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深圳文化軟實力 硬體加軟體展示深圳文化最新成果

2020-12-16 金羊網

羊城晚報「文化深圳深調研」系列報導今年五月重磅推出,硬體加軟體展示深圳文化最新成果。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根脈和靈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命運和未來。今年5月,羊城晚報「文化深圳深調研」系列報導重磅推出、與讀者見面,並以每天半個版的規模,連續推出十期。

戲曲名家在深圳獻唱,與深圳結緣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意見》勾勒了深圳文化發展的「未來藍圖」:到2025年,深圳文化軟實力要實現大幅提升;到2035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通過這組報導,我們試圖回答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是深圳的文化軟實力?「創新」「文化+」「國際化」……這些關鍵詞在我們的調研報導裡頻頻出現,逐步勾畫出深圳文化軟實力的「素描圖」。

出臺文化創新發展「施工圖」

談起「文化深圳深調研」系列報導與羊城晚報的「淵源」,得回溯到今年3月。今年3月,羊城晚報深圳全媒體傳播中心掛牌儀式上,羊城晚報正式宣布,啟動「文化深圳深調研」系列報導。《羊城晚報》是一張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民生大報和文化強報,文化是她的優秀基因。而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近年來儼然已經長成了「文化綠洲」,並且創造出一個個文化奇蹟。深圳和羊晚,「文化自信」又一次把我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音樂廳演出精彩不斷,國內外名家薈萃

經過兩個月的籌備醞釀,「文化深圳深調研」系列報導面世。系列報導開篇,羊城晚報專訪了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請他詳解深圳文化建設這些年。

他提到,2015年年底深圳制定出臺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成為了今後這幾年深圳宣傳文化工作的「總抓手」。這是一張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來的「效果圖」,更是一張深圳文化如何創新發展的細緻「施工圖」,是深圳一個時期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

記者了解到,方案配套有《目標責任書》和《重點任務分工表》,細化分解列出130多項具體任務,包括文化品牌活動、文化設施建設等多項內容。有了「施工表」,深圳文化建設有條不紊,從市到區逐層推進。文化創新指揮棒下的文化交響曲氣勢恢宏。

對標國際建文化地標

從「文化荒漠」到「文化綠洲」,只有成果能說明。羊城晚報通過調研,從硬體加軟體兩方面展示深圳文化的最新成果。

不斷完善的文化設施是肉眼可見的,如文化設施,關乎城市品位和未來發展,更關乎民生幸福。2018年,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深圳市加快推進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提出深圳將對標國際一流城市,重點規劃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打造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的標誌性設施,構建城市文化新地標。

目前,深圳正加快推動規劃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區」、規劃建設一批市級和區級文體設施項目。從這些文化地標上,能切實看到深圳文化建設的成果。而深圳文化的發展,背後還有哪些「軟體」的支持,深圳的「文化+」,走出了怎樣一條路?對此,我們也採訪了文化部門負責人,從官方角度解析深圳文化建設的「軟體」支持。

一年一度的國際攝影展吸引攝影名家匯聚深圳

此後,系列報導還採訪多位文化名家,全方位展示深圳文化建設成果以及解析其背後的動因。深圳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認為,深圳的文化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聚合而成的。

首先,深圳有內在的文化需求,作為改革開放前沿之地的深圳被定位為「經濟特區」,早期經歷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併到達一定的高度。但決定一個城市高度的最終是文化,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比拼最終也要靠文化。與此同時,深圳豐碩的經濟改革成果,則為文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深圳走出了獨特的「文化+科技」道路,發達的IT技術讓深圳的文化體現出信息化的特徵,也讓文化有了更為豐富多彩的體現形式。

形成「文化+」新模式新業態

放在更大的視野中看,文化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同時也是重要的產業。深圳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文化+」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新的增長點。文化產業在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其中,深圳「文化+科技」的競爭力尤為突出,湧現出騰訊、華強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託、數字內容為主體、自主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企業。除此以外,近年來,深圳「文化+金融」動作頻頻、亮點不斷,「文化+旅遊」持續發力。

