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富·案例
「過去大多數城市家庭無法實現田園夢,現在通過共享經濟則成為可能。」6月上旬的一個上午,廣州市天河區的艾米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內,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照在掛滿照片的牆壁上,照片裡,男女老少在綠油油的水稻田裡嬉笑玩耍,其樂融融,艾米會聯合創始人兼CEO唐飛一邊看著牆上的照片一邊介紹說。
成立於2014年的艾米會是一家定製「共享農場」服務運營商,旗下擁有艾米農場、艾米生物科技、艾米人工智慧農業、艾米小鎮四大子公司,現已建成廣州從化艾米農場、清遠石湖艾米農場和廣州增城正果艾米農場三大農場。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彭琳 實習生 陳薇
經歷??房企高管下田開荒
「我從小生長在城市,過去從來沒接觸過農業。」一見面,唐飛就很熱情地向記者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這個戴著一副方形眼鏡的湖北漢子,自2001年來到廣州就一直在房地產領域打拼,曾任港資地產集團營銷高管。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分享(也稱共享)經濟』這個詞,我就覺得特別神奇,跟我們傳統的產業有很大的區別。」唐飛說,2012年,他在成都負責一個房地產項目,當時正處於創業階段的途家網創始人羅軍找到他,尋求該項目的合作機會。
「他發現很多旅遊度假項目的房子是空置的,他希望把這些房屋整合起來,做成公寓、酒店,打造成品牌進行統一經營,租給那些到處旅遊的遊客。」唐飛回憶道,在那次項目中,他把28套別墅交給途家管理,途家僅派了3個員工就把項目經營了起來。從此,「共享」一詞就在唐飛心中埋下了種子,直到2014年生根發芽。
那一年,正在攻讀EMBA的唐飛在同學的邀請下,開車翻越500米海拔的高山,來到清遠石潭鎮石湖村。
令唐飛感到驚訝的是,山頂上一大片平地竟然成了荒地,1000多人的村子,常住的只有200多人,大部分村民都到清遠市區或廣州打工了,「當時我覺得這個資源浪費了非常可惜。一方面城市消費者對於安全放心的農產品是有需求的,另一方面鄉村優質的土地沒有形成良好的供應鏈,好的產品沒辦法被激活,就這樣閒置了。」唐飛搖頭嘆息道。
帶著這樣的想法,唐飛毅然放棄了企業高管的職位,開啟了在自己拓荒之路,而且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農業領域,這一幹就是三年。
剛開始,整個團隊就兩個人,其中一個是唐飛,為了更加科學地改造農田,他們來到廣州從化風雲嶺森林公園,在農民的毛坯房住了整整4個月,與當地的村民打成一片。
原始的排水溝設計不合理,唐飛利用自己的建築學來進行改造;離院子近的土地積水過多不適合種田,他們就在門口一塊菜地上挖一個水池儲水來解決;村民反對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他倆就專門請公司的技術指導進行培訓講解……就這樣斟酌每一個環節,一步步地摸索試驗,唐飛在從化建成了他的第一個艾米農場。
「有機種植標準化是我們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唐飛說,艾米農場提倡的有機種植,是指堅持不用農藥和化肥,取而代之的是鴨稻共生、人工拔草、滅蟲燈除蟲、赤眼蜂殺蟲卵等純天然方式。
「剛開始我們心裡其實都沒底,我都想好了,萬一我們沒收成,我們自己補貼給農民,再怎麼樣也不能讓農民虧本。」唐飛回憶道,幸運的是,第一年之後,從化艾米農場的收成是畝產500多斤,這個數字一直維持到目前。
模式??讓城市人體驗農場生活
「我們的希望是,有機會讓自己慢下來,享受每一個自然成長帶來的快樂。」艾米會一負責人說,艾米會的共享農場模式,抓住了現代城市人在快節奏生活中想要「慢下來」的需求,也抓住了城市人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
唐飛進一步解釋道,所謂「共享農場」,簡單來講就是他們把一塊地租下來,改造成一個農場,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只要你使用了艾米的『共享農場』,你就可以在不同的農場體驗你想要的生活」。
在IT公司工作的黃女士是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也是從化艾米農場的一位「農場主」,提起艾米農場的共享模式,她饒有興趣。「加入艾米相當於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的人在鄉村種了一塊土地,我可以帶小孩、家人或朋友去玩,每個月還可以收到新鮮的有機胚芽米,既滿足了我們對鄉村的嚮往之情,又滿足了我們對健康的需求。」黃女士說。
