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駐大阪總領館高度重視,教育處全體人員謹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迅速投入到領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落實精準防控,織密疫情防護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阪領區有2.8萬名中國留學人員,7所孔子學院(課堂)。疫情發生後,我們第一時間針對不同人群建立信息收集發布、快速反應的應急工作機制,織密疫情防護網。
多管齊下,對留學人員保障全覆蓋,信息全暢通。針對領區內各大學的中國留學人員,成立了以主要大學學友會骨幹為主力的「西日本中國留學生疫情防控工作組」,每日匯集各大學中國留學人員的動態情況,靈活運用新媒體,在各大學學友會微信公眾號上及時轉發使領館、日本國內權威部門及各大學的最新疫情提醒,不斷推送正能量信息;針對500多名公派留學人員,全面摸查,準確掌握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引導留學人員正確對待、積極抗疫;針對各語言學校的留學生,緊抓「龍頭」,以點帶面,召集中國留學生人數較多的學校校長、教師,成立信息溝通組,指導各校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強化對同學們的心理疏導和學習生活指導;針對領區內日本中學就讀的「小留學生」,用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學生代表保持聯繫,引導同學們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完成好學業。
兩隊並進,讓留學人員安心放心。進入2月底,疫情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日本國內疫情不斷升級,部分留學人員開始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特別是一些非日語專業的留學人員由於信息獲取滯後,精神壓力更大。我們積極引導同學們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及時成立了兩個志願者團隊,讓廣大留學人員思想情緒上安心、生活上的放心。其一,組織來自大阪大學、京都大學、神戶大學、岡山大學、廣島大學等高校10餘名臨床醫學專業博士生組成心理諮詢志願者團隊,緊急啟動「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諮詢服務」,為在日中國留學人員提供24小時免費一對一心理諮詢服務。目前已有數10名同學接受心理諮詢,取得良好效果;其二,組建翻譯諮詢志願者團隊。120名日語水平較高、熟悉日本情況的中國留學生踴躍報名,不到半天時間組隊完畢,啟動「新冠肺炎疫情翻譯諮詢服務」,將部分重要日方新聞及防疫工作規定及時翻譯成中文在網上推送,並為有需要的留學人員提供日本醫院就診一對一遠程在線翻譯服務。
很多同學發來感謝簡訊,表示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領館對每一名留學人員的關懷。其中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海外遊子堅強的後盾!我們感謝祖國,也心繫祖國,相信祖國一定能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
積極組織捐款捐物奉獻愛心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積極開展以「眾志成城克時難」為主題的愛心募捐活動,引導領區內大學、留學生學友會、留日中國人學術團體、孔子學院、日本友好人士等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奏響一曲守望相助、同心戰「疫」的大愛之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成為這個冬天最溫暖人心的話語。
大阪齒科大學中國留學人員發揮醫學專業特長,僅用兩天時間籌集到1萬隻外科口罩和150件一次性手術衣,並將其發往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理事長川添堯彬還專門錄製視頻為武漢同行鼓勁加油。這種隔海相望的溫情牽掛,不僅是中日友好情誼的重要見證,更是同為醫務工作者肩負救治疾患的責任體現。留日中國人生命科學協會作為醫學領域的在日中國研究者和留學生組成的學術交流團體,在面臨貨源緊缺、物流通關手續複雜等多重困難的情況下,多方聯繫,與時間賽跑,力爭用最快速度採購到醫療物資並發送回國。當得知第一批捐贈物資,包括10箱MM-S6醫用外科口罩、10箱藍色醫用外科口罩、20箱FB高級外科口罩、30箱一次性隔離手套順利運抵湖北枝江市人民醫院,大家激動地說:「我們信心倍增,我們的工作還將繼續。」
一位留學人員以「公派赴日留學生」的名義給國內醫院捐贈了45套醫用防護服,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理應響應教育處的號召,為國分憂!」
為中日兩國人民同舟共濟鼓勁加油
魯迅在《題三義塔》一詩中寫到,渡盡劫波兄弟在。該詩源於魯迅與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的一段美好故事。由於西村當時生活工作在大阪府豐中市,因此豐中市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田中潤治經常向留學生們講起這段佳話。在此次疫情中,90歲高齡的他第一時間發動全體成員緊急募捐,與西日本中國留學生學友會共同捐贈了價值13萬元人民幣的醫療物資。大家親手在每一個包裝箱上貼上「渡盡劫波兄弟在」這句話,表達著新時代中日兩國人民同舟共濟、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
日本大學生長井孝一身穿「我愛中國」的T恤衫,用手機錄製《大中國》的歌唱視頻,為武漢加油,為中國祝福,這個視頻發布在人民網後,有網友留言:「這是最美的聲音,中國人民感謝你!」
引導留學人員建言獻策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補齊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
以京都大學、大阪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教育資源優越,科技實力雄厚,近年來中山伸彌、本庶佑、吉野彰等多人獲得諾貝爾獎,特別是在尖端醫療、公共衛生等領域具有世界水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積極引導留學人員緊緊圍繞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建言獻策。目前已提交數十份研究報告和建議書,部分已通過各種途徑報回國內,供相關部門決策參考。如:
《關於制定乙類流行病數據監測系統統一標準及推廣普及的建議》,提出國家應儘快制定流行病數據監測系統的統一標準;《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措施對我國肉牛犛牛產業發展影響的研究報告》,建議國內利用產業鏈條長的緩衝空間,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化解中長期累積影響;《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對新時代東亞意識的思考》,認為中國政府如何在與日本政府的合作中共同抗擊病毒、積極塑造中國形象,將對日後新時代東亞意識的形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中日抗擊疫情的比較與思考》,從一位臨床醫學學生的角度就中日兩國對疫情的處置方式作出比較,認為兩國醫學界應該互相借鑑和深度合作。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交流工作
大阪領區具有日本一流的教育人才資源,很多大學與國內高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交流頻繁。此次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現階段中日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造成較大衝擊。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交流工作兩不誤,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通過積極探索,我們引導雙方大學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遠程交流互動,儘可能將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大阪大學與東南大學召開了線上視頻會議,就推進兩校的全面合作進行了深入溝通;西南大學也藉助網絡電話等方式,與領區內廣島大學、大阪大學就校級交流項目的開展保持長效溝通;我們還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多方聯繫國內相關部門,為大阪大學與廈門大學牽線搭橋,兩校已經初步約定在疫情結束後實現互訪,儘快推動醫學領域的對接與合作。
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仍然處於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堅定必勝信念,繼續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全心投入、共克時艱,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供稿/駐大阪總領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