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押金要等736年,僅是ofo之死,還是共享經濟被「玩壞」?

2020-12-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移軌創新 ,作者移軌創新

移軌創新

突破現有思維邊界的限制,以獨到的洞察視角和系統的理論工具挖掘企業新價值增值的引爆點,從而為企業帶來顛覆性的發展模式、實現收益的量化倍增。

所有的商業創新,燒錢並不可怕,試錯也沒關係,可怕的是到最後依然沒有突破性創新,最終走向窮途末路。

作者:朱麗

來源:移軌創新(ID:gh_c9f0c63f52ef)

近日,人民網發布報導《人民直擊:憑什麼要我等736年才能退回押金?》,讓一度「消失」的小黃車再次回到公眾視野,昔日的風採已經變成不光彩。

據中新社8月3日報導,從ofo官網、公眾號、客戶端到辦公地點、供應商等,幾乎所有公開渠道都無法追尋ofo的蹤影,ofo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

ofo「消失」的身後,留下的是一堆繁重冗長的債務。

截至8月份,等著退押金的用戶還有1600多萬。按最低金額99元計算,ofo欠用戶押金高達16億元。同時,ofo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執行標的總金額約為5.36億元,未履行總金額比例約95%。

從美好理想出發,因資本驅動爆紅,共享單車的風行原本可以給共享經濟模式帶來無限可能。但短短5年間,曾經的創業明星、資本寵兒,ofo已如過山車般從巔峰跌到谷底,以慘敗收場。

所有的商業創新,燒錢並不可怕,試錯也沒關係,可怕的是到最後依然沒有突破性創新,最終走向窮途末路。

披著「網際網路馬夾」的單車租賃

幾年前,雷軍有一個風口論: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作為共享單車的開創者,ofo就是共享經濟領域的幸運兒——在共享經濟風口來襲的2014年,北大青年戴威和他的4名小夥伴提出了「以共享經濟+智能硬體,解決最後一公裡出行問題」的美好理念,共同創立以平臺共享方式運營校園自行車業務的新型網際網路公司——ofo誕生。

在共享經濟盛行時期,ofo跑在了風口前方,率先搶佔了市場,成為資本春天裡的佼佼者。

2017年,ofo在短短半年內就融資超過70億元,布局全國30多個城市,快速攻城略地。手握資本的創始人戴威開始「揮金如土」,直接在北京理想國際大廈租下整整四層辦公樓,顯示出ofo的豪氣。

同一年,在國內市場掀起全民騎單車的風潮之時,ofo開始野心勃勃地進軍海外,先後開闢了九國市場。

ofo尚未做實國內市場,就大張旗鼓進軍海外,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瘋狂擴張。

而當時,ofo還獲得了國內相關機構評選的「全國最佳商業模式創新獎」。

然而,隱患早已浮出水面。

2017年10月,多地小黃車用戶投訴:使用ofo遇到消費陷阱,原本要支付199元的用車押金,卻買成了不可退錢的「59元包年卡」。

在ofo押金頁面上顯示著「59元包一年用車」,但為可選項。點擊進去以後,「59元包一年用車(免押金)」與「199元押金(可退)」並列可用。

所以,用戶的投訴理由是:點擊進入的是交押金的頁面,不該把年卡放在押金頁面,並設置默認選項。這不等於綁架消費了嗎?

ofo的運營模式是,通過合作代工(如天津飛鴿、上海鳳凰等老牌自行車廠家為其生產單車),再大批量投放市場,面向C端用戶收費(押金及分時租賃費用)來獲利。

在移軌創新®看來:同外部合作夥伴應建立有生產力的良性關係,要像真正的合作夥伴一樣,感召利益相關者「共建」實現新價值主張。

而ofo與供應商的合作仍是傳統的OEM,停留在經濟利益的合作層面。

這種模式自共享單車誕生以來,就被質疑為「偽共享經濟」。共享經濟「鼻祖」蔡斯對共享經濟的定義,大意是通過社會化平臺分享閒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餘,以低於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並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且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

共享經濟的理念在於共同擁有而不佔有,最大化地利用資源,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但本質上看,共享單車做的其實是傳統租賃,而非真正的共享模式。就「閒置資源」而言,共享單車就不是。ofo和死對頭摩拜(後被美團收購),均採用了自有單車租賃的重資產模式。

而共享經濟的本質是連接供需兩端,本身是輕資產模式。比如滴滴,被共享的計程車、快車、順風車等都不是滴滴的資產,而是來自社會上的閒置車輛,滴滴只是連接供需兩端的平臺。

凡是網際網路公司,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做「重」。但在資本的驅動與競爭廝殺下,ofo和摩拜都不約而同走入「歧途」,投放更多的單車支撐B2C的租賃模式。其實「違背」了共享經濟的真正邏輯。

