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崖州尋古 | 見證百年商業繁華的東關騎樓

2020-11-26 新海南三亞融媒



CHUN FEN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東關騎樓


崖州古城是我國最南端的古鎮,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許多名人足跡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就有一條歷經百年繁華的南洋老街——東關騎樓街,今天崖州君就跟大家聊一聊這條見證崖州百年商業繁華的老街。

由來

東關騎樓建築群位於崖州東關解放街,建於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是崖州最早的老商號南洋風格建築群。騎樓因何得名?據說是樓房向外伸出在人行道上的部分,仿佛騎跨在馬路上一樣,此種風格建築因此得名騎樓。

東關騎樓街的由來,跟港口開放通商史大有聯繫。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海禁,開海貿易。瓊州從此海運四通八達;至鹹豐八年清政府與英法政府分別籤訂《天津條約》,瓊州即被批為通商口岸,稱瓊州口。到上個世紀初,一股闖南洋風潮在海南刮開,在異鄉打出一片天地後,出海闖南洋的海南人「葉落歸根」,攜帶著畢生血汗錢回鄉建屋,安老終生。祖輩們在帶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時,海南也由此出現不少南洋風格的歐式騎樓建築。

那時,幾座或十餘座騎樓參差錯落毗連一起,店屋前連廊連柱的長廊連接起整個街區,即可為往來的行人撐起一片遮擋烈日暴雨的天地,營造出相對涼爽的環境,又可成為商家謀業招徠顧客的開放交流場所。從此,騎樓也成為了海南當時極具商業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地域特色。

百年繁華

崖州其實有兩個騎樓街,一個是在崖州古城門的東門街區,稱東關騎樓街,也就是現在被人熟悉的崖州騎樓老街;另一個是在崖州保港地區,當地人稱臨高鋪子街的地方。

民國初年,一批到福閩、粵桂等地經商的崖州人,衣錦榮歸或落葉歸根,回到崖州後紛紛效仿南洋建築風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騎樓式的建築,用於商用和居住。這種建築特色非常適合海南陽光強烈、風雨即來的天氣,涼爽舒適的騎樓,利於人們遮陽擋雨。由於毗鄰港口,這些家家戶戶所建騎樓連接形成的街道,有著可供行走的地板,有著擋避風雨驕陽的頂蓋,成為「店鋪的公共走廊」。

路通財通,隨著商業鋪面的建設,當時崖州的商貿業也急速發展起來,以綜合商鋪騎樓街為發端,也帶動了周邊專業商鋪的發展,在長長的東關騎樓街上,以製售鐵製農工具為主的「打鐵街」和售賣燃油的「臭油街」慢慢發展起來,構成了一大片繁華的騎樓街區。「一鋪養三代」,至今這些騎樓建築仍然發揮著商業功能,如今的老街居民仍充分利用臨街的每個空間開店納財,在狹小的空間裡,亦住亦商。

保護與

延續

如今,東關騎樓已經滄桑陳舊,也有很多不同時期的老式建築夾雜在東關騎樓裡,展示著風雨歲月的蹉跎與變遷。但不容置疑的是,東關騎樓老街依然是崖州古城的文化瑰寶和驕傲。

為更好的保護東關騎樓建築群,三亞市發改局已經批准崖州歷史文化名鎮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崖州區現存的一些騎樓同時也得到了修繕。隨著東關騎樓歷史街區地位的確立,在受到保護免於拆除和毀壞的同時,這裡恢復起來的自信也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商業投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關騎樓會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經濟活力及深邃的人文風貌。