艾米農場採用會員制和訂單式農業,用戶通過網際網路認購農場成為會員後,艾米農場直接與會員對接,為其配置種植專屬管家和服務專屬管家,會員既可隨時帶上家人、朋友到自己的農場裡做客,共同參與水稻的插秧、種植、收割等過程,又不用煩惱農田的日常管理和小院的打理。
此外,艾米農場還在自建恆溫倉庫的基礎上,結合訂單模式、真空包裝、農場直送,讓會員家庭食用到營養、安全、新鮮的艾米胚芽米。
在土地託管方面,艾米會創造出閒置農田託管計劃,面向全國範圍接受相關地方政府、合作社、鄉村旅遊度假項目、特色小鎮等單位的閒置優質農田託管申請。經過環境審核後的土地,艾米會將統一進行建設,打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
至於生產端,艾米會則僱傭當地農民進行水稻種植。按照唐飛的說法,過去農民自己種地,年收入大概2萬元。而加入艾米農場,每戶農民負責20至30畝地,年收入一般在10萬元以上,「只要具備一定規模和可複製的標準,就能實現共享農場的意義,鄉村的改變也能就此發生。」對於「共享農場」的未來,唐飛充滿信心。
未來??明年目標是擁有20個農場
作為艾米農場的第一批會員,菲媽被身邊的朋友稱作「艾米的死忠粉」,通過她加入艾米農場的會員已經有二三十人了。她在從化的艾米農場組織過一兩次活動,帶一些媽媽去體驗,基本上十個中有九個都成為了農場主,「在艾米擁有一塊土地簡直是上天給的禮物。」菲媽甚至發表如此感慨。
類似菲媽這種情況,會員之間的口碑相傳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艾米農場的影響力和用戶規模。「我們不打苦情牌、情懷牌,也不過多地去改變消費者的觀念,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美好的東西傳播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唐飛解釋。
據唐飛介紹,目前艾米已經擁有來自廣州、佛山、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會員總共2500多人。全省三大農場中,2014年建成的從化農場佔地400畝,第一年就已認購完成;2015年建成的清遠農場有600多畝地也已完成認購;而2016年建成的增城農場還在持續認購中。
唐飛還透露,今年艾米將在原有的共享農場基礎上,進入雲南、湖北和東北。明年的目標是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0個艾米農場,未來還計劃進軍海外市場。
說起企業的未來規劃,唐飛提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大痛點,那就是擴大規模的技術壁壘。對此,艾米會的解決辦法是引入人工智慧,實現數據化全程管控,有針對性地研發智慧機器人,用機器代替人工除草、放水、蟲害監控、遠程控制等動作。
跨界整合也是艾米的未來規劃之一,目前公司正嘗試引入服裝、餐飲等藝術文化類合作商,幫助會員實現真正「農場主」的感覺。
■第三方評價
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稻作
新技術研究室主任黃慶:
應嚴格按有機
農業標準生產
傳統農企基本上以生產農產品為主,艾米農場則把產品生產和農業生態功能結合起來,一方面堅持以有機的標準生產胚芽米,滿足市民對健康食品的要求,另一方面通過「共享農場」這種模式把農業的其他功能進行挖掘利用,讓市民享受農場帶來的生態功能,這是將來農業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農業生產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往往碰到的問題比較多,所以艾米農場需要不斷地完善農業生產的核心技術標準化作業流程。另外,由於土地處於分散狀態,不像自行車、雨傘等的工業產品那樣容易集中,所以「共享農場」這種形式發展得比較緩慢,需要一步一步去實施,進而形成一種模式。
如今,艾米正在積極拓展市場,應該堅持嚴格按照有機農業的標準去生產,對公司所有的員工,包括生產端的農民進行培訓,強化有機農業的理念,生產資料的投入、生產和加工的全過程都要按照有機的理念去做。
第二是有機生產的規範標準要逐漸建立起來,在有機生產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資料的記錄、整理,使得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可追溯,讓消費者放心。
再有,艾米也正在做智慧農業方面的實踐,但是其中的難度確實很大,需要很多投入才能解決。將來要把「共享農場」這種模式複製到全國,除了農業自身的技術創新、人才和資金儲備之外,還要將金融業、服務業等各種要素引入到農業中去,形成多功能的複合型產業結合體。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