融資之後,共享單車的造車越來越瘋狂。因為它必須不斷投放單車數量來佔領市場,再從資本市場獲取更多融資來續寫自己的創業故事。

當資本開始撤退,創業故事就沒下文了。共享單車革命尚未成功,就陷入到了一個「偽共享經濟」的死循環。

相比於共享出行(如滴滴)、共享辦公(如優客工場)、共享租房(如國外的Airbnb愛彼迎)等共享模式,ofo們像是穿著「網際網路馬夾」的單車租賃,不過是傳統租賃模式的「變種」,跟從前散落於城市街頭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沒太大差別。

移軌創新®認為:ofo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移軌」,並沒有對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進行突破性創新。

突破性創新對於創造市場是至關重要的。中國企業需要從市場滲透向創造市場轉型,從而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投資人「斷糧」,盈利無解

成也快,敗也快。

當共享單車沐浴著彩虹般的風光,ofo的危機已經開始——就在2017年年底,戴威豪情滿懷地將共享單車推向海外市場,投資人開始「斷糧」了。

燒了好幾年的錢,投資人有些急不可耐。而此時的ofo,尚未找到盈利點。

「一開始,大家都是往前衝,以最快的速度收割市場和用戶,這期間各家其實也都在尋求成本和收入之間的平衡點,除了用戶收費,也在嘗試廣告等其他方式。遺憾的是,大家都沒有找到答案。」ofo離職人員這樣反思。

共享單車到底能不能盈利?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對於共享經濟模式本身而言,共享閒置資源的同時也要獲利。任何一個生意,盈利模式都是生存關鍵。但對於ofo們而言,風風光光無限好,賺不賺錢似乎不太重要。

最初,很多共享單車品牌的起步,都是靠投資人輸血活命的。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一直不賺錢的商業模式,終究難以為繼。

事實上,在ofo風靡大學校園的時候,有人在北大未名BBS上給ofo的運營成本算了一筆帳,發現每輛車每天需要投入大約3元左右的管理成本。

根據其測算,如果每輛單車日周轉率在6次左右,按照每次使用0.5元計算,每輛車日收入就是3元,和管理成本持平。如果算上損壞、丟失等情況,那麼ofo肯定虧本。而實際的運維成本遠高於3元。

如果通過漲價來緩解運維成本,理論上可行,但實際可能會造成用戶流失,很難增加利潤。

投資人也似乎意識到,共享單車盈利模式短期無解。但是傲嬌的戴威仍然堅持理想,拒絕投資人的意見,不管怎樣也要把ofo做下去。

在2018年11月ofo陷入內憂外患的時候,戴威依然對著員工悲壯地說「哪怕跪著也要活下去」。但事實是,當時ofo已經嚴重缺錢。

後來,面對巨額的供應商欠款,無法返還的用戶押金,大規模的業務收縮和裁員,戴威終於意識到「錢」真是個大問題。

要命的是,ofo在共享經濟模式的探索上,一直沒有找到適合的盈利點,無法消化單車運營過程中的成本高企。而大規模的擴張也未能給ofo帶來足夠的規模效應,自然無法支撐共享單車騎行下去。

看起來美好的商業模式,但無法創造新價值。

移軌創新®認為:如果模式創新不能挖掘和構建新價值主張——往往更多地出現在未知領域,使企業實現量子增長和包容性增長,那就無法實現真正的移軌創新實踐。

模式創新,沒有「組合拳」不行!

共享經濟還有未來嗎?

2019年8月,美國共享辦公空間WeWork展開首次公開募股——至此這個估值470億美元的獨角獸慾謀求上市。而此前已經燒錢多年。

但是,WeWork仍然表示:預計在可見的未來無法實現盈利,如要實現盈利,可能需要在增加租賃和控制成本方面增加支出,而這無疑會對WeWork公司的成長速度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

謀求IPO無疑也有圈錢之意。但是,更重要的是重資產模式下,盈利依然是絆住共享辦公行業的最大難題。

在共享經濟風口收窄的當下,有沒有更好的探索路徑?

地產紅人毛大慶於2015年創辦的優客工場,經過幾年摸索,正著重發力輕資產戰略。不做「二房東」,而是嘗試「輕資產+生態連接」的模式。

據了解,優客工場已完成全國30餘個輕資產項目合作落地,覆蓋北京、石家莊、深圳、廣州、西安、烏魯木齊、呼倫貝爾等多個城市,拓展從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到設計、文化等領域的業務合作,服務客戶有中型企業、國際公司等。

其運營邏輯是:以管理輸出和服務定製為支點,撬動行業模式擴張,向辦公全價值鏈服務裂變者轉型。

可以看出,優客工場依託於共享生態和相關豐富業態,為資產方創造跑贏市場平均水平利潤的同時,也縮短了自身的盈利周期。

截至2018年年底,優客工場通過孵化、併購、投資等方式共參股50餘家公司,初步形成以共享辦公空間為核心,產業鏈合作夥伴構成的生態社群。

這其實也契合了共享經濟的本質:弱化所有權、釋放使用權,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盤活閒置資產,使每一份社會資源得到價值最大化利用。