主 編丨全 妍

統 籌丨李文華

編 輯丨崖州君

來 源丨南海地域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三亞日報

全省「三無」船舶清理整治工

相關焦點

  • 三亞崖州尋古:民國騎樓街老商號建築群,磚牆斑駁,讓人五陳雜味
    海南三亞崖州有民國時期歷史騎樓街區、牌坊騎樓街區。崖州古城(三亞),位於海南三亞市崖州區(原崖城鎮),距離三亞市區40多公裡處,自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崖州是海南島古代四大州城之一,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而騎樓街只是這座歷史名城中一個集商貿、居住於一體的中西合璧的老商號建築群。
  • 崖州變白!我是三亞崖州,這是我的2020年最新簡歷!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重點打造「一港、三城、一基地」(南山港、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科教城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三亞特色、高點定位」為構架,致力於建設成為陸海統籌、開放創新
  • 三亞亞沙會新增崖州賽區!尋古覓今,這裡的萬種風情等你來撩!
    2020年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簡稱「亞沙會」)增設崖州賽區,動力滑翔傘競賽項目將在此舉行。目前,亞沙會已設置吉陽、天涯、海棠、崖州四大賽區。 亞沙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競賽項目場地的調整是滿足賽事需要及三亞「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需求。
  • 中國最南端的崖州古城,倖存在三亞旅遊浪潮之外
    雲霧低低地繚繞在田野和青山之間,崖州古城,就這樣落入了我的眼帘。崖州灣的天空波詭雲譎。 本文均為 Jing 圖 說三亞西線一派寂寞卻也著實言不由衷,畢竟南山寺、大小洞天等都在此線上,然而,落在遊人眼裡,崖州古城卻通常只是車窗外一晃而過的一道路牌,面目模糊,只有老三亞才說得出它的故事。
  • 四邑會館的「前世今生」——三亞崖城騎樓老街的保護更新研究(二)
    崖城東門騎樓街作為崖城最具有代表性的風格建築群,其中有一座見證了該地區商業的繁榮與發展的建築,這座建築便是四邑會館。四邑會館是先輩留存下來的歷史遺產,它代表著崖城民國騎樓街的興衰。幾十年來,四邑會館無人問津,仿佛與古老的騎樓街一起沉睡在歲月的長河中,也不斷的因為旁側民居的擴建而逐漸被縮小拆除。
  • 崖州尋古 | 老屋存照
    收錄於話題 #崖州尋古照壁則立於正南,與主屋大廳迎面遙遙相對,有的背面貼著圍牆,或者乾脆就「鑲嵌」在圍牆中,只前凸出壇座而高聳出頂部,並沒有所謂作為大門內外屏障的作用,倒是成了四時節序家祭祖宗時,並祀天地神靈進薦香燭之壇位。除此一點有悖常規,吾鄉老屋宅院大體上是合乎傳統對人工環境私密性的要求的。其既有擋風、遮陽、隔聲之功能,又不完全隔絕人與天地自然的聯繫。關上門樓成一統,管他東西南北風。
  • 三亞崖州古城,我國最南端的千年古鎮,建設發展的變化真大
    崖州古城在三亞的崖城鎮,從三亞市裡可以坐到港門的車,現在崖城也有崖州高鐵站,可以坐高鐵到這邊,再坐三輪車或公交車就可以到崖城鎮了。,在一堆垃圾中,現在能看到的古城門也是17年和18年重修的。海口騎樓老街的房子一樣是從南洋傳進來的,我們順著小路往鎮裡面走還可以看到更多的騎樓,這裡的騎樓數量很多,損壞的也比較多,這邊的騎樓保護的不是很好。
  • 網媒記者參觀三亞崖州古城 穿越時空隧道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11月1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沙曉峰)位於三亞西部的崖州古城,是我國最南端的古城,「炎州此去更無城」這一詩句描繪了此城獨特的地理位置。崖州古城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來歷代的州、郡、縣治均設在這裡。1000多年來,一直是海南島南部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歷史悠久,人文璀璨,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 百年騎樓:歷經滄桑,愈加繁華
