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幾乎無處不在,特別是對在霧霾天氣還必須出門的人來說,實在是無法忍耐。近日,一種小型的可隨身攜帶的空氣淨化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商家聲稱,這款負離子空氣淨化器無論何時何地均可釋放出高達150萬的負離子量,這些負離子能夠有效分解和祛除空氣中各種細菌、塵蟎、香菸的塵霧、灰塵、病菌、細小花粉和PM2.5。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隨身攜帶的負離子淨化器中,有類似項鍊可掛於胸前的,也有像帽子一樣由帽簷處產生負離子的,還有佩戴於書包上的。
那麼,這些可攜式的空氣淨化器能否讓自身免於PM2.5的侵襲?
負離子是什麼?
在物理學中,原子或原子團失去或獲得電子後所形成的帶電粒子叫離子,而負離子是指帶一個或多個負電荷的離子,亦稱「陰離子」。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林金明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介紹道:「負離子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電荷遷徙,能夠產生的方式主要有自然產生與人工生成兩大類。」
自然產生的情況有多種,比如,打雷時會產生火花和聲音,負離子就在這種反應中產生;在下雨時以及瀑布旁邊,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在這種物理運動中裂解進而產生負離子。再者,如某些大理石等地殼巖也因為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通過放射作用,引起電荷的溢出,與空氣中的其他成分結合也會產生負離子。
若要人工產生負離子,原理與自然界產生負離子相似,即通過模擬雷電高壓電離空氣產生負離子。「市場上出售的可攜式負離子空氣淨化器以及家用的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大多源自這一原理,通常也稱為電暈法。」林金明進一步解釋說,「負離子不僅包括負氧離子,而且還包括負二氧化碳離子、負氮離子。通過電暈法產生負離子的同時還會產生一定量的臭氧。」
一般人們認知中,往往將負離子與負氧離子畫等號,實際上,當電離反應產生時,負離子會與空氣中多種成分結合,發生電荷的轉移,隨之成為不同的負離子。「有些負離子對於人體有一定益處,特別是空氣負氧離子,當然這也取決於一定的量。如果含量過多,對於人體也一樣過猶不及。」林金明表示。
警惕商家陷阱
而商家宣傳的負離子淨化器的功效主要建立在霧霾中可吸入顆粒物攜帶正電荷的基礎上,即PM2.5本身攜帶正電荷。雖然目前人們尚未完全弄清霧霾的組成變化和確切來源,但是一部分觀點認為,這些肉眼可見與不可見的顆粒物因為伴有水分,並且被正電荷裹挾,因同性相斥,才可以在空中飄浮不下,互相碰撞。
如此一來,負離子淨化器釋放出的負離子,與正電荷結合後,可將其聚合。「直徑增加的可吸入顆粒物更容易給濾網吸附,過濾效果更好。」林金明說道。
在物理學中,「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眾所周知,那麼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在霧霾天,空中飄浮大量正電荷汙染物時,有人隨身攜帶一臺負離子淨化器出現,此時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可能會因為負離子的牽引而聚集。即便直徑增加,但依然為可吸入顆粒物。
因此,林金明並不建議在霧霾天攜帶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出門。如果一定要攜帶,最好配合口罩,效果更佳。
綜合防霾效果更佳
除了隨身攜帶的負離子空氣淨化器,家中使用的也有靜電吸附型的負離子空氣淨化器,甚至有些空氣淨化器將濾網與靜電吸附兩種淨化形式結合。林金明表示,單純的濾網空氣淨化器可能會因為空氣動力學等設計因素導致過小的汙染物無法一次性被濾網吸附,反而在屋內循環。「如果加入靜電吸附功能,那麼PM2.5等小顆粒會聚合成大顆粒,進而容易被過濾。」林金明解釋道。
而針對目前市場中負離子空氣淨化器易產生副產品——臭氧,對人體不利的說法,林金明表示,現在負離子產生技術已經有了明顯的完善和提高,大多數合格產品臭氧產生的數量較少,不會明顯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不過,林金明同時提醒,不論使用哪種類型的空氣淨化器,也一定要定時開窗通風,確保室內空氣中其他環境汙染物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