在市場低迷的2019年上半年,優客工場還在深圳區域完成對wedo聯創社和松禾孵化器的整合,年營收破億元,首度實現盈利。這或許給共享經濟領域帶來一絲曙光。

再回到共享單車領域。ofo們之所以沒有把共享經濟模式跑通,最重要的問題是缺乏系統性創新。

原本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找到了市場,卻沒有開啟新的軌跡和歷史——撇開大量燒錢、擴張無度這些因素外,ofo始終沒有找到共享經濟模式在共享單車細分領域的「可能性」,隨著資金斷裂、供應商討債、管理混亂等問題爆發,也就沒有後路了。

打破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引領完全不同的包括服務模式、生產模式、合作模式、商業模式、運營模式等在內的組織運作方式的創新,這是移軌創新®賦予模式創新的內涵。

回頭看ofo在這些方面的運作上,幾乎沒什麼重大創新,更沒有令人期待的亮點。跟隨共享經濟的風口快速起飛,但又很快跌落。

不是ofo不努力、不想成功,而是在共享經濟的徵途上自我迷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資本退潮,才發現自己在裸泳。現在,被列為失信人(「老賴」)的戴威已經徹底放棄,回家當起了「奶爸」!

然而,對於許多小黃車用戶來說,去ofo總部排隊退款、綁定支付寶排號、購物退押金等成了一場沒完沒了的拉據戰:電話打不通,在線客服排隊10萬多人……有用戶調侃說,「照這速度,我再等736年才能退回押金了。」