    海口騎樓建築    早上九時徜徉在騎樓老街,陽光尚未鋪滿街道,各商戶門前客人已經不絕如縷,身著古裝的女孩子們衣袂飄飄,遊客來來往往,「百年前的盛景」仿佛在今日得以重現。走在街邊,整個騎樓建築不同於中國傳統的角樓,柱廊,敞廊,尖頂,雕花門窗,百葉窗,端莊典雅又充滿風情。沒有青黛碧瓦,但樓頂以花鳥,祥雲,瑞獸裝飾,一派清新淡雅。泊來的巴洛克建築與中式裝飾珠聯璧合,統一和諧。既具有防風的實用性,又具有觀賞性。    一家賣耳飾的店鋪名為「達琳」家,別具一格的店名吸引來了許多年輕的顧客。
  • 見證椰城百年滄桑,細數騎樓文化印記
    從最初的機電五金一條街到如今的海口歷史文化名街,擁有幾百年歷史的海口騎樓老街發生了滄桑巨變。作為海口城市的歷史文化名片,騎樓老街在現代都市中煥發著別樣的風採。現在,帶你一起探尋海口騎樓老街的文化、美食、娛樂及周邊看點,一覽老街風採。漫步街巷,細數騎樓老街裡的文化印記,沿老巷古牆一路深入地去追根溯源。
  • 江蘇揚州:東關古街重現商業繁華,遊客川流不息,門店生意紅火
    川流不息的遊客怪奇公社(劉洪進)江蘇揚州消息:2020年8月22日晚,江蘇揚州東關街,燈火通明,遊客川流不息,門店生意紅火。臭豆腐店熱氣騰騰古運河邊的東關街,是一條豐富歷史文化沉澱的老街,這裡商賈雲集,美食滿街,1100餘米的石板路,將古街商店門店連成一片。現場製作美食東關街是揚州市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也是揚州城最繁華的古街道,更是一處旅遊名勝。
  • 「廈門第一路」騎樓見證昔日繁華
    江林宣說,當時的開元路一帶人口多、商業發達,但路窄、衛生條件差,嚴重阻礙廈門商埠發展。於是,陳培琨、林爾嘉、黃奕住等有識之士在1920年倡議成立「市政會」和「市政局」,對廈門進行近代化新城規劃改造。開元路便是廈門「市政會」興建的首條馬路。據資料記載,規劃的新馬路由提督路頭修建到浮嶼,長700米、寬9.1米,道路兩旁的騎樓下闢為人行道。
  • 北方人逛海口騎樓老街:為什麼樓要跨街而建?多數外地人不曉得
    文/Hannah 從三亞來到海口,下高鐵後的第一站,我直接去了有名的騎樓老街,說起騎樓,在我印象中,曾經讀到過這樣關於騎樓的話,「離頭頂不太高的地方,懸掛著一座跨街騎樓。」那時,我就非常好奇,為什麼騎樓要跨街而建?跨街騎樓為什麼看起來是懸掛著的?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著海南獨特的城市風情,被稱作「小外灘」
    在四季如春、椰風海韻的海南島,最具國際化度假風的城市當屬三亞,而最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莫過於有著「椰城」之稱的首府海口。來到海口旅遊,除了享受藍天白雲、陽光沙灘之外,不妨逛逛海口老城區的街巷,深入了解海口人文故事。
  • 崖州中心漁港:南端大港萬船來往
    澄邁的東水港,記錄著東坡乘船上岸的情景;海口東寨港,見證了瓊北地震的巨變;文昌鋪前港,守望著華僑遠走他鄉的身影;瓊海潭門港,講述著更路簿的傳奇。在三亞寧遠河之側,崖州灣之濱的崖州中心漁港,是海南最年輕的漁港,也是中國最南端規模最大的漁港。
  • 崖州尋古 | 崖州香料的那些事兒
    而在海南的香料中又唯有崖州香料最為地道名貴,今天,崖州君就跟你們聊一聊崖州香料的那些事兒。崖州香料相傳早在唐代就是貢品,《崖州志》更有記載:「黎人因用降真香,幾乎可以治療一切病痛,故稱之總管藤。降真香色紫紅能闢蛇毒,治療毒蛇咬傷、療痧症。土人制為手環,時珍帶之。胡人爭相購買」。由此可見崖州香料在當時的熱銷。
  • @三亞 2020三亞國際文博會今日開幕 崖州館驚豔亮相
    12月25日上午,以「文化新動能,聚力自貿港」為主題的2020第五屆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三亞國際文博會)在三亞開幕,以「文化+」吸引了40個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企業、國內二十餘省市組團參展,375家文旅企業展出的5萬餘種文化特色精品
  • 三亞慢生活,才是最高級的「炫富」!
    在民宿的院子裡尋一角,沏杯茶,曬著太陽,享受當下的時刻。把三亞的的慢時光都收藏在了自己的心裡。 在崖州古城 漫步大街小巷
  • 三亞崖州區喚醒崖州文化 打造三亞文化後花園
    人民網訊 「文明門修繕後已經成為三亞市民遊客的打卡地,然而佔據三亞文物保護數量超七成的崖州如何才能真正喚醒沉睡的崖州文化?」……近日,崖州傳統文化與旅遊發展論壇在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用友大廈會議中心舉辦,文旅行業內的專家、人文歷史學者等齊聚一堂,從崖州區的人文典故、歷史古蹟、發展現狀等方面為如何喚醒沉睡的崖州文化、打造三亞文化後花園建言獻策。 崖州區是三亞歷史文物遺蹟最多最密集的區域,佔三亞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74.2%。「怎樣處理好崖州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