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中國成立至2018年 中國國內GDP實際增長174倍

2021-01-11 中國輕工業網

 


■1952年中國GDP僅679億元;2010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近三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億、80萬億和90萬億元大關



■中國GDP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至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增長了174倍,人均GDP實際增長了70倍。「非同尋常」「無與倫比」「不可思議」……這是國際觀察家描述中國經濟的熱詞。



這樣的禮讚是對中國經濟奇蹟的由衷感嘆。人們看到,一個積貧積弱的東方古國,從百廢待興起步,成長為世界經濟引擎、全球經濟治理貢獻者。這樣的發展軌跡,恰似跳動的音符,以其非凡律動,匯成宏大樂章,激起世界迴響。



從積貧積弱到舉足輕重——中國發展奏響進行曲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史蒂芬·佩裡與新中國幾乎同齡。1972年,佩裡第一次到訪中國。滿目的稻田和整日在田地裡勞作的人民是他對中國最初的印象。20世紀80年代,佩裡在江蘇開設第一家大型合資企業。「當時那裡非常窮。」他回憶說。



如今,中國高鐵、高速公路及現代通信方式等給佩裡留下深刻印象。今昔對比,他感嘆道:「這是不可思議的70年。」



這是經濟規模連上臺階的70年。1952年中國GDP僅679億元;2010年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三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70萬億、80萬億和90萬億元大關。中國GDP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近16%。



「世界上以前還沒有過這種情況,更不用說是發生在一個擁有14億人的國家。」英國《泰晤士報》這樣評論中國經濟發展。



這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70年。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基礎極為薄弱,農業在經濟中佔比最高。如今中國百業興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服務業佔據GDP半壁江山。在主要科技領域、現代新興產業,中國亦在全球居於重要地位。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能更快適應最前沿的科技和服務發展。」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長馮思翰發出這樣的感慨。



這是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70年。1950年中國外貿規模只有11.3億美元,2018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6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國實際使用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1350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說,中國的現代化和城市化推動了對外資和外貿的需求,為世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市場,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從積極融入到增益世界——中國貢獻演繹協奏曲



打開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俄羅斯網站,電子產品、兒童用品、服裝等各類中國商品琳琅滿目。去年「雙11」,全球速賣通俄羅斯網絡地址月訪問量突破1.4億次,不少顧客專為中國商品而來。



「中國製造」是世界感知中國貢獻的直觀途徑,其背景樂是中國經濟全面增益世界的協奏和鳴。土耳其伊斯坦堡科奇大學學者阿爾泰·阿特勒說:「中國以多種方式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中國增長越快、越強勁,與中國合作的國家越能從中受益。」



1961年至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為1.1%;1979年至2012年,年均貢獻率升至15.9%,僅次於美國;2013年至2018年,年均貢獻率升至28.1%,居世界第一。



日本經濟學家田代秀敏感慨,如果沒有中國經濟長期快速增長,世界經濟的規模和發展水平或許不會達到現在這樣。阿根廷羅薩裡奧國立大學研究員羅米娜·蘇達克坦言,拉美地區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



中國不但為世界貢獻了增長,也增益了公平和包容。70年來,中國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7%,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在《菲律賓星報》專欄作家李天榮看來,讓數億人擺脫貧困是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的主要貢獻。



談到中國經濟奇蹟,不少海外人士分析角度各異,卻都不約而同提到制度優勢。巴西中國和亞太地區研究所所長塞維裡諾·卡布拉爾認為,中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密不可分。這給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啟迪。



從和平共處到命運與共——中國理念譜寫交響曲



136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195份合作文件,覆蓋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貿易……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世界更多地方落地生根。從知到行,中國詮釋了中國發展理念和智慧的真諦,與全球夥伴一道排除保護主義雜音,譜寫邁向世界大同的交響曲。



從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70年來,中國推崇和平合作、倡導互利共贏的理念既一以貫之,又漸次升級,為動蕩多變的世界經濟格局帶來正能量。



從參與自由貿易到捍衛多邊主義,70年來,中國逐步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從自由貿易的一般交易方,崛起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捍衛者,用分享包容、多邊協作有效對衝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消極影響,為世界經濟帶來暖意。



