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被叫985的男孩原名叫魚化龍,和《琅琊榜》的穆家小公子是同一個演員。
房似錦初來時,魚化龍自我介紹說之所以有這個綽號是因為他是985畢業的大學生。
自我介紹時魚化龍臉上還飄著自豪感。
但是當鏡頭轉到其他同事的臉上時,那點虛浮的自豪感很快蕩然無存。
這個稱呼對於靜宜門店的其他來說,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看著魚化龍整天端著一副名牌大學生的模樣,順水推舟地這般稱呼一半是為了滿足他的虛榮心以示尊重,但是另一半又暗含著諷刺。
因為人們不自覺會質疑,既然是天之驕子,隨便去哪個行業不是前途似錦呢,為何要來這個小小的中介分店,跟中學水平之人來搶這口粗茶淡飯?
而質疑之中也有幾分鄙夷,不管你在學校得過多少獎學金,但是來到這個以業務為王的行業你卻只能打回原形,起點跟小學生們一樣,甚至還不如呢。
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在沒有高學歷卻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掙到兩套房的老油條謝亭豐面前,985是妥妥的青銅,上崗N個月一單未開。
如此說來,揣著高等學府的文憑入這個沒有門檻的地產中介行業,曾經刺股懸梁、韋編三絕寒窗十幾載才考上的重點大學像是白讀了。
昕玥卻不以為然。
我們還可以在安家找到另外一種例子,一個正面的例子,就是在靜宜門店的群體中,站在食物鏈最高端的依然是大學生或者有大學學力之人——徐文昌和房似錦。
知識的力量從來沒有擇行而棲
魚化龍每次打電話回家,媽媽例常總會嘮叨一句:「你說你堂堂的名牌大學生,做什麼不好,為什麼非得要去賣房子?」
言外之意,魚媽是覺得房產中介這行業太低等,自己的學霸兒子大材小用,殺雞焉用牛刀!
有句話叫做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領域都會有佼佼者,而當一個人成為了某行業的佼佼者,他就自然離別於行業的高低等級問題。
就好比紡織行業吧,在古代不過婦女在家的零工,或打發時間或幫補家中零用,在以男人為中心的封建社會上實在登不了臺面。
但是偏偏有人,在這個行業上出類撥萃,成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青史留名。
這人就是黃道婆。
黃道婆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背景下像大多數居家婦女一樣,並沒有學富五車,但是她的成功卻離不開知識的幫助。
黃道婆非常刻苦學習紡織技術,除了個人成為技術高超的紡織高手外,還專注研究材料、機器和操作方法,研究帶來的收穫是對社會原有的技術改革和創新,成為她個人的建樹。
不難想像,黃道婆能給整個行業帶來驚天動地的變化,很大可能是她已經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專業理論。
遺憾的是雖有不成文的理論知識但因為文字知識的限制,黃道婆沒能把它形成書面著作流傳於世。
但歷史上有一位跟黃道婆的流荒百世截然相反的人,卻靠一本專業的著作為自己遺臭萬年的名聲扳回了一局。
這人便是南宋的權臣賈似道。
他權勢燻天的時候做了很多不得人心之事,老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但是他在胡作為非之餘也做了一件對後世極其有意義的事,便是非常深入地去研究蟋蟀。
當知識豐富到要從腦子裡溢出來的時候,他備齊文房四寶,寫出一本書名叫《促織經》。
這本書竟成了世界第一部關於蟋蟀研究的昆蟲學專著!