不僅宏觀看文化,報導視角也延伸到「深文化」的微觀角度。比如,深調研的「人才篇」,我們聚焦文化人才。這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文化的發展同樣亦如是。從前,深圳在文化領域缺乏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名家大師。而今,多位高端文藝名人被引進。文藝名家璀璨奪目,文藝精品精彩紛呈。通過出臺相關制度,近年來,深圳一步步引才、補齊該短板。通過多種形式,這種城市展示了對文化人的尊重與善待,彰顯了深圳發掘並厚植城市文化根系的作為和擔當。

設計大展吸引年輕設計師參與

同時,文化的發展也是動態的。深調研「改革篇」聚焦文化改革。近年來,深圳文藝院團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理順隸屬關係,推進了融合發展,成立了深圳歌劇舞劇院、深圳市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會,啟動了「深圳文藝名家推廣計劃」,為深圳文藝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文體不分家,深圳的體育發展,也值得單獨書一篇。作為一線城市,深圳在體育方面卻有不少短板。可喜的是,兩年來,這塊短板在快速拉伸——重大賽事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周周有賽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賽事格局初步形成。

公共文化服務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發展,最終目標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的報導最終落點在深圳文化建設有哪些惠民成果,基層文化活動是如何實實在在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務走在全國前列。深圳歷年來不斷建立健全普惠型、多樣化、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市民文化權利。在文化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更是以創新精神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等,對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經典大秀《東方霓裳》展示中華民族服飾

其中,2017年5月,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發布,成為國內城市裡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讓市民盡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豐富文化生活。這背後,深圳充分發揮市宣傳文化基因和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的鼓勵和引導作用,優先支持納入「菜單」的品牌活動。深圳市民可以通過「點單」獲得文化服務。此外,各個區都有、或者計劃建設書城,未來將達到「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效果。

最後,展望未來,深調研報導以「文化未來篇」做結,畫下圓滿句號。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及發展已到了關鍵時刻,深圳著眼於世界發展格局,讓文化建設與世界與國際接軌。深圳給自己定下了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的新目標,踏上了全新的文化建設之旅。

◆◆

深圳關鍵詞

◆◆

關鍵詞1

創新

創新是深圳的標籤,創新同樣融入了深圳文化的血脈中。2015年年底,深圳出臺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成為了今後這幾年深圳宣傳文化工作的「總抓手」。這是一張展示城市文化美好未來的「效果圖」,更是一張深圳文化如何創新發展的細緻「施工圖」。將「創新」直接寫成了方案,足見深圳文化建設的信心及方向。有了這個「施工表」,深圳文化創新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關鍵詞2

科技

深圳是科技之城,深圳走出了獨特的「文化+科技」道路。發達的IT技術讓深圳的文化體現出信息化的特徵,也讓文化有了更為豐富多彩的體現形式。深圳「文化+科技」的競爭力尤為突出,湧現出騰訊、華強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託、數字內容為主體、自主智慧財產權為核心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企業。

關鍵詞3

溫度

身為文明之城,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走在全國前列。說起深圳文化的本質特徵, 不僅有「深圳速度」「深圳質量」,還有溫暖人心的「深圳溫度」。2017年5月,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發布,成為國內城市裡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讓市民盡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豐富文化生活。每到周末,各個區形式各異的文化活動讓深圳人應接不暇。各種文化服務工程和關愛行動工程,讓廣大市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深圳同時不斷完善和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服務,通過票價補貼等方式鼓勵民辦博物館、美術館免費開放。

關鍵詞4

國際化

只有高瞻遠矚的視野與格局,一座城市的文化才能真正有大氣度。深圳正是在高遠的追求中,逐漸為這座年輕的城市鍛造出對標國際一流水準的內涵。深圳結合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對標國內外先進城市,正加快推動規劃建設「新十大文化設施」、提升改造一批「特色文化街區」、規劃建設一批市級和區級文體設施項目。與此同時,深圳打造了一批國內國際知名文化品牌。「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設計周、國際科技影視周、國際攝影大展等品牌活動豐富多彩,盡顯深圳文化的風範。與此同時,深圳也獲得了「鋼琴之城」「設計之都」「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等榮譽,通過文化交流等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城市知名度。

名家評「文化深圳」

深圳著名文化學者胡野秋:

深圳所取得的文化建設成就,與其文化戰略定位密不可分。2003年,深圳在全國率先確立「文化立市」發展戰略,較早提出把文化產業打造成支柱產業的目標;2008年,深圳出臺了全國第一個文化產業促進條例,後續發布了10餘項文化產業政策,涉及金融扶持、稅收優惠、產業空間、產業內細分行業專項政策等;2011年深圳又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扶持,深圳騰訊、華強動漫、華僑城、雅昌等諸多文化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走向海外,總是在不經意中就落地生根;2016年出臺的《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把以文化創新為基礎,融入創意、技術的文創城市功能塑造提到戰略高度,深刻影響並疾速提升一座城市的國際化地位和形象,增添這座城市向上生長的力量。

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昌龍:

深圳文化從一開始就努力尋求跨界,積極與高新科技、金融、創意等有效融合,極大拓寬了文化的原有邊界,使文化在跨界發展中爆發巨大的創造力,使得文化在向全社會擴張中體現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在當今的文化擴張時代,深圳在這一方面的做法給全國乃至全球提供了諸多可借鑑的寶貴經驗。

來源:金羊網記者 林園

圖片來源:金羊網記者 王磊

編輯:聶粵

校對:劉嘉文

審核:鄔嘉宏

籤發:彭佶群

相關焦點

  • 深圳龍崗文化產業新成果亮相工藝美術博覽會
    10月29日至11月1日,2020深圳工藝美術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組團參展,以「工藝美術大區·數字創意先鋒」為主題,重點展示龍崗區數字創意和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成果。「2020深圳工藝美術博覽會適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疫情後深圳第一個文化類線下展會,具有特殊的意義。」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彭罡介紹說,本屆展會既是第十一屆工藝美術博覽會,也是冬季文博會,同時承擔著線下文博會的功能,具有三展合一的特點。
  • 「文化湘軍」亮相深圳文博會 3大展館展示文創成果
    中新網深圳5月11日電 (記者 鄧霞)萌萌的「新時代雷小鋒」文創人偶、會唱新版《劉海砍樵》的智慧機器人小Q、一刀能剪出八個漢字的剪字藝術家……在10日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家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文化湘軍」精彩亮相,各種文化創意產業、產品引來觀者如潮。長沙館內的「黑石號」航船模型上滿載長沙銅官窯瓷器。
  • 深圳文化建設新動作,十大文化院館最新進度
    向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目標前進,深圳文化建設又有新的大動作!7月22日《深圳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實施方案》審議通過,文化工作2025、2035、本世紀中葉的三階段目標隆重出臺。
  • 王偉中:努力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深圳貢獻
    開幕式結束後,記者點擊進入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便可足不出戶,既方便快捷,又如親臨其境般地了解到全國各省區的文化體制改革最新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以及優質文化項目和拳頭產品。  內容豐富,成果斐然  歷屆文博會,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是展覽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的展館,今年也不例外,全國各省區的文化體制改革最新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以及優質文化項目和拳頭產品
  • 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2018年05月04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李永傑)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即將出臺,如何發揮粵港澳三地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助推大灣區建設
  • 《文化科技藍皮書——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在深圳發布
    《文化科技藍皮書:文化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8)》由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李鳳亮教授領銜主編,是社科文獻出版社系列皮書之一,集合了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在對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時也吸收了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 2020深圳公園文化季來了
    市民在公園裡不但能親近自然、聽鳥叫蟲鳴、賞薈萃芬芳,還能在公園裡感受最時尚、最經典、最青春、最有魅力的文化盛宴。深圳公園文化季已成為深圳展現城市魅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平臺,是深圳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建設世界級公園城市、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工作內容。
  • 深圳:建設文化先行示範區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強調,要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守護好精神家園、豐富人民精神生活,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當前,信息傳播加速進入融媒體時代,要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儘快從相「加」邁向相「融」,建設好各級各類融媒體中心,重構新聞「採編發」流程,生產高品質、有影響的全媒體產品,打造媒體融合標杆項目,形成主流媒體新型傳播模式。發展壯大網上輿論陣地,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大力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成為聚民心的「最大增量」。
  • 文化+金融 文化+科技 跨界發展助「文化深圳」蛻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深圳已從一個邊陲漁村,成長為全國的經濟重鎮。憑藉著高新科技方面的強勁發力,深圳還獲得了「科技之城」「創新之都」「創客之城」的美譽。與這些硬實力相匹配的是深圳日漸進步的文化軟實力。為甩掉以往「文化沙漠」的帽子,深圳在政策扶持、市場培育、硬體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苦下功夫,朝著世界文化之都的方向不斷邁進。