「事到如今,ofo還有人管嗎?除了等待,我們還能做什麼?」這樣的追問,同樣令人無奈、無解。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訂閱諮詢:國宏老師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原標題:《退押金要等736年,僅是ofo之死,還是共享經濟被「玩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ofo共享單車退押金,別再「耍花槍」了
    想通過法律渠道要回ofo共享單車99元押金,需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而案件受理費和處理費最低為6100元;網購發生爭議後想維權,卻發現只能去被告住所地法院打官司,而去被告所在地的交通費可能比商品金額還要高……記者近日採訪發現,一些企業通過格式條款提高消費者維權門檻阻礙消費者維權
  • ofo共享單車購物返現退押金 榨取用戶,小算盤可以
    ofo共享單車購物返現退押金 榨取用戶,小算盤可以 徐上峰 | 2020-07-14 16:07:01 日前,有消費者投訴,他跟ofo平臺退押金,但排到1600多萬名,根本無望。ofo小黃車搞購物返利退押金,結果購買一件商品,有的僅能返利幾分錢。
  • ofo退還押金了,酷奇單車什麼時候能退押金呢?
    導語:ofo退還押金了,酷奇單車什麼時候能退押金呢?2018年共享經濟開始走向衰敗,以ofo為代表的小黃車共享經濟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不信任,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押金難退,很多用戶排了幾個月的隊,而想要真正讓押金退到手上至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 OFO小黃車退押金還要等988年,你的押金退了嗎?
    據中國消費者報報導,自10月10日申請退小黃車押金,至12月10日,排隊的人少了2828位,平均每天少了46人左右。以這個速度推算,消化現有排隊人數存量(約16595549名)還需要360772天,約合988年。
  • Ofo退押金要等988年!網友:向天再借500年也不夠!
    退款要等988年!近日,網際網路公布了一組數據,ofo共有1600多萬用戶在等候退還押金,而每位用戶的押金為99元,那麼總債務高達16億元。NO. 2|貳維權要交6100元!消費者望而卻步等著ofo自動退押金這輩子估計不可能了,然而,就算走法律途徑,想要回來也不容易。
  • ofo官司纏身街頭難覓小黃車蹤影 市民組團退押金
    在北京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大廈的ofo小黃車總部,北青報記者見到一些市民個人或者全家一起出動辦理退款,現場退押金快速、順利。但由於路程遙遠,退款辦理時間又安排在工作日,還是有不少市民選擇了放棄。而線上退押金仍需要等待15個工作日。  「您是來退押金的嗎?裡面坐吧。」
  • 聚投訴網友投訴ofo小黃車:ofo共享單車app不退押金,強制把押金變為...
    2020年02月06日 19:20,徐先生發起對ofo小黃車的投訴。截止發稿前,ofo小黃車有效投訴6731次。
  • ofo這回真跑路了!欠款20億,退押金等500年也沒戲
    有等待退款的用戶調侃,2天退款90人,等排到自己還要572年,往前翻的話那會兒還是明朝。此外,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發現,ofo官方微博最近一次的發布時間停留在2019年8月2日。內容為「針對小黃車被回收」的闢謠聲明,底下評論區充斥著「還錢」、「退押金」的字樣,而部分省市的公眾號則早在2018年下旬就沒有推送過任何信息。
  • ofo至少遭9家公司起訴,共享單車押金退不了,戴威:跪著也要活著
    ofo至少遭9家公司起訴,共享單車押金退不了,戴威:跪著也要活著小黃車大家都知道的,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因為像有時候出去玩就可以租一輛,很方便,還可以用來健身。但是最近卻有很多用戶投訴,說小黃車的押金退不回來。
  • 聚投訴網友投訴ofo小黃車:ofo共享單車app不退押金
    2020年02月24日 00:50,李先生發起對ofo小黃車的投訴。截止發稿前,ofo小黃車有效投訴6826次。
  • ofo小黃車的失敗是共享經濟的失敗嗎?
    ofo小黃車迎來千萬人次的退款潮,這讓人們沉思,是企業單純的管理失敗還是共享經濟出了問題,眾說紛紜。新經濟倘若只是資本的遊戲,陷入盲目圈地競爭的泥潭,那便喪失了優勢。最終浪費的是社會資源,增加的是城市負擔。
  • 摩拜、ofo都是一丘之貉,共享經濟已被玩壞
    驅動中國2017年4月19日消息,不知從何時開始,共享經濟在中國市場遍地開花,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短租,甚至共享充電寶一個個都莫名其妙的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網際網路直播僅用半年時間就經歷了大喜到大悲的命運玩笑,而現在依然處在風口之上的共享單車,也是在去年下半年接替直播迅速成為資本的寵兒。
  • ofo「人間蒸發」了!有人說:「退押金要等500年!」20億欠款追債無門...
    還記掛著ofo的,幾乎都是被欠著押金和貨款的人。但他們要想拿回錢,實在不容易。無奈,是大多數用戶和供應商的感受。共享單車企業ofo官網、公眾號、APP端、線下辦公室……所有公開渠道,都已經無法聯繫到ofo。
  • ofo小黃車被立案調查 你的押金退了嗎?
    在不同的城市中都能夠看到不同品牌共享單車的身影,其中ofo小黃車是現在不少用戶有騎行的。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並不是每一個品牌都順風順水的。其中ofo小黃車也面臨到退押金難的問題,近日ofo小黃車被立案調查,這是怎麼回事呢?
  • ofo小黃車被立案調查!網友:我前面還有800萬人排隊退押金
    想當年,共享單車最紅火的時期,ofo可謂是資本的寵兒。不過,很快就經歷了用戶集體退押金、倒閉傳聞、法定代表人遭遇限制出境。新聞一出便衝上熱搜。ofo什麼下場,網友們並不care了,廣大網友只關心的ofo小黃車何時能夠退回押金。
  • ofo被立案調查!押金退完,還需要400多年……
    不僅如此,很多人的押金依然還沒有退理成功。2018年12月,ofo創始人戴威發布內部信,稱ofo活著才有希望,不會逃避責任,將為ofo的每一個用戶和欠著的每一分錢負責。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排隊退押金的用戶依然超過1000萬,很多網友甚至表示,為了退押金,幾年了,ofo的APP一直沒刪。
  • ofo回應押金退不了系因伺服器搬遷 2018年共享單車競爭格局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11月21日,多地ofo用戶稱押金難退,原本幾小時便能到帳現需多天。ofo公關經理表示,用戶押金退款15天內到帳,退款時間較之前延長系因近期伺服器搬遷。今年以來,ofo日子並不好過,不僅海外市場收縮嚴重,而且頻繁曝出資金鍊緊張。
  • ofo退押金又有新花樣:想拿回199元押金需先消費1500元?網友炸了
    但實際上,用戶並不能直接獲取押金,而必須先在ofo平臺上消費,積累成返現金額集中退還。 每經編輯 徐豪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了,你的ofo小黃車押金退了嗎?
  • ofo小黃車將立案調查,押金還能退回來嗎?
    上一次關注自己ofo小黃車退押金排名,已經是去年的事了,久到我都忘了押金是99還是199了……再一次打開小黃車的App,已經變成了「購物返利」平臺?看來為了掙錢退押金ofo也是想盡了辦法而我的押金排名,已經從900多萬名,前進到了800多萬名,甚是欣慰!
  • 曾經遍地的OFO小黃車不見了,你的押金退了嗎?
    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由於現在公安部暫時沒有強制要求乘坐助力車必須佩戴頭盔,所以一般人肯定會選擇共享助力車的。OFO轉型欲以購物返利方式退押金那麼現在這些小黃車到哪裡去了?難道是已經退出長沙市場了嗎?其他城市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那些會員的押金已經退了嗎?