同樣是入行房產中介的徐文昌是與魚化龍有類似的學歷,但與魚不同的是,徐學習了黃道婆的刻苦鑽研精神,也借鑑了賈似道把專業知識形成系統理論而著書立說——寫出了一本關於上海老洋房的專著。
關鍵是,他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有業績支撐的。
他最輝煌的時候得過公司的銷售冠軍,而專業形象也深入人心,許多億萬富翁對諾大的中介市場視而不見,買賣老洋房唯獨委託於他。
這便是知識的力量,優勢顯而易見。
魚化龍之所以還未能在中介行業體現他的價值,根本原因是他沒有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好好學習房產和銷售知識,從而利用上這個優勢。
高學歷水平對所有行業都只是有益無害
儘管魚化龍有高學歷,但是兩個業務高手謝亭豐和王子健對他多少存在些看法,心裡嘀咕著學歷這東西中看不中用,在中介行業能巧舌如簧哄好客戶才是王道。
然而,王謝二人沒有參透的一點,儘管他們倆說得比唱的好聽,無論怎麼努力卻還是無法趕超徐文昌的境界到底是為何。
王謝二人的目光不夠高遠與知識底蘊的不足不無關係。
他們只局限於眼前的二畝三分地,卻看不到整個社會大多數能獲得更多資源和機遇的人基本上都是高學歷人才。
首先是有了大學學力基礎的人要去學習和理解新的知識會更加容易,說白了就是起點高,就算在同時間發力,這些人總能把路走得更寬更廣。
其次是有大學經歷的人圈子會更加廣泛。
就拿徐文昌來說,他的大學同學幾乎都是社會精英,隨便一小聚,到場的都是社會中上流人士,一個大明星丁索拉,一個琴行老闆劉貝司,還有地產公司高層翟雲霄。
而這僅僅是管中窺豹。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種自然而然的分類很多時候便是順從了個人經歷,也就是說,有類似經歷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朋友並在同一個圈子活躍。
比如當兵的就算退伍了他的交往圈子依然是跟軍隊有關的,建築工人的朋友大多數都是在工地討生活的,當老師的朋友聚集起來都在談學生……
學歷也一樣,人更喜歡跟自己學歷相近的人走在一起。
徐文昌的朋友圈幾乎都是同等學力之人,而且他們的經濟能力也趨向良好,買賣房子的購買力相對更強。
打個比方說,同樣都是客戶,沒有文化的包子店老嚴夫婦省吃儉用N十年才攢到錢買到一套一居室,但是博士學歷的宮蓓蓓夫婦雖然也出現過生活困窘,卻在換新房一年不到又進行了再一次換房。
也就是說,如果誰誰誰身處在老嚴夫婦同樣水平的朋友圈,他能促成交易的機率要大大低於身處在宮蓓蓓水平的,達成交易的金額量也遠遠低於後者。
昕玥當全職媽媽的時候在保險公司混過幾個月,清楚地看到學歷高的業務員做起單子明顯要更加遊刃有餘,就是因為理解專業知識更透徹和社會資源更豐富。
人生經曆本身就是財富,沒有所謂的「白做」
電影《相助》的主角斯基特去面試一份工作時,面試官要求看看推薦信,但是斯基特遞給對方一封上次應聘的拒絕信。
在面試官啼笑皆非的時候,斯基特指著其中的一行字念給他聽:
「有潛力,希望有一定經驗後再來申請。」
「什麼?這是什麼話……」
「他們只是覺得我沒經驗,但是沒有質疑我的能力,連拒絕者都這麼說。」
最後斯基特得到了這份工作。
非常神奇,很多人認為的失敗求職經歷是在浪費時間,收到的拒絕信只是廢紙一張,但是斯基特卻成功地用它來徵服了下一個應聘者。
人的一生就沒有什麼做過的事是白做的,每一份經歷都是財富。
漢朝皇帝劉洵還在娘胎的時候就遭遇宮廷政變,自幼流落民間,命運挺悲慘的。
但恰恰是因為這份不幸福的經歷,劉洵體驗並見證了百姓疾苦和吏治利弊 。
當他喜出望外地登上九五之尊之時,曾經的生活經歷為其施政治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終於成為一代明君。
就連失敗和吃苦都是人生重要的部分,更何況是在學習氛圍濃厚的名牌大學裡深造呢!
自然,這還需要要懂得利用。
就像大學畢業生賣豬肉這個話題:
2003年西安媒體曝出85級北大中文系陸步軒在街頭賣豬肉,被稱為「北大屠夫」。
一時之間,讀書無用論充斥著網絡和坊間。
但是十幾年後,當陸步軒再回到人們視野中時已經是國內土豬肉第一品牌「壹號土豬」的聯合創始人,坐擁資產過億。
同時,他還寫出了《北大「屠夫」》、《豬肉營銷學》、《屠夫看世界》等作品,給豬肉賣場標上文化人的標籤。
這一前一後正好證實了上大學的價值要如何體現:當你捨棄知識時,你就像是白上了;當你好好去利用它時,你又會感嘆幸虧有它。
很明顯,劇中的魚化龍並沒有懂得去利用自己的優勢,就像劍掛在腰間卻不會用;也或者還沒打通任督二脈,需要假以時日吧。
結語:
後來徐文昌離開了安家天下,自立門戶,靜宜門店的筒子們都跟著過去了,唯有魚化龍對那個代理店長之位依依不捨。
說到底他不是捨不得這臨時店長之位,而是珍惜這份靠學歷得來的「狗屎運」——總店在那麼多人之中偏偏選他做店長,無非是看中他的高學歷。
但是他終究被人刷了下來,大學之名有時候管用,但是能支持長久之計的必須是名副其實。
相信只要明白這點,魚化龍一定會魚跳龍門,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