣,沿湖兩岸也是風景名勝古蹟眾多。如小普陀,南宋石刻等。
要說最好玩的,首選小普陀景區。
關於小普陀景區的由來,當地還流傳著一段孝子的故事。據說,當地有一位孝子,因母親年事已高,雙目失明,卻痴迷拜佛。舟山普陀隔著較遠,多有不便。遂在湖邊選址建了一處小普陀,滿足了母親的心願。
至今在小普陀景區有一寺廟———霞嶼寺廟。
錢堤,是小普陀景區一條長長的綠色走廊,類似於杭州西湖的蘇堤。柳枝飄飄,草色青青。南北兩邊,湖水碧綠,水波蕩漾。
堤的盡頭便是水上觀音和霞嶼禪寺。
與錢堤隔河相望的是陶公島。一座處於湖心中的島嶼。
傳說範蠡與西施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後,功成身退,選擇這山青水秀的東錢湖隱居起來。閒來無事,常常垂釣於此。島上更有西施雕像掩映於紅花綠樹之間。
範蠡棄官之後,從事經商,也是搞得風生水起。人稱「陶朱公」。故此在陶公島上便多了許多金葫蘆和大元寶之類的塑件,寓意招財進寶,富貴榮華。
如果說小普陀的建立和陶公島的來歷都有一種美好祝願的話,那麼南宋石刻公園便是真真切切的存在。
初入園區,雖然看上去較為荒蕪,但石雕仍在,古韻猶存。
無論是人物的臉部表情和舉止服飾,還是各類馬匹的雕刻,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代表了古代南宋時期在石刻方面的發展。
東錢湖不僅有石刻文化,還有茶文化。以福泉山丘陵地帶為代表的3600畝茶園,不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園風光,堪稱「世外茶園」。還發展了從採摘到製作,從成品到品嘗一整套體驗活動。
站在高處,漫山遍野的茶樹一排排,一行行,形成了不同的完美線條。茶樹依山而栽,滿目青翠,和著淡淡的白霧,人們仿佛走進了綠野仙蹤般的世界。
大片的茶園和綠草地,宛如生活在童話中。不期然間,吸引了大批身著白色婚紗的一對對新人,前來留下美好的時刻。福泉山也成為了他們美滿幸福生活開始的見證者。
所以,一處美麗的景色成就了你美好的心情,一段美好的心情自然也會成為你美好人生的新起點。
東錢湖,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