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湖溼地公園,落座於九龍坡區與高新區交界處的科城路,總面積83.1公頃,始建於2007年6月,是主城區第一個、也是最大的溼地公園(重慶市區目前有有大大小小十餘個溼地公園)。
溼地—— 因其有調節徑流,改善水質,調節小氣候的功能,而被稱作「地球之腎」。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是「重慶主城區最大的腎臟」。
造訪過彩雲湖國家溼地公園的人應該知道園內造景的精緻秀美,如鏡的湖面、供人踏行的木棧橋,還有以南北方向跨越了湖區的石造廊橋。
根據官方的說辭,彩雲湖的造園林理念是:「層層梯田連遠山,蜿蜒溼地上雲間。環湖彩林映水天,滿園桃花繞溪邊」。
園內的規劃設計,可以說是將此理念踐行得很好。
但這座遊人如織、清秀整頓的溼地公園,其前身竟是渣土填埋場。
據曾居住在彩雲湖的居民所述,從前的彩雲湖地區汙水橫流、惡臭瀰漫,垃圾填埋高達幾十米。
2010年,彩雲湖溼地公園對外開放,但那時的公園因設施不完善、湖面臭氣瀰漫,而在許多市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壞印象。
更不要說2013年彩雲湖因為水面富營養化而導致藍藻爆發,令住在附近居民不得不捏著鼻子出門。
但不必擔心,經過治理,彩雲湖已煥然一新——當然,不能說完全找不到舊日的痕跡。
園內有展示水過濾技術的片區,聽旁邊的人說,這種狀似澆灌的噴灑,其實是在利用土地本身的性質進行水淨化。
在這些地區,誠實地說,還是有一定刺激性氣味的,但越是往湖面走,空氣就越是清新。絕不會出現過去「捏著鼻子遊園」的情況。
冬季結束,植物默默生枝拔節,水體中也投入了大量魚苗,一遇上天氣晴好的日子,彩雲湖公園就人滿為患,泊在道旁的私家車沿科城路向前,光是找車位就得花不少時間。
園內有不少人在野餐、曬太陽,看來從前說彩雲湖「很臭」的市民,現在都「真香」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彩雲湖公園非常大,有多個出口,在停車時最好做好標記,不然就會同我一樣,因忘了停車地點而圍著湖區走了一大圈。
你去過彩雲湖溼地公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