  • 深圳有48家文化產業園區基地 年產值超過500億元
    深圳有8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大芬油畫村就是其中之一。(資料照片) 深圳商報記者姜志強攝在深圳,星羅棋布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成為獨特的創意風景線。華僑城Loft創意產業園、大芬油畫村、田面設計之都、國家動漫產業基地、深圳設計產業園、F518創意產業園……不同類型的產業園區展示著深圳創新、時尚而先鋒的特質。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更是深圳文化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國家級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已寫進「十二五」規劃。
  • 展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水韻江蘇」亮相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
    今天,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開幕,展覽時間為5天。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平臺,文博會自2004年創辦以來,以博覽與交易為主題,集中展示全國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成果和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就,突出文化產業核心層和科技融合的新產品、新技術,成為展示我國文化產業最新成就的窗口和平臺。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此番亮相深圳文博會,江蘇帶去了哪些驚喜呢?
  • 深圳博物館:展示特區文化的窗口
    深圳博物館始建於1981年,是深圳建立的第一家文博機構。她與特區一起成長,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四家分館、特色鮮明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近40年來,深圳博物館不僅記錄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歷程,而且推動了城市精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是向世界展示特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1984年,深圳博物館作為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動工建設。
  • 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
    五年來,深圳的文化有哪些創新發展,取得哪些喜人成果,深圳如何腳踏實地推動城市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東方文化新坐標」。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望深圳文化創新這五年,感受創新如何點亮城市文化夢想,感受一座城市澎湃的文化脈動。深圳文藝精品匯報演出。
  • 讓「小而美」公共文化設施遍地開花,委員建言深圳「加快建設區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彭琰《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圳要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問題:有些硬體設施在「沉睡」建議:裝入「內容」提升使用價值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昌龍認為,深圳在文化「硬體」建設上體現了對標國際水準的眼光和追求高規格高品質的魄力,但在文化「軟體」的內容建設方面,存在缺乏同步規劃培育、專業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 深圳南山「築夢」國家級文化產業高地
    國家主席習近平極為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打造,他曾提出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作為中國的改革窗口——深圳市南山區在打造科技強區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大力扶持龍頭文化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國門,還不斷吸引世界各地高端文化產業的進入。
  • 2020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啟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圖 通訊員 汪靖/文)12月19日,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發起,科技部原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支持,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組委會主辦
  • 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建設最全最新進展
    2019年12月23日,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首批項目開工,掀起新一輪文化設施建設高潮,標誌著「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駛入「快車道」。
  • 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新城市文化新地標 深圳海洋博物館面向全球...
    這標誌著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中又一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nbsp&nbsp&nbsp&nbsp向海而興,打造綜合性海洋博物館&nbsp&nbsp&nbsp&nbsp深圳作為南海之濱的改革開放先鋒城市,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一座充滿活力與創新力的現代濱海城市。
  • 文化創新中的「深圳顏色」
    並可製作成為電子檔保存,  「創意南山,文化未來——爭當文化產業『領頭羊』」是南山展區打出的口號。該展區集中展示南山區的影視演藝、數字媒體、高端印刷、創意設計、文化旅遊、動漫遊戲、合作化軟體。記者看到,光息穀公司展示了一種「穿透式觸摸櫃」,柜子裡面放進不同的產品,顯示屏就會出現多種有關產品的圖文聲像。
  • 深圳文化創意園: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秦小豔) 昨天,文博會深圳文化創意園分會場開幕。該分會場將舉辦4場文化講座和5大主題展覽,其中,將邀請深圳大學導演胡劉斌與美國新銳青年導演Jeffrey Gee Chi,就中美電影產業及文化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