遵從國際慣例到參與制定全球規則,70年來,中國從經濟全球化的參與者升格為國際公認準則和機制的維護者和貢獻者,承擔起與各國合力改進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重任。



人們看到,中國理念始終與世界大勢同步,中國方案始終著眼國際合作最大公約數。「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澳大利亞全球基金會秘書長史蒂夫·霍華德讚賞中國負責任的大國風範。



踏在新時代的歷史節拍上,中國正奏響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變奏曲,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與世界共享中國改革成果、開放紅利,促進世界經濟掀開更加和諧激昂的新樂章。



■相關新聞



70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約60倍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快速增長,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228元,比1949年實際增長59.2倍。「錢袋子」日漸豐滿,人們的幸福感與日俱增。



70年,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創造了經濟奇蹟,自身收入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評價一國國民貧富程度的重要指標。新中國成立之初,城鎮和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不足100元和50元,到2018年,增至39251元、14617元。



70年,收入分配格局明顯改善。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注重分好蛋糕。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居民收入在城鄉、地區間的差距不斷縮小。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69,比1956年下降0.64.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70年,居民增收的途徑越來越多。現在,居民的「錢袋子」裡不只有工資收入,還有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富管理市場總規模從2007年的6.59萬億元升至2018年的132萬億元。



70年,節節攀升的收入水平大大提升了居民消費能力。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1956年的88元躍升至2018年的19853元。收入增長帶來生活質量的提高,2018年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行動電話257部、汽車22.3輛、空調65.2臺……中國人不再操心溫飽,而是有更多閒錢去休閒旅遊、健康養生。

  

相關焦點

  • 2018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7%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18日訊 據中國駐日本使館經濟商務處消息,日本內閤府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扣除物價因素後,2018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0.7%。
  • 中國最富有的四線城市,人均GDP超越北上廣,40年GDP增長了1033倍
    但其實不是的,國內就有一座四線城市,其經濟總量雖然只能進入全國100強,但是人均GDP卻超越大部分發達城市。那麼這座四線城市是哪裡呢?鄂爾多斯,說出這座城市名字的朋友們會有些生疏,因為並不出名,內蒙古自治區管轄的一種地級市,地名源於蒙古語,意思是「許多宮殿」,比國內重慶市還要大,雖然重慶市人口只有206萬,但面積為8.67萬平方公裡,2017年,鄂爾多斯GDP達到3579億元,成績在國內各城市都不是很出色,但在省份卻名列前茅,有些朋友可能會想,城市這麼大,GDP是不是只有三線城市的經濟水平?
  • 1949—2018年廣東GDP增長600倍
    省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1949—2018年廣東GDP增長600倍9月1日,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東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或前列,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年排行榜——2018年中國各省市gdp排行榜出爐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年排行榜——2018年中國各省市gdp排行榜出爐 2019-01-28 13:12:14| 來源:南方財富網
  • 2019年中國人均gdp是多少?2019中國人均gdp
    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增長率為多少?  國家GDP是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那麼你知道2019年全國gdp是多少嗎?1月3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3日發布報告稱,報告預測說,2019年,中國名義GDP將接近100萬億人民幣。美元計值的名義GDP將接近15萬億美元。屆時,中國人均GDP將跨越一萬美元門檻,達到1.06萬美元。這將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關鍵基礎。報告表示,2019年,財政政策將是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一方面,新增專項債務將讓地方政府資金壓力得到緩解,受此推動,中國基建投資有望穩定增長。
  • 2018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76 中國人均GDP將突破1萬美元
    2018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76 中國人均GDP將突破1萬美元 2018年11月15日 HuangJiang來源:chinaz 繁體
  • 2018年中國人均GDP到底多少?全球人均gdp排名2018
    周三(15日),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發表文章指出,我國人口數量超過全球發達經濟體的總和,預計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可接近1萬美元。  而上個月,中 財 辦 副主任韓文秀在2018-2019中國經濟年會上總結了2018年中國經濟,也預計2018年中國的GDP總量將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7萬億美元,而人均GDP約為9900美元左右。
  • 中國最牛的縣,40年經濟增長1450倍,人均gdp比韓國還高
    畢竟縣城其實是比較小的,中國最牛的縣,40年經濟增長1450倍,人均gdp比韓國還高。這個縣城其實就是崑山縣,作為一個縣級市,他的gdp簡直不要太逆天,18年gdp直接超過了寧夏西三個省份,而作為一個縣,顯然人口並不是很多。
  • 世界各主要國家1950年和2018年人均GDP對比:中國增長260倍!
    中國1950年人均GDP37美元,2018年人均GDP9633美元,同比增長了260.4倍。美國1950年人均GDP1979美元,2018年人均GDP62517美元,同比增長了31.6倍。日本1950年人均GDP130美元,2018年人均GDP40106美元,同比增長了308.5倍。德國1950年人均GDP494美元,2018年人均GDP48669美元,同比增長了98.5倍。英國1950年人均GDP720美元,2018年人均GDP42260美元,同比增長了58.7倍。
  • 日本2018年實際GDP增長0.7%
    新華社東京2月14日電(記者劉春燕)日本內閤府14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扣除物價因素後,2018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0.7%。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增長0.3%,按年率計算增長1.4%。
  • 中國第一縣市,GDP超過寧夏一個省,40年經濟增長1450倍
    在中國,城市發展奇蹟的代表無疑是深圳,深圳從一個不起眼、無名的小漁村一舉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都市,但這並不只是深圳的奇蹟,中國有很多像深圳一樣迅速發展的地方,位於長江三角洲的蘇州是這些城市中最優秀的城市。
  • 1994年到2018年,中國大陸GDP增長23.5倍,那臺灣、香港、澳門呢
    最近20多年,中國大陸的GDP增長了23.5倍簡單梳理了一下,中國GDP在2017年成功突破了12萬億美元,在2014年突破了10億美元,在2012年突破了8億美元,在2009年突破了5萬億美元,在2005年突破了2萬億美元,在1998年突破了1萬億美元。
  • 20年增長11倍!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均值,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
    20年增長11倍!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8元,比1978年實際增長24.3倍。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上升至了39251元,已逼近4萬元「大關」。而在年平均工資方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0%;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雙雙出現大幅度增長。
  • 2018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月18日 據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消息,新加坡貿工部2月15日發布的《2018年新加坡經濟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3.2%,增幅低於2017年的3.9%
  • 二十年來,日本GDP增長1.2倍,美國GDP增長2.2倍,那麼我國呢?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1998年,美國GDP總量達到9.06萬億美元,而到了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增長到了20.19萬億美元。二十年時間,美國GDP增長了2.2倍,增量達到11.13萬億美元。時至今日,美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過去二十年,美國的經濟增速起伏較大,2008年前後的金融危機,美國經濟下滑嚴重,一度呈負增長。
  • 2018北京上半年gdp是多少 同比增長6.8%
    隨著2018年已經過去一大半,最近這段時間,各省上半年的gdp也相繼的出爐。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2018北京上半年gdp是多少?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7月18日,北京市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北京市各項經濟數據。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從2001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到2019年躍上1萬美元,不到20年時間。黨的十七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如今人均GDP的歷史性跨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發改委:2018年我國GDP比1952年增長175倍 近三年經濟總量連續跨越...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訊國新辦8月29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介紹稱,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679億元,按照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
  • 100倍差距?2018年朝鮮GDP約174.87億美元,約為韓國GDP總量的1%
    近期聯合國官網更新了其193個成員國的2018年GDP數據。其中,朝鮮(英文是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的GDP約為18347.78億朝鮮元,折合美元約為174.87億美元(具體為17487261057美元,如下圖)。
  • 1978年—2018年泉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1倍
    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24元,增加到2018年的46111元,增長141.3倍,年均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75元,增加到2018年的20277元,增長269.4倍,年均增長15%。  具體而言,泉州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分成四個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30年間,居民生活初步得到改善,總體上仍處於奮力爭取